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情欲与爱情

●论情欲

其实,好多事,不必上升到灵魂的高度。深深地迷恋肉身,也是娑婆界重要的一课。

只有一个地界供养肉身,就是人间。而天堂、地狱,只为灵魂而设。所以圣君黄帝,无论事业做了多大,都要以谦卑的态度来补上生命之道这一课,不如此,就无法领悟来此界的终极意义。但,又有多少人能明白此中真境?唯有补上这一课,人才能“了生死”,才能真正地“明心见性”,才有真正的悠然和自在。

人人都是:悟则易悟,了则难了。纵吃酒喝茶,也难解胸中块垒。

到不丹,人们都会去切米拉康村,因为那里供奉着“癫狂圣贤”——竹巴衮列。他来自西藏,据说是在吉祥天母指示下根据射出的一箭到不丹来的,他喜欢酒色,并以巨大的生殖器为骄傲、为图腾。于是,这个村子家家的墙壁上都画有巨大的生殖器,它们个个都在喷射白色的岩浆。令人惊异的是,在那龟头的两边、柱上,有的甚至在睾丸处都画上了漂亮的眼睛。乍一看到,你会惊讶不解,静静地看上那么一会儿,才觉出这种表达意味深长。不丹人的安静可能与这随处可见的根处的眼睛有关,这双漂亮的眼睛告诉你,通往心灵的路不止一条,而唯独这一条,恰恰是海底到梵顶的捷径。由此,做爱不再仅仅是肉欲的,而是心灵的窥探和抚慰,它从最深、最隐秘处凝视着你,让你迷醉害羞,继而忘掉自己,在极致的迷醉中重生。

这真是一种可爱的表达,暂且不论其宗教含义,在生活处处都能看到美丽的眼睛,或被看,被喜悦地、安静地看,被凝视,时时刻刻感受灵魂的抚摸,多么美好。

对癫狂圣贤而言,生殖器即法器,是引以为豪的正能源。也许为了说明情欲和生殖是娑婆界的原动力吧,在他的传说里,还有一个要点,就是他不入轮回,永恒驻世,至今还在护佑着、关爱着这一方水土的女人们。

在这里,我深悟了一句话:为了沉甸甸的爱和单纯原始的快乐,一个神,也可以永远地活着,不入轮回。

论情欲:情,是蝴蝶飘忽在外的美丽翅膀;而“欲”,是深藏在厚茧之下丑陋的蛹动和攫取。情欲,是生命的原动力,道医称之为“淫根”,受胎之始就源于“淫根”。“淫根”一动,茎、莲、藕次第浮越,幻出新生命之根芽。它也是生命欢乐的根底,哪怕是精神的欢愉,其量能也不过是这原始情欲在生命无形层面的模拟和升华。所以,它还有两个名号——创造和毁灭。

人的一生,不过是情欲的一场大冒险。成功的叫创造(其中最可爱的创造是生育一个婴孩、一个新灵魂,《黄帝内经》称之为“造化形容”),失败的叫毁灭。把情欲幻化成爱,或艺术的巅峰的叫升华;把情欲驯服、气化而使之逆流而上的叫“还精补脑”。能够“抑情忍欲”的,叫圣人;随着情欲任意泛滥的,叫沉沦。

有人问:良知从何而来?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培养?

曲答:随先天而来的,才是良知。

《孟子·尽心》说:“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不虑而知,即先天。随后天而动的,是道德。

受胎之始,一般都是“有情来下种”,此“欲”一动,携自私之基因;此“情”一动,携良知之基因。情欲,是生命的底部,自私和良知,即这底部的阴阳,交缠而上,搅动着我们意识及思想的天空。哪怕胎生动物也有此良知,故动物之行径,于人类而言并不陌生,我们甚至能读懂它们的眼神。唯草木飘零,无私无感,故撒满人间,自在活泼。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即,草木虽无良知,但能唤醒人之良知。

而道德是后天的,是人类为了避免过度自私而建立的维系互利的某种契约。

对于强者,道德是保护弱者,良知是同情弱者。

从五行上论:

元精为水,主智。其性痴,痴为执着,凝滞不动,感而生哀、生恐、生怖。

元性为木,主仁。其性为游魂,感而生喜,主疏布疏通。

元气为土,主信。阴阳合一的表现就是“信”。其性化,感而生欲,主获取、收纳。

元神为火,主义。为识神,其性贪,永不停歇,感而生乐。

元欲为金,主礼。其性杀,感而生怒。

曲解词语·性、情、欲 |  心静为性,心动为情,心动不止为欲。人之天性无你无我,故静。有你有我,分别心一动,情自无常。情初动那一瞬,如细微山泉之涌,便是觉知,便是美意;久之积蓄成大水泛滥,便是苦。由苦而悟,而能止,而离苦,则是大觉。

人的一切局限性,缘于有肉身。肉身为牢,不能奋飞。人的一切痛苦,缘于有情。情为桎梏,贪嗔一动则下流。所以,唯有“超越”,超越肉身、超越情感,人才有新生。

曲解词语·情欲 |  情,是五脏神明的外显,在心为喜,在肝为怒,在肺为忧,在肾为恐;欲,是欲壑难填的心魔,是喜怒忧思恐的绵绵不绝。人类种种情欲,已经太古、太老,比我们的生命还要久长,比我们的生命还要有力,它们犹如广袤的土地,我们要做的不是逃离,而是在那上面,尽可能地,开出一些高贵的花儿和情思。

在一切欲望中,情欲不同于名利金钱这些后天欲望,我们的生命因它而来,也会因它而亡,它是我们生命根底的悲伤。沉溺于“床上运动”的人,其实都是些自闭的、对世界恐惧的孤独者,正因为不知道如何跟这个混乱的世界沟通,他只好细腻而专注地跟自己有限的身体沟通。他不要名利,不要金钱,甚至不要爱情,他没有所谓的道德感,他活在令人恐惧而又心酸的情欲里,用身体的痛和疲惫来平息心灵的莫名之痛和人生之苦。

而那些炫耀情史和满口垃圾段子的人真的很无聊,而且无能。他们不理解情欲的真正内涵,他们把生命原创力与名利金钱混为一谈。他们似乎什么都懂,对外界的庸常懂得越多,对身心的理解就越空泛。他们以为“性”就是草率的动作和虚假的尖叫,而无暇体会每一个细胞诗意的苏醒和复活。

佛家在六道十界中,把地狱放在最深处。地狱,指受生命原始魔性冲动所支配,痛苦最深重。所以,沉溺于情欲的人就是活在地狱里的人,他的一切痛楚都要比饿鬼道和畜生道上的人深刻。如果说饿鬼道指人受欲望支配的状态,那么他将因欲望被困而痛苦得不能自已,要饱尝“欲而不得”之苦;畜生道是指奴性,即在比自己强大的事物面前恐怖、战栗和被奴役的状态,他要饱尝盛衰炎凉之苦。这些,统统没法和地狱中的那种生命原有的魔性冲动相比,在那里,他要饱尝烧灼、针刺之苦,他因为一切原始的欲望和冲动,要把煎熬他的一切,一次次地烧成灰烬,再用痛苦的泪水把它们复活……

这娑婆世界,没有什么能比肉身更深地体现宇宙意志。有人会说思想比肉身重要,但其实这个思想也是借由肉身的六识来发言的。一定有一个途径,可以只通过肉身来超越——是任督二脉、冲脉,还是别的什么?从造化的起始点来超越造化,以达到那造化之前的灵透和无所依赖。这是我与他者对话的盲点,每个人都必须孤独地完成对肉身的终极探索,以回报这一世的到来。

《诃欲经》曰:“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细思之,凡夫怕女色,爱女色,因女色而病,甘愿为女色而亡。这种阶段性的沉溺会把你带进地狱般的痛苦——欲而得,溺亡;欲而不得,焦渴。一切,因爱,而生见,因见,而生欲,更生憎。

那么,不凡的人呢?凡能自拔者、凡不受此祸患者,他们能把他们与女色的关系处理成什么样子呢?一定不是憎,不是欲,不是见(成见),不是爱。那是什么呢?太让人憧憬。

现代人混淆了情欲和爱情,尤其是女人,还把道德杂糅进去,于是成了一锅糨糊。

从时间上讲,情欲最古老和原始,也最有活力,它会使你的眼睛发光、肌肤肿胀,对所有生命都有攫取的力量。爱情则相对滞后,不过是把情欲固定在某个人身上,它会使你目光柔和、身体酥软,会使你对生命的原动力缴械投降。而所谓道德,会使古老的情欲变得手足无措,会使爱情变得怯懦,会使人产生罪恶感,会使人目光内敛、身体僵硬。所以,人越来越是人的时候,就越来越不是人了。

情欲会导致冲动,但原始的出发点却是有趣的,要么为“欲”,要么为“美”。因为,只有为了这些,我们有时才会不怕死,或者不怕别人死。潘金莲之所以让人同情,也在于此。她年轻、她美,但她孤寂、欲望得不到满足、无聊,她杀不了空虚的生活,就开始杀人。西门庆只是个契机,在他给她的生活中早已没了武大郎。他们“通奸”,他们欢天喜地,只为了填补这生活的空虚和无意义。当这欲念被阻断时,他们不惜杀人。所以古人说“淫近杀”,满足欲念是他们杀人的理由,情欲深重的人,是身处地狱而无法自觉的,他们可以无视罪恶,你就是最后用正义杀了他们,他们也无怨无悔。

某个疯狂爱上自己堂姐的人说:“不闯点大祸,总不甘心守苦趣。真闯祸时,但见人间赤裸裸,剥开皮囊,里面都是无解的苦涩。”人间一切爱与欲都既毒又苦,天可怜见。等活明白了,才会渐渐体会到“无情”的好。

一切都是双刃剑——“欲”的放纵有害于身,“欲”的节制有益于身;“情”的沉溺戕害其心,“情”的喜悦温润其心。欲和情,既可以使人超越现实世界而至解脱之神圣,又可以使人堕入地狱而万劫不复。如何在天性和人性之间达到模糊的平衡,才是我们毕生之功课。

好的爱情,是大补;好的友情,是温补。人世间,就那个“好”字,最难得。

其实,爱和情欲比性更长久、更甘美。前者是来充盈你的生命、鼓荡你的生命的;后者是来卸掉你的激情、平和生命的。有时候,前者像一场朝圣,后者像一场血腥的暴力。前者可以永不止歇,后者可以戛然而止。

有些人,老了,精竭血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性”了,但欲望也许会更加汹涌,更因这欲望带来死亡将至的恐惧而有了血腥般的伤痛。这时的情欲,与年轻时的情欲不同,年轻时气血足、弹性大,目标集中,但莽撞而草率。年老时的情欲更加老到、更加宽泛,它小心翼翼地安享眼耳鼻舌身意的盛宴,它像鹰隼那样靠经验和直觉捕捉猎物,但那只鹰隼是思想的无形的鹰隼,它用生命的最后一丝气力攫取万物,并哀伤地把一切“美”卷入死亡的黑洞。

论男子气概

人类的精神不见得是一直进化的,有时一种精神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时期,比如春秋时期有游侠和刺客,他们的孤僻、沉默、忠烈,以及行为的出人意表,现今已荡然无存。当下人的精神则显得混乱,一旦被金钱利益荼毒,就会物化,甚至退化。现代小说之所以不那么迷人了,就是因为缺乏血性,而太多意识空泛的呓语。

为什么人们会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坏男人的“坏”到底指什么呢?为什么美国的黑帮、坏小子电影经久不衰?为什么通常意义下的好男人令人厌倦?其实,所谓“坏”,是指敢担当的匪气、幽默率真的帅气、沉稳有力的霸气等,而这些,都是让女人感到安全、可依靠、可信赖的品质。女人嘛,为阴,在《易经》里为坤德,主随顺之道。一个女人没臣服过就没幸福过,可能很多人会不喜欢这句话,但她们之所以愤懑不满是因为她们自己扛得过多。

女人既要山,又要棉——要山,是要依靠;要棉,是要温柔的体贴。女人总是要得太多,而令男人不知所措。反而那些不理不睬、只是按照男人本性行事的男子,会让女性揪心揪肺地爱。爱情,从生理上讲,跟荷尔蒙有关,跟阴阳有关,跟本能有关,反而跟人性、道德等无太大关联。这就是为什么常常有淑女会疯狂地爱上土匪,而不爱彬彬有礼的伪君子。

其实,探讨人性,最吸引人的还是人性的怪癖、人对所谓常规常理的颠覆和逆反,往往越让人看不懂的地方,越隐藏着人性的真情实意。就像中医的“五运六气”,主气虽重要,但“客气”才出人意表,决定着节气的走向。更何况爱情是人性中最真实、最充满变数的东西,不可以常规论之。

英雄身边必有美人,但美人身边不见得会有英雄。比如,项羽有虞姬,刘邦有吕雉……而没英雄相伴的美人只好自己又当美人又当英雄,比如武则天,比如王昭君。昭君那“满朝文武皆无用,却要我红粉去和藩”的悲怆一吼,让众美人的心一寒到底,千年不化。

这两日重读英国作家劳伦斯,读他,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被庸常窒息。时尚已经弱不禁风,而缺乏那种强壮、蜂王般的神秘魅力;时尚已经过于理性,而缺乏血肉之性。读他,可以重新找回生活鲜活的节奏,找回质疑和反抗的力量。

劳伦斯笔下的真正的女人都是充满生命力量、强壮、高大的蜂王样的女人,而男子都瘦削、精悍,狂暴的内心深处无比温柔,如不知疲倦的工蜂。

论人类情欲之衰颓

如今,广泛的、廉价的色情业对男性是敞开的,当男人发现花点钱就可以买到享受的时候,就不再有冲动和耐心去费心费力地追求女人了。于是这个世界,男人会越来越弱、越来越没有战斗力;而女子却因长期得不到性满足而最后只得选择升华,会越来越强大,有些甚至会变得强势野蛮。

总之,当花廉价的钱就能买到性或守着电脑看AV时,狩猎一族(男性)会越来越弱。因为不得已,采摘一族(女性)会越来越坚强。

男人总想金刚不败,女人梦想莲花永洁。但精粹的,必源于精粹。一地鸡毛的生活一定会混沌了人思想的精粹纯一。眼不见素、神不抱一,自然金刚颓、莲花残。阴自败于阴,阳自毁于阳。败,德则不厚;毁,性则不强。如此这般,未来社会多残阳聚首、残阴联手,金刚杵、莲花台之和合、美艳,愈见其少矣!

到处是焦躁的妇女和疲惫的男人,还有有毒的空气,这个世界需要休息,需要重整旧山河。

好多人问如何戒除手淫及如何修复手淫过度造成的身体伤害,这里一并回答。首先沉溺于此,源于孤寂、意志力薄弱、聪明但少情趣、宁愿跟自己沟通也不愿对世界敞开心扉。但过度会造成督脉损伤,如十七八岁患强直性脊柱炎大多与此相关,还会造成肝肾衰弱,以及因为罪恶感而自卑抑郁等。

所以,要想重新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第一,戒除罪恶感。罪恶感对身心都是重创,比手淫更损伤身心。第二,找替代。最好是能够让人专注的手工工作,或通过学习来解除内心的孤寂。当年某名流曾沉溺于此而孱弱无比,后研习哲学投身民教,成就一生。第三,坚持每天跑步半小时。第四,多晒太阳,多去户外,少宅,多交阳光正气的朋友。第五,找对医生吃中药。很多人认为既然是虚,吃点地黄、枸杞、山药等补药就成了,其实不然,俗语讲“虚不受补”,先要节流,阳气足了,自然收得住,也才化得了那些滋阴的药物。况且,年轻人毕竟年轻,自身自愈的能力就很强,只要有了阳光心态和规律的生活,很快就能康复,根本用不着补。

古人云:“饱暖思淫欲。”所以饿着点冻着点,对身心皆有益。古人还云:“精满不思淫。”故精越不足越收不住,久漏更虚,越虚越淫,如此便是恶性循环。而且虚不受补,所以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欲望的平和,以及先补牢、后生精。

其实,纵欲和禁欲是欲望的两极,都是对生命原则的反抗或颠覆,而所谓中道就是保障生命有序地盛衰。其实,看到、做到极端相对容易;而发现和遵从正确的中道,何其难也!气血有余者,则要谋求生命能量的转化和提升。无论如何,生命能量是有差异的,能量强的当然可以开源,弱的必须节流!

论一见钟情

曲解词语·魅力和魔力 |  鬼,在汉语中有灵异之意。魅字中,“鬼”在旁边,还未入骨入髓,说此人虽有魅力,但对你只是迷惑而已。魔字则大不同,“鬼”在下,上有密林高崖,其力量之大不可思议,如黑洞,有吸附力、吞噬力、毁灭力。遇有魅力之人,虽被迷惑,但迷不迷全在自主能力;遇有魔力之人,则由不得人了,会被席卷,且渐生恐惧。

一见钟情是所有情感中最具有毁灭性的激情,因为它属于人之先天元神和元神的相撞。元神,指先天灵魂中的根本,与宿命有关,它不管不顾,直夺人魂魄。之所以说这种爱致命,是因为这种“绝对爱”有着蔑视世俗和自绝、自毁、求死的欲念。而男女要是后天识神和识神相遇,就是一场无奈的笑话,是现实的、物欲的、算计与算计的较量。这种恋爱因为太缺少灵魂的根基与灵魂的碰撞,最终难逃无聊和厌倦。如果是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偶合,就是终生的不懂和陌生,一个觉一个太俗,一个觉一个太傻,彼此蔑视、仇恨……

第一种激情有加,无法无天;第二种因为目标一致,会很快活,但又因欲壑难填而痛苦,或成怨偶;最后这种,相聚分手都不过是路人。

网友问:男女相识大体就分为(1)先天元神VS先天,(2)后天元神VS后天,(3)先天VS后天这三种吗?听起来(1)太危险,(2)太无奈,(3)太遗憾……哪种最易得善果?

曲答:先天后天都相合的,最易得善果。但世上哪有完美啊?所以,活在后天里,别用先天麻烦对方的,就很好。

凡是成功的人都有超级的激情,先天带来的那罐元气足。他们不把这劲儿使在这儿,就得使在那儿。他们就像航母——大,装备多,能承载,有起飞的能力,也有降落的能力。元气不足的人呢,知节俭、懂调配,一条小舟,泛泛碧湖之上,也能悠然地活;怕就怕,舟行怒海,虎落平阳。所以,知己、守位,大义哉。

有人问:那是否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挥霍自己的生命呢?

曲答:为众生想的,是绽放;谋一己之利的,是耗散。

夜读红楼:鸳鸯是情天恨海第一大情种,宝玉是第一淫。情字有趣,情发出来且过度就是“淫”,情不动则是“种”。浑然不觉,如宝钗,只是不觉,而不是没有。

人的一切局限性,缘于有肉身。肉身为牢,不能奋飞。人的一切痛苦,缘于有情。情为桎梏,贪嗔一动则下流。所以,唯有“超越”,超越肉身、超越情感,人才有新生。

问者:成了佛仙还有人事吗?

曲答:无。喜不从眼耳鼻舌身意来,便是法喜。

问者:那,既然有了人身,就得先努力把人事做到极致吧?

曲答:大苦,即有人身,难得人身之极致。

问者:那就反复来,直到得到。

曲答:累死佛了,反复度人;人,反复堕恶趣。

问者:那佛赶快给我个极致,就可。

曲答:难为死佛了,世间哪有极致!

渐渐地,就生出虚妄来。人生原本真的意义不大,只是眼耳鼻舌身意的一场盛宴,而灵魂,始终空落落地,等着盛宴结束、熄灯,一盏盏地灭掉。当最后一盏灯熄灭,我听到了黑暗中一声沉重的叹息——终于,可以结束了。

●论爱情

我们与物质世界的交往源于感知,而我们对心灵世界的理解源于爱。所以,不要小觑和轻慢“我爱你”这句话,如果没有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和慰藉,没有领会那至高的神性和完美,是无法送出和领受这份恩宠的。也正是因此,有些人不是因为傲慢,也不是因为羞怯,只是因为过于凝重,而终生都没能说出这句话。

人生大事,古语说不过“饮食男女”,其实,细分有五:出生、饮食、睡眠、爱情和死亡。我们可以欣喜出生,但恐惧和抗拒死亡,人之一生,不过是在这两端的黑暗中摸索前行。饮食和睡眠都起到直接恢复我们精力的作用,一个发生在白天,用粗糙的自然来调动我们的活力和激情;一个发生在夜晚,靠自体的独处和纯粹的沉溺来休整肉身。最后,爱情是最独特的一种人生经验,它发生在我们身体最强壮和心灵最觉知的时候,它涉及人与人关系最深入的层面,最最重要的,是它涉及了人类关于永恒的追求。

如果说出生和死亡关涉他人的帮助,饮食和睡眠关涉自身体验,那么,爱情则相对复杂很多:它既是自体的孤独感受,又强烈地渴望与他者的融合;既是幻觉又是真痛;既可以解除我们出生时的遗忘之痛,又可以消解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激活或用尽我们在饮食和睡眠上获取的精力……真的唯有它,在介于宗教般的狂热和地狱般的病痛之中,使生命达到尖锐的巅峰。

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巅峰状态,所以,当爱情消失的时候,我们好比大病过后而虚劳,慢慢在生活中消磨。

“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这世上,为什么没有简单、纯粹的爱?因为,这世上,没有简单、纯粹的人。

其实,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都未能让自己的情感做到极致,我们都不得不压抑内心的温柔或愤怒。我们想占有的,都未曾占有;我们想放弃的,也未能放弃。我们拥有的,不过是,受挫的生活。

害怕、羞耻心、厌倦等等,常常阻碍我们。其实我们并非不敢去伤害别人,而是害怕伤害自己。既然那么羞怯,我们就精致而细腻地,保持精神的独白吧!当不得不面对那个粗糙凶狠的世界时,我们要力争做到三点:单纯、坚定、沉静。

爱情是相较于情欲温和的东西。情欲来源于本能,是自我的从海底轮到梵轮的火箭;爱情则是人体膻中处的一团温熏的火焰,把情欲固定在一个倾慕的对象上,并因此而温暖自我的生命。

人没病,则是一团太和之气。阴阳偏失,则有求;求之不得,则郁郁寡欢,则病重。所以,爱情、情欲也是阴阳偏失,也是病,因为精满不思淫啊。但,爱情是美好的病吧,得其所欲,就会病愈。好吧,祝福所有得这病而又痊愈的人,哪怕以后是无穷尽的无聊。

顾城说:“我们把心给了别人,就收不回了,别人又给了别人,爱便流通于世。”

有时,人生真是一种苦苦的美好的浪费,只是让“爱”这个词语流通于世了,大伙儿都空落落的。

爱情也是有次第的

《巴黎圣母院》讲的是一个天性自然的吉卜赛女郎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人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身、心、灵的故事。对她而言,军官菲比斯是身,敲钟人卡西莫多是心,神父是灵。身的爱是欲望,欲望倏忽变化,因此最不可靠,而且会无情地背叛自己,所以少女在菲比斯那里像个奴隶一样被欺诈和伤害;心的爱是孤独、不求回报的温柔——只有为你而死,才能得到永生——这是敲钟人带给少女的宁静;灵的爱则是最底层、最纠结、爱恨交加的,充满了撒旦的气息——当灵的爱出现时,一般的女人会本能地抗拒,因为它可能致命,夺人魂魄。

总之,身的肉体欲望以满足为目的,以背叛或厌倦为终结,少女会迷恋、会献身,但也会深受其害。唯有心的爱最宽广最深厚——它是两个孤儿之间最根本的联系,但一个美,一个丑,最后,唯有死亡会终结一切,唯有死亡会使一切归于平等。

一般的人,会沉溺于身之欲,会渴求心之爱,只有少部分人会启动元神,不畏惧痛苦之折磨而苦求灵魂之爱。

身心灵合一的爱情举世难寻,哪怕是人们对于上帝的想象,也要是个美男子——完美的肉体、宽厚温柔的心、宗教般的巅峰体验和臣服,若真如这般,“朝闻道,夕死可矣”!

因为没有,或者只拥有某一部分,而且还是“些许”,再加之物化的人生,所以,人就直直地落在尘埃里了,过着灰头土脸的人生。

同样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阮玲玉的故事比《巴黎圣母院》差远了。《巴黎圣母院》描写的是少女(美)和灵、肉、情的关系,全无物欲;而阮玲玉的生活则悲惨可怜得多,她每每为生活所迫而嫁富少或茶商,心灵之孱弱令人索然无味。所以生存之物欲真可怕,它约束了女孩子的灵性绽放,并把生命拽入了丑陋的尘埃。

总之,穷困就像雾霾,会遮蔽心灵之镜,当你有能力去擦拭时,这面镜子已然锈迹斑斑,再也没有了天生的纯净。于是,稍不注意,人生,又会依靠惯性继续下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虽然很有钱了,但心理和做派依旧像个穷人。就像很多女明星再有钱也要傍大款,而真正的女富豪却可以为了爱情嫁个穷小子。因为,穷的可怕不在穷本身,而在于“穷”会夺走你根本的安全感,增加你的戾气,毁灭你心灵的安详。

爱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拯救你于庸常的生活,唤醒你生命里沉睡的能量,也激发你享受生命的野心。一段好的爱情能使双方因净化而归于宁静的喜乐;一段糟糕的、贪欲深重的情感则必然会因碰撞现实这堵墙,而使人性粉碎如齑。

在寻觅爱情之前,人要明白一件事:要找到一个从精神上和肉体上都与你匹敌的人,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你是因孤独寂寞或缺少同情而寻觅爱情,那你找到的往往是同类人,而且因为彼此需求的较量,两人会不欢而散。最好是,要生活就别高估情感,要情感就别低估生活。莲花必生于污泥之上,没污泥莲花也无法存活。让污泥自污,让莲花自美。所谓成熟,就犹如冬日的荷塘,与天地共生共灭。

剩下的就好办了,把精神探索留给自己,只享受肉体,你的生活就会很惬意;保持精神与宗教、哲学、文学的神交,而把生活留在别处,你也会舒服。怕就怕都搅在一起,惶惶不可终日。

有人说:“人在年轻时,外面饱满里头瘪。女人最好是在内在极充盈、外表色未衰时遇到最好的爱情。所以,好时光就那么几年。”可是,有几人,在最好的时光遇到了最好的人?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好时光拉长,让内在永充盈,让外表总静美。上天眷顾了呢,就感恩;不眷顾呢,也得自己美了自己。

两个人如果在一起,不要过分地窥探对方,不要求过分地爱和被爱,不要在意对方的名和利,不要在意世俗的名分,也不要试图打破彼此的孤独感,只是两情相悦,只是爱对方的微笑、骨骼、肌肤、温暖和清凉,同时共享一片天空、大海和土地,就像自己和自己待在一起那么舒适自在。只是当你有些恐惧惊惶时,他总能与你同时知觉,并及时安抚地说:“我在呢,别怕。”这样的关系才是爱的极致吧。

今人的痛苦在于,我们太久地待在一起,伤痛已然愈合,欢乐已然淡忘,时光把一切都切成了碎片,无从捡拾。

塔哈尔·本·杰伦说:“两个人可以相爱而互不拥有,忠实于自己却又不排斥对方,两个人分享美好的时光,共同拥有一些东西,简单地快乐着,而后各自回归孤独。”

即便到理智之年,这样的情感也甚为难得。只求能量的熏染和庇佑,只求深沉的爱慕和喜悦,而又保持独立和自由,恐怕非大福报不能拥有。我愿得此福,惜此福。

也许到了一定年纪,我们才会懂得沉静地爱着当下的自己多么重要。那已逝的、那过去的,都已逝、都过去了,那狂野的压抑的青春仿佛已是别人的青春,而当下要享受的,就是这份长夏般成熟丰腴的圆满。但,在内心深处,一定还要有随时走掉的勇气,甚至敢于坐大年三十空无一人的火车……唯有如此,才永葆了青春。

一个女人,如果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有死亡意味的恋情,便永远地被装满了,时光便失去了它的威力。无论今后多么漫长,无论她变得多么衰老和枯萎,曾经的那一刻都令她熠熠生辉。

爱情的发生其实特难,要六识皆悦,而非思量权衡;要二者相互六识皆悦,更难矣!如遇上,都非珍惜一事了,而是恩重如山。

有一种深情,一辈子只能有一次。如果他(她)不是那个唯一,你爱得再掏心掏肺,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对于爱情而言,时间不是障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空间也不是障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怕的是,二者没有心灵的碰撞,没有瞥一眼就心领神会的相知,凡因为时间或空间的分离而淡忘的,都不是深情。

这个世界的本质一定是“无常”,既然人心无常,那凡事就更无常。女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偏偏要在最无常处求有常,在不永恒处求永恒,在爱里求永爱。这,就叫“任性”。

小爱神丘比特手里的箭,有爱之箭,还有不爱之箭,随机乱射,而且多孩子式的游戏任性。所以,当有人为深爱而幸福时,就有人会因这深爱而厌恶和痛苦。

爱情,因思念,因猜疑,因无法确认而有意义;因孤独,因在一起而更孤独;因可以忘怀,而更有意义。

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是:爱情可能随时发生,可能发生在任何人或事物上,比如那个爱《富春山居图》的人,一生抛弃所有,逃难途中与此画也不离不弃,死前亦烧之以明志。而婚姻一般来讲,一次就够。婚姻的变数源于人性的变数,人,不是一幅画,随时在变,不会持久地让人迷恋。死也要带走的,只有顾城。

若追问到最深处,一定是心灵,而不单纯是爱情。

最单纯的爱恋因美貌而起,只是逢场作戏,而不必涉及婚姻。因心灵而恋的,其实,也不必涉及婚姻。

人在相亲相爱时,更多的是放任和迷醉,催眠或自我催眠。相反,人在相互伤害时,可以唤醒些理智,和进行自我约束(假如你不想失去对方,你就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任性),如果这时能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人就愿意去理解、去谅解。理解中柔软的那部分就叫“宽容”。

“让心在灿烂中死去,让爱在灰烬中重生。”那个懒洋洋的大男孩这么哼唱着,在星期一的早上,在路上。看来,爱情体验,与生、与死,同等高度。但,生而懵懂,死而颓唐,唯有爱情,生猛刺激,恰如此时此刻这炫目的阳光。

真爱不必得到,爱情和拥有是两个概念。一个是情感的惊涛骇浪,一个是贪欲的绵绵不绝。爱情自然要眼的愉悦、耳的享受、鼻的细嗅、舌的苦咸、身的轻触,但更多的是“意”的密密匝匝、千回百转,是沉溺于自我的关于爱的体验和实证。有灵魂的痛,有觅而不得,有思之不尽,有绝望的苦,这些,会让你与世隔绝。总之,其根茎,不是执着于你,而是执着于我对你的感觉;其枝杈,不过是风中之树,随命运摇摆、颤动。

所以,通常是,当你的所爱真的来到你面前,瞻仰你伟大的爱情时,你已经筋疲力尽,因为,哪怕就是他本人,也无法达到你“意”的巅峰。更何况,他的俗、他的无聊、他的贪婪、他的无能等,不用太多,只消一个小小的细节,哪怕是他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就会把你拉下马,就会让你跌落尘埃,感到无尽的空。这,就是“拥有”会挫败一切的缘由。

因此,你之所爱令你失望,并不是他配不上你,而是他配不上你对爱情的热爱和想象。

别求懂,哪怕他说懂了,也是他理解的懂;别求爱,哪怕他说爱了,也是他以为的爱。有没有牵手,路,都得自己走。自己和自己的灵魂相依时,最甜,也最苦。

曲解词语·占有和拥有 |  占有和拥有有很大差别,占有有点像跑马圈地,有点像大动物用尿臊味给地盘做标记,是一种很强势的行为:地方、东西、人,用不用不管,但不许别人觊觎。占有者是冷酷而充满欲望的,而拥有者则要切实地怀抱所有,他不能松开,他在拥有的同时也捆绑了自己,从拥有的那一瞬,他开始变弱。

爱情呓语:我要离开你,我要去南方,直觉告诉我那边花已开,爱情重又来,可是不能太快,飞机的速度会让我们无法承受。思念、回忆、渴望,并因此而战栗,才是爱的真谛,那午夜身体的颤抖只会让我们更孤寂。还是坐火车去吧,在车轮之上,穿越峡谷和流水,穿越那些车站,让爱情慢点来,让爱情成佳酿,让我们迷醉,让我们半路就下了车,让我们,因害怕失望,而返回。

爱情一旦发生,人们便渴望呼应,于是一个温暖的感情变成了一个欲望,就像子弹拐了弯,于是,人们,无论是射击的人,还是接受的人,都处在危险的战栗中,都会因为前程的不确定性而晕眩。但时代的变化会快速地结束这场眩晕——过去,一封情书会走上好久,人们会在忐忑、兴奋、懊丧中起伏不已;现在,一个短信、一个电话、一个视频、一个语气、一个细微的表情就会终结一切。反之,如果没有这些,你倒可以在风中想、在雨中念,靠着坚持不断的念力把心上人念来,那一瞬间,喜极而泣,多好。

爱,要求的是完美,但却以一种分裂的、疏离的形式呈现着自己。我们爱,只是为了在被爱者身上找寻我们的另一个自我,我们被分裂撕扯着,我们强烈地渴望着融合。

完美的爱情应该不食人间烟火。但完美,首先是人性的完美——不贪、不嗔、不痴,说有就有、说没就没,就达到完美。有人说爱情耗精气神,到头来一场空。其实呢,空,亦是美之高境。人大多只明其耗,不明其补,且神补大于食补、药补。

人因爱欲而生,因爱欲而死。所以古人说“万恶淫为首”,但对个体生命死亡的代偿则是种族的繁衍。

要想享受美好,欣赏力重要,体力也很重要。这世上,资源很重要,体力也是资源,如何恰当地保持体力和运用体力,是件大事。

年轻时,觉得浪漫和爱是深入的介入,是荒原上绝世独立的狂热与生死相依。现在,却觉得懂得保持距离,静默、温柔,美景里同欢、荒原上共暖,生不依、死相忆,才是浪漫。

曲解词语·浪漫 |  “良”和“曼”都有美好之意,但本质都是水性,可以荡漾你的心、湿了你的眼、酥了你的骨,但天下最无情、最不定性的也是它们——流水落花春去也,一会儿天上,一会儿人间。流水落花春去也,是“别时容易”;天上人间,是“见时难”。原来,浪漫最后却是一段“欲说还休”的愁苦。

莱蒙托夫说:“或许,我这样热爱着的并不是你;而是在你身上爱着我往昔的痛苦,还有我那早已消逝了的青春……”几乎所有的爱,都如此。

一份好的爱,就是两份孤独喜相逢

有些东西远比爱情要顽固地彰显在生活中,比如亲情、依赖、习惯等。后者可以让你无所用心地活着,你穿过它们已然没有了穿越墙壁的撕裂般的痛苦,你仿佛入无人之境,而一切又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久之,你就不敢再去碰爱情这个脆弱的瓷器了,因为保养太费心,因为它注定破碎。当它破裂时,你会发现那刺耳的破裂声实际源自你身体的内部,先是高温的裂片,然后在冷淬中坍塌、粉碎。

从成本看,婚姻的成本最大,但利益也最大,可以得到个体基因的稳定传递。爱情的成本不大,只需要两个人的心血和一点荷尔蒙。自恋的成本最低,只需要自己和一面镜子。但,对自我而言,一个好的婚姻可以让自我最大化地发挥;一个坏的婚姻则是对自我的巨大考验,要么你被摧毁,要么婚姻被摧毁。

在爱情里,人们希望爱情能拯救或弥补自我的重大缺陷,但最后发现:自我是爱情不能填满的深坑。所以,很少有爱情坚持到最后还是爱情。而婚姻却可以巧妙地化不稳定的爱情为超级稳定的亲情。自恋则建立在自我的觉知上,它坚持灵魂的独立性和不可兼容性;它既不试图改变自我,也不试图改变别人;它苦着自己的苦,甜着自己的甜;它自己提问自己答,句句都是回声。

爱情,永远是座桥。很快地,人就会被两边广袤的土地吸引走了,尽管一边是现实,另一边还是现实,充满了泥泞、花花草草、饱满的谷穗和嬉笑的光屁股的黑黑的娃……说真的,两边更美,因为更丰富、更遥远。

更何况,人不能永远站在桥上,虽然上边是云,下边是水,有风有景,很美。但桥上很难造梁、起屋、升起炊烟,总之住不得、不踏实、有风水问题。还是两边更好,远远地看着那桥,像幅画、像个梦,知道生活里有座风雨飘摇的桥,上面飘着云,下面流着水,自己也曾在那上面反复踟蹰徜徉过、幸福过,就可以了。

耳闻:世上只有自己对自己好这事不会后悔,对别人好别人不领情还会烦恼,再由爱生了恨就更不好。最好是:别难为自己,也别难为别人。没人爱自己,也要自己多爱自己一点,每天早晨洗脸时跟镜子里的自己微笑问个好,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跟自己的心肝脾肺肾问个好。世界太平、体健神清、感恩知足,就是幸福。

其实,人的悲哀在于能源的匮乏,太阳的快乐来自它能量的源源不断,它普照万物,照亮你,也照亮垃圾,而且它还有把一切化成另一种事物的能力。而人类,只能阶段性地释放自己,除非能量足够,否则自己那点儿只能用于自保。这就是为什么人会突然莫名地爆发让人不可思议的自私,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感情上屡屡被挫败。

还好还好,前面有死亡在等待我们所有人。生不能自由,死却可以自由。死亡,会让一切戛然而止,爱,也就随之戛然而止了。

不怕被恨控制,大不了愤怒、冷漠;就怕被爱胁迫,它裹挟着你,让你喘不上气来,让你窒息。

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此话开悟。佛说轮回,因缘中自有爱的根基,谁爱了谁都不稀奇。佛说轮回,因缘中自有恨的相续,你仇我恨总添痕迹。若要永远“无缘无故”,就要“出离”,光出离“恨”是不够的,更要出离“爱”。

这世上,最难的不是出离“恨”,而是出离“爱”。否则,跟这个世界还是没个了断。

所谓出离“爱”,就是活泼自在,就是“无缘无故”,不因你爱而爱,也不因你不爱而不爱,不预设,也不推想,该开花开花,该结果结果,不捡不拾,不追不弃,如此而已。

都说人生苦短,但这不是人人可以体会的。庸人依旧日倦影长,不思老之将至。唯有诗人,一年吟咏十二次月圆;唯有离人,鹊桥之上一年才得一会。于是,颓唐之极,不若烹酒花下,或醉卧江渚,执手相看无须言苦,温柔乡里短梦暂求。今朝沉醉全当百年,明朝梦醒依旧朦胧。歇了身子难歇脑子,补了脑子难补窟窿。人生要漏最怕半漏,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未来爱情多样化

有种爱,源于自恋,源于爱自己最美好的那一面,于是会着迷,会不自觉地美化对方,并心甘情愿地被奴役,会献身,然后,会幻灭……光幻灭对方还没事,就怕连自己最美好的那一面也开始质疑了。于是,就有了崩溃。

如果没有成熟稳定的心智和情感,往事必定如烟。因为只有与别人分享一些静谧的时刻,你才能听到自己,走向自己,而不是惶恐地乱飞,随便地投身于别处的火焰。

永远,有多远?都说爱你永生永世,其实今世尚且一段一段。所以,表达永远感人至深,真相才叫人痛彻心扉。一切,真正的永远,不过是,在路上。

老少恋

年龄是个奇妙的东西,当你从玫瑰的浓香转为一枝老梅的清淡和奇俏,从爵士转为古典,从深吻转为轻触……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已转,心境亦沉雄、干净、高贵。

有一种爱是沧桑对青春——因其银铃般的活跃、饱满和无邪而生出惊讶、刺痛、小心翼翼的怜惜,但又因其浑然不觉而必须默默为之。所以爱情说来说去是一个人的事,是爱者一个人的心路历程,被爱者只是情愫的诱发剂而已。爱者必须独自咀嚼那杏仁鲜嫩的苦和那身心如树皮似的饱满胀裂。

因爱而生出绝望,因苦而复活,而恢复生命的弹性,才是爱情存在的意义吧。

现代有个词,叫“大叔控”,百度说一般指20岁左右的女孩钟情于35—40多岁的中年男子,不一定要结了婚的,但必须是事业有成的。通常这种男人都很有品位、情调,生活品质很高,身上有淡淡的香水味和烟草味,必要时很温柔,工作时很专注。大叔控的女孩子都会超级崇拜这样的大叔。还特别提醒,拜金主义者不算大叔控。这句道破了大叔控的内质——还是爱成熟与稳定的人性。

其实,男人也愿意被年轻貌美的女人依恋,因为他惧怕衰老。老男人对年轻女子的迷恋,源于心灵深处对死亡的惧怕,源于抓住青春尾巴的渴望,源于一种松软对弹性的无意识占有,源于一种对生命即将逝去的哀痛与臣服……

于是,美眉爱大叔,是一件两相情愿的事,一个用青春闪耀了老男人的最后年华,一个用成熟和品质拯救了年轻人的慌张。

尽管爱情跟年龄无关,但就气血而言,人相感之深,莫如年轻,比如《易经》之咸卦,为少男少女肉体之神秘初识,战战兢兢,心如小兔,由感而悦,由感而动。至年长时,生活已成惯性,感觉虽丰富,但已经没了忐忑。所以,我的主张还是要年轻人和年轻人在一起。总之,男女之道不可不感(咸卦),夫妇之道不可不久(恒卦)。前者清新悦动,后者深厚绵长。

现在的年轻人好像总是为钱发愁。其实,年轻比有钱更重要。两个健硕干净的欢快肉体,可以不穿衣服,但有爱、有性、更有未来。有个女孩当初即是如此——有个离单位50公里的小屋,有一个单人床,没有电视、电话、电冰箱,也没有钱,每天早晨男人骑着自行车送女孩去挤公交,每天傍晚再去接她,下雨的时候他用大雨衣罩住她,在一片漆黑中她搂着男人的腰,怕这幸福跑掉……

姐弟恋

《易经》有一篇蛊卦就是说长女配少男的姐弟恋。一看名称大家就明白了,蛊,蛊惑之意。蛊,原本指钵盂中养了很多毒虫,蜈蚣、蝎子、毒蛇什么的,最后剩下的只有毒气,会慢慢销蚀人之骨髓。蛊卦是上艮下巽,女惑男,风落山。男人基本晚熟,在情志上,有的男人一生都像个小孩,所以在西方有“恋母情结”一说。姐弟恋,虽说受蛊惑的是男人,但如果遇到人性和人格都成熟且有母性的女子,有时也是人生之大幸。西方有很多大艺术家都有女性缪斯,故有一句“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向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开展姐弟恋的,一般姐弟恋中的男性偏单纯、任性、聪颖,而女性偏慈悲、母性。但如果在一场爱恋中,男人没有完成心智的成熟和人格的完整,便是一场失败的爱恋,女人也会很累。

灵异恋

《聊斋》里写了很多这样的恋爱,著名的《白蛇传》和牛郎织女的传说也是基于这样的恋情。其实这些故事不应只视作虚构,因为里面的人性是真实的。

白蛇一千年的道行,无奈一凡人的怯懦;青蛇五百年的修炼,还得再加五百年的沉默,也才只得凡僧,只为炊烟袅袅和一个温暖的拥抱。原来,仙也寂寞,妖也寂寞,人,却无聊。

你修行千年,只为温暖。她修行百年,只为游玩。他诵经几世,既度不了人,也度不了妖。却原来,仙也寂寞,妖也惶惑,不过被这情欲浮华诱惑。到了人间,也只见,风飘西湖,月照断桥,人却无聊。最终还是,妖封雷塔,僧锁金庙,任凭谁,都得不了逍遥。

希腊神话多人神恋,《聊斋》却很有趣,多人鬼恋。人,多是男人;鬼,多是女鬼。写人间的男人嘛,不仅体格孱弱,而且内心懦弱、花心,总是被迷惑,总是被道士解救。女鬼嘛,就丰富多彩了,她们有善有恶,但无论怎样,都意志强大坚定,或华彩艳丽,或哀婉迷人,如果陷入爱情,她们就愈加非凡,对爱情有着吸血鬼般的坚持和英勇。

安徒生童话里有个美人鱼,中国有个白蛇。她们都渴望得到人类最宝贵的灵魂,并且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代价,甚至生命。但生活中很多人类却忘记了自己已经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而去追求让自己低劣的东西。所以,在修行的路上,我们不见得比那些精灵更了解方向,也不见得比她们能更快地取得成功。即便是情感,我们也不见得比她们精纯和勇敢。由于这些品质,她们可以更近地亲近神佛,成为神的手杖、头发或坐骑,而我们,离神明却有万里之遥。

在所有的童话故事里,我最喜欢的还是《海的女儿》,因为它包含了一个以牺牲生命来换取灵魂的故事。这,使得这个故事超越了所有故事。作为海王的小女儿,她不缺关爱、不缺衣食,但她渴望爱情和永恒的灵魂。为此,她失去了美妙的歌喉,她无言地爱着她拯救的王子。最后,这个女孩用她的勇敢、沉默和坚贞,告诉了我们爱的真谛和灵魂的真谛——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世上除了政治、战争、名利,还有其他,比如当下秋日饱满的阳光、轻风,树丛中的鸟鸣。更可贵的是,如果你素心坚守,还可能拥有一份无怨而饱满的感情。

未来社会会满足我们各式各样的需求,起初我们会欣喜万分。想得到哪种爱,就能得到哪种爱,这似乎很好。但渐渐地,我们会觉出无趣,因为我们不再有烦恼了,同时我们因烦恼而生的智慧也没有了。而我们真正焦灼与痛苦的恰恰是爱的不确定性和变数。届时,我们会开始渴望不完美、不确定性,我们想要出其不意的东西,而不是要一个机械的程序。

其实,罪恶感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它会使你的生命处于动荡之中,会让你因此而领悟圣洁的可贵。而太过于平静的生活,会让人惶恐不安,害怕有些事情会突如其来。 Q+ut5NTk/Uv+wgLHLSc+kZ6QLtDWxpVteFcVs7cdgW3vAm4Kh31RXjdrjvMN4C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