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问职场

如果你学不会

对同一件事保持持续的兴趣,

最终所有事情都会让你腻烦的。

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

提问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热爱的那份事业?是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才去干一行?

总有人说,“如果获得那样一份工作,我肯定会特别喜欢”。不可能!

我们做过一期节目,主题是“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其中有一位嘉宾,他的职业是试床员,主要工作内容是入住世界各地的五星级酒店,体验这些酒店的床,然后提交一份对床垫的评估报告。还有一位嘉宾,他在食品公司负责试吃巧克力。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看岛人,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大堡礁的沙滩上散步,年薪折合人民币大概是70万。在你看来,这些工作是不是都很美好?但是,这几位最后无一例外地都辞职了,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实在是太无聊了。

我们得学会沉浸在工作中,然后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

有一本书,我一定要推荐给你—《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书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说的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劳拉·麦金纳尼与煎蛋的故事。麦金纳尼曾经在麦当劳打工,主要工作就是煎鸡蛋。她在每天的早餐时段会煎差不多四百个鸡蛋,不断重复把鸡蛋打破、煎熟、取出的工序,工作异常枯燥。然而盯着鸡蛋,她突然进入了“心流”的状态,清晰地看到蛋清是如何慢慢凝固变白的,蛋黄两侧的蛋清就像两个国家互相进军打仗一样,逐渐蔓延汇合在一起。看起来只是简单地煎一个鸡蛋,她却能从中感受到特别的幸福。普通人是难以做到的。

所以,如果你不向内求,不去提升自己关注、喜爱这个世界的能力,只关注自己什么时候能得到自己喜爱的工作,那你八成会毁掉你的那份“喜爱”。热爱工作的核心是能不能热爱自己的生活。 幸福感绝对不是来自外在条件,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而是麻木。

如何能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

提问

作为一名求职顾问,我主要就是给求职者做简历优化和面试辅导,通过我的辅导,很多求职者能顺利地入职一些企业。但是他们总会问我:入职以后,我们怎么做才能提高和领导的共情能力?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去适应新的领导?

对此,你会如何回答呢?

关于上述问题,我可以推荐三本书。

第一本书是《权力: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拥有》。这本书是斯坦福大学一位组织行为学教授写的,书名听起来挺“厚黑学”,但其本质却是研究权力流动、配置规律的。

我们得理解,在一家公司里,权力到底是怎么流动的。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你上面还有领导,一定要想办法跟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你需要知道,领导做某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能更好地替领导做出来。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让领导知道这件事是你做的。所以在职场中,如果你要快速升职,我觉得这本书是必读的。

当然,不要用负面的心态去读它,觉得“工作竟然还需要掌握这么多技巧,好讨厌,我把本职工作做好不就行了吗”。实际上,跟领导保持沟通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千万不要觉得这是逢迎拍马,不重要。不对,沟通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第二本书是《创始人:新管理者如何度过第一个90天》。这本书讲的其实不是创始人,而是履新,就是进入一家新公司后,必须做对哪些事情,才能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我认为这一点对新入职者非常重要。

第三本书是《认同:开启高效协作的密码》。这本书提到这样一点,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千万不要打马虎眼忽略过去。比如在开会提案的时候,你知道有一个人反对你的提案,你或许会希望他尽量不要参会,最好因为迟到或生病而缺席。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尽管回避争论或许能让你的提案得以通过,却很难保证其被有效执行。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会议上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充分辩论,让参会者理解并接受你的提案。关注、理解问题的人越多,你的提案才越能被贯彻和执行。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不同意见的。

这三本职场宝典,对履新者一定会有帮助。当然,职场需要我们具备很多能力,这里再推荐三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少有人走的路》《向前一步》。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成熟、什么是爱,从而帮助我们尽快融入新环境,做好新工作。

需要用加班来证明自己努力吗?

提问

我刚入职不久,要像其他同事一样,用加班向老板证明自己努力吗?

我个人不太看重加班,如果有个员工我从来没见过,但他为公司做了很多事,我一样会感激他、看重他。

如果下班后还待在公司里,说是加班,但实际只是在刷网页凑数,那其实一点用都没有。

我见过很多这么干的员工,后来发展得都不好。我问过他们的领导,领导对他们的评价是:一天到晚忙得要死,就是不出活。

领导都有自己的判断力,而且大多数工作都有考核标准。工作的核心是你要让领导知道你做了什么,怎么做出来的。你也要清楚领导最想要的是什么,领会他的意图,然后上下一心去达成。这才是健康的企业文化。如果你能这么做,自然就会被领导看到、赏识,也就会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提问

我是一个刚刚工作一年多的职场新人,因工作性质,我的岗位被频繁调动,我感觉自己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专业。我现在对自己的职场定位感到很迷茫,我该怎么办?

你要重新认识工作这件事,你遇到的这种状况可能会是未来很多工作的常态。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我现在这个年龄还在做短视频平台,这是我之前没想过的事。一句话, 接受不确定性,并且学会和不确定性共舞。

当年我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时,经常被人请去主持化妆品新品发布会、零售活动,以及很多其他主题的活动,当时感觉是浪费时间,只是为了赚几千块钱。现在回过头去看,主持那些活动,在商业模式上给我今天做“樊登读书”带来了莫大的启发。所以,现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休息的时候享受生活。多读书学习,每天进步一点,就好了。

毕业两年换了五份工作,我该如何调整状态?

提问

毕业不到两年,我已经换了五份工作,家里人总说我没耐心,并因此责怪我,我应该怎么调整自己的想法或状态呢?

可能你家里人说的是对的,你再坚持一下可能会做得更好。也可能你是对的,因为家里人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不靠谱的工作。到底谁对谁错,我没法做出评判,也无须我来评判。但我可以给你一个建议:首先要去找一个你能从中找到意义的行业,你能为别人服务,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并获得成就感。

最终能给人带来幸福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归属感,另一个是价值感。 能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你就能更开心地去工作,也更容易成为专家。 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你可以换工作,但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换工作。遇到困难时稍微坚持一下,挺过去,很可能你就适应了。

但是,如果这份工作实在不靠谱,或你从事的是一份没有任何进步和发展可能的工作,那离开也就离开了。人这一辈子换十几份工作不算奇怪,未来人们换工作会越来越频繁,因为时代发展得越来越快了,现在连公司的寿命都变得更短了,难道公司倒闭你还不走吗?

用领导者姿态去工作的新员工,是留还是不留?

提问

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最近来了一位新员工,在跟对接人沟通时,他总是一副老板或者领导者的姿态,在不了解公司定位和策略的情况下就干涉其他老员工的工作。此外,其他员工对他的反馈也不太好,他和同事相处也不是很融洽。我想请教您,对于这样的员工,我们是留还是不留?

有两本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本书是杰克·韦尔奇的《商业的本质》,第二本书是《可复制的领导力》。

《商业的本质》里谈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一个优秀的企业会不断去打造一致性。开除一个人,是因为他做的事跟我们所倡导的不一致。给一个人升职加薪,是因为他做的事跟我们所追求的是一致的。要用各种方法去打造整个团队的一致性。无论是开除一个人,还是表扬一个人,都是让团队和他人得到成长的机会。因此,从宏观的层面上来说,你要决定自己是否要打造一致性。

给员工提意见,或者做负面反馈,并不意味着只要他有缺点就一定要开掉。那样的话,企业需要不断招人,用人成本很高。 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帮助员工成长,那么深度谈话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很多管理者不愿意跟员工谈负面问题。员工做错了事,管理者不愿意找他说,却在发奖金的时候提出来,给员工一个“突然惊喜”。这种“突然惊喜”会导致员工特别不高兴。为什么管理者不愿意跟员工谈负面问题呢?因为管理者不愿意去面对艰难的谈话。大家都喜欢做令人愉快的事,不喜欢做艰难的事,所以遇到艰难的谈话,很多管理者通常只是选择回避。

作为管理者,你需要掌握一个重要的谈话工具—BIC,B是Behavior(行为),I是Impact(影响),C是Consequence(后果)。BIC的整体含义是:(某个)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持续下去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不过,在谈及对方的行为(B)时,要说事实,而不是提观点。

在跟这样的员工谈话时,如果你对他说,他在公司里总像老板一样工作,这就没有遵从B的原则,因为你表达的是一个观点,而不是一个事实。在说B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的是事实。比如,他在全员大会上说甲不应该是公司的客户,乙才是,他这种挑选客户的态度会影响到公司对客户的服务方式,甚至可能会影响整个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如果你能够学会跟员工沟通的技巧,就能够跟他深度沟通,并有可能改变他。如果学不会,你会发现很多好员工会被你“谈”走。所以, 员工的执行力往往等于领导的领导力。 你可以借着这件事提高你的沟通能力,好好修炼一下你的领导力。

看完这两本书,我觉得你会大有收获。

人感受到的痛苦,

往往不是来自痛苦本身,

而是来自自己的想象。 ToOoRx3BiJCga07PEX3TlqO9KNuM46xR8ypQzvMt/TeV2S0r6d32IDQowuPEUI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