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问管理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做管理者,

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管理者的定义。

管理者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

被领导提拔做管理,不感兴趣怎么办?

提问

工作几年之后,在领导的安排下,我开始接触管理工作,但我发现,我对管理工作并不感兴趣,我只喜欢搞专业、搞技术,不爱跟人打交道,不想跟其他人沟通,就想管好手头的事。我跟领导提了这个想法,但领导说各方面都应该去尝试。我应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跟“能力陷阱”有关的问题。你说“我只喜欢搞专业、搞技术,不爱跟人打交道,不想跟其他人沟通,就想管好手头的事”,那到四五十岁时,你还是只能搞技术,因为你关闭了自己发展的空间。

领导给你分配工作,让你去做管理,做一点专业外的事,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短板,还需要改进,对吧?其实,这个痛苦的过程就是你学习的过程。如果你是右利手,你有没有试过用左手写名字?是不是写起来很慢,很别扭,很痛苦,而且写出来的字也不好看?这就是我们学习任何新东西时的感觉。你去做管理,管人、安排事,也是一样, 如果你觉得痛苦,觉得不舒服,那是因为你在学习,在成长。

如果你能克服这个困难,做好管理,将来就有可能会有新的发展方向。时代是一直在变革的,每个行业都在不断变化,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试问:一个只会搞技术的人和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哪个更值钱?

所以,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要去理解学习中会产生的痛苦和挑战,就是这种痛苦和挑战,才会带来成长。你可以给这种痛苦贴个标签叫“困难”或“不适”,也可以将其视作“兴奋”或“刺激”,两者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我每次上台演讲,面对台下一千多个听众,其实我也会紧张,也会不舒服。但是,如果一点都不紧张,又怎么能讲好呢?我就试着把这种紧张转化为兴奋,这样可以帮助我表现得更好。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会让你更喜欢成长的感觉。我推荐你读读《终身成长》,它可以帮助你学会克服困难。

升职了很开心,但不会当领导,怎么办?

提问

由普通员工晋升到了领导岗位,从心理状态及专业技能上,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能胜任?

这种忐忑我能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推荐几本书,相信你读过之后,会有启发。

第一本书是《创始人:新管理者如何度过第一个90天》,讲的是在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一个人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到了新的岗位,有一两周时间可以来证明自己,让别人看到我们,发现我们的存在。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大量的沟通—需要跟领导进行充分沟通,跟下级进行充分沟通,找到大家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把大家集合起来。

从普通员工晋升到领导岗位,还涉及身份角色的转变问题,因此我推荐的第二本书是我写的《可复制的领导力》,其中说到了“管理者角色”。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做管理者,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管理者的定义。管理者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 如果员工一有活干不了,你就说“我来”,最后什么都是你来,虽然你累得要死,但活不一定能干好。因此,作为管理者,你需要花很多力气去培养下面的员工,让他们去成长。你把员工培养起来了,你的工作就好干多了。

第三本书是《能力陷阱》。它讲到,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干某件事,特别擅长干某件事,总执着地干这件事,这件事就会成为他人生的陷阱。比如你特别喜欢设计,遇到问题就想亲自动手,最后你只能成为一个永远干设计的人。要跳出这个能力陷阱,就意味着你要学着做一些以前没干过的事,比如管人。努力跳出能力陷阱去获得新的能力,是这本书可以给你提供的帮助。

第四本书是《高绩效教练》。做了管理,你就必须得跟你的员工谈话,这时你需要学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用询问而非告知的方式跟员工谈话。如果你不断地用告知的方式跟员工谈话,告诉他这个应该这样设计,那个应该那样设计,甚至具体到第一步、第二步该怎么做,那么一旦结果是不好的,员工就会怪你。即便结果是好的,员工也没什么成就感,因为一切都是按照你说的做的。

如果用询问的方式,结果就不同了。当你问他“你的目标是什么?”“现状怎么样?”“有哪些选择?”“你打算怎么做?”,并鼓励他“很好,你去做吧”时,员工跟你的互动就会是很愉快的,在工作中他也有发挥的空间,有自主决定的弹性,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得到成长。

做管理者是令人兴奋的一件事,好好干,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小领导如何管理带资源进来的员工?

提问

公司有一位带着资源进来的新人,虽然只是基层岗位的一个普通员工,但是在工作中如果他出现错误,总会有领导罩着,而同样的情况,其他员工就只能照章办事。这不仅伤害了公平性,还给基层管理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整个团队都没法管理了。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看似“无解”,因为这种员工是“戴着帽子”进来的,你管不了他,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这种特殊的存在势必导致整个团队的氛围变得糟糕。如果你这么看的话,这个问题就真的无解了。但事情的真相是,你的关注点错了。

我们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首先,世界上有没有这种事呢?可能会有,但是它对整个团队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对整个团队影响最大的,是团队管理者的气质和价值观,是管理者能否鼓动起每个团队成员内心的动力。 每个公司里可能都会有“富二代”或家庭背景不错的人,他可能开着劳斯莱斯去上月薪5000元的班。这些人都没法管吗?肯定不是。很多人干得很认真,很有上进心,虽然他是“富二代”,但他仍在努力。

所以核心问题在于,作为管理者,你能不能激发他内心的动力。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不会觉得自己优越,反倒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做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我们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努力去影响他们就好。

万一真的遇到一个特别坏的人,难道你要跟他玉石俱焚吗?没必要,恶人自有恶人磨,你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但是,我们内心往往还会感到愤愤不平,会觉得凭什么好人都让我做,委屈都让我受。但是想想徐长今,她一辈子都在吃亏,走到哪儿都是别人欺负她。可是她把所有的本事都学会了,最后成为朝鲜首位女御医。

短期之内看世界,你会觉得社会规则在起作用:这个人是领导派来的,这个人家里有钱,这个人怎么怎么样……把眼光稍微放长远一点,不用太长远,五年就够,五到十年,自然规则一定起作用。 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有收获。 你要相信自然法则是在长期之内起作用的,这样你内心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不希望能力强的下属过得好,怎么办?

提问

下属能力强、资历老,但不服管,所以我不希望他过得好。但在一个团队里,我们又不得不合作,我很痛苦,怎么办?

那你就活该吧。

这种不希望下属好的领导,格局也就这样了。如果你希望扩大自己的格局,你就应该希望下属好。 因为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提高员工的水平,帮助员工成长。你能够培养多少人,决定着你自己有多成功。

如果一个管理者希望自己的下属永远都不如自己,没有自己干得好,没有自己挣得多,那他管的团队只会越来越小、越来越糟,最后被淘汰的不是他的下属,而是他自己。我希望你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不要有如此卑劣的想法。你应该多去检讨,为什么自己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你现在的这种想法会严重阻碍你的发展。

中国古人讲,“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你能用“老师”一样的下属,你的员工比你水平高得多,就像刘邦用张良那样,你就能够当王;你能用“朋友”一样的下属,像曹操用郭嘉那样,你就能够称霸;最糟糕的是用奴才一样的下属,下属都唯你马首是瞻,那你就危险了。

不要担心有一天下属会踩到你的头上,因为你活在世上的每一天,就算没有下属踩在你头上,还是有其他人踩在你头上。总跟别人比排行,不累吗?你最需要在意的是,你有没有进步,你为这个社会做了什么贡献。

应该对员工毫无保留吗?

提问

很多企业老板都有一个顾虑:如果普通员工或中层员工掌握了领导力的精髓,就有可能另起炉灶跟我抢生意,怎么才能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有些企业老板整天顾虑这个,顾虑那个,其实就是自私。

想想当年你是怎么创业的,难道不是脱离了上一个老板跑出来创业的?你既然可以这样做,凭什么别人不行?凡是这样想的企业老板,其事业都做不大。现在的市场是全球化的,你希望你的员工只会执行,不会管理,同时又想把公司做大,可能吗?更重要的是,员工根本就不是你的私人财产。员工是独立的人,你凭什么遏制他的发展?你这样遏制他,他又不傻,立刻就能感到自己“所托非人”,或另谋高就,或工作动力不足,最终还是你自己饱尝恶果。

实际上, 一个了不起的企业首先看重的一定是员工的成长,员工有创业的动力,有成长的愿望,他才能更高效地去工作、去生活,才能给你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们对企业的认知层次不能太低,不然就会发现自己总是局限在小作坊里,走不出来。

怎么才能当甩手掌柜?

提问

我开了三家提供零售服务的店铺,但平时也就是个甩手掌柜,在管理上比较松散,这导致一家老店的业绩有所下滑。因此,我想请您推荐几本与股份、分红相关的管理类的书。

个体经营者想要什么?想要不操心,还能赚钱。怎么才能实现不操心还能赚钱呢?给员工分股份、分红,你的店铺管理就可以实现自驱动了。不可能的事。“分红打天下”的方法根本就不管用。如果你靠分红把员工激励起来,将这家店经营得很好,那他就会想,他自己干也会干得很好。分红多少算够?对他来讲,百分之百的利润才是满意的。

如果没有秘密,一个公司就算再能自驱动,也是造出来一大堆垃圾,因为它本身并没有独特的创造。我之前写了一本书叫《低风险创业》,但是,低风险创业不代表不努力,不是“好吃懒做就能赢”。

每一个了不起的公司,一定都有自己的秘密。优衣库为什么能够一家又一家地开店,就因为它能做到货品又好又便宜。秘密就是公司的护城河,没有秘密的公司,做再大都赚不到钱。

不要老想走捷径,要用心经营,打造出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你的公司区别于别的公司的护城河。

别老想着做甩手掌柜了,使点劲儿,上点心吧。

老板和员工称兄道弟,却被索要特权,怎么办?

提问

我一直坚信,自己可以和同事们成为好朋友,所以我和员工私下里关系都比较好,称兄道弟的。但是,有些员工却因此在工作中“搞特权”。如果我同意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就受到了挑战;如果不允许,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受到影响。怎么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呢?

孔夫子讲,“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如果你需要用给特权的方式来交朋友的话,交到的朋友也是小人。如果你能够做到“群而不党”—我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但不需要结党营私,团队的氛围会更好。

《联盟》里说,千万不要把公司做成一个家庭,同事彼此都是朋友。这样的话,公司就没法做了。为什么?因为朋友和家人是不能开除的。所以,如果你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打造成了“哥们儿文化”“家庭文化”,不管是你开除员工,还是员工离开你,对双方都是伤害。同时,在这样的公司里,没有是非,没有标准,企业文化非常糟糕。

公司应该被打造成一个球队。当公司是一个球队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人的共同目标只有一件事—赢球。如果你妨碍了我赢球,对不起,你得离开。如果你支持、帮助了我赢球,我们就是亲密的队友。这时候,整个公司的氛围就是对的。在这种状态下,你开除一个员工,或者某个员工离开,对公司来讲可能是一件正向的事,而不是一件负面的事。这才是经营公司的做法,而不是一群哥们儿在一起,你给我面子还是我给你面子,你听我的还是不听我的。

因此,好的管理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打造公司内部的一致性。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不只是首席执行官,还是首席解释官,他需要不断地向员工、客户、投资人等,介绍公司的理念是什么,公司要做什么。

员工其实是我们的投资人。他们虽然没给我们投钱,却投入了他们的青春、才智。如果你视员工为投资人的话,就要做到一件事:对投资人负责。什么是对投资人负责?你要确保他们在你这儿工作了三年以后,成了一个更好、更专业的人。所以,你对他们要求严一点、高一点,不是什么坏事,你是在对他的投资负责。

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不妨去读一读这两本书—《联盟》和《商业的本质》。

如何提高应届生员工的稳定性?

提问

因为行业性质,公司会大量雇用应届毕业生。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选择一样东西特别容易,放弃也特别容易。他们大多抱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态,工作稳定性较差。请问怎样才能维持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

这方面的理论我没有认真研究过,只能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一说。

我们公司的应届毕业生,甚至实习生,都挺稳固的。我们的很多员工是在大三实习时就进入公司的,一直干了五六年。

这些应届毕业生想去外面看一看,不是因为外边的世界多有诱惑力,而是因为眼前的工作特别无聊。如果你能够让他们通过眼前的工作看到整个世界,他们不就留下来了吗?所以,你要想想看,你是不是真的替这些员工着想了。 如果我们能让员工意识到,这份工作就是他走向社会的阶梯,是他了解大千世界的一个切入口,能让他知道自己三年、五年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个人的目标才会跟公司的目标绑定在一起,这时他的稳定性自然会提高。

所以,问题根本不在于员工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不是独属于应届毕业生的,80岁的老人家也会这么说。只要一个人觉得眼前的世界无聊,他就可能会说这句话。不要把这个标签贴在应届毕业生的身上,不要试图用合同条款来控制他们,多去想一想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公司的黏性,比如可以游戏化地去设计工作流程、反馈机制等。

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有一章提到“游戏改变领导力”,其中最重要的思想来自《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这本书。工作其实就是一个游戏,只不过有的设计得比较差,有的设计得比较好。你可以把自己的游戏设计得更好一点。

虽然因为行业问题导致离职率高,但也有两个办法来解决。第一个办法,如果这个工作只需要一双手,可以换机器人来做。第二个办法,尽量缩短培训员工的时间,比如说麦当劳的员工流动性非常大,但是没关系,因为一个小时就能培训出一个合格的员工。麦当劳永远都在招店员、店长,人来了很快就能上手操作。

你把员工的离开视为一种常态,设定一个机制来应付这种常态也是可以的。无论怎样,我觉得尊重人的发展是所有企业都应该去做的。

很多时候,

就是因为我们老想让自己心里舒服,

而不是考虑对方到底要什么,

才做出了很过分的事。 iPVo8Fh8FGCHwtQRADOjvFnPglvlnRl8dOpKljAJ8IsMtNcVYDpu8PT2x3vAFf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