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孩子主要的沟通方式。禁止孩子游戏,就好像禁止成人说话和思考。想在每分钟都控制孩子如何玩游戏,就好比要控制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若是根本不陪伴孩子游戏,也就好像同一个成人整天在一起,但整天都不说一句话。
有时大人在游戏中的角色作用很小,比如确保游戏的安全,在孩子需要时能够保证到场。孩子在快乐地玩耍,知道爸爸妈妈在另一房间里,可以随叫随到,这是父母在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功能。
有时孩子们可能只是需要有人来欣赏他们的魔术或者笑话,有人帮他们把澡盆放满水,有人把他们带到朋友家。这些时候,我们与其说是父母,还不如说是佣人。任何人都可以做这些事,为什么非得是我呢?看似如此,其实你跟他在一起就是不一样——在这种时刻,孩子身边需要的还是他最亲的人,虽然他们要求的并不多。
20世纪70年代,布莱恩与雪莉·沙顿-史密斯(Brian and Shirley Sutton-Smith)合写过一本非常好的书,专门论述孩子的游戏。他们在书中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被称为“伴奏”:
在你忙着用吸尘器清理地板时,你的小孩突然提着包包经过你的面前,走到门口,跟你说再见。“我要去医院了,再见!”……你的角色是插入这个游戏一小步,不用太多。你只需跟他挥手道别,然后继续清理地板。……最后你问:“你回来了吗?”他回答:“嗯!”你过去抱紧他,告诉他你有多高兴他回来了。
当然,这种“伴奏”并不是全部。游戏能够在大人与孩子之间不知不觉地相互传递一些深层的意义,旁人通常觉察不到(除非是像我这样多事的搞心理学的人)。其实亲子之间经常都是以游戏来进行情感交流的,那种自然、随意的方式,就像我们不假思索地呼吸、走路一样。孩子与成人都会运用游戏来建立联结、培养自信,以及完成心理康复。但是,如果想赋予游戏一些功能,大人可能就需要有进一步的领悟并付出努力。在以下这些情况中,孩子更需要大人的主动参与:
·孩子很难与同龄伙伴或其他成人建立稳定关系;
·孩子不能自发自如地玩耍;
·孩子的生活出现一些变动,如:上幼儿园、弟弟妹妹出生、父母离婚或亲人离世等;
·孩子遭遇危险。
接下来,我们分别就每种情况,谈谈大人如何通过游戏向孩子提供帮助。
10岁的奥斯汀无法快乐自如地玩耍。他不知道怎么跟别人相处和交往。这也难怪,他只想玩一种野蛮的足球游戏。如果有人想跟他一起玩,他却会很快跑开;如果大家去玩别的游戏,他又会不高兴。他的父母前来咨询之后,我们决定尝试一些身体接触的游戏,让他分别和爸爸妈妈玩。他们可以玩摔跤、枕头大战,或者让他骑在爸妈背上在家里四处游走,还可以再加上更多的拥抱,让他有更多的依偎。如果奥斯汀开始变得烦躁,就稍作休息,再回去继续游戏。这些微小的改变对奥斯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不再那么难相处了。
郁郁寡欢地独自坐着,是孩子有交流障碍的另一征兆。这些孩子需要大人付出更多努力,为他们专门设计游戏,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孤独感的困境,与他人产生交流。游戏对这些孩子而言是需要训练的,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怎么和同伴产生互动。在游戏中获得的关爱和关注,将帮助他们培养与伙伴相处的自信心,以及一起玩游戏的能力。有时他们也会自己努力,试着从那个无聊而乏味的洞穴中爬出来,去寻找新鲜有趣的事物,这时他们需要的,是父母耐心而积极的关注。但现实情况通常是,孩子在尝试中因行为不当而受罚,或者根本就无人理睬。本来他们已经够孤独、够寂寞了,让他们继续独自待在屋子里,绝对不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我和同事罗斯为课外班的老师开过一门课。在讨论游戏中的成人参与度时,我们请老师们描述所谓“好”的游戏具有什么特性。他们列出:灵活机动,富有创意和想象,趣味性,包容性和团队性,可操作,能适应不同情况。我们再问,为了完成这种“好游戏”,孩子需要成人做些什么?他们列出:保证安全,能激发创意的环境,孩子可以随时回来放松的大本营,游戏和艺术的材料,在孩子能力达不到时提供有效的支持。当我们问及什么样的游戏容易发生问题时,他们的答案是:枯燥和过多的重复,难度过高,攻击性和破坏性强,具有排他性。进行这种游戏时,孩子需要大人提供更多的帮助:更明确的游戏步骤,更清晰的信息,更多的提醒,更多的激励,新鲜的想法,情绪的安抚,更多的关注,更频繁地明确游戏规则,以及帮助孩子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行为并表达情绪。
换言之,有些孩子不用教就知道如何游戏,而另一些孩子则需要专门指导游戏规则、技巧和运动精神。这些指导,当然也是成人的另一个角色功能。我常惊讶地发现,有些孩子想游戏,但不知道应有的规则,没机会练习应有的技巧,也无法接受输掉游戏的事实,这些都让孩子很难自发自由地游戏。当一个孩子总在棒球场外落单时,可能只是因为他玩得不如其他孩子好,他需要的只是大人稍微介入,陪他多多练习即可。而如果一个孩子对每一项判决都要争论不休,搞得玩伴们恼怒不已,那么他所需要的可能是一些特别的游戏时间,来重点培养良好的运动精神。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朋友琳达可以现身说法,她所遇到的情况恰好说明为什么在家庭生活出现变动时,父母更需要多多参与孩子的游戏。她当时刚生下第三个孩子,两个大孩子觉得新生儿抢走了母亲的所有时间,因此紧紧缠住妈妈不放,希望以此获得她的关注。
琳达发明了一个叫作“充电”的游戏。她把每个孩子轮流抱在膝头,告诉他们妈妈要用“爱”给他们充电,然后从他们的脚趾亲到头顶。之后她又加进一个元素,叫作“爱之蛋”。她假装把一个蛋在他们的头顶上敲破,用手指把蛋汁抹进头发和皮肤,直到全身都涂满为止。两个大孩子对这个游戏喜欢到了极点,每天都要求玩。短短5分钟的游戏,便使他们能够重新自己玩耍,让妈妈可以照顾婴儿。即使他们两个自己做游戏时,彼此也更多地相互关爱,而不再像从前那样动不动就争吵了。
当孩子们遇到危险,尤其是相互造成威胁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成人的参与多么重要。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有时候并不安全。在我治疗的成人患者中,有些人幼年时曾受到性侵害,杰克是其中之一。他5岁时被隔壁两个较大的男孩性侵过。他们在一块玩一个游戏,对那两个大男孩来说可能很好玩,但对杰克却是一段心痛的受虐经历。我不需在此详述细节。杰克长大后回忆说,他意识到那两个男孩当时是想把他俩的痛苦转嫁到他头上。他们的痛苦可能是因为有人对他们很粗暴,或者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却被忽视了。他们一定有很多痛苦无处发泄,所以只能找一个年纪更小的孩子当作发泄的对象。
问题是,年幼的杰克根本无法帮助他们宣泄愤怒的情绪和攻击的欲望,他毕竟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显然,大男孩的父母也不愿见到自己的孩子有暴力冲动,所以干脆就让他俩走开,在眼前消失。事实上,两个大男孩不仅“消失”了,还迷失在他们痛苦的感受里,直到他们找到了杰克。而相关的成人没有能力,可能也不愿意介入这场施虐游戏。
施虐的大男孩需要一些游戏来中止并改变他们的攻击行为和冲动。年幼而无助的杰克也需要游戏,不过作为受害者,他需要的游戏和那两个男孩不同。面对暴力,他表现出胆怯、懦弱的一面,他需要变得更自信,重新找回对世界的信任,才能走出孤独和无力的困境。他的游戏必须帮他做到这一点。杰克需要的游戏迟迟未能到来,而他也已长大,早过了游戏的年龄,最后只能接受心理治疗。
幸运的是,大多数成人通过游戏来帮助孩子,并不像上面这个例子那样极端,但基本点是一样的:孩子无法独自处理所遇到的全部困难,尽管忙碌的父母和老师们经常抱有这样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