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3 如何看待各地的抢人大战?

一、题目

目前,很多城市都参与抢人大战,各地政府纷纷推出降低落户限制的政策,降低落户门槛。你怎么看这些政策的出台?(山东省考面试真题)

二、讲解

1.大背景才是更深刻的原因

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很多事情看着是微观的,其实都是某种宏观形势的体现。见微而知著,是大本事。很多同学总觉得自己答题没有深度,大部分原因都是被题目局限住了,没有在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漫长的时间中分析。以一国的国运来说,百年沧桑,也许只是偶然事件的结果;千年兴衰,可能就是文化演进的体现;万年沉浮,最后却主要由地理和气候决定。

横有八荒,纵有千古,同学们要学会这种分析的方法——从眼前的琐碎中跳出来,俯瞰要研究的话题、现象、事件,这样往往会产生高屋建瓴、洞若观火之感,而且也会显得有深度、有想法。比如,用更大的视野来看抢人大战,就会发现这主要是由人口形势、产业形势决定的,这就是大视野。再比如,为什么华为会被西方围堵?当然也有许多原因,但是站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来看,当前世界形势整体上是“东升西降”,这是个新旧交替的时候,中国要崛起,民族要复兴,必然要面对被围堵、被制衡、被削弱的局面。华为被西方围堵,只是这种大形势在科技界、企业界的体现。

2.看山喜不平,答题亦如此

疫情期间,我组织了一场模拟,有十来个人,是场硬仗。我发现,不少人答综合分析题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框架过于陈旧,甚至不够清晰;另一个是观点不够鲜明,甚至过于平庸。现在面试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部分考生水平趋于一致,陈旧的框架加上平庸的观点,很难让你脱颖而出。模拟中我一直强调,层次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清晰。在层次清晰的基础上,尽量不要直接说类似这样的话:

这种现象带来不少影响,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

针对这种现象,我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

当他们说到影响的时候,考官已经猜出来接下来要说什么,毫无新意,毫无期待,就像反复听同样一个笑话,心中只有烦躁,只能给个例行公事的分数。如果非得采用影响、原因、对策各说三条的套路,那么,请务必把“这种现象带来不少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针对这种现象,我提出以下建议”稍微改动一下,写成一个观点性质的句子。

另外,影响和原因不要说三条,只在建议上说三条即可。否则,太过于臃肿,而且会重复、混乱。这样也算是略作变通,虽然不一定能活,但有时候也死不了。还有些同学的观点过于普通,甚至近于平庸。综合分析题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点是否鲜明。而且,如果观点鲜明,那么哪怕框架陈旧些,也还有救。

比如这道题:“近年来,最美书店火爆,但很多人进去只是拍照并不阅读,导致人满为患,对此你怎么看?(2019年3月,北京公考面试真题)”在模拟中,有位同学答题的第一点是:“这种行为是不好的。”这就属于平庸的观点,听在耳中毫无新意,更不够鲜明,考官的心如同一口枯井,没有丝毫波澜。但是,如果我们稍微打磨一下,变成下面的观点:

“这是一种典型的买椟还珠现象。”

“这些人的行为就是入宝山而空手回。”

“到一百家网红书店打卡,不如坐下来看一页书。”

“这些人看似在拍照留念,其实错过了更加美丽的风景。”

还有很多很多观点,说的是同样的意思,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

模拟的当天晚上,我看《曾国藩日记》时偶然读到这样一段话:“是夜思作古文之道,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又不可杂乱无纪。”曾氏作古文之道,与我讲的综合分析答题方法异曲同工。曾国藩很早便悟出写作古文的方法,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他不担心死,反而担心不能把悟到的古文之道化为文章,担心“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他的方法主要是两个原则:一个是“不可一览而尽”,一个是“不可杂乱无纪”。

“不可杂乱无纪”就是面试答题要层次清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面试就是层次清楚地说话。“不可一览而尽”就是面试答题观点要鲜明,要给考官期待感,不要让对方一下就逮住你。

大家可以看看我模拟时提炼的观点,其实都是让考官不要“一览而尽”,想方设法弄出点儿新意。有些同学觉得自己说不好,这是正常的,没有人能一下子说好。但是,你得朝这个方向努力,你得想办法练习。你可以找一道题反复提炼观点,一直优化下去,一版、二版、三版……或者,一次找五道题,不答题,只是列出观点。这都是强化训练,练几天下来会有进步的。

三、破题

每道综合分析题,我都分析破题的方法,大家综合起来看一看,自己揣摩一下。这道题对我来讲,还是那几招,从“态度、评价、原因、问题、影响、对策、联想”等方向提炼鲜明的观点,并列放在一起。我在“总理要求发展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你怎么看”中有详细的讲解,大家可以再看一看。

四、模拟

第一,这些政策的出台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的(原因)。“春江水暖鸭先知”,各地不会无缘无故抢人,这是在大形势下做出的政策调整。一方面,我国的人口大形势发生逆转,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才的绝对数量会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而人才的供给也符合市场供求关系规律,人才少了就显得金贵了,就更加抢手了,各地政府也就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升级,产业链正在优化,各地都在发展科技含量更高的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这么迫切。所以,各地就开始出手抢夺高端人才。人才争夺战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爆发的,根据我的分析,人才大战会愈演愈烈,这是大形势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以行政手段抢人见效快,但是也难以持久(影响)。行政推动的特点就是力度大、见效快。但是,利弊总会相随,优势也是诅咒。一旦政府热情不在,支持政策力度减弱,就会迅速恢复原样。所以,行政推动不是长久之计,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城市真正尊重人才、优待人才,既有这样的文化,又有精细的制度安排,才能源源不断地把人才引进来,让人才留下来。当然,既然各地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那么就要把政策落实好,绝对不能口惠而实不至,那样会起到反效果。

第三,与其花力气招才引智,不如好好培育梧桐树(对策一)。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需要平台,需要成长和发展,因此最重要的是打造好平台。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到北上广深,就是因为这些地方机会多,年轻人能一展所长。所以,更要花大力气引进产业,这虽然很难,但是一旦成功,人才就会如乳燕投林,源源不断。我所在城市近年来花大力气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引进了一所本科院校,吸引了不少人才来此就业、落户。

第四,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会进一步增强,小城市必须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对策二)。很多城市参与抢人,其实是一种跟风。政策同质化严重,甚至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地方实际,缺乏针对性。面对同样的落户政策,更多人会把大城市作为更优选择。这就造成人才越来越向大城市聚集,小城市失血越来越严重,抢人也抢不过来。而且,北上广深条件得天独厚,很难效仿。亦步亦趋跟在后面,路只会愈走愈窄。我认为,城市在人才战略上,必须走差异化竞争之路,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以此来吸引人才。同时,还要花力气提升本地人才的归属感,防止一边“进水”、一边“失血”,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五,户籍政策是束缚人的枷锁,总有一天会被打破,实现人的自由流动(联想)。农业社会要把人束缚到土地上,所以有着严格的户籍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户籍政策既是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也是必然的要求。人有迁徙的自由,有落户的自由,这是宪法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从长远来看,户籍制度一定会逐渐走向消亡。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相信,当每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自由流动时,我们就会迎来民族的黄金时代。 fN+gDlyc/Cmn2dd0yKiOc+tz9w2Ft/QcY8dGYSZmXEhHcJDKrhWPoBgr7nWcmJ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