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没有病,只是很特别而已

01

做心理咨询师以来,常常有来访者走进咨询室,都只是为了问我一句:“老师,我有病吗?”

他们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病,来到咨询室就是想要一个明确的答案。比如,一个30多岁的女性,她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想带着丈夫和孩子去日本京都定居,换一个陌生的环境。她说自己考虑这件事已经有好几年了,之前还特地去日本待了半年,对于之后如何生活、如何把国内的事业延续到国外、如何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她都有明确的规划。即便如此,她的家人也是十万个不同意。

先是丈夫觉得她瞎折腾,好不容易说服了丈夫,母亲那里又成了一道难关。母亲甚至直言:“你是不是有病,才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不然先去看看心理医生?”不过是想要选择自己生活的地方,就这样困难重重。姑娘被质疑得太多了,跑来问我:“你说,我有病吗?”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一个来访者想要辞掉现在的工作,去学习制作甜点。其实她很早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在35岁的时候送给自己一个蛋糕屋。做甜点是她喜欢的事情,这些年勤奋工作攒下的钱也足以支撑她完成梦想,但是当她准备辞职的时候才发现,阻挡她实现梦想的,除了钱,还有别人的眼光。

她的先生发挥了自己财务专业的优势,给她算了一下转行之后经济和职业发展上的多重损失,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现在辞职,就是有病。她的先生说:“蛋糕屋是小女孩的梦想,你都多大了,还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原本十分坚定的她,在丈夫的分析之下,开始动摇了。在迷茫中,她找到了心理咨询,只是为了问我一句:“老师,你说我是真的有病吗?”

02

这些来访者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2014年,我决定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全职学习心理学。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我也纠结了很久。我考虑了离职以后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发现最困难的不是自己的经济问题,也不是之后的未知,而是我会变成一个和很多人都不同的人。我将没有正式的工作,没有每个月固定收到的工资。更干脆一点,我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自己的职业是什么都说不清楚。

这其实挺让人恐惧的。百般纠结之下,我自己约了一次心理咨询。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和心理咨询真正产生关联。在咨询中,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当时说:“我很怕别人说‘好好的姑娘就不能踏踏实实上个班,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折腾呢?这不是有病吗?’”

听了我的话,咨询师认真地看着我说:“可这就是你啊!”咨询师的这句话,当时真的击中了处于混沌状态中的我。我们太习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太习惯按照社会默许的规则过自己的生活,也太习惯把“大家都这样”当成自己生活的必然选项。可是,你就是你啊!你有权利与别人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你的生活节奏应该由自己掌握。

在咨询师说出这句话之前,我安安静静、本本分分地做一个社会的分母,试图把生活过得规矩,过得和其他人一样。当辞职转行的念头从脑海里出现,我是那么害怕,怕被别人当成一个特例来看。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才这么坚决地想要告别既定轨道,去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在探索这条路之初,我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如何把这条路走好,不是如何去面对之后可能遇到的困难,而是问自己:你怎么了?为什么不可以好好上班、好好下班,一直到退休?

这次咨询后的一周,我真的辞职了。因为在老师提醒之下,我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一个与“我”有关的决定,与他人无关。这之后的生活,如我所料,看上去真的有病,花了两年的时间全职学习心理学,即将30岁的年纪,还只是某个学科的学习者。在很多人看来,的确是难以理解的选择。哪怕有咨询师的那句“可这就是你啊”傍身,我也被身边人一句“你究竟在忙什么”问哭过。

03

走一条与别人不太一样的路,注定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理解了为什么安稳、“标准化”的人生是很多人的选择。因为群体共识会带来强大的安全感。人天生是需要安全感的,但是又不能仅仅依靠安全感而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大的“活出自我、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的愿望,这个愿望有时候会被轻易地定义成“有病”。

想起蒋勋的一句话: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鼓励特立独行,让每一种特立独行都能找到存在的价值,当群体对特立独行做最大的压抑时,人性便没有办法彰显了。那些别人眼中的有病和特立独行不过是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特质而已。

回想起来,自己那段“有病”的时光也只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因为两年以后,我成了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后来出版了图书;在那之后,又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室。我看起来越来越正常,甚至开始有人向我表示渴望过我这样的生活的意愿,渴望像我一样,过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

原来别人眼中的“有病”和“正常”,是可以这么轻易改变的概念。我庆幸自己有过那么一段“不正常”的时光。也庆幸在那时,有人听到我的想法和困惑,没有一棒子打死,没有轻易用“正常”来束缚我,而是告诉我:“这就是你啊!”

如今,当听到更多人向我描述他们的困惑,看到更多的人因为自己不那么“正常”的生活选择而质疑自己,我想起了自己那段“特立独行”的时光。我想把咨询师当时对我说的那句“这就是你啊”,送给更多的人。

你没病,你只是想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选择。而那个从心而生的选择,必然是特别的,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应该是特别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选择。当你发现自己过得与别人不太一样时,你要庆幸,你在为自己生活,而不是为某种规则活着。

你没有病,只是想做你自己而已。 Csy+nBy5BsfuAQXdTOT+l5+pYI1AkVHJuCfF1yJdZqO/3wpmnP+2vcMbOas7n3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