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思考

这真是个奇怪的问题……思考不就是想事情嘛,还要怎么回答呢?

不如让我们先一起感受一下吧。现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晚饭该吃什么呢?”你思考这个问题时,是不是听到脑海里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话?“吃包子?吃蛋炒饭?吃鸡腿?吃烤鸭?吃红烧肉?”哎呀,别说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咦,难道思考就是和脑海里的这个声音“对话”吗(图1-1)?

图1-1 思考就是和脑海里的声音“对话”吗

但是,细想一下,我们思考的过程也不一定都如此复杂。比如,我们饿着肚子回到家,恰好看到饭桌上有妈妈刚炖好的排骨,不用和脑海中的声音“对话”,就会急忙坐到饭桌前美餐一顿了!

看来“思考是什么”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而科学家们就喜欢挑战这种问题。对于“思考”这件事,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有些科学家认为思考的本质是 处理符号 ,比如我们在《写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 起源》一书里提到的人工智能奠基人:司马贺(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司马贺是他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和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他们认为思考就是处理符号。

听到“符号”这个词,浮现在你脑海里的很可能是“@# %……&*”之类的东西。其实,在司马贺和纽厄尔看来,符号不仅限于标点符号、数学符号,他们认为,万事万物皆为符号。“+”“-”“×”“÷”是符号,鸡腿、苹果、字母A、汽车、妈妈是符号,甚至一个动作、一种声音、一幅画、一种味道,同样也可以是符号。

只要我们可以把一种东西辨认、区分出来,就可以将其视为符号。

思考的过程就是对这些符号的操作。比如刚才的“吃排骨”,就是“排骨”这个符号“进入”我们的眼睛,“香味”这个符号“进入”我们的鼻子,让我们感觉到“饿”这个符号。这些符号汇聚到我们的大脑中,然后由大脑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处理,就有了“吃”这个符号(图1-2)。

图1-2 “吃排骨”也是对符号的操作

不过,有些关于思考的活动想变成符号有点难,比如“鸡腿好吃”要怎么变成符号呢?对此,纽厄尔和司马贺决定从最适合符号化的问题开始,那就是 逻辑推理 ykB0pLr6wbpdg6Afr7cbFFuBfDZFlNoA1Bc3ShCI9R234SATf3Pb/ysdsJtx14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