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不想和不能是两回事

原文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 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 ,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译文

我当选贡生后,就在京城的国子监读书。我在京城待了一年,每天都静坐不动,也不读书。己巳年(1569)我回到南京,在进南京国子监之前,我先去栖霞山拜访了得道高僧云谷禅师。我和他静坐在一间禅房里,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

云谷禅师问我:“人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圣人,只因有妄念在心中不断地纠缠。而你静坐三天,我不曾见你产生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回答他:“孔先生已经算好我的命了,我何时得意,何时失意,何时生,何时死,都成定数,无法改变。即使我有妄念,那也没有什么可以想的了。”

云谷禅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个了不起的豪杰,谁承想,你原来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啊。”

度阴山曰

云谷禅师(1500—1575)幼年出家,是个高僧大德。能有《了凡四训》这本书,云谷禅师功不可没。接下来,就是他一个人表演的高光时刻。

按云谷禅师的看法,人若想成为圣人,必须祛除妄念。大多数人无法成为圣人,就是因为妄念太多,作茧自缚。

什么是妄念?妄念就是不切实际和不正当的想法。贪恋世间荣华富贵是不正当,执着于生老病死是不切实际。这些想法总在我们心中不断升起和牵扯,念念不断,于是烦恼不尽。

倘能抛掉妄念,就可心如止水,表现在行为上即可静坐如山。因此,那些圣人都是可以长久静坐的人,儒家甚至把时间一分为二,一半读书,一半静坐。

圣人能长久静坐,静坐又能锻炼人的意志,让人抛掉妄念,心静如水,这是个正循环。正因为这套逻辑,云谷禅师才认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的袁了凡已进入圣人境界。

但袁了凡很惭愧地告诉他,自己没有妄念是因为想也无用,命运早被注定了。

云谷禅师当时肯定特别尴尬。

当然,云谷禅师毕竟是拥有智慧的高僧,他马上不再纠结袁了凡是否为圣人的问题,而是跳出来,讥讽袁了凡是凡夫俗子。

他的理由是:凡是认命的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值得同情。认命不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乐观与洒脱,而是承认我们无法左右自己,是另一种悲观与消极心态。

或许有人认为,认命就能如袁了凡那样步入“此心不动”的至高境界,知道了人生模样,随波逐流便是,人生也就少了许多焦头烂额的思考。可这种状态不是袁了凡主动追求来的,而是被动得到的,看上去相似,内核却大不相同。主动修行而来的此心不动,是心不被动;被动得到的此心不动,是刻意强制心不动。一个有生命,一个如死灰。 WkDRzGso1GgWbJTftKj2BSWQWiHSlCyvRpE06UbhY4pEfmW9UqrpQ8svYBJUe03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