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供给冲击力度越来越大,化解能力越来越小

这10年,由于各产业竞争格局生变,各产业的价格传导机制和微观价格形成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来自上游的供给冲击力度越来越大,各国经济化解冲击的能力却越来越小了……

供给冲击对价格的影响:十年前影响小

从石油到化纤、铁矿石到汽车、铜矿石到家电、农产品到食品,不同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传导过程中对供给成本冲击的化解和吸收能力不同,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占比越高,下游受影响越大。我们在十年前的专题研究表明,钢铁、铜、原油等矿产类原材料对下游的影响不大,且新材料替代空间大,大豆、木浆等农林类原材料对下游的影响则各有不同。

在劳动生产率环节,从2000~2010年十年间,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达到了9.34%;从2001~2015年,制造业年平均劳动生产率从6.26千元增加到14.13千元,年均增长率为8.98%,其中传统制造业的年平均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9.60%;先进制造业的年平均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到12.43%。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工资水平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但中国制造企业的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实际上反而在提高,这都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十年前,中国大部分制造业都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无论是汽车、家电,还是化工、食品,不但下游竞争相当激烈,中游每个中间产品都有数不清的厂家在恶性竞争。以钢铁为例,尽管铁矿石价格上涨极大地增加了中国钢企的生产成本,但10年前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格局制约了钢材价格的上行。在2005~2008年的行业景气周期中,铁矿石价格上涨135%,中国钢材价格只上涨了50%。虽然有差异,但50%的钢材价格上升压力也不小,如果能够向下游的建筑建材、汽车、造船、机械制造业顺利传导,那么下游价格的上涨压力也是很大的,但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同样过度竞争的市场特征再次大幅削弱了这种成本传导压力,因此终端消费价格上涨并不明显。受到行业景气的刺激,中国钢铁产能迅速扩张,到2009年中国钢铁产能已超过7亿吨,当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为5.65亿吨,其中约有3000万吨进入社会库存,实际消费不到5.3亿吨,钢铁总体产能过剩1亿吨以上。因而虽然上游铁矿石采购成本总体不断走高,但钢铁产品涨价乏力,结果只能挤压钢企利润,中国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从2008年的10%一度下降至2010年的3%左右。再加上下游汽车、机械制造行业竞争也十分激烈,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上游成本冲击向下游终端产品传导并不容易。

十年前,在中国的流通环节,天价过路费、高仓储成本、重复计税、乱收费等物流顽疾依然普遍存在,物流和销售环节的管理效率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1年笔者关于“中国流通环节与物价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效率提升,中国的流通费用有50%的压缩空间。即使上游成本冲击来临,流通环节的费用降低也能够对冲上游成本供给冲击。

十年前,笔者研究的结论是,经过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者利润弹性、流通环节价格弹性的层层吸收,哪怕上游原材料成本普遍上涨15%,最终也仅能拉动中国CPI上涨0.3%~0.41%。

竞争格局改变,供给冲击对下游价格影响越来越大

今天,虽然成本供给冲击从上游原材料向下游制成品层层传导、层层吸收的原理没有变,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格局和流通环节的革命性变化,各国经济吸收上游成本供给冲击的能力却越来越小;同样的供给冲击,对全球物价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短短的十年时间,全球,尤其是中国的很多产业的竞争格局都由过度竞争向垄断竞争演变,很多中游、下游市场也由原来的成千上万家企业竞争变为如今的少数大企业垄断竞争,甚至形成几家巨头的寡头垄断市场。一旦上游原材料涨价,中游和下游垄断企业不但不愿意再为了消费者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润,而且会趁机涨价,有的中游企业甚至会以原材料涨价为借口,加倍向下游消费品企业转嫁成本。

以钢铁行业为例,2004~2013年,钢铁企业数量经历了井喷式增加,达到14523家,很难涨价。而最近几年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大量小钢厂被关停,造成该行业企业数量大幅减少,2017年钢铁企业总数下降到7712家 ,比2013年下降了50%。按照2020年底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要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专业化一流企业,力争前5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40%,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60% 。虽然上述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抑或是少数大企业寡头的出现,的确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但是自然也提升了这些企业面对下游的定价能力——2020年以来,钢铁产品的大幅涨价严重挤压了下游制造业的盈利能力。由于钢铁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上,已经造成了PPI的大幅上涨;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汽车售价远远高于国外市场,汽车企业利润空间较大,因而暂时还没有传导到消费端。

在家电行业,空调制造行业集中度从2010年的75%提升到2018年的80%,冰箱制造行业集中度从2013年的53%提升到2018年的64%,洗衣机制造行业集中度从2015年的70%提升到2018年的76%。 行业集中度越高,将上游的成本压力通过涨价转嫁给下游的能力就越强。2021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家电厂家宣布产品提价,一旦群起行动,就会形成巨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另外一个竞争格局变化较大的行业是化工产业,不但上游的石油开采环节、炼油环节早已形成寡头垄断,在炼油环节以下的中游环节,很多类似于MDI、PX、PTA、氯碱、烧碱甚至涤纶长丝这样的工业品生产,都已经形成寡头垄断格局。每一次原油上涨,这些企业就趁机涨价,把成本成倍地转移给下游的企业——虽然下游的纺织服装、日用化工等大部分还是过度竞争的市场格局,不能率先涨价而损失市场份额,但一旦这种冲击把下游企业逼到盈亏平衡点,这些下游的纺织服装和日用化工企业要么大批关门,要么集体涨价,前者会造成经济衰退,后者则会引发通货膨胀。

流通环节来吸收上游成本冲击的空间基本见顶

十年前,中国流通业的大变革正在兴起,传统的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尚有余勇可贾,但新兴的电商网站已经势不可挡。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大大减少了传统商业模式下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等层层环节,而且通过平台的推动鼓励商家降价促销,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流通环节的效率。2009年淘宝平台第一次组织“双十一购物节”,推动网商打折促销,当天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是当时日常交易的10倍。网商促销大大压缩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利润空间,也压缩了通过让利来消化上游成本传导压力的空间。

与此同时,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物流产业的效率提升。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发展指数,2010~2020年,中国快递指数增长超过11倍,运输环节的效率提升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

图2-4 中国快递指数

资料来源:国家邮政局。

此外,十多年来中国政府持续不断推动流通领域费用降低,从打击车匪路霸到持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以及推动减少收费公路里程,目前中国流通环节不合理费用也已经大幅减少。

总之,过去10年是中国交通运输、物流、电子商务革命性发展的10年。由于流通成本已经降低到极限,一旦上游原材料成本供给冲击到来,不但通过流通环节的成本费用降低和效率提升来消化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一旦受疫情影响,或其他原因造成物流、快递成本上升,还有可能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

技术和效率提高,对抗上游成本供给冲击的最后手段

面对上游原材料成本冲击,虽然原材料/总成本占比在各行业变化不大,仍然是影响原材料价格冲击的第一道缓冲垫,但是能否通过技术变革,减少原材料的消耗,是能否消化上游成本冲击的关键。不过,在技术已经成熟,变化比较缓慢的行业,各种原材料的使用量变化不可能太大。在能源方面,电动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很多化工复合材料对钢材的替代,各种节能技术的出现,只要符合性价比,长期看仍然有减少上游能源、原材料消耗的空间。但是在一些产业链比较短的领域,比如原油到成品油,大豆到豆油等,一旦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只能直接向CPI传导。

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对抗原材料涨价的最后手段。不过,在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过程中,各个行业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和效率提升。不仅能直接引入的流程、工艺、技术已经引入,而且能学习的先进管理方法都已基本普及。以服装产业为例,2012年中国服装总产量为267亿件,从业人员有444万人,人均6014件;2020年服装总产量712亿件,从业人员826万人,人均8620件,人均生产率提升了43%,年复合增长率为4.57%,这样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但后续效率提升的速度也必然是边际递减的。

不容乐观的是,从工业人均生产率增速来看,中国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根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平均从业人员计算的工业人均劳工生产率从2011年的91.83万元/人,增长到2020年的136.85万元/人,但近10年的增速快速回落,从2011年的25.62%下降到2020年的1.66%。

图2-5 中国工业企业人均业务收入增速呈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包含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从2014年的7%下降到2019年的6.2%,2020年受疫情冲击出现了更大的下跌,直接降至2.5%。

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尤其是传统农业、传统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已经遇到了瓶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原材料涨价的吸收能力已经明显下降。

图2-6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近年呈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dYj9xFmKxYjqwWgICOvwGfjryX7aRwtnl9fgWse3HOGEOBQtxoD0TRX/fQ3Wy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