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愤怒过吗?
我想你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那么你还记得上一次愤怒是发生在什么时候吗?你还记得那次是对谁产生了愤怒吗?你还记得人生中最愤怒的是哪一次吗?在那一次经历中,你是怎么挺过来的呢?
思考过后你会发现,虽然我们都有过愤怒,但是没有人会一直愤怒。那么这就意味着: 愤怒都会过去。
但是愤怒每次又是怎么过去的呢?愤怒每次来的时候,你是如何应对的呢?你对它做了什么以及你是如何看它的?你是欢迎它,还是排斥它?是使用它,还是对抗它?
无论你是刻意的,还是无意识的,你终究都是在选择某一种方式应对着你的愤怒。通常,我们把应对愤怒的方式,分为四类:
·压抑愤怒
·表达愤怒
·思考愤怒
·使用愤怒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愤怒的态度比较简单,要么压抑愤怒;要么表达愤怒;要么先压抑一下,压抑不了的时候就开始表达愤怒。极少数心智成熟的人能去思考愤怒,去觉察愤怒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去使用愤怒,让自己的愤怒给自己带来某种价值。
愤怒是宇宙中非常自然的一个部分。就像风雨雷电一样,某种程度上,学会使用它们,它们就是巨大的资源;不会使用的时候,常常是灾难。
而思考愤怒的第一步,就是识别自己在怎么处理愤怒。
对于自己的愤怒,有的人不喜欢、不能接受,或者觉得自己的愤怒是不对的、不合适的,他就会选择去压抑自己的愤怒。压抑愤怒的意思,就是此刻我不允许自己愤怒,我使用自己的理性来控制我的愤怒,从而让我的愤怒停留在自己的身体里,不再向外流动。
自我强迫就是人会用道理说服自己不要生气,并要求自己学会情绪管理、做个成熟的人、学会“接纳”。他们很遵从“给家人最好的爱,就是好脾气”“接纳才是爱”“莫生气”之类的观念。他们觉得好像自己忍住了愤怒,愤怒就没有了一样。
比如说,有很多妈妈会认为自己“不应该对孩子发火”,有的客服会认为自己“不应该对客户发火”,有的员工会认为自己“不应该对老板发火”,有很多讲文明的人认为自己“不应在公众场合发火、吵架”。然而这些人其实都是在使用给自己讲道理的方式,来强迫自己不要愤怒。
但现实是不管你对自己讲的道理有多么正确、你让自己看起来有多么平静,愤怒都不会消失。
愤怒是因为自己受到了伤害。但有的人往往会安慰自己:“其实我没受到什么伤害,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他甚至会简单粗暴地告诉自己:算了吧、不值得、忍忍吧、没必要、我不在乎。这其实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压抑。
比如说,一个人遇到了被商家骗钱的事,或者遇到被人莫名其妙骂一顿的事,他会感觉到不服气,心想:“分明不是自己的错却还要自己吃亏。”但是转念又一想,会自我安慰一番:“其实也没多大点事,就当破财免灾吧。”其实,他心里明明是很在乎的,但是却要告诉自己他一点都不在乎。
再高级一些的自我安慰,就是自我暗示:每当遇到让自己愤怒的事,就会暗示自己“我其实是个接纳力很强的人,我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我要做个不爱抱怨的人”。
使用自我安慰来压抑愤怒的人,会有某种主动感。他们会觉得:“是我自己选择了不在乎,而不是我对你没办法。”这样的自我安慰,会让他们感觉好受很多。
有的人会选择忽视自己的委屈,因为他们早就习惯忍受别人带来的委屈了。就像他们的口头禅一样:“人生就是这样。”他们的愤怒,通常会被自己无意识地隔离,这会导致他们体验不到自己在愤怒,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愤怒。
当你去问他们:“在这个事件中,你真的没有一丁点委屈吗?”你会发现,他们只是觉得在这个事件中不应该感到委屈。他们不是没有愤怒,只是认为这是正常的,没必要愤怒,只是因为习惯了经历这些事情,所以就体验不到愤怒了。
否认愤怒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不用体验那么强的受伤感了。其次,否认愤怒还可以维护好“我是个不愤怒的人”的形象。
当你感觉到愤怒,你强行让自己去做别的事情,企图以此来忘记愤怒,就是在对愤怒转移注意力。比如,你因为一件事而感到愤怒,你就去做家务、工作或者喝酒。其实你是将你的愤怒硬生生地截断在了那个生气的时刻。
我观察过很多妈妈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孩子的愤怒: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妈妈们第一时间不是去关心孩子怎么了,受了什么委屈,而是企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孩子说:“快看这个!快看那个!”或者给孩子拍照,告诉孩子生气的样子不好看,并对孩子说:“快,看镜头,来,笑一个!”
转移注意力并不会让愤怒消失,只是把愤怒压抑到潜意识里了。
人会选择压抑愤怒,是因为这是有好处的。
当一个人不喜欢冲突的时候,他就会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压抑自己的愤怒,来维护自己想要的和谐。这时候他就体验到了安全。虽然压抑愤怒、纵容他人,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他人做得更过分,但是,这是下一刻的事,而自己潜意识只想在这一刻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
当一个人觉得愤怒会让自己的形象破碎,让自己看起来是个情绪化的、不专业的、低级的人,他也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愤怒。因为压抑愤怒,可以让他看起来像一个大度的、宽容的、情绪控制能力强的人。
如果你在工作,你的确需要先压抑住自己的愤怒好好处理当下的事情。通过压抑,你可以先将愤怒放到一旁,集中注意力应对当下问题,实现利益最大化。
压抑愤怒,是一个人理性的必然结果,也是成熟的表现。一个不懂得压抑愤怒的人,就像是一把没有上保险栓的枪一样,是危险的。这就像是受了伤要包扎一样,需要先清洗伤口,然而清洗伤口是很疼的,所以你得先用理性忍受疼痛。你知道,这是暂时的压抑,是为了自己好。
使用压抑的方式处理愤怒,会让愤怒积累在自己的身体里,最终会以身体出现症状的形式呈现出来。长期停留在身体里的愤怒,会对身体造成攻击。
当一个人去压抑愤怒,他的身体就会自动优先去处理愤怒。这时候他的身体就只有较少的精力去照顾其他部分,因而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或免疫系统紊乱等问题。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与人过度压抑自己的愤怒有关。
压抑愤怒,就是压抑攻击性。一个长期压抑自身攻击性的人,就像是被阉割了的人一样,像是被抽走了灵魂,无论是在生活里还是在工作中,都难以绽放自己,失去了生命力。因为他的能量,已经全部用来对抗愤怒了,这时候身体为了保护自己,只能选择抑郁来降低耗能。抑郁,在某种程度上与长期压抑愤怒有关。
生命力减弱的结果,就是好欺负。一个长期不擅于愤怒的人,在社会上很容易吃亏。这句谚语就是在描述这种现象:“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如果你不用愤怒来保护自己,你就会看起来软绵绵的,太好说话,那么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欺负。
虽然你不攻击别人,不会导致别人离开你,但是在关系里,你压抑久了,自然就会觉得不舒服。不舒服的感觉累计得太多,你就会想离开了。所以,如果你一直在压抑愤怒,你就会在每段关系里都想离开。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根本就建立不了深入的关系。
表达愤怒,就是人在不愿意压抑或不能压抑愤怒的时候,跟随着自己的感觉,将自己的愤怒以某一种方式从体内流淌出来,去向外界。
指责是非常常见的愤怒表达方式:你因为家里的小狗乱排泄而发火,你对家里某个成员不满意而发火,你对员工的工作不满意而发火。这些都是在指责。
指责的核心就是:我很受伤!你让我不爽,我就也要让你难受!你不按我的要求来做,我就要惩罚你!我要让你感觉到害怕,让你知道你让我不爽的后果,我要让你感到后悔,去反省当初不该那么对我。
我们总觉得指责的人是很爽的,但其实很多时候当指责过后,人还是会很生气,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糟糕。
讲道理的人带着一点压抑感,就像是水龙头里的水流变细了一样,看起来比较文明,但愤怒依然借着道理流了出来。
比如,孩子不听话,让你很生气。你就会跟他讲道理:不好好学习将来会如何没出息的。你要让他明白是他错了,他这样对你造成伤害是不对的,从而要求他改正。
讲道理与指责不同:讲道理的重点是以理取胜,效果就是让人说不过你,憋得难受。而指责的重点则是以势取胜,效果就是让人内心害怕,不敢反抗。
讲道理的人经常会觉得委屈:“我在跟你就事论事地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而你为什么要愤怒呢?”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看似在讲道理,但如果只说不听,就只是在发泄,而不是在沟通。
一致性表达就是很清晰地告诉对方你怎么了,对方如何伤害了你,以及你为什么生气。
这比给对方讲道理更高级。讲道理是在讲事情,是一种只看到事看不到人的状态。而一致性表达则是把感情也包括了进来:此刻,我很受伤,我在表达我的情感。
比如,当你愤怒的时候,你采取了直接告诉对方你内心活动的方式:“你一直不回我消息,我就很生气,因为我感觉到被忽视了,这让我很不舒服。”
有人很想表达自己的愤怒,但是语言上会有困难。比如说,脑子比较笨,思维转不过来,就吵不过对方,讲道理也讲不过。有时候是,说了他也不听,听了他也不做,你觉得说了也白说。
当一个人对表达愤怒感到绝望,但又有表达愤怒的需求时,就会转而将愤怒指向语言之外的部分。比如:摔东西,甩脸色,冷战,暴力行为。
我们反对暴力,但有的暴力不能通过理性禁止而被制止。关系中出现的部分暴力行为是愤怒无法被正常表达的结果,它只是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制止暴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去处理愤怒。
表达愤怒是必然的,因为人对愤怒的压抑是有限度的。压抑是靠理性力推动的,而表达则是靠感受力推动的。也就是说,压抑是理智的力量,表达是感受的力量,这是人体内完全不同的两股力量。理智是有限的,而感受则是无限的。
所以,即使我们主观上想压抑愤怒,也会在两个时候失效:
愤怒值过高的时候,理性会失效。
这时候人的感受大于理性,愤怒就会上位,占据主导,人就容易做出冲动的事。我们见过很多、也听说过很多一时没有忍住愤怒造成诸多严重后果的事。比如说,你对客户忍不住发了火,导致丢掉了工作;你对孩子没忍住发了火,结果孩子离家出走了。
其实,当你忍不住发火的时候是很正常的,因为人的理性本来就是有上限的,没有人能够无限忍耐。
在一段长期关系中,理性会失效。
在一段每天都相处的长期关系里,发生矛盾是必然的。如果你总是在压抑,你的理性终究也会耗竭,这时候人就会不自觉地被感受推着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容易对亲密的人发火却对外人脾气好的原因之一。外人是社交关系、短暂的关系,他们带给我们的不快,我们很容易使用理性去控制它,多忍耐一下。但是在亲密关系里,你长期使用理性控制自己,就会把自己累坏。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很少愤怒,那只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的情感是被隔离的。因为他受不了什么大的刺激,所以为了保护自己,他选择把自己与自己的感情断联。
第二,他没建立过长期的关系,没有与人长期且高密度地相处过。
所以,很少愤怒的人,其实是很孤独的。
早上我喝了一口热豆浆,烫着嘴了,特别疼。这种疼痛就是在提醒我,我的嘴巴可能要被烫伤了,于是我赶紧喝了一口凉水,这时候疼痛感就缓解了很多。我不喜欢疼的感觉,但我却需要这种感觉。假如我喝了一口有点烫的豆浆,却没有感受到疼痛,这才是件恐怖的事。可能我的嘴巴被烫伤了我都难以发现,然后它可能还会进一步糜烂,而我却毫不知情。
身体的疼痛是一种信号,因为它在提醒着我们,自己的身体出毛病了。
愤怒也是一种信号。愤怒虽然会让人难受,却很有意义。它在提醒我们:我们的内心深处,出现了一些状况。
这时候,除了压抑或者表达愤怒,你还可以去思考一下此时此刻的愤怒:
我的内在经历了什么?
我的人生哪里出了问题?
愤怒在告诉我什么讯息?
你需要做的,不是对愤怒做什么,而是对你内在真正的问题去做些什么。当你能从内在改变,你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快乐。借助愤怒,你会更加了解自己,从而掌握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方法。这时候,愤怒成了一个机会、一个入口。通过思考和解码愤怒这个信号所传递的讯息,去处理内在真正的问题,信号也就不会再“闪烁”了。然后你就可以感激一下愤怒送给你的礼物。
思考愤怒可以从六个层面展开:
·愤怒中的评判
·愤怒中的期待
·愤怒背后的自我要求
·愤怒中的爱
·愤怒中的创伤
·愤怒中的需要
这也是我们整本书的核心内容。
思考愤怒的好处显而易见,它是一种升华,是把愤怒转变为自我了解、把自己变强大的极好方式。思考愤怒,听起来很高级,但依然有局限。
首先,思考愤怒不是所有时候都合适的。
有的时候事情很重要,你就需要先去处理事情,而非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思考。
其次,思考愤怒,是需要一定的心理强度的。
有时候我们的内在非常脆弱,只是需要被安慰、被保护,这时候我们根本不愿去想那么多。思考愤怒需要从你身体里能跳出另一个自我,看着自己愤怒,然后开始思考。就像是自己给自己做手术一样,但是这听起来很难。
所以我还有一个建议: 愤怒过后,再去思考愤怒。 你不必非要强行让自己马上对愤怒进行思考。你可以在愤怒过后,在有精力、有心思、有兴趣的时候,再去复盘,进一步去思考自己当时的愤怒:
这次愤怒,告诉了你哪些信息?
你想怎么对待这些信息?
愤怒其实是一个工具,而且是一个具有很大能量的工具。有的人会把这种能量叫作破坏力,觉得愤怒的攻击性太强、破坏力太大。实际上,破坏力只是一种能量,用错了地方才会造成伤害,用对了地方则是一种创造力。只要你会使用愤怒,它就可以帮你实现很多目的。
对愤怒进行内在思考后再使用,会让愤怒转化为人格层面的成长。人就是借着愤怒一次次更了解自己,然后一次次发现不必愤怒。
不必愤怒和不会愤怒是两回事。不必愤怒,是心里没有愤怒。不会愤怒,有时候则是单纯地在压抑。
但即使你不去思考愤怒,愤怒依然可以被很好地使用。
当愤怒的能量指向对方的时候,愤怒可以帮你实现:
如果你的员工工作懈怠,你可以对此表达愤怒,有时你的愤怒是必要的提醒,让他意识到问题,更认真对待工作。如果你的老公不够重视家庭事务,你也可以通过愤怒取得他的注意力,让他知道他的责任和义务。
不是所有的愤怒都能改变别人,如果你的愤怒能量不够,别人就会无动于衷。就像不是所有的炸弹都能开山辟路一样。有的人觉得使用愤怒改变别人有代价、不划算。那么,哪种改变别人的方法没有代价呢?如果你有更好的可以改变别人的方法自然不错,如果你没有,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就先使用愤怒吧。愤怒不是唯一能改变别人的方法,但愤怒的确经常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
如果有的人正在对你进行指责侮辱,请对他愤怒吧,你的愤怒会让他及时闭嘴,对你保持尊重;如果你的朋友总是找你借钱,你也可以对他愤怒,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让你不舒服;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在你工作的时候打扰你,要求你,让你难以承受,你也可以对他愤怒,让他知道你的边界和底线,不再那么打扰你。
个人维护边界和国家维护边界是一样的,你需要使用强有力的武器阻止别人的侵犯。当然,如果你内在的能量足够大,边防足够结实稳固,你只需要温柔而坚决就够了,的确不需要通过愤怒来维护边界。但如果你内在的能量没那么大,你就需要使用愤怒了。
有的人看见伴侣在玩手机、打游戏、加班,他们就会对伴侣愤怒,这时候伴侣就会停下手头的事,给予对方关注。因为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你不懂得生气,对方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很多妈妈会期待自己的孩子听话顺从,但其实顺从的孩子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父母只是夸他们几句就去忙别的了。在这样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只有通过发脾气,才能强行让父母放下自己手里的事,给自己一点关注。虽然很多时候换来的是父母的指责、谩骂等负面关注,但这也比寂静的世界里无人关注要好很多。
在人际关系中,当你把愤怒指向对方的时候,可以满足你很多内在的需要,但其实愤怒可以做的不仅仅是这些。
愤怒的能量转移到其他领域的时候,依然可以转化成惊人的创造力:
运动是比较常见的释放愤怒的方式。有的人说,如果你感觉到不开心,就去跑步吧,跑步可以治愈你的心情。的确是这样,拳击、跑步、打假人等方式可以疏散自己的愤怒。这其实是通过具有一定强度的运动,释放了自己的攻击性。
通过运动,你把愤怒转化成了身体健康的动力。
愤怒会让你变得勇敢。人在愤怒的状态下,有时候会暂时丧失理智:买很多东西,去高档餐厅吃饭,去旅行,去蹦极。很多你平时不舍得买的、不舍得做的、不敢做的事,在愤怒状态下,你都会脑子一热勇敢地去做了。
挑战自我和通过转移注意力压抑愤怒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是:如果你把愤怒的能量转移到让你感到很爽的事情上,你边愤怒着边做这些事,那时你并没有忘记愤怒,你是在使用愤怒去创造。但如果你把愤怒转移到同样压抑的工作、家务上面,企图忘记愤怒,那么这就是一种压抑行为。
那些发愤图强、卧薪尝胆、十年不晚的君子之仇,都是依靠愤怒来支撑的。有很多巨大的上进动力,是要依靠委屈、屈辱、恨等方式来产生的。就像有一句话这样讲:“被猎人打伤的熊跑得更快,被人伤了的心会更加发愤图强。”
“我不服”“我不甘心”“我不认输”这样的想法,其实就是心中怀恨且无法正常发泄,人就会通过暗自努力来竞争过其他人从而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使用愤怒的前提,就是接纳愤怒、允许愤怒。你要跟它站在一起,而不是去对抗它。就像是一匹野马,你要试着驾驭它,让它带你往有益的方向走。你在使用愤怒的时候,需要保持一个觉知:当你的行为偏离正常方向的时候,你要及时叫停或者更换方向。也正如驯马一样,往合适的方向走,你的速度就会加快,但如果你让它就地乱跑,那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损伤。
愿你拥有,愤怒的自由。
思考与表达
写下你的一次愤怒经历。是对谁产生的愤怒?
发生了什么?
1.重新梳理,在你愤怒的那一刻,你是如何应对自己这种情绪的?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这种处理方式?
2.你压抑过自己的愤怒吗?什么时候?为何压抑?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压抑的呢?那次压抑,带给你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3.你表达过自己的愤怒吗?什么时候?为何表达?你是如何表达的?那次表达,带给你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4.回忆并写下你的一次愤怒(或者用前面的):它在告诉你一些什么样的信息?你怎样可以让它帮助你完善人格,实现自我成长?
5.回忆并写下你的一次愤怒(或者用前面的):你的愤怒帮助你实现过哪些目的?你使用自己的愤怒做过哪些事?如果重来一次,你期待自己如何应对那次愤怒?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