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定需求:要解决什么问题

锁定培训对象的下一步是需求分析,这是让培训具有针对性的重要环节。要做好需求分析,有三个关键步骤:搜集需求、分析需求、聚焦需求。

1.步骤一:搜集需求

(1)搜集谁的需求

对于这个问题,你可能会想,肯定是搜集学员的需求呀。回答得没错,不过只答对了一半。培训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组织者需求和学员需求。所以不仅要关注学员有什么需求,还要关注组织者、领导的需求。尤其是职业讲师,要想培训让组织者和学员都满意,就要做好同步调研,综合两者需求。

(2)如何搜集需求

根据内训师和职业讲师的日常运用情况,我简单归纳了一下搜集需求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①内训师常用需求搜集法

日常观察法:内训师一般都是兼职,平时本职工作多,授课前没有时间、精力去做调研,那么可以通过观察日常工作中的场景,了解现状与问题。

对象访谈法:如果开发的课题由企业指定,但并非你熟悉的业务场景,那么你需要找有代表性的培训对象进行访谈;如果是培训部门集中组织开发课题,那么你可以召集培训对象代表开展座谈会,根据他们反馈的需求来开发课程。

②职业讲师常用需求搜集法

电话沟通法:职业讲师上课前,培训机构一般会转告给他企业需求,但多层级的沟通会有漏斗,所以讲师最好能在课程设计前与企业培训负责人电话沟通,详细了解组织需求和学员情况。

问卷调研法:根据组织者和参与者,分别设计调研表,如培训负责人问卷调研表、参训学员问卷调研表。

培训负责人问卷调研表的调研要素包括:企业情况(名称、网址、产品、人员规模)、参训人员情况(参训人数、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岗位类别、学历构成)、培训要求(企业对此次培训的要求或期望)。

参训学员问卷调研表的调研要素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背景)、对培训主题的了解程度(认知)、对本次培训最感兴趣的内容和最想解决的问题(需求)。

资料分析法:对于管理类培训,你可以收集企业发展、组织目标、员工管理等文件资料;对于营销类培训,你可以收集营销计划、业绩报表等资料;对于服务类培训,你可以收集服务流程、客户投诉等资料;对于公文写作培训,你可以收集学员撰写的公文;对于PPT制作培训,你可以收集学员制作的PPT。通过收集、分析资料,一方面,你能了解问题所在;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将资料作为最贴切的案例,让培训更具针对性。这是我做TTT培训时,每次都会用到的调研方法——开课前搜集几份资料,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入场调研法:如果上面几种调研方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实施,最后一招还可以弥补,那就是等学员到培训会场后,现场进行调研。可能你会想,这来得及吗?职业讲师每次培训,一般会有一两天利用现场进行调研,还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对课程进行调整。

那么,入场调研怎么做更高效呢?我给你一个实用工具:问题筐。

第一步,道具准备。讲台上摆一个塑料筐(筐一侧贴上卡纸,写上“问题筐”),在每个小组桌上放一本大号彩色便利贴(或者每人入场签到时,领一张便利贴)。

第二步,调研实施。课件PPT第一页写上:“欢迎带着问题而来,希望大家带着答案而归。为了让本次培训更有针对性,请在便利贴上写下通过本次培训您最想解决的三个问题,然后放到问题筐中。感谢您的参与!”学员进入教室,自然会看到屏幕上的提示,同时你可以在现场再次强调,引导学员完成调研。

第三步,活动变通。如果没有塑料筐,可以将这个步骤放在开课后,用小组讨论方式完成,请组长搜集每个人的问题,再归纳统一写在A4纸上提交。

第四步,问题调用。利用休息时间翻阅整理学员提交的问题。这样,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你可以提及有学员正好有此困惑,让内容与学员需求相匹配。

以上日常观察法、对象访谈法、电话沟通法、问卷调研法、资料分析法、入场调研法这六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曾经有讲师在我的公众号留言咨询:“如何在课前了解80%以上学员的诉求?如何让讲的知识,使90%的学员都感到有用,迫不及待想听?”这就需要综合运用以上需求调研方法,充分了解学员的真实诉求,这样才能实现培训需求和课程内容的深度联结,让更多学员感觉有用、想听。

2.步骤二:分析需求

搜集到培训需求后,接下来要对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了,有两种情况。

(1)基于胜任能力分析

新员工培训、岗前培训、新产品培训等课题,主要基于胜任能力进行分析。你可以站在培训对象角度,琢磨他们最需要知道什么、最想了解什么以及最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以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2)基于问题分析

大部分培训是基于问题、差距的培训,所谓缺什么补什么。培训的终点是问题解决,培训的起点必须是问题分析。如何做好问题分析,有以下三个关键动作。

动作一: 罗列问题。将搜集到的学员痛点、困惑点进行罗列、归纳。

动作二: 界定问题。先界定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界定问题,主要看此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培训解决。培训并不能包治百病,也不是万能钥匙,培训能解决的称为“培训影响域”。很难通过培训解决的,如制度、体制、环境等非人力因素导致的问题,称为“非培训影响域”。比如,有银行业内训师计划开发“提升柜面服务”课题,需求痛点之一是人手不够导致服务效率不高,这个问题就是不能通过培训解决的,那也就没必要将其作为培训课题。

动作三: 整理问题。将能够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列。

3.步骤三:聚焦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整理出培训能解决的问题后,接下来要考虑培训时长。结合时长,聚焦需求,确定本次培训可以解决多少需求问题。

企业培训不同于学校教育,时间很有限。内训师授课,一般在30分钟到3小时之间;职业讲师授课,短的半天,长的也就几天。而成人学习有一个重要特点——短时间内接收的信息量有限。一堂课知识点太多,学员根本吸收不了、消化不了,这一点是很多讲师容易忽视的。

举个例子,我曾经见过一位内训师讲授“安全培训”课程,计划培训课时一小时,他的课程内容如图1-4所示。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是听课学员,看到这样的内容安排,会有什么感觉。肯定发蒙呀,信息量太大了。好比吃美食,再好吃,也不能暴食。

图1-4 “安全培训”课程

《传习录》中指明了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思想: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我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时,感觉挺震惊的。作为明代最著名的“培训师”,王阳明早在500多年前,便洞悉了成人学习的特点。但是直到1988年,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才提出类似观点,将其总结为认知负荷理论,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和教学设计领域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

有了前贤和专家的研究理论作为依据,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方面根据课程的信息含量,确定需要多少培训时长;另一方面,依据指定的培训时长对内容进行取舍。如果课题比较大,可以分模块开发为系列课程;也可以根据需求的重要紧急程度,先开发学员最急需的。

举个例子,一位内训师原计划开发“店面运营管理”课程(见图1-5左图),但发现内容太多了,于是根据学员最急迫的需求,将课题重新聚焦,形成了图1-5右图的课程。

图1-5 “店面运营管理”课程大纲原稿与修改稿对比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职业讲师有可能遇到的:企业计划培训时间短,但希望讲师讲的内容多。如果对接的企业负责人不懂培训,沟通无效怎么办呢?那我们只有一招——照顾组织需求,全面顾及;结合学员需求,重点突出。真正的高手,不是在台上念了多少页PPT,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员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讲精讲透讲明白!依据课时,聚焦内容,请记住一个原则:面面俱到,一面不到;泛泛而谈,等于白谈;小即是大,少即是多。

小胡子画重点

1.搜集需求,既要关注学员需求,也要关注组织者需求。

2.搜集需求常用方法:日常观察法、对象访谈法、电话沟通法、问卷调研法、资料分析法、入场调研法。重点课题调研,建议组合运用。

3.培训的终点是问题解决,培训的起点必须是问题分析。但能够解决多少问题,讲多少内容,要结合培训时长,既要让学员吃饱,又不能撑坏。 5DAHZ3KTly/ItBklB037aJxk2qL8jA0D4TY9JCiWoR5BlQ56Amj5EqchIG7vgw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