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您是“有想象力的人”,曾经思考过——

元宇宙是什么?未来科技如何发展?蕴含哪些挑战和机遇?

如果您是“有高期望值的人”,曾经思考过——

如何事业有成?如何培养孩子?如何获得幸福?

如果您是“教育工作者”,曾经思考过——

未来学校会怎样?教师会怎样?学生如何成长?

本书邀请您跨越时空边界,探寻答案……

登陆虚拟时空,退出现实世界

您好,欢迎来到《元宇宙教育》虚拟时空,我是您的智能导游——觅渡。这里有三种游览模式:严肃认真模式、有趣好玩模式、随意看看模式,请问您喜欢哪一种?

如果您选择“严肃认真”模式,看来咱们志向一致!

推动教育发展,我们是同路人。关于未来教育发展,这里有大量的理念阐述、实践案例、制度方案,可以供您参考。若有遗漏、不准确或不认同,欢迎批评指正与交流。您越严肃,我越认真,从虚拟交流到现实协作,“元宇宙教育”的伟大时代,让我们共同创造!

如果您选择“有趣好玩”模式,看来咱们品位很像!

都元宇宙时代了,必须要有趣好玩。效仿老北京烤鸭的做法,给您来套“一书三有”:第一有:科幻小说有意思,双模时空穿越,四段英雄之旅,感受元宇宙教育的精彩;第二有:主书问答有启发,跳跃选读,用全新视角来理解未来教育的发展;第三有:历史长图有价值,以人类五千年文明作衬托,把握教育发展大趋势,市场首创,您值得拥有!

如果您选择“随意看看”模式,看来咱们想到一块儿了!

现代人读书,大可不必字斟句酌。翻阅小说,暗藏玄机,快速收获妙趣和精华;打开长图,一眼五千年,用独特视角指点江山。对元宇宙和教育话题增加些许了解和谈资,也算值了“门票钱”,轻松又愉悦!

感谢您的光临,相遇就是缘分。接下来,就请您用喜欢的方式,开始自由游览吧,祝您体验愉快!游览过程中,您可以随时使用心灵账户和密码,重新登陆现实世界……

退出虚拟时空,登陆现实世界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购买和阅读。本套书稍有特别,除了主书,还有两个附件,分别是“短篇科幻小说”和“教育历史长图”。主书正文是由科幻主角“觅渡”讲述未来全球教育的发展,算是以虚讲实。我是作者之一——骏翼。接下来的自序,我会分享一些创作中的感受、感悟和感谢,则是“以实讲虚”。

科幻有点意思,现实同样也有点意思。

非典型科幻:站在未来,回望现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回想参加《元宇宙》新书发布会的时候,中译出版社乔卫兵社长以雷霆之势构建元宇宙战略,激动人心。那时候,听说过“元宇宙”这个词的人并不多,能理解的更是寥寥无几。时代趋势自带能量,元宇宙如雪崩一般成为全球焦点,而讨论“元宇宙教育”的人也随之越来越多。在此特别感谢乔社长,运筹帷幄,几句话便打开了元宇宙和教育之间的“虫洞”连接。

本书筹备之初,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模式相对成熟,每种都可以。但具体怎么选,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大脑很诚实,不是没得选,而是提不起兴趣。随着筹备逐渐深入,简单的问题陆续变成未解的难题,心生惶恐,忐忑不安,开始连续失眠。

可能是累死的脑细胞实在太多,竟然出现了一个脑洞。面对难题,何不向古人学习,诚心正意,乞问神明。半梦半醒之际,或是神灵启示,其实是神经跳线,穿越回到元宇宙的源头,“科技”竟然变成了“科幻”。想到这里,身体竟然颤抖起来,应该是在抗议已经预感到的挑战。

元宇宙教育,是以科幻视角,站在未来,回望现在。视角变了,模式变了,一切都变了,这样可以吗?至少可以试试。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马国川秘书长给了我信心,不是可以,而是必须。为此,我们创造了一个新词汇——Meducation,作为元宇宙教育的专用表达。在此特别感谢马老师,他给科幻主人公取了“觅渡”这个兼顾谐音和寓意的妙趣名字。

寻找方法论:元宇宙的“数学元理”

我虽然经常幻想,但却从未搞过科幻。原先我认为,用一个脑洞,挖一个大坑,还奋不顾身跳进去,这不就是“作死”的节奏吗?而面对如此困局时,需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思来想去,我忽然意识到,曾经屡试不爽的那个数学公式,简直就是神祇般的答案!

二元表达,是人类比较习惯的思维模型,对错、得失、善恶……简直无穷无尽。平时很好用,关键时刻很容易陷入“有无相生、色即是空”的认知困境,常恨自己慧根太浅。

还好,有大数学家欧拉的帮忙。基础的二元表达、是与非,用数字语言就是1和0。欧拉说,1和0可以相等,只是需要一点神奇魔法——1+e =0。七个基础的数学符号,如此天衣无缝地聚合起来。据说,欧拉用它证明上帝的存在,而对于我,这个公式则是经常用来爬出认知困境的梯子。

e是自然常数,代表着现实;i是虚数单位,代表着假设;π是圆周率,代表着完整。公式的含义差不多就是“用完整假设升华现实,就能把二元对立,变成二元相通”。公式的每一处细节都值得品味,调整词汇更可以让寓意内涵变化无穷,屡试不爽,妙不可言。元宇宙,实与虚如何互转?教育,师与生如何互动?科幻,科与幻如何互融?

有了大神跨时空的赋能,我的创作逐渐有了思路。本书基于全球教育现状,较为完整考虑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假设未来50年的发展,以此勾勒出21世纪70年代人类社会的图景,继而回望今天,描绘出教育演化的历程。而实际的探索当然不会这么简单,编写团队历经多次折返与调整。在此我特别感谢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所长李睦教授的指导启发;感谢研究所研究员高登科、李春光等多位老师的深度共创;感谢元宇宙三十人论坛邢杰先生、徐远龙先生,元宇宙教育实验室于进勇先生,以及申华峰先生等各界朋友,他们为本书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思辨启发。其中,李春光先生更是本书核心设定——“生命契约”理论的创建者。

元宇宙的基因是数字,与其用文字进行定义,不如用数学表达内涵。或许,欧拉公式既是真宇宙里的数学真理,也是元宇宙里的数学元理,两个宇宙由此完美统一,亘古不变。

不过,e和π的无理数隐喻,便得所有表达必然会产生偏差。而这不难理解,套上科幻的外壳,便没有了事实准确、论证严谨的学术压力。一切准备到位,让我们一同开启时空穿越吧!但无论怎样,故事归故事,谈教育,必须要认认真真。

元宇宙教育:元宇宙,人人皆可想象;教育,人人都是专家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若是一群人能够紧密合作,则会走得既快又远。在此,我特别感谢本书的共同创作者——元宇宙教育实验室主任杨丹女士、元宇宙三十人论坛创始人徐远重先生。感谢中译出版社的于宇、刘香玲、张旭、张程程、李梦琳。在元宇宙场域中合作,我所感受的“进度”,不是进展的程度,而是进化的速度。

我自认为属于跨界学习者,研究教育也有一定宽度,但面对“元宇宙教育”这个宏大课题,立刻感到智识与经验的局促。紧张的创作显然不是堆码多少字的问题,而是包括查阅、理解、讨论、表达、优化等在内的复杂过程,最终才能完成“从现实到科幻”的创造。在此我特别感谢郑竹君女士、李敏女士及张万里先生、郝晓辉先生,大家共同努力,效能非常给力。其中,郑竹君女士更是本书科幻小说部分的主创。

边幻想,边创作,很容易忽视对家人的陪伴。九岁的女儿质问我为何忙碌,我简单做了解释。没想到,她竟然兴奋地告诉我:“爸爸,元宇宙教育,我懂!”女儿后来的解释让我感到极为震惊。这是她第一次听说“元宇宙教育”这个概念,因为看过不少科幻电影和小说,所以对“元宇宙”感觉并不陌生,又因为从幼儿园到四年级,她经历的学校教育已经超过10000小时,对“教育”也有深切理解。孩子敢于说“我懂”,不是吹牛,而是纯真的本能感知。在此,衷心感谢我的妻子、我们的父母和两个孩子,家人就是教育合伙人,唯有相互支持,才能收获幸福。

因为这件事,我打开了认知的天窗,获得了一个敞亮、朴素的社会真相:元宇宙,人人皆可想象;教育,人人都是专家。

2021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提到,展望2050年,全球每个人都将成为“教育社会契约”的缔结者。100亿人,如何签订契约?是靠想象,还是有更切实的方案呢?

元宇宙教育,必然是以数字科技为载体,以数字身份为契约,服务每个人的终身成长。想到这些,我不禁笑起来,这不就是小说里觅渡的故事吗?全球教育超算平台,不是科幻,而是未来的必然。不过,书中的时间只是逻辑设定,最终进展还得靠人类的实践。元宇宙教育,每个人都是知情者、参与者、创造者和享受者,“教育的社会契约”就是“人类的命运契约”。

不免责声明:承诺三处启发,畅想三生万物

既然是用科幻模式写教育,按理应该做一份“免责声明”。但我并不想逃避责任,而是希望和读者共同探讨书中的任何观点或方案,从想象到实践,应该更有意义。

我考察过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做过不少教育实验,这让我时刻清醒,与其在幻想中享受完美,不如在现实中经历艰难,如此才更能贴近教育的本质。在此特别感谢北京蒲公英中学校长郑洪女士、理事蔺熠先生,一土学校创始人李一诺女士与申华章先生。还要特别感谢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老师、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创始人白立新老师、总裁读书会创始人刘世英先生、ICE营地教育研究院理事长聂爱军先生、TLI语文学校校长何再生、北京新学道临川学校国际部校长郝少林、歌路营公益基金会原秘书长梅冬先生、卓世未来创始人屠静女士、青青部落创始人王欢先生、优加创课创始人唐嘉怿女士等多位尊师与友人。

我在此不仅承担责任,更要做出承诺。全书篇幅不长,但内容非常跨界,多维度交叉比较容易形成价值启发点,粗算价值点应该超过三百处。我愿作出承诺,您从本书中至少能获得三处高价值的启发,若再融入实践,或可畅想三生万物。

所有这些价值点,显然不可能全是原创,大部分都来自长期沉淀和定向发掘。参考书目与课程置于附录中,但必须承认,还有更多来自论文、文章、考察、交流等碎片式的收获在此难以归纳总结。特别感谢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顾老的著作是学研的基础,其主编的《世界教育大事典》更是完成“历史长图”的核心信息源。同时,特别感谢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教授和李希贵校长,学习中心的构想和十一学校的实践,都是本书设定未来教育生态的基石模型。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得到学习平台的罗振宇先生及多位老师,正是他们大量高品质的课程为我带来了丰富的跨界认知与启发。

感谢的实验: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老师

前面已经穿插感谢了很多人,为何最后还要感谢?这是因为书中有一个极不可能,却极为核心的假设——全民教师体系,算是联合国提出“教育社会契约”的推论之一。说“极不可能”,是因为实现条件太苛刻,属于千年一遇的社会变革;说“极为核心”,是因为师源结构几乎就是教育生态进化的核心标志。

全民教师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普及难度极大,但推及个人似乎又能轻松实现。不是担当更多人的老师,而是默念“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口诀,尊视更多人为老师,这是进入学习者状态的快捷方式,也是实现终身成长的必由之路。在此,我真诚感谢曾经交往过的每一位亲友同事和伙伴,总量或有数千位,你们都是我的老师。借本书的仪式场景,开启实验与修行,在身边构建起一个微型元宇宙,未来全民教师体系,当下可以从我做起。

元宇宙教育的伟大时代,期待与您的相识,读者必为我师,先行致谢。分享冗长,还望见谅,祝您阅读愉快!

李骏翼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特约研究员
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学术委员
2022年2月22日 DlutJ9OJjNUeBQX+Uf+3gdRkXIqaB9YPVuy3j2kq/gleZk9KDCTK/kn5BApDQOs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