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题解

《素问》第八篇——《灵兰秘典论》,从题目上大家应该可以看出这一篇非常重要。

灵兰,即灵台兰室之简称,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所。室之所以名兰,清高士宗《素问直解》云:“谓神灵相接,其气如兰。”秘典,珍重之辞,即秘藏之典籍。本文篇末有“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之语,强调所论内容的重要性,故篇名“灵兰秘典”。

此篇最后一段说:“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什么意思?就是说要学习《灵兰秘典论》,一定要选一个好日子,并且要斋戒,才能阅读此篇。所以我们在学习此篇的日日夜夜里,要把每一天都当成好日子,并保持恭敬的姿态,才能领受这份恩泽。

斋戒指什么?首先是沉静恭敬的心态,而不是单纯形式上吃吃喝喝的仪式感。反过来讲,在吃吃喝喝这等生活细节上都能保持恭敬的态度,也算斋戒。心不静,读不得此篇。所谓“斋戒择吉日”,就是在去除个人欲望和杂念的情况下,才能领悟此中的深刻含义;否则,这篇文章一定要秘藏于“灵台兰室”之中,不能让贪欲横流的庸人随意翻看。斋,首先是心斋;戒,是行为规范的戒。因此,斋戒即身心合一。

光斋戒了还不行,还得“择吉日”,才能读此篇。后面说,“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即,光有好日子还不成,还得有一个好兆头。什么叫好兆头?在中国,所谓好兆头,是指一切能代表美好并能够愉悦你身心的事物,比如你早上一起床就听见喜鹊叫,或者看见窗台上的花儿开了,等等。

“而藏灵兰之室”,是说择一个吉日,把这篇文章藏在灵兰之室。藏,就是秘藏,就是看重,就是珍惜,就是通过秘藏的方式把这篇文章保存流传下去,可见这篇文章在黄帝心中的重要地位。

再者,《灵兰秘典论》这一篇的奇妙之处在于用政治和社会关系解读生命之学。这世上,社会关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逃不掉的,家庭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把社会关系理顺了,一生就平稳。这一篇的学习者是黄帝,黄帝深知社会关系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能从五脏六腑重新认知政治与社会关系,是一个新的高度,所以黄帝奉此篇为秘典而藏之。

为什么要藏之呢?首先,这篇重要。宝贝都得藏,因为宝贝是有能量的,坏人拿到了这种能量,就会干坏事。关于经典“秘不外传”这事,在《灵枢·禁服》篇中,有一段非常电影化的描述。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细子,就是小子,雷公的谦称),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细子恐其散于后世,绝于子孙,敢问约之奈何?

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雷公向黄帝问道:我接受了您所传授的《九针》六十篇以后,每天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学习,近期学习过于用功,竹简皮条都断了,以前看过的竹简也都有了尘垢,尽管不断地阅读和背诵,还是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我担心长此以往,医道这一门学术就会流散,子孙后代就不能继承下来,因此我想向您请教,如何把它概括归纳起来呢?

黄帝说:你问得很好。这正是先师再三告诫的,不能随便轻易地把高妙的医道传授给别人,必须经过割臂歃血的盟誓才能传授。你要想得到它,何不斋戒以求呢?

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也。乃斋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必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

雷公拜了两拜起来说:请让我按照您教导的去做。于是雷公虔诚地斋宿三日,才来请求说:今天正午的时候,我想盟誓以求道。于是,黄帝和雷公一起进入斋室,举行割臂歃血仪式。黄帝亲自祝告说:当此艳阳高照之时,我们歃血盟誓,传授医学要道,如果谁违背了今天的誓言,必定遭受祸殃。雷公又拜了两拜,指天发誓,愿意接受盟戒。这时,黄帝用左手握着雷公的手,右手将医道之书交给雷公,并且说: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呀,下面听我给你讲其中的道理。

这段太有画面感了。传道是大事啊,不可不慎重。

希望现在学习经典的人,也都心存善念,别辜负了我一番苦口婆心。虽说发心是想通过把经典大众化,使所有人都能受益于自救的知识,但我非圣贤,若有讲错的地方,我自己担着,只求大家能多从经典受益,多承接古代先圣的恩泽,爱己爱家,及至爱人。

下面黄帝传给雷公的东西也很重要。

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写其血络,血尽不殆矣。

黄帝说:一般针刺的道理(针刺之道即医道),首先要掌握经脉,运用经脉的循行规律,了解经脉的根结及其中气血的多少。治疗时要内知五脏的次序,外别六腑的功能,同时要审察阳气的情况,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根本,调理疾病的虚实,病变也就停止了。病在血络,运用刺络放血法,使恶血、邪气排尽,疾病就会消除。

后面还有一小段,也非常有趣。

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

雷公说:您说的这些我明白,可是学了很久,却不知道如何把这些归纳起来。

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

黄帝说:归纳医学理论的方法,就像捆扎袋子一样,袋子满了如不捆扎住袋口,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向外泄漏。医学理论学习后而不会归纳,就不能掌握它的精神而运用自如。

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勿满而约之。

雷公说:我甘愿做下等人才,不必全部掌握就加以归纳,这样可以吗?

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

黄帝严肃地批评他说:没有全部掌握医学理论和方法就进行归纳的人,只能成为一般的医生,不可能成为天下的师表。

最后这句真让人瞿然而惊!黄帝对学生的要求真高啊,学习医道的人,不能满足于只成为一般的医生,还要成为天下之师表。在《黄帝内经》中,黄帝自己以身作则,不断地精进提问,以掌握全部的医学理论。所以,我们不可像雷公那样,只求一知半解,还是要精进啊。

古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灵兰秘典论》这么重要的一篇文章,在《黄帝内经》中可能是最短的,理解起来却又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可能要花最长的时间去解读它,以感受其气之香,以揭示其质之秘。

为了更好地解读这一篇,我把《灵枢·经脉》也放到此篇中了。黄帝说了:凡刺之理,经脉为始。《灵枢·经脉》可以说是中医的纲领性文章,详述了十二经脉在全身的分布和循行情况,以及十五络脉的名称、循行路径及其虚实病候。全篇内容,着重在说明经脉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重要作用,是所有习医者必读之经典。

把《灵兰秘典论》和《灵枢·经脉》合在一起讲,有利于大家对《黄帝内经》的整体把握。

圣人问道,俗人问事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灵兰秘典论》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开篇黄帝即问: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我想听听五脏六腑这十二脏 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何为贵”,“何为贱”?

从贵贱发问,实际上就是把五脏六腑拟人化了,把人体看成一个社会,五脏六腑就是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所以,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这问题问得全面并且高级啊!“悉”,本义是全面。岐伯先赞叹黄帝的问题提得好,然后说“请遂言之”,即让我细细地逐条解释。

为什么说黄帝的问题提得好?因为中医思维的总原则就是“取象比类”,黄帝能如此问五脏六腑之关系,就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中医思维的精髓,以“象”来分论五脏和六腑,五脏在上,为贵;六腑在下,为贱。在中国古代,贵,就是不事劳作,只劳心,不劳力,比如君臣,统摄治理天下,劳心而不劳力,又比如五脏,汲取气血精华,疏布分配全身,也属于劳心不劳力;贱,就是劳力不劳心,比如六腑,需要时时运化,创造精华,以供给五脏。

素问,就是平素问答。所以学习《黄帝内经》,还要学习黄帝提问的技巧和岐伯等几位老师回答问题的技巧。现在的人,要么提的问题没有分量,要么答非所问。所以,我特意找出《素问·气穴论》中的这么一段,让大家看看《黄帝内经》中的问答多么重要。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岐伯夸赞黄帝,并不是虚夸。一句话: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如果不是圣贤的帝王,谁能够穷道问道呢!可见黄帝的问题都是在问“道”,而我们俗常之人总是在问“事”。比如我们总问医生:我是什么病啊?很少有人问:我是为什么得这个病啊?这个问题一旦自己开始追问,就会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得到岐伯的夸奖后,黄帝拱手后退几步,谦逊地说:有你们各位先哲为我开道,虽然我没见过什么,没听过什么,却能够耳聪目明、大彻大悟。岐伯说:这是因为圣人易语,良马易御啊。——与圣人交流很容易,你说的和没说的,他全部了然,并能积极回应,使思想和交谈都保持于巅峰。良马亦通人心,所以真正的好马也好驾驭。其实,语言艺术真的很重要,好些时候人说话就是往死里说,让人接都没法接。有些人不好沟通是因为他只有自己的语境,活在自己的目的里。这,就是我执。他的接受能力、判断能力都是有限的、低级的、令人厌倦的。凡遇此景,最好沉默。

十二官能

下面是《灵兰秘典论》里最核心的段落。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咱们先讲“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黄帝不是问五脏六腑之贵贱吗?那么岐伯在此指出,心,为最贵,贵如君主,人之神明从心出。在这里出现了三个概念——心、君主、神明。所以大家在五行图里,要增加上这些新概念。

这一段,为我们理解中医之五脏六腑提出了新的“取象比类”,这种社会职能的比类,需要我们更多的社会认知。要想理解“心”,就得理解何谓“君主”、何谓神明;“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要想理解肺,就要知道何谓相傅、何谓治节;“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要想理解肝,就要知道何谓将军、何谓谋略……每一个话题里都有两个或三个问题在里面,都需要我们反复思考。

如果说人体如同社会,那我们先要弄清楚五脏分别都是什么官职。心,是君主之官;肺,是相傅之官;肝,是将军之官;肾,是作强之官;脾,此处没有明说,只是和胃有个混说——脾胃,仓廪之官,但在《素问》的《刺法论》中说:“脾者,谏议之官。”至此,五脏之官俱全。为了与六腑对应,这里又加了一个心包的功能,即“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而六腑官职如下: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以下就是五脏六腑的逐个讲解,我在此不仅讲其官能,还要讲其经脉、病症,以及主治。

官,指官能,五脏之官能,就像中央政府,代表上;六腑之官能,就像地方官员,代表下。“五脏”为阴,其最关键的一个特点是“藏而不泻”。大家想一下,政府直接从事生产吗?不是。所以我们要清楚,直接从事生产这件事不是最关键的,怎么能够使天下所有的价值都合理应用,才是最关键的。更大的价值在于税收与分配,政府职能注重思想和社会统筹及管理统治,而不是做具体的活儿。五脏,负责指挥、调度、管理;六腑,负责创造、运化和供给。如此这般,社会,就像人体,就有了生命,就会生生不息。 2kwzfsabCRsZusASqgx+Bc74ADxmOR8Dxqxl+M9lbje/H81KIS6DGT611dLN5u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