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大脑的特征,我们可以先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从小到大,你经历了怎样的教育与培养,今后你又将如何实现成长?
或许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我们从小学开始,就一直被迫处在“年级主义”的支配中。
五年级之后是六年级,接下来是初中,之后是高中,然后是大学……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根传送带,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就会把我们传送到某项固定的日程上。但是,如果就这样乖乖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上了年纪之后,我们就会遇到一些烦恼。
到了55岁左右,我们的职业生涯也差不多进入了尾声,到了60岁,我们就会从公司退休,有的人会被返聘。我们的人生将被迫像这样慢慢走向终结。但实际上,即使退休了,我们大多数人依然宝刀未老,尚有余力,而当今社会的运行规则却迫使我们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已经老了,进而磨灭我们尚存的斗志与活力。
现如今,人的雇佣形态,一般会在60岁到65岁这段时间发生改变。但雇佣形态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能力在这个年龄段就开始急速下降。如果到了65岁之后,我们的精神状态突然变得消沉,那并不是我们自己的错,而是因为社会对待我们的方式与过去截然不同了。
明明还有能力和精力去工作,但社会制度似乎在告诉我们:“人到了65岁,就已经没有工作能力了。”于是,我们的大脑就认为“的确是这样的”,然后就去适应这种变化,结果慢慢让自己失去了活力。
我们的大脑,是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及其施加的固有观念所束缚的。如果我们乖乖顺从的话,我们的能力就无法得到发挥,最后只能慢慢走向消亡。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会玩各种各样的“模仿游戏”。
过家家、模仿公主、捉迷藏,这些都是“模仿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即使是小朋友,也一样可以模仿某种角色,甚至还能根据具体情况,瞬间切换成其他角色。这实际上证明了我们的大脑是非常善于适应周边环境的变化的。
正因为大脑具有这样的特征,我们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推测他人的心情,以及学习各种生存方法。(例如,“这种情况下,他应该会这么想。”“我这样做的话,应该就可以了。”)
我们的大脑善于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据此调整我们的行为,这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相应地,这一特征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大脑会对一些不需要调整的行为也进行调整。
当某个人被赋予“母亲”的角色时,她就会开始模仿一个母亲该有的行为方式;当某个人在公司被赋予“领导”的角色时,他就会模仿一个领导该有的谈吐举止。虽然也有人把这种模仿看作一种成长,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被这种模仿束缚的话,我们内在的真我就有可能被囚禁起来,失去自由。
如果我们完全沉浸在“母亲”“领导”等角色中,我们就会忘记自己原本想做的事,进而和过去的自己逐渐疏远。换句话说,这些角色就像是我们脸上的面具,这些面具将真实的我们囚禁起来,也阻碍了我们发挥自己原有的能力。
适应周遭环境的变化,让我们扮演好各种角色,这是大脑的习惯。这种习惯,既是大脑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