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节制地想象

框架在两个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第一,在新的场景下或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我们选择框架的能力将为我们带来新的选项;第二(这一点同样重要),在熟悉的场景下,框架有助于我们聚焦重点,从而减少认知负担。第2章将概述这两个方面。框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决策,但是,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有三个关键要素缺一不可。这三个要素是:因果律、反事实思维能力,以及在朝着既定目标进发过程中约束和调整自己想象空间的能力。我们将依次对这三个要素加以探讨。

本书第3章探讨的是第一个要素——因果律。人类是基于因果关系来看待世界的,这使世界变得通透。我们会预测某个特定行为可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并循环往复、以此类推。因果推理是我们认知的基础。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了因果思维,因果思维也使人类社会得以不断进化发展。我们都是因果推理的机器。

我们的因果推理往往会出错,因为世界纷繁复杂。仅凭那3磅重的海绵状脂肪和蛋白质构成的大脑,我们不可能看清所有的纷纷扰扰。现在我们依靠科学的方法来防止过于草率地推导出结论。比如,跳起某种特别的舞蹈就可以让老天下雨,这样的推论是站不住脚的。不过,我们习惯从因果的角度看待事物也有一个好处,这说明我们知道如何认识世界,并且或多或少地把世界置于我们的控制之下。

第二个要素是反事实思维,第4章将做进一步阐述。所谓反事实思维,是与真实场景相反的重新思考,是人们建构的一种可能性假设。正如我们习惯从因果角度思考,我们也常常进行反事实思维活动。这对于我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以反事实思维进行思考的一个优势是,我们可以跳出此时此地的认知,可以不受真实世界的制约,并且能够在大脑中建构虚拟的场景。

反事实思维对人类进步十分重要。我们在大脑中想象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事物,这为我们认识真实的世界并构想如何改变世界提供了可能。我们通过“如果……那又怎样?”式的提问来进行反事实思考。我们的想象不必是无意义的白日梦,它们可以成为我们行动的先导,成为我们决策的重要一环。我们在想象和展望的时候,往往就是在衡量和评估各种反事实。儿童在玩假扮游戏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进行反事实思考。科学家设计实验也是同样的道理。

通过反事实思维,我们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我们也要避免过分陷入虚无缥缈之中。本书第5章将介绍建构框架须关注的第三个要素,即有所约束的重要性。适度的约束有助于我们把想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此一来,我们的反事实思维才有可能转化为行动,也即具有可实现的机会。建构框架并不是任由思绪随处飘飞,像风力作用下的气球一般漫无目的——那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美好想象。只有不越出边界,我们的反事实思维才有意义。

适度的控制就好比黏合剂,能够把我们的心智模型捏合在一起,从而使我们得以有序和审慎地发出“如果……那又怎样?”的考问。假设我们的车胎爆了,而此前又从未有过换车胎的经历,我们不会指望星际战舰的反重力技术来帮忙,相反,我们会到后备厢里翻找工具(如千斤顶和扳手),并设想这些工具如何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人类认知中的这三个维度——因果律、反事实思维和约束——构成了框架建构的基础。它们助推人类见所未入眼之事物,未雨绸缪,超前谋划。

不过,有时候我们需要改变框架,特别是当需要应对的问题本身已发生变化的时候。在第6章,我们将探讨如何从形形色色的框架中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我们也可以对某一领域现有的框架稍加调整以用于不同的领域。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修正某个框架来扩大其适用范围,使之可以用于新的场景,实现新的目标。

随着经验不断丰富,我们将会建构出一整套框架。一旦有需要,即可以合适的框架来应对。这有点儿像优秀的钢琴家,可以随时在多种不同的演奏风格之间切换。造诣高深的音乐家能在众多从未听过的作品中迅即识别出音调、速度、节奏与和声等,这是即兴演奏的关键。每一种音乐样式都是不同的,有它自己的一套规则。钢琴家要从缠绵悱恻的肖邦一下子转换到Lady Gaga并不容易。虽然如此,在黑白琴键上实现重构并非不可能,一如在生活中那样。

当然,从诸多框架中进行选择也有局限性。有时候,可能并不存在适合的框架。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构想和设计一个全新的框架。我们赞赏那些建构全新框架的人,因为他们的框架一旦取得成功,就意味着改变世界。

第7章的内容是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架构者。要掌握其中的诀窍,首先要乐于接受不同的框架。在此,我们呈上三条建议:拓展自己的框架体系;通过我们称为“认知寻觅”的过程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如果前两条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就鼓起勇气跃入认知的盲区。

第8章主要探讨建构框架对于社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是追求多元化,即认同和欢迎差异性,而不是意图以同质化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我们需要强调世界的“色彩斑斓”,而非认为只有让自己“变成色盲”才可以实现公平正义。

关于框架,我们不能容忍的是排除其他框架的存在(这有违框架并无好坏之分的理念)。心智模型的整齐划一是阻碍人类进步最大的敌人,它使人们变得像机器一般,只会延续过往,看不见将来。假如我们的框架无法共存,我们又如何共存?

在人类建构框架的努力中,真正的英雄并非那些高居庙堂的权贵、掌管大公司或在一流大学任教的精英。真正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就是你和我。作为个体,我们参与建构框架十分重要,因为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当然,对整个人类而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心智模型。学究气十足的书呆子常常说,我们必须统一认识、步调一致以应对各种急迫的挑战。可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我们的框架千差万别,我们能够从无数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所以我们才如此强大。我们唯有充分挖掘和发挥框架的潜在作用,才能因时而进,在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构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8ifuVHjpug91xfNZYt2ALb6LKU/KOXkagwhJhT42wEooYijXss7XdZnTzsZf9u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