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链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日趋凸显。就社会文明领域而言,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建设。为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多项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的伟大中国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地强调要持续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重申了这五大发展理念,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更应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做足文章。

(一)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生产活动不断延续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和进步。其中,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产生了两种社会历史现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它们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力量。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与物质生活的改善,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条件(包括工具和技术设备等)的状况、生产的规模、社会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生活条件的状况等。所谓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的同时,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它表现为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部分。物质文明是全部文明基础,决定着精神文明和整个社会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精神文明是灵魂,决定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向前发展。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者非常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特别重视经济和思想文化建设,在实施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国民经济恢复的同时,就通过取缔娼妓、烟馆、赌馆和开展扫盲活动来净化社会风气;在实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同时,将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发展等各种事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着力培养干部,提高人们在劳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觉悟,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繁荣文化艺术方面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61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首谈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问题,指出两个生产都要执行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邓小平的阐述,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指出,能否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事关社会主义命运的兴衰,并对两个文明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做了科学阐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主体、方法和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等规律性特点做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经济战线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制定和执行政策中,在进行一切工作中,都不仅要考虑生产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此后,党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等会议文件和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一起抓,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重要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式不相适应的地方,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对精神文明建设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配合、互相促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地坚持和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同年的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一方面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巧妙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成功破解各种改革深化难题,竭力保持经济运行总体平衡,经济发展由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另一方面,凝练提出“中国梦”奋斗目标,以此凝聚思想、聚焦共识、激发力量;制定“八项规定”,开展反对“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依法依规严惩腐败,以此整顿党风、转变作风、树立新风;在全社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匡正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以实现文化强国。

(二)“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形势的深刻分析,就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他先后讲道:“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就是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要两手抓,一手要抓改革开放,一手要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 等等。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针对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的“一手软,一手硬”问题,他指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重要观点,并在汲取前人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思想在某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并没有得到深刻的领会和切实的贯彻。有人认为,抓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抓思想建设是软任务,硬任务必须抓,而且要抓好,经济搞好了,人们就能得到实惠;而软任务可抓可不抓,抓了也不会见效。还有人认为,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这些错误认识导致精神文明建设受到极大的冷落,一些地方把GDP增长作为硬指标,把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作为软约束,在发展中只注重提升经济实力,忽视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一些地方出现了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发展市场经济、引进外资、提高经济效益的局面;思想腐败、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悄然滋长。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回顾成就的同时,明确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成效但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论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邓小平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了政治工作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和“看家本领”的新论断,通过对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局面;江泽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相继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两个坚定不移”“三个统一”等新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新境界;胡锦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入整体推进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从指导理念、意识形态主题、政治保障等方面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然而,在“一手硬,一手软”思想的影响下,思想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其步伐较为缓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重要性和实效性之间出现较大落差。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却或多或少受到冷漠或奚落,以致在党内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党性观念淡化、贪污腐败不断滋生等现象,在社会上出现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在高校大学生身上出现信仰模糊、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无不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和动力,进而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重从强化理论武装、创新教育内容和加强党内教育等层面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纵深发展。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MKpN5MVEmtJb+PC8d0aDBI3RQG+ulCE0Vx3LPFExQJ+GF51ItSgGs36lVZp8Xz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