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经济起飞:中国力量开创“中国奇迹”

1992年初,在改革开放进展已经放缓且进入瓶颈期的时候,邓小平视察南方,沿途作了重要讲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南方谈话”中的关键性论断,在多年争议不休的改革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市场的功能和作用上,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排除了困扰,为中国经济沿现代化之路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之后,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党抓住机遇,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建设,这些促使我国改革开放迅速出现新的高潮。

1994年,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新一轮的主要突破口,我国进行了人们称为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财税配套改革,由过去实行的多种形式的财政“分灶吃饭”包干办法,转变为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事实证明,这项难度大、涉及范围广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使中国总体的分权改革由“行政性分权”转入适应市场经济“间接调控”要求的“经济性分权”轨道,形成了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和要素无壁垒流动机制所需的“一条起跑线”,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增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并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形成了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同时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模式,较好地处理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与之呼应的还有金融体制的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机制,加强中央银行的职能,使其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完成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推进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的分离,建立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趋于市场化。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改革措施,加快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速度,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日益完善市场经济环境,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使经济得以高速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国有经济除了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应处于重要地位外,在其他领域的比重是可以、也应当降低的。明确这一认知,为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开展试点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国有企业“抓大放小”为改革战略,不再拘泥于搞活每个国有企业和具体的生产经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国有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倒逼式地加快了改革步伐。1998年实行的政企分开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使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增强了竞争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优化,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十四大报告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地提升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得以改善。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迅速增长,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四大制定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目标。1992年,我国相继开放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沿边城市,开放太原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在许多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我国还大力引进外资企业,放宽其投资准入领域,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适当放宽限制,并调整外资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使外资企业在这一时期实现高速发展。我国在“引进来”的同时鼓励“走出去”,使两者相结合,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鼓励本土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采取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为了与国际经济接轨,我国用外贸进口指导性计划代替了指令性计划,扩大了企业的自营进出口权,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规则,也为后来加入WTO奠定了基础。

1992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10.08亿美元,首次超过对外借款79.11亿美元。此后,如图2-1所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呈现蓬勃发展势头,规模稳步扩大,成为我国利用外资最主要的方式,我国日益发展为全球投资热点,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图2-1 1992—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加入WTO是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成为世界市场经济和多边贸易化体系的一部分,使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市场主导型的、体制性的对外开放,由区域性推进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使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加入WTO使我国进出口贸易风险大大降低,助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并且我国由此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又反过来推动了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制度建设。

我国抓住国际产业加快转移的历史性机遇,赢得了对外开放后的超常规发展时期,使对外贸易规模快速扩大,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十分显著,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并于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位次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第32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3位;从一个外汇捉襟见肘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06年10月一举跨过万亿美元大关)。同时,我国的贸易方式更加合理,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是以加工贸易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其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从1981年的6%增长到了1998年的53.4%。之后,随着我国货物贸易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一般贸易的占比开始逐步上升,自2010年开始超过50%。自2001年起,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超过90%,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工业制成品中,我国实现了由原来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为57.6%,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为28.6%。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的百分点为负值,除此之外,2002—2010年的数据均为正值,其中2005年达到最高,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1%,拉动的百分点为2.6。

加入WTO后,作为国际经济贸易体系的组成部分,我国仍然需要在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以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与之前相比,这轮改革更具有综合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国有经济领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政资分开和政企分开,形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实现其保值增值目标。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后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加大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进一步改善了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环境。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得装备制造业实力显著提升,既从容应对了加入WTO后的新变化,又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不利因素带来的冲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高新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保持长期、高速、稳定增长,“中国奇迹”托出“世界工厂”,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图2-2所示,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从1978年的约3 600亿元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10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约3万亿元,2010年超过40万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在30年间达世界上少有的年均9.8%。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 645.2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十,到2010年达401 202.0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发展,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而同期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如图2-3所示,于2006年后达到顶点64.48%,之后开始缓慢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比较而言,美国和日本这两大发达经济体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就相对比较稳定,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上。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意味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程度高,外部环境变化会对本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国家的发展受到制约,易处于较被动的状态甚至会受制于人,使国内经济风险增加。

图2-2 1978—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图2-3 1978—2010年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总之,在这一时期,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稳定连续的经济政策创造了较好的制度环境,对外开放程度也与日俱增,加入WTO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均进入新的阶段,我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较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经济,在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会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像我国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经济体,到了一定阶段必然要注意控制和降低对外依存度,更多依托国内市场,释放我国本土雄厚的市场潜力,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XTquDcT+yoOge2J5doYMh1CUTmEDcSV/B6K4c4N9/r1zNTTnaZl+/2wH4YQ6gT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