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咨询效果的关键
——咨询师本身

许多人问我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咨询师自身的修养!”因为咨询是建基于一个十分亲密的关系上的,无论咨询师采取哪一种理论和方法,他的思想、态度,甚至一言一动都会对当事人有所影响。另外,由于咨询师的身份和地位,在当事人眼中,他往往是具有威望与权威的,故此当事人会很自然地以咨询师作为个人处事的榜样。而事实上亦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个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咨询师本身。不同的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一点的重要性了。

阿佩尔(Appell)肯定此课题的重要性。他曾说:“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我真难明白若一个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不清楚自己的情绪需要,不清楚他对于自己和对于他人的期望,又不明白自己的权益,在这些因素上他怎可能敏锐地令他的当事人明白?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体验并且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和有独特个性的个体,然后他才可以容许他人有此权利。严格来说,咨询师本身越是协调一致,他就越能自由地协助他人去实现自己。” [1]

事实上,不少学者都一再强调咨询师的技巧远不及其个人的整体修养来得重要。他们相信一个咨询师应该是一个有良好的意志、关心当事人的个人成长的帮助者。他们指出咨询师本身在咨询过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变项。一个自我形象偏低,因而对人的看法亦有问题的咨询师,就算他学会了所有的咨询技巧,也无法补偿前者带来的弊病。咨询师需要有自我认识,亦需要抱有个人生命的意义,因为在这基础上,他才可以在咨询过程中注入全面而丰盛的人性资源。 [2] 其实,咨询师个人就是咨询工具之一这个概念,在咨询中是十分重要的,那是说咨询师要有效地运用自己个人以在咨询关系中帮助当事人。例如在任何帮助人的活动中,无可避免地,我们往往需要在转瞬之间作出正确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是无法预先计划的,应付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咨询师这个人本身的质素,技巧始终是次要的。 [3] 论到技巧,德赖弗斯(Dreyfus)认为那不过是咨询过程的一小部分,因为经验丰富和察觉力敏锐的咨询师都会发现对咨询过程影响力最大的,确实是咨询师个人。 [4]

1 成功咨询师的特征

透过研究和观察,学者发现,有能力和没有能力帮助人的咨询师都各具特征。就成功的咨询师来说,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当事人和对自己的信念,以及帮助人的目的是什么。其中的要点约如下述:

● 成功的咨询师不会单凭表面行为作出判断,而是能关注到当事人会如何看各事物,尝试设身处地,以当事人的内心参照标准来观察和作出感应。同时,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思想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反应,而不是各样事情和物件的状况。

● 成功的咨询师看他人是:

● 有能力的。他相信当事人具有潜能去处理自己的问题,换言之,他对当事人是有信心的。

● 可信赖的。他觉得自己不必去怀疑当事人,因为他相信人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友善的。他不会觉得当事人对他具威胁性,相反,他觉得人们基本上都是怀着善意,而非心存恶意的。

● 有价值的。成功的咨询师认为人人都具有个人的尊严和统合性,换言之,人人都有他的重要性,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

● 具有向上、求进步的潜质,故此是可以改变、成长,迈向丰盛美好的人生的。

● 富创造力和动力的。人的行为,是由内而外地发生,而非因外在事物和环境所导致的产品。

● 成功的咨询师看自己是:

● 可与他人认同的,是社群的一部分,是人类的一分子,而非远离人群的。

● 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自己的问题,也有能力帮助别人应付和处理问题。

● 有价值的。他们认为自己是跟别人一样重要的,有个人的尊严,应当受到尊重,是统合的人格。

● 有自信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可信赖的,同时也拥有潜质去面对不同的问题。

● 成功的咨询师看自己从事咨询的目的是:

● 协助当事人释放自己,重得自由和迈向成长,而不是对当事人施以控制和压抑。

● 关注他人,而非单单关注自己,他们通常基于利他主义的推动,以至可以不自私地爱人,有利于人。

● 关注事物宏观的内涵和其深远的影响。故此他们不会单单注重一些微细事物,而是超越现在,放眼将来,通常注重事物的广义面。

● 愿意作个人分享,因为他们接纳和重视自己的感受和短处,认为那些乃是人的一部分,故此不必着意加以隐藏。

● 深入投身于帮助人的过程中。故此他与当事人并不是彼此疏离的。相反,他是相当个人化地在咨询过程中和当事人相处和相交。

● 鼓励和促进当事人在咨询过程中寻觅理想和对自己作探讨;而且,他注重的是过程的进行,而非单单着眼于目的。 [5]

在杰克逊(Jackson)与汤普森(Thompson)的研究中,他们亦发现成功的咨询师确有其独特之处。例如,最成功的咨询师对自己和当事人及咨询工作都较其他人有更积极的态度。同时,他们亦强调咨询师的工作效果是与他如何看普通人和当事人有关的。例如,咨询师对他人是否有正面的看法,是否认为每人都具有个人价值,又是否视众人都各有自身的能力?这一切都会影响咨询的结果。 [6] 梅扎诺(Mezzano)则只提出一项成功咨询师最明显的特质,那就是凡事不轻易武断。 [7] 布拉姆斯(Brams)发现成功的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较能忍受那些含糊不清的事物。 [8] 库茨(Coutts)曾研究正在从事咨询实习的同学,他发现其中成绩好的,通常较其他咨询师仁慈,较多具有同情心和较少操纵当事人,同时,亦较多对当事人有爱心的表现。 [9] 在对一百三十七位富有经验的咨询师进行研究后,墨基(McClaim)发现无论男性或女性咨询师,都与一般男性与女性的典型相当吻合,而其中明显的差异只是成功的男性咨询师需要比一般男性有较高的敏感度,而成功的女性咨询师则要比一般女性较具自信和冒险精神。 [10] 巴利(Bare)专门研究咨询过程中的同感、关系的促进与咨询有效的原因,他发现这一切都与咨询师的高度创见和充沛的精力高度相关。同时,成功的咨询师不会很介意自己的成就,也不重视阶级之分。 [11]

总的来说,各学者所发现的,主要包括咨询师本身的成长,他应该是个有自信且能积极面对人生的人,生活充实而迈向自我实现。面对当事人,他的态度应该是正面的,他尊重信任对方,能设身处地产生同感的了解,与对方诚实相交。其实,这正是迪莫斯(Demos)和朱韦利夫(Zuwaylif)所发现的:成功的咨询师,较其他人更有能力和当事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在这良好的关系中,咨询师为当事人提供了滋养成长的机会和经历。 [12]

既然学者都同意成功咨询师的特点主要是他个人的修养,于是伊根(Egan)便就这重要的课题,统揽有关研究,整理出下列十五个特质:

● 积极面对自我的成长,这包括身体、智能、社会性、情绪和精神的层面;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当事人的模范。

● 注意身体健康,以便有旺盛的精力来生活。

● 他有适度的智能,同时不断主动地阅读、学习以装备自己,好让自己能更有效地帮助人。

● 他有良好的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同时有能力对人广泛的需要作出回应。

● 他关注当事人整个人,留心聆听对方说话,也能从当事人的观点角度来了解对方。

● 他尊重当事人,不会批判他;亦相信当事人潜在的动力和资源可以帮助他自己尽力有效地生活。

● 他很真挚诚恳,如有需要,他会和当事人作个人分享。

● 他的表达是具体简洁的。

● 他协助当事人将自己的经验、感受和行为作出统合。

● 若对当事人有帮助,他会出于关心地作对质。

● 他知道仅有自我认识是不足够的,会协助当事人作出行动改变。

● 他是个实用主义者,他明白整个咨询过程是要引导当事人建设性地改变行为。

● 他拥有自己的咨询模式和风格,可以娴熟灵活地运用与更变。

● 他很喜欢与人相处,也不害怕进入别人的生命深处,和他们一同去面对生活中的愁苦。不过,他并不是靠帮助人来解决自己的需要,而是很珍惜和尊重自己有这帮助人的权利。

● 他不会逃避自己人生中的问题,相反地,他会去作出探讨,认识自己,做一个不断前进的人。他明白被人帮助是怎样一回事,明白这过程若不能为人提供助力,就会害苦了别人,故此他谨慎小心地工作。 [13]

2 咨询师本身的价值观

一个咨询师从事咨询,其目的是什么?而当事人寻求咨询又有什么目的呢?我曾见过不少咨询课程完全不谈目的,只谈技巧的训练,难怪不少咨询师在咨询时和当事人一同处于歧路彷徨的境况中。倘若我们从“咨询就是生命的流露” [14] 这角度来看,咨询师本人根本上要对生命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否则他就不宜从事咨询,以免给当事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事总会有一个目的,而在抉择过程中,个人的价值观念通常扮演极重要的角色。换言之,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诸如精神与物质、短暂与永恒、大我与小我、国家民族的承担与个人的享乐、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孰轻孰重,都会因各人的不同观点及其比重之差异而导致不同的态度与行为,进一层说,也会产生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重视的,通常都会期望他人也有同样的认识和看法。我们所重视的,也通常是我们认为宝贵和上好的,自然就会盼望别人也可以分享。在咨询过程中,我们既关心当事人的成长,就会希望他们也能把握人生中的美与善,以及促进成长的方法和助力。事实上,在亲密的咨询关系中,咨询师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往往会无可避免地影响咨询的终极目标,而不同的直接目标和中间目标,也往往朝着这方向而产生。事实上,咨询的本质含有教育和学习的意味,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重点。 [15]

根据上述论点,我要指出在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中,有一个重要的项目是清楚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同时,这不是一次就完结的任务,而是一个一生不间断的持续的过程。只有在我们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后,才可以适当地处理咨询过程中价值观的差异、矛盾和冲突。扎姆勒(Samler)指出咨询的目标之一是价值观的改变,这是行为改变过程中的自然历程,故此他相信咨询师介入当事人的价值观是无可避免的事,同时也实在有此需要。 [16] 研究证实,咨询师的价值观在咨询过程中是无可隐藏的,是自然会在沟通中流露的,而那些在咨询中有所进步的当事人,往往已经随着咨询师的方向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至于那些没有进步的,则很少随咨询师的方向改变,其所持的价值观与咨询师的相似性亦较低。 [17]

研究也显示,当事人一般都认为咨询师比自己有能力,也比自己生活得更健康;咨询师则认为自己比当事人生活得更实际和更妥当。 [18]

以上的论述,并不是鼓励咨询师要强迫当事人接受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然认可在咨询过程中当事人或多或少总会受咨询师的影响,我们也就不能不重视咨询师本身的成熟度和对生活的看法了。可惜的是,有些咨询师一方面参与这专业,另一方面却不肯面对这专业的严肃性与其责任的重大,于是用许多借口来否定这专业对于个人的要求,也轻视个人成长和人生意义之掌握的重要性,以致在助人的过程中产生“瞎子领瞎子”的可悲现象。

事实上,古德斯坦(Goodstein)已经清楚指出,咨询师应否将自己的价值观加诸当事人的身上,已是一个有定论的问题。 无论如何,在一个咨询的亲密关系中,在咨询师与当事人两个生命交流的过程中,价值中立或无价值的说法,只能反映出论者对咨询认识的浮浅与偏误。故此,今天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做到一方面尊重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权,另一方面亦要诚实自然地面对和处理咨询师个人的价值观。就此课题,帕特森道出最关键的一点:他认为一个有能力的咨询师应该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而同时又能帮助其他人去发现、界定和践行他个人的价值观。 [19] 的确,咨询师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价值取向,免得不知不觉中令当事人受到不良的影响。纵然人生中有一些东西是绝对的,却仍有不少事物是相对的,倘若因我们帮助者本身的不自觉而把不合理的信念强加诸当事人身上,那就很不公平了。例如在我们的文化中,许多人仍然持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于是不少教师在咨询中会一味地建议他的学生读大学,同时给予蓝领偏低的评价。又例如一个来自破碎家庭的咨询师,若他仍未好好处理自己的经历带来的伤害,甚至不清楚自己多年来在父母婚姻裂缝中喘息求生的痛苦所导致的伤害究竟有多大;若他不察觉自己因所受的伤害而对父母是那么的失望与不信任,他将无法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在处理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矛盾时,往往会只从子女的角度看问题作咨询,也容易从负面的角度去分析父母的心态行为。更有不少的咨询师在许多基本课题上,如婚姻、男女关系、道德伦理观等,对自己的价值取向仍然模糊不清,因而往往无意间误导了当事人,导致了不良的后果,这对当事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同时,这亦反映了该咨询师未能忠于自己的工作,没有对工作负责任,这是十分可惜的,这样的咨询师需要作个人反省和改进。

事实上,当事人应该享有选择和决定的自由,咨询师让当事人有此自由,是基于承认和尊重每一个当事人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个人的尊严与权利。严格来说,这是每一个咨询师首先要弄清楚的价值问题,倘若答案是负面的,他便极难有效地帮助人。一位咨询师着意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当事人身上,或自己为当事人作决定,这反映了他把自己看得太优越,毫不信任当事人的能力。许多父母不理会孩子有多大,永远替孩子出主意,作决定,其实这样是永远把他们看作无能的稚童,结果这些孩子很难学会独立自主,没法长大成熟。我们要愿意协助当事人迈向成长,让他们有能力自己独立地作抉择,好让他们肯承担人生中各样的责任,这才是咨询的目标,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该小心处理在咨询过程中出现的价值问题了。我曾看到不少咨询师过分爱护当事人,不想看着他们再失败,再犯错和受挫折,或者可以说他们希望当事人能够在当下作出最好的选择。换言之,他们是基于好意才会代当事人作决定、定方向的。但别忘了,每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都要学习冒险作抉择,都要学习面对失败,只有在挫折中学了功课,才能长大成熟。

不过,我们总不必过于忧虑,因为我们既已肯定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价值观毫无疑问是会出现,而且,在适当的时间,无论是主动或被动,我们都可以适当地与当事人分享并讨论我们的价值观和对各事物的看法,那么,我们只要让这一种诚恳的表现自然地流露出来,也就可以表现出我们对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在这课题上,我认为还有四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

● 持有双重标准的咨询师极难达致有效的咨询。因为咨询关系是一个“亲密”的关系,咨询师若表里不一致,是骗不了人的,结果只会影响咨询的效果。

● 咨询师对事物的评估往往会影响他对当事人的接纳,继而影响整个咨询过程。例如一位受中国传统伦理影响颇深的咨询师,面对一个不孝的儿子——不察觉自己的错误,反而口若悬河地在数说父母的不是,这咨询师心中自然就会产生反感,影响他对该青年的接纳,他也极难有同感的表现。故此咨询师应该努力去认识自己,以便随时能觉察自己对事物反应的因由,然后及时作出适当的处理。

● 概括地说,咨询的目的是协助当事人处理生活上的适应、追求全人的发展和享受美满的人生。因此,咨询师应小心考虑自己从事咨询的地方的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譬如说一位在西方国家受训练,或在西方社会居住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咨询师,就应该努力去了解香港社会及中国人独特的文化,然后努力作出适当的适应。

● 原则上,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对当事人的尊重并不因其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未成年的孩童与青少年,他们心智未臻成熟,对于事物的判断分辨,价值的取向和生活中的许多抉择,其迷惘、混淆和困难会较大,故此所需要的引导和帮助也比一般人要多,在咨询的终极目标为个人美好成长的大前提下,我们咨询师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自然会相应增加。换言之,我们要作适当的监察与关注,目的是避免他们由于幼稚与短视而未能有正确的选择和行为,因而导致成长的障碍和伤害。

3 咨询师本身的治疗

前文曾提及一个咨询师需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有效地进行咨询。其实,咨询师自觉的范围并不止于此。咨询师高度的敏锐力和全面自觉的自我培育,是在受训期和一生的专业工作中不容忽略的要务。

一个咨询师纵然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也还不一定足以为人提供有效的咨询。因为咨询师的工作目的是促进当事人的改变与成长,故此我们自己就必须愿意去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增进自觉,努力鞭策自己去积极面对生命、去改变、去突破、去发展我们的潜能以成熟长大。咨询这门专业,要求从业的人员本身是个具治疗功能的人,这种积极面对生命和言行一致的生活态度,就是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 [20]

由于咨询师通常会要求当事人诚实地面对自己,也会要求当事人勇敢地作改变和作抉择,故此,他自己对生命是否有一种开放的态度,是否具积极的信念和生活的勇气等,都是要反省的课题。许多人在接受咨询时,表面看来,往往只是被一些生活的琐事和遭遇所困扰,但倘若我们咨询师懂得聆听和探讨,就会发觉在这些平凡的问题背后,当事人是在为一些生活的大问题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本身若认真于自己的专业,就必定要先对这些问题有所把握。不少受训中的咨询师告诉我,在众多的冲击中,他们就不断要问自己:我是谁?我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何在?其实,这不只是受训期间的困惑,在一生的专业工作中,这种种冲击与挑战,都会不时出现,咨询师若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自己和工作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切诺特(Chenault)就曾指出,咨询训练课程的最高目标是受训者可以在其中寻找到自己和存在的意义。他认为当咨询师能够对自己的生命充满希望和信心时,他就能够在咨询关系中更有效地帮助人。 [21] 故此咨询师对于自觉的促进、不断自省、更新成长等概念的学习,是受训期的重要环节。 [22] 透过小组和个人的治疗经历,受训者可以学习处理自己的情绪,并对自己做咨询师的动机、自己的价值取向、个人需要、生活态度、性格特征和塑造个人的动力和经历都有一定的认识和处理途径;否则便会影响咨询的效果。例如一位不清楚自己需要的咨询师,很可能会不自觉地利用与当事人的关系来满足自己的缺乏。要避免像这样的一种违反专业守则的行为,除了要积极处理借与当事人的关系满足自己的需要这问题外,加强自觉也是很适当的处理方法。

此外,为受训者提供个人治疗可以协助他促进自爱和自信。因为一个不能接纳、欣赏自己的人,他对自己没有信心,通常会害怕他人不能接纳自己,于是就很难做到表里一致,以诚待人。在咨询关系中,咨询师要自信自爱,然后才能与当事人建立具治疗功能的关系。倘若咨询师本身不是一个真挚诚恳的人,又岂能要求当事人与他建立诚挚的关系呢? 故此,协助受训的咨询师培育对自己的安全感,建立自信自爱,是极为重要的。

基于以上各论点,越来越多学者将咨询师的个人治疗统合在训练课程中, [23] 同时,咨询师的个人治疗也逐渐成为执业资格的要求重点。事实证明,重视这环节的训练课程,其咨询师的素质通常较好,至于单单注重知识和技巧的课程,训练效果往往有极大的限制。

可能有人会说,若将受训者个人治疗列入课程,使其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那岂不是贬低了他们,岂不是说他们有问题?我不同意这说法,因为这种说法只能反映批评者不明白咨询的目的,也不清楚咨询的本质。其实解决问题只是咨询的副产品,而帮助人充分发挥潜质,踏上自我实现之途才是终极的目的。我们要知道,人的成长,不能单靠自己,也要借助外力,这是群体生活的意义之一。在个人治疗中,当事人有机会在专业咨询师的协助下,尝试作自我探讨,于是,许多个人忽略和害怕面对的事物,如痛苦的经历、未解决的冲突和矛盾等,他们便都要学习一一诚实地面对和处理,从而把盲点消除,这样不但能协助他们更有效地与人相处,更加快乐自如地生活,同时也令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咨询的实效。在训练的工作中,我发觉透过个人治疗和小组的经历,学员们不但有机会克服个人的短处和困难,同时,更欣悦于发现许多自己过往轻忽的长处和潜能,结果令生活更加充实、满足和丰富。事实上,学员们一再告诉我,这是学习咨询的最大收获和意义,因为在助人的过程中,双方都能经历成长的快乐。至于已经就职的咨询师,也不能忽略个人治疗这重要的课题,尤其是近年来不少人在繁重的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burnout)的现象,以致无法继续这助人的专业。故此,为了防止“职业倦怠”的出现,也为了保持工作的品质,咨询师应该留意自己的日常生活,保持身心平衡发展,工作之外,要有适当的休憩娱乐;同时,要不断自省,要有高度的自觉;若有必要,不要讳疾忌医,应正视自己,接受个人的治疗,我深信这是每一位重视咨询专业的人一生中不容忽略的要务。

4 四位咨询师的个人体验

为了解咨询同业对“咨询师本身”的看法,我特意访问了四位专业咨询师,曾就咨询师的问题请各人抒发己见:本身的重要性,应具备的质素、条件,如何保持长期有效的工作,以及咨询师是否有情绪问题及处理方法等。以下是访问的记录:

○ 李颜嘉祺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我认为咨询师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光是口说不够,我们要在态度上让当事人感受到我们对他无条件地接纳,真诚地愿意去帮助他,而其中就需要我们咨询师能够达到共鸣同感的了解,且有能力表达出来,使当事人深深觉得你有能力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有能力去帮助他。另外,咨询师应该是表里一致的,在咨询过程中能在当事人获得帮助的大前提下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价值和感受。

至于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咨询师,我认为年龄和经验并不太重要,重要的倒是我们的专业训练中是否包括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人际关系间之动力和问题成因之分析力等。因为我们在这专业中之知识和技巧,通常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补偿我们某些方面经验之不足的,否则当我们看到今日咨询师往往来自中等阶层时,许多问题我们是肯定不能处理的。但话得说回来,倘若一个人缺乏适当训练,年龄又太小,做咨询师是不太适当的。

在咨询专业中,我们应该经常对自己的工作加以评估,譬如说在理论和技巧之应用上,我们所学的是否适用?在西方建立的理论如今应用在东方文化中,生效程度如何?有哪些要修改的地方?另外,我们要对香港社会中可运用之有关资源熟悉,视野要宽阔,以便在有转介必要时,可采用转介咨询,更有效地帮助当事人。

谈到我自身的情绪问题,因为我是一个人,当然有时会感到不愉快、有挫折感,甚至有沮丧消极的时候,但由于我受过咨询训练,所以我会尝试冷静分析,找出各情绪心态之成因,在这过程中我发觉自己的问题会因此得到处理进而消减了;有些问题即使不能一下子消除,但自己受影响的时间和程度总不会太长和太深。我看身为咨询师,首要功课就是学习自助,对不对?

○ 詹维明小姐(突破咨询中心咨询师):

我认为咨询师首先要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包括我们的长处、短处、性别、能力与限制等,且能欣赏到这些就是自己的独特点;其次,我们经过人生不同的阶段时,自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感受,我们也需要有能力去面对和处理,因为人生并不是完美的,只有在我们肯面向成长、肯学习,愿意“很人性”地面对自己时,我们才可以借此去了解别人、帮助别人。

咨询师应具备的质素很多,但他首先要有关怀别人的心,对人存着一种接纳、尊重、欣赏的态度,在信任中提供机会让他人发展、长大。除此以外,我看一位咨询师不但要对人存着关怀,同时也应该是一位认真地投入生活的人。至于其他的一些特质,如对人表现关注、了解体谅人、不主观、愿意聆听倾诉和掌握沟通的技巧等,若我们本身早已具备,固然最好,否则往往可以经后天的努力而获得改善。

咨询师既是常人,若想长期有效地帮助人,就要懂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空放松,让自己可以好好地休息,简言之就是生活要均衡。其实我们以此为专业者,要有效地助人,是不可能将咨询单单看作一个职业,而应将这专业与生活联结整合,在此前提下,我们更当学习与自己相处,要学着安静休息,让自己有时间整理当前所面对的问题。此外,我们要着重自己不断地心意更新,借观察、借生活的投入、借进修让自己对周围的事物有正确的了解。

我从开始就谈到人性,既然我和其他人一样,当然我会经历忧患,我会因受挫而沮丧、消极,不过我会尝试去找寻原因,若是因特别情况而引致的,是无可避免的,我会尝试接纳,然后摸索处理的方法;又倘若我找不出特别的原因,情形延续一两天,我并不会觉得有问题,但当情况特殊,譬如说当我长期感到孤单,却又找不出因由时,我一定会找人帮助我的。

○ 梁天明先生(香港大学学生咨询处咨询师):

当我想到咨询师本身的重要性时,首先我注意的是他对人性的看法,因为他的看法会影响他的个性和处世做人的态度,在咨询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与当事人的关系,更会影响到他如何处理当事人的问题。

至于咨询师的质素,我很同意卡可夫(Carkhuff)说的,首先我们要对人有爱虑之心及迫切的关心。我们在咨询中向当事人表达同感,表示接纳,其中部分是可透过训练在技巧上改善而达致的,但最重要的莫如对当事人的尊重,尊敬他个人的独特性,也看重他个人的价值。谈到训练,我个人很重视咨询师的专业训练,严格来说,咨询师应该有博士程度的资历,可能这一要求短期内在香港是有点儿不实际,不过我看要求一个咨询师有硕士程度的资历,在工作中亦有良好的督导,却是起码的条件了。

我们要长期在这专业中做有效的工作,就绝不容忽略个人的成长,从个人角度来看,可以透过不同的方法去促进自觉,增加对自我的了解,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坦诚,以开放的态度来经历丰富的人生。若从政策上着眼,对咨询师的资格有一定的要求然后发给执照,长远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在这问题上,我觉得我的想法与医疗专业人士是颇相似的。我相信他们遇到伤风感冒等小病会自己处理,但若不幸碰到严重的病症,譬如说要动手术时,他们就必定要找其他人了。我抱的态度也是如此,有需要时,我是会向他人寻求帮助的。

○ 蔡谭秀薇女士(杨震社会服务中心咨询师):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无论自愿与否,在当事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个典范,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要考虑到怎样才可以做当事人的典范。考虑到自己进行咨询时,怎样可以产生治疗的功能,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帮助人的人。这课题牵涉个人的自尊、自爱,也牵涉能否产生同感,能否真挚和表里一致,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后者。透过诚实面对自己、认识自己的长短处,我们一方面发展己之所长,另一方面勇于改进,这是迈向成长的基础。

除此之外,咨询师要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信仰有清楚的认识,因为这不但关系到我们咨询时所采用的理论根据,同时也影响整个咨询过程。事实上这一点与我们要长期有效地工作具有极密切的关系,因为我深信每一个成功的咨询师都会按照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建立其独特的咨询模式,而在这探索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开明的态度来扩阔自己的视野,也随时改进自己。

我和普通人一般,免不了经历情绪上的问题,我会就问题的性质来作不同的处理。若是因为太累,我会安静休息;若有郁闷,我会找我的丈夫、好朋友或同仁等倾吐一下;有时因找不到适当的倾诉对象,或因问题的复杂性,我会找专业咨询。但无论我采取任何一种方式,首要的是自己有高度的自觉,有愿意求助的态度,而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我往往学习到一些新的方法来作日后自助的参考。

根据四位被访问者的看法,咨询师对人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其中主要包括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对人的仁爱与关心,因而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在这帮助人的过程中,咨询关系所包括的接纳、尊重、同感和真诚等就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至于要保持长期有效地从事咨询,各人分别列举了很多方法,从最基本的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开放的态度和增加自觉,乃至生活的均衡,对生活的投入,视野的扩阔和对文化因素感应的敏锐,以及个人性格与咨询理论结合的重要性,每一点都是不容忽略的。总结来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带出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延续性,这也令我再一次肯定了咨询与我们个人的生活是绝对无法分割的。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大家都承认自己生活中多少会有情绪问题,除了自助外,必要时也会向适当的人寻求帮助。在此我要谢谢各位的坦诚,也深信这一份坦诚与勇于面对自己的勇气,是各位今日有能力参与这严肃而崇高专业的主要因素。

5 结语

严格来说,从事咨询,我们是参与了一种直接或间接地左右人生的严肃专业,需要我们每一位参与工作的人认真地投身,因为在咨询过程中,倘若我们不能帮助人,就会害苦了当事人。

我深信在进行咨询时,咨询师本身的人生经验、自我形象、性格、需要、价值观、生活信念、对人性的看法和对人的态度与关怀,往往很自然地会被带进自己与当事人间的亲密关系中,而这一切其实就是建立有效的、具治疗功能关系的要素。我们统揽各咨询理论后,会发觉大多数学者认同咨询的关键在于一个良好关系的建立,而这关系的出现与否,咨询师本身的重要性成了不争的定论。故此,在咨询训练中,咨询师本身的成长和质素,也日益受到重视,以期个人的修养能配合咨询专业的学识与技巧,充分发挥咨询的功能。

[1] M. L. Appell, “Self-Understanding for the Guidance Counselor,”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 42 (1963), 143-148.

[2] J. J. Pietrofesa, A. Hoffman, H. Splete and D. Pinto, Counsel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 Houghton Mi in, 1978), vii-41.

[3] A. Combs, D. W. Soper, T. Gooding, J. A.Benton, Jr., J. F. Dickman, and R. H. Usher, Flor ida Studies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Gainesville: University of Florida, 1969).

[4] E. A. Dreyfus. “Humanness: A Therapeutic Variable, ”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 45(1967), 577.

[5] A. W. Combs, D. L. Avila, and W. W. Purkey, Helping Relationships (Boston: Allyn and Bacon,Inc., 1971), 10-17.

[6] M. Jackson and C. L. Thompson, “E ective Counselor: Characteristics and Attitudes, ”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18 (1971), 249 254.

[7] J. Mezzano, “A Note on Dogmatism and Counslor Effectiveness, ”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 9 (1969), 64-65.

[8] J. Brams, “Counselor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Counseling, ”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8 (1961), 25-30.

[9] R. L. Coutts, “Selected Characteristic of Counselor Candidates in Relation to Levels and Types of Competency in the Counseling Practicum, ” Doctoral Dissertation (Florida: Flor ida State University, 1962).

[10] E. W. McClaim,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Scores and Success in Coun seling, ”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15(1968), 492-496.

[11] E. E. Bare, “Relationship of Counseling Personality and Counselor-Client Personality Similarity to Selected Counseling Process Criteria, ”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 y, 14(1967), 416-425.

[12] G. Demos and F. H. Zuwaylif, “Charac teristics of Effective Counselors, ”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 6 (1966), 163-165. the World of Counseling, ” Counseling Psycholo gist , 4. 2 (1973), 63-66.

[13] G. Egan, The Skilled Helper (California: Brooks/Cole, 1975), 22-24.

[14] R. R. Carkhu and B. G. Berenson, Beyond Counseling and Therapy (New York: Holt, Rine hart and Winston, 1967).

[15] C. G. Wrenn, The Counselor in a Changing World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Person nel and Guidance Association, 1962).

[16] J. Samler, “Changing Values: A Goal in Counseling, ”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7(1960), 32-33.

[17] D. Rosenthal, “Changes in Some Moral Values Following Psychotherapy, ”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 19 (1955), 431-436.

[18] G. T. Jorgenson and J. C. Hurst, “Empir ical Investigation of Two Presupposition in Consulting and Psychotherapy, ”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19. 3 (1972), 259-261.

[19] C. H. Patterson, Relationship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4),23-24.

[20] G. Corey, M. S. Corey and P. Callanan, Professional and Ethical Issues in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California: Brooks/Cole, 1979),19.

[21] J. Chenault, “A Proposed Model for a Humanistic Counselor Education Program,”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 8 (1968),4-11.

[22] G. Gazda, Human Relations Development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73), 40.

[23] A. Combs, D. Avila and W. Purkey, Helping Relationships: Basic Concepts for the Helping Profes sion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71),14. 0AdDrhUioTfbPyyPPf4YehMFKECGCVmLyKUOYZ4AlVL8qCQXTjFoViiXAnLk+MO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