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改革前后的收入差距变化

我国在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和之后的收入分配格局,有非常重大的差异。改革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城市居民的收入比较平均。那时全国执行统一的工资标准。工人实行八级工资制,最低的学徒工工资十几元,最高的八级工工资90—100元,最高最低相差6—7倍。国家干部工资从最低四十多元到最高四百多元,最高最低相差10倍左右。不过当时月工资三四十元的工资劳动者,可能占了大多数。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差距不大的收入分配格局。

不过,即便在改革前,城乡收入差距和不同地区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都相当大。占人口80%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由于缺乏更早的数据,这里仅以改革开始的1978年数据作为例证。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343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33元,相差2.6倍。这一年,全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消费肉类只有6公斤,蛋类0.8公斤,食用油2公斤。按照当时人均100元的农村贫困线,农村人口中有32%是处在线下的贫困人口。这是一个非常低的贫困标准,是按家庭收入的80%用于吃饭,才能够满足最基本的营养需要来计算的,是一个刚够吃饭的赤贫线(数据见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5)。

农民没有固定的收入标准,他们的收入完全取决于当地农村集体的收成,因此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地区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也很大。少数富裕地区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几百元,而贫穷地区只有几十元,有大量人口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灾年完全无收入、仅靠政府少量救济粮活命的情况也很常见。1959—1961年大饥荒时期,大量非正常死亡都发生在农村地区。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改革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三年困难时期全村120口人中,饿死67人。 城市居民虽然大面积发生营养不良,但还有基本生存保障。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初期,安徽省和四川省某些地区的农民,率先突破平均主义的人民公社“大锅饭”分配体制,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农业改革,并得到了一部分地、县级地方官员和两省省委书记的支持。由于经营主体从集体转移到农户个体,多劳者多得,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由此得到中央认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开。这一改革,加上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开放农村自由市场等政策,在开始改革的几年内迅速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城乡差距和全国收入差距都趋于缩小。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20下降到1984年的0.257(据国家统计局、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所和世界银行数据,WIDER, 2005; World Bank,历年a)。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的改革开始推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加快,超过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于是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扩大,也带动了全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以后的一个时期,除了城乡差距以外,地区差距和居民阶层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尼系数超过了0.4的警戒线。此后基尼系数基本上仍然呈持续上升态势。

在经济改革期间,全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发生了迅速上升。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0年这32年间,在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原来的9.7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原来的8倍左右 ,年均增长速度都远超过了改革以前26年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从改革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按照原来的贫困线标准进行物价调整后计算,农村2.5亿贫困人口的绝大多数摆脱了贫困。但不可否认,在此期间,收入差距也迅速扩大了,这说明不同人群收入改善的幅度是不同的,少部分居民的收入增长远远快于大多数居民,更快于低收入居民,成为高收入或超高收入阶层。

改革期间,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扩大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整个经济机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过去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转向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决定分配的市场原则。一方面,这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过去一贯主张,但从未实现的多劳多得原则,鼓励了人们积极从事生产劳动,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由于知识、技术、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本的报酬迅速提高,与一般非熟练劳动者的报酬拉开了距离。同时资本、土地这些要素也参与了收入分配,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

本书后面的部分还将讨论到,在这期间,腐败、分配不公等因素也对收入差距扩大起了非常重要(甚至是更加重要)的作用。

如果以收入基尼系数为标志来概括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的收入差距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基尼系数变动大致走了一条U形的轨迹,建国初期超过0.55,显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收入差距极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后,在20世纪50—60年代迅速下降到0.3以下,收入差距大幅度缩小,但这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都极为缓慢,改善不大,其间有些时期还是下降的。改革初期,由于首先推进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一度降至0.257的低点(1984年)。而在此之后的时期,基尼系数则一直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已经接近或达到0.5的水平(见图2-1)。

图2-1 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变动

注:历年中国收入基尼系数来自不同作者的计算,不同年份数据可能因计算方法和数据口径的差异而互有出入,仅供参考,但相信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基本趋势是可信的。

资料来源: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所(WIDER,2005),世界银行(World Bank,历年a),李实、罗楚亮(2011)。其中个别年份有数据缺失,由作者用插值法补充。

上述情况说明,收入差距的变动,一方面与市场化改革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总是与市场化改革正相关。市场化改革在特定条件下,既可能扩大收入差距,也可能缩小收入差距。 fSKc7WVBCR9Quuy5hJWVhD/5iMdxfV6GKWj8Mfht8IBxd/iX1UVoxeQb24hTZ3J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