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深山中,你可能会在树枝间看到几片奇怪的“枯叶”,它们身上长出了几个奇怪的枝杈,还经常无风自动。你试着碰一下,哇,手上竟染上了臭味!
原来,这是奇缘蝽。它们体型不小,经常三三两两地在树枝上聚餐。为了保护自己,它们的体色和树枝一样,是褐色的,而前胸背板则特化成又扁又长的样子,边缘还有一些刺,就像残缺不全的枯叶。如果它们一动不动,天敌还真不好发现它们。要是走背字,真的被发现了,它们就会动用“草遁”和“催泪弹”——脚爪一松,掉进草丛隐身,并喷出臭液熏得对方头昏脑涨。
每个人都知道竹节虫,竹节虫在学术上叫 (xiū),而长得像 的猎蝽应该叫什么呢?答案就是 猎蝽。它的身体除了头部以外,都可以用细长来形容。 长成这个样子是为了拟态树枝以躲避天敌,而 猎蝽长成这个样子,一来可以躲避天敌,二来可以更好地捕捉猎物——仔细看它的前足,是精致的捕捉足。小虫子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被几根树枝吃掉吧!
另外, 猎蝽还有一种本事:行走时不用两只前足,仅用四条腿行走。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但昆虫六足行走的机制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成的一种精密程序,贸然更改是需要勇气、技术和时间的。不信你下次看看螳螂,这么牛的昆虫在行走时也必须使用前足,否则寸步难行。所以,不要小看 猎蝽,它的腿虽然细,却以优雅的“太空步”独行天地间。
这种缘蝽在北方的秋天特别多,经常“嗡嗡”地飞来飞去。它们小的时候,活脱脱是蚂蚁的样子,只不过它们走路的样子优哉游哉,和急匆匆的蚂蚁有明显区别。
为什么它们要模仿蚂蚁呢?原来,这是生物界的一种“拟蚁现象”。由于蚂蚁“虫多势众”,遇到敌害常常群起而攻之,加上它们会分泌蚁酸,有的还有螫针,所以很多动物都不爱吃蚂蚁。于是,不少小虫就模拟蚂蚁的样子蒙骗天敌。
除了点蜂缘蝽的若虫,一些螽(zhōng)斯、螳螂、蛾子的幼体也会模仿蚂蚁。当点蜂缘蝽变成成虫时,它就改变策略,开始模拟马蜂了。当它飞起来的时候,和马蜂简直毫无差别,就连经验丰富的昆虫学者也经常被它吓一大跳呢!
此外,还有一些蝽看上去很像蜂类,比如一些盲蝽就和姬蜂、茧蜂类似。不过,这是否属于拟态,还不能定论,毕竟这是人类主观的想法。究竟蝽是真的在模拟蜂,还是纯属巧合而已,需要进行复杂的实验。尤其要从该种蝽在当地的天敌那里入手,看看天敌是否会把蝽看作蜂,从而不愿捕食它。
在北方的山路上行走时,我们有时会看到一小团抱在一起的蚂蚁急匆匆地跑动,这是什么奇行种?凑近一看,原来是一小堆蚂蚁尸体正被一只灰头土脸的虫子背在背上。这就是猎蝽里的明星——淡带荆猎蝽的若虫,它酷爱吸食蚂蚁,每吸干一只就把它粘在后背上。不光粘蚂蚁,它还把小沙粒粘在自己的六条腿上。如果它一动不动,那完全就像是一个土疙瘩,或者是一小堆死蚂蚁,没有任何人会多看它一眼。这种往后背上背“厨余垃圾”的行为,在草蛉的幼虫身上也存在。学界一般认为,这几种昆虫在幼年时期自卫能力不强,所以用“吃剩的垃圾”把自己伪装起来,躲避天敌的视线。当淡带荆猎蝽变为成虫后,它变得足够强壮,也长出了翅膀,足以对付天敌,所以就不再背负“垃圾”了。
作为一只蝽,长一个刺不难,难的是长一身的刺。齿缘刺猎蝽,光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它办成了这件难事,又是齿又是刺的。除了眼睛和翅,齿缘刺猎蝽浑身上下长满了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刺,有的又细又直,有的又扁又弯。
人们不禁要问:“你这是何苦呢?把自己弄得这么不亲民。”齿缘刺猎蝽心想:这你们就不懂了。第一,如此不规则的轮廓和斑驳的体色,可以让我隐藏于杂乱的背景中;第二,我这是拟态荆棘一类的植物,可以躲过天敌的眼睛;第三,躲得过天敌的眼睛就躲得过猎物的眼睛,保护自己的同时又便于我捕猎,防御和攻击双丰收;第四,万一被天敌发现了,它敢嚼我吗?有这四大优点,我活得多快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