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陌生化的视角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写道:“实用性是审美经验的一个敌人,习惯是审美经验的另一个敌人,它是在由实用性所铺设的道路上对审美经验起障碍作用的。”无论是写作者还是阅读者,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畏难”情绪,这样的情绪会渗透在他们的写作和阅读过程中。因为一味地追求实用,所以往往会放弃审美,放弃创作过程中的“变形”。陌生化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写作过程就是陌生化的过程,陌生化即使不在作品的形式上出现,也会渗透在文章的每一处细节、叙事技法乃至构思里。

陌生化的视角,改变了日常的生活中的景象,造成陌生化的效应。用低等生物的视角观察人,低等级的种群进入高等级的种群的异样的感受,陷入疯狂、失常的状态的人对常态的生活的评价,都形成了认知上的巨大强烈的差异,有时造成恐怖,有时造成诙谐,有时造成忧患,最后所有的结论都在一种陌生化了的语境中给阅读者震撼和启迪。这种凌乱的审美意象也带动了审美主体内心的变化以及认知上的偏差,造成一种异样的、刺激的审美感受。

提升审美能力需要不断地练习,写作者要有细腻的感受能力以及真切的审美体验。只有拥有具体的审美体验,才能在写作中有真实可感的表达。写作者需要用陌生的视角去粉碎平常乃至庸俗的生活,这里就牵涉了写作者的审美视角问题,需要写作者用陌生化的视角去发现、表达审美感受。陌生化的视角是一种独特的、新颖的视角,这种视角可能是技法层面上的操作,但在写作过程中更需要的是写作者的心灵感悟。

所以,写作者要改变当下的生活视角,用与平时不一样的视角,重新去思考、去体悟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万物,从而产生新的发现,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

她在《金锁记》的开篇是这样写的: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我相信每一位读完此段文字的人都有一种凄凉、沧桑之感,这种陌生化的感受源自写作者的视角,在陌生化的作用下传递给了阅读者。“月亮”与“湿晕”“泪珠”加上三十年的时间,把不同的意象通过语言的变形、陌生化的手法糅合在一起,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月亮这一普通的意象在张爱玲的笔下不但有着传统的古典美,同时也让每一位阅读者有了自己的审美空间,也就是说,阅读者的视角被这些陌生化的文字牵引到另外一处。这种视角林立在审美这块大地上,文章中的意象已经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意象,甚至连月亮的外形也“扭曲”了,但是这样的扭曲并没有让阅读者产生排斥感,反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陌生化视角不是固化的,也不只是写作者独有;但一篇文章完成后,摆在阅读者的眼前,这样的陌生化视角就有了三个层次:首先是写作者有意或无意的陌生化视角,其次是阅读者本身接触文字后产生的陌生化视角,最后是写作者、阅读者和文本之间共生而成的陌生化视角,这种视角具有广泛性、不确定性,不同的阅读者有不同的陌生化视角。

再拿张爱玲这篇《金锁记》来说。张爱玲的视角是独特的,充满私人化的陌生视角,当写作者拿起笔开始写作时就已经为了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刻意为之。月亮和湿晕、泪珠本身没有任何关联,这一点张爱玲清楚地知道,小说中的悲凉意境在开始就如一滴落在宣纸上的墨,慢慢浸染,深深渗入。读这样的文字,除了陌生化的感受外,还有一种来自骨头里的寒意。

我们再来看看张爱玲的另一篇小说《第一炉香》中,采用的是有别常人的写作视角:

薇龙一抬眼望见钢琴上面,宝蓝磁盘里一棵仙人掌,正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子,四下里探着头,像一窠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便像吐出的蛇信子。

文段中,色彩虽然鲜艳、美丽,但是给人的感受却是恐怖、不安和难受的,文章营造的气氛没有一点家庭的温暖和和睦。写作者描写的陌生化视角,反而让阅读者迅速地感受到姑妈对薇龙未来人生的限制和掌控。

常用的、习惯性的意象已经固化了阅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很难有强烈的审美快感,但是张爱玲却让这些意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具有了新的审美价值,从而使文章的意蕴更加丰厚,这也就是在写作者的陌生化视角的牵引下把阅读者带入一个新的审美空间。

陌生化视角在诗歌中经常遇到,已故诗人张枣的经典诗作《镜中》就很典型: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羞涩

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张枣虽然曾经寄居在德国,并且也是哲学博士,但是这位深受西方文化浸染的诗人,骨子里依然坚守着传统的古典文化。诗人的视角不是写作眼界,而是从内心为自己,也为阅读者打开了另一种视角,这样的视角无论对于受过西方文化浸润的阅读者还是一直浸染在东方文化氛围里的阅读者来说,都充满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诗歌开头一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看似是在叙事,但是后一句“梅花便落了下来”却完全出乎我们阅读者的意料。往事与梅花有什么关联,这对阅读者来说就是一个挑战,阅读者必须运行自己的思维,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特别是“梅花”这一古典意象更是把陌生化的视角拉向传统,与我们当下正在读的现代诗在形式上就有了一种分离和决裂,这样的视角同时也诱发了阅读者的审美思考,他必须顺着写作者的写作视角,也就是陌生化视角来思考、阐释。诗歌在最后,感觉与前面两句是一样的,好像是一种呼应,但是,我们只要在这首诗歌中反复解读就会发现,写作者此时的思考和境遇与诗歌开始时已经截然不同,不再寂寞,不再害怕,不再埋怨,诗人内心世界的美丽已经消淡了一切。

回归到我们的教学上,陌生化视角写作该如何来操作?

其一,用“审丑”来替代“审美”。

传统文化语境中,写作者喜欢的是对世界的万物进行“审美”观照,因为这样的视角合乎大众的心理和生活习惯。中国是一个信奉真善美的国家,这样的哲学基础构建了中国人的心理世界。美学史对于美的定义是:美在于事物的比例结构和谐、具有完整性,能带给审美者主观上的愉悦、欣喜;反之,不和谐、不连贯统一,让人感觉难受、不适、有痛楚感就是丑。所以,古今很多作家的作品一直营造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氛围,期待用作品中的美来感染、震撼阅读者。

人们已经习惯于看到的事物是美的存在,喜欢和谐、自然的事物,无论是写作还是绘画甚至音乐都存在这样的美学思想。前两年一些“时尚”写作大行其道,批评界及时醒悟,及时反思,喊出了“严肃”写作的口号,我想这样的呼吁是正确的,也是符合写作常规的一种做法。但是,有时我们自己审视自己的作品,会有这样的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为什么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严肃作品?为什么那些畅销的、时尚的文章会受到追捧?”

常态的写作视角已经让阅读者有了疲惫感,那些端坐在视野中的万事万物在时间的流淌下慢慢固化、僵死。为了新奇,写作者不断地写一些夺人眼球的作品,什么热闹就写什么,哪里喧嚣就把笔触伸向哪里。

这样的情况不但在作家的创作中比比皆是,也蔓延到我们当下的写作教学课堂中,所以,我们在阅读学生的作品时,总是在开头几行文字中就已经了解了文章结尾处,无论是平时的写作还是考场作文。这些文章被教师、阅读者冠以没有新意,没有独特的生活感悟的评价。

一起来看看莫言的作品,他的很多小说就是借助了这样的一种审丑视角,给阅读者一种陌生化的感受。所以,在读莫言小说时经常伴随着我们的是一种“战栗”感,这样的感受就是写作者陌生化的视角所带来的效应。这样的一种视角写作也可以说是与阅读者的心理阅读期待相悖,写作者在作品中经常用一种丑来不断刺激阅读者的内心,让阅读者一直在不稳定性下进行阅读,把阅读空间变得无比宽敞。

一起看看莫言的早期作品《天堂蒜薹之歌》,孩子是这个世界最可爱的精灵,历来有太多的写作者用美妙的语言去赞美、描摹他们。可是,在这篇小说中,写作者在创作构思时,却把一种异于常理的情感注入作品之中。写作者的情感无论是冷漠的还是激烈的,往往会在作品中形成一种反常的、异样的氛围。当生活变得沉重时,写作者没有躲避到幻想和非理性的世界中去,而是用一种陌生化的视角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身边的生活。写作者用陌生化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以另一种逻辑、另一种对事物的认知和检验的办法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写作者就是用“审丑”的视角把这样的情感投射到间接的形象上。如:

杏花光着背,穿一条鲜红的小裤头,脚上穿一双红色的塑料鞋,鞋带断了几次,用醒目的黑线连缀着。她的肚皮上、脖颈上布满斑斑点点的灰尘,剪了一个男孩式样的小平头,两只白色的耳朵警觉地竖着。她用力吞咽着那团哽住喉咙的东西,却总是咽不下去。

文中对小姑娘的描写绝不是我们正常情况下的那种美,光着背,断了鞋带,布满灰尘的脖颈,还有男孩式的小平头。这一切如果放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可能还不太让阅读者惊讶,但是写作者笔下的就是一个小姑娘,这种反差和折转就是写作天平的变动,视角的异化导致审美感受的不一,这样的“丑化”就是写作者的审丑视角产生的一种异样效果。

美学经验中,人们对当下的生活喜欢用约定俗成的审美视角看待身边一切,这种常态的审美角度受限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习惯。而陌生化视角下的写作,则用另一种文化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对象并没有改变,但看对象的角度发生了偏移,审美对象便会从另一个角度向阅读者显现出它平时被遮盖的另一个维度,审丑视角此时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事物本来被遮蔽的另一面。陌生化视角带来一种强大的阅读张力,令阅读者醍醐灌顶:美,还可以以这样的一种形式体现。

莫言小说这样的“审丑”充斥在文章很多地方,我们还可以看下面这一节的描写:

没有哭,也没有笑,他披着一件蓑衣,光着头,像个大刺猬,赤着脚站在街上。大雨过后,厚重的破云里射出一道金色的阳光,阳光从西边天射出,东边天出现一道彩虹。街上流水哗哗响,水上漂浮着鸡毛蒜皮死耗子。一群光腚的男孩子站在一堆黑色的粪肥旁,手持柳条和柴棍,轻轻地掸打着一只青蛙的背,在掸打过程中,青蛙的肚皮逐渐膨胀,眼睛紧闭,四肢绷直,肚皮高高支起。支锅啦,支锅啦。快抽快打,快抽快打!嘭!青蛙爆炸。

莫言的小说多数是以一种“审丑”视角来叙述,在这样的视角下,才会体现“美”的真实和重要,同时也让“美”有了强烈的参照物,更加凸显“美”的价值和意义。莫言用陌生化视角以及丑陋意象所构筑的奇异世界拓宽和填充了其作品的审美内涵与审美角度。他用“审丑”的视角去描写污秽、肮脏、恶心的世间事物,从丑的角度揭露和批判人性。

这样的视角在《酒国》《天堂蒜薹之歌》《红蝗》等小说中比比皆是,特别是小说《檀香刑》更是让阅读者在阅读中完全感受到了莫言的“审丑”能力。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很多人在读了这篇小说后,吓了多少天睡不着觉。小说中那些残酷的刑罚、恶俗的人性、悲痛的猫腔、人的哀号、良心的悸动、喑哑的死亡,这些“丑”的因素完全交织和重叠在一起了,刺啦啦地逼近阅读者的眼睛,正是这样的“审丑”视角让阅读者有了强烈的陌生化的新奇感受。

其二,异类视角下的人居生活。

非人类视角往往是从动物和植物或者一件没有生命的器物的视角出发,带着荒诞和谐趣。写作者从这样的视角写作,目的就是与正常的人类视角进行对比,形成一定的反差,因为一个独特的叙事视角能带给阅读者全新的感受。

这样的作家很多,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便是这样的典型。贫穷的英语教师珍野苦沙弥家里有一只猫,全文就是以这只猫为视角,细致全面地描写了当时日本普通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状况。通过猫的视角产生反讽效果,这种陌生化的视角下的阅读带给阅读者的是新奇、独特的享受,同时文章中也辛辣、尖锐地讽刺和批判了社会现状及愚昧丑陋的个人行为。这种打破行文常规、毫无常理可循的文本结构,在当时却成为一种标新立异、独具魅力的创新,让所有阅读者眼前一亮。如小说中有这样的一段对猫的叙述:

咱家和人类同居,越观察越不得不断定:他们都是些任性的家伙。尤其和他们同床共枕的孩提之辈,更是岂有此理!他们一高兴,就将咱家倒提起来,或是将布袋套在咱家的头上,时而抛出,时而塞进灶膛。而且,咱家若是稍一还手,他们就全家出动,四处追击,进行迫害。就拿最近来说吧,只要咱家在床席上一磨爪,主人的老婆便大发雷霆,从此,轻易不准进屋。即使咱家在厨房那间只铺地板的屋子里冻得浑身发抖,他们也全然无动于衷。

语气的哀怨、不满甚至愤恨都集中在猫的视角下,同类的相互观察得出的结论可能不一定能让阅读者产生太多的感受和刺激,因为阅读者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写作主题阐述和总结,但是在猫的视角下的人类却深深刺中每位阅读者。

人的意识里,猫是自己的隶属物,是在自己的养护下成长的,不可忤逆,不可逾越,更谈不上平等和谐相处。可能这样的观点已经在人的脑海根深蒂固,但是在猫的视角下,人和猫又是怎样的呢?猫用了一个词来界定人和自己的关系的——“同居”。在猫的眼里,人是任性易怒甚至是残暴的,在猫的生活中,自己经常被人类打骂、虐待,猫的内心是愤恨人类的,不符合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美学经验——温顺、可爱。另外,这样的视角颠覆了存在于我们心中的那幅美丽的画面:全家其乐融融,一只乖乖的猫儿蜷缩在他们的脚下,氛围是那么和谐、温暖。但是在这样一种陌生化的视角下的画面却让人大跌眼镜,就是一种极大的讽刺,这样,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开始达到,阅读者也能在这样的视角下获得一种全新的不一样的感受。作品本身的内涵得到提升和扩展,这种陌生化的视角也增加了作品的审美价值,让文章更加饱满。

除了上述,再看看猫的视角下,人类是什么样的德行:

……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疯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残杀,互相争吵,互相叫骂,互相角逐。莫非所谓社会,便是全体疯子的集合体,像细胞之于生物一样沉沉浮浮、浮浮沉沉地过活下去?说不定其中有些人略辨是非,通情达理,反而成为障碍,才创造了疯人院,把那些人送了进去,不叫他们再见天日。如此说来,被幽禁在疯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而留在疯人院墙外的倒是些疯子了。说不定当疯人孤立时,到处都把他们看成疯子;但是,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有了力量之后,便成为健全的人了。大疯子滥用金钱与权势,役使众多的小疯子,逞其淫威,还要被夸为杰出的人物,这种事是不鲜其例的,真是把人搞糊涂了。

猫在这里其实代表的是苏醒者,是这个时代的抨击者。人类就是一群疯子,在猫的眼里,他们互相残杀、争吵,以猫的眼睛看世界,猫的悲痛化为笑声,言辞尖酸刻薄,让阅读者心惊胆寒,这是正常视角下无法完成的效果,只有以这种陌生化的视角才能为阅读者打开另一个世界。 H9iYuBKjcZWPttZ30vUI+5lUM/9TH4yXcjw81cybHbrEz3a2zVZk0Q6Yg22ZnPD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