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作用

(一)阻断贫困与环境恶性循环

易地搬迁阻断了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恶性循环的链条,使贫困人口挪出了“穷窝”。黔西南州是一个石漠化面积非常大、石漠化程度非常严重的地区,既是深度贫困地区,也是生态脆弱地区。对于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人类大范围、高强度的活动极有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消极影响,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最为可行的方式之一就是进行易地搬迁。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迫于政治或历史原因,这些地区的人们被隔绝于此生活,长久以来与当地环境之间保持着某种自然的、缓慢的、相互适应的关系。在这一时期,人类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虽然不易观察但仍不可忽略。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人类活动频率更高、强度更大,一系列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迅速增大,传统的人类和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缓慢的适应关系不再持续,生态环境退化速度加快。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也加剧了人口贫困化的趋势,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一般以自然消耗型为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资源利用过度,自然生产力遭到破坏、资源浪费、水土流失等问题比较严重。这些地区一方面资源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和破坏,最终对当地居民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对贫困山区进行投资、加大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度,一是投入难度大、成本高;二是很有可能加剧人类对生态的掠夺性利用,使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难以解决,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黔西南州由于石漠化问题非常严重,生态严重恶化,再加上人口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因素,当地群众更加贫困。由于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粮食、能源短缺,对资源过度开发,广种薄收、乱砍滥伐、不合理放牧等致使植被恢复困难,石漠化日益加剧,从而陷入“人口增加—生活贫困—掠夺开发—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黔西南州生态脆弱的贫困山区最可行的减贫路径就是原住居民搬迁,阻断人与自然之间的恶性循环,实现人口脱贫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二)重构居住空间和改变“精神贫困”

易地搬迁对搬迁群体的居住空间进行了重构,将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产生影响,为脱贫提供了外在基础和内生动力。黔西南州是贵州省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的地区,当地深山贫困区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结构和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有些地区的人们在20世纪末还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公路,没有通电,如望谟县麻山瑶山地区。通过移民搬迁,这些原本居住在生态恶劣地区和人口较少村落的居民被安置于行政村和县城附近的城市居住空间,以一种城市化的路径使移民共享城市空间资源,最终摆脱贫困。①教育方面,黔西南州自20世纪90年代末“撤点并校”以来,村小学不断减少,乡村孩子上学需要到中心村和集镇,需步行两三个小时,每天起早贪黑走山路。一方面儿童求学途中的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乡村教育设施和师资资源也较为有限。通过移民搬迁,贫困山区儿童享有与城市儿童同等便捷优质的教育资源,将大幅提升移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②医疗方面,搬迁前贫困山区人口就医路程远、质量低,搬迁后可以享有家门口的便利医疗,小病就诊更及时,大病去县、市医院就医也更便捷,移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有力保障。③交通方面,贫困户大多来自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区,交通条件落后,活动范围较小,搬迁后移民社区有便利的公共交通,居民出行非常便捷,活动范围得到拓宽。④居住环境和休闲设施方面,搬迁前,移民生存环境恶劣,水资源紧缺,且生态脆弱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贫困山区娱乐设施匮乏,居民缺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易地搬迁,移民人口享受到了干净整洁、休闲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市居住生活。⑤生计方面,随着移民搬迁进入城市,曾经离散分布的村落独院变为高层小区。没有了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移民以往的种植、畜牧等传统生计方式被迫发生变化,只能通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再就业。不同于搬迁前相对落后、闭塞的生活圈,搬迁后的居住地交通便利、公共设施齐全、社会保障服务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居民的观念、意识、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将会显著提升,改变了“精神贫困”状态,为可持续脱贫赋予了内生动力。

(三)将贫困人口转化为就业人口

易地搬迁将贫困人口转化为就业人口,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为可持续脱贫提供了保障。黔西南州贫困山区大量移民从深山搬迁到城市,作为就业人口进入服务业和制造业,提升了经济收入,可持续地改善自身与家庭物质经济条件。搬迁之后,贫困户的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就业机会等都比之前有所优化,为搬迁人口发挥自身就业技能提供了基础条件。但由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长期生活在偏远闭塞的乡村,大多数都处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技能单一的状态,而搬迁之后面临着新的就业岗位与原有技能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风险,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和扶持,使其能够及时融入新环境之中。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①州内龙头企业吸纳搬迁群体就业。通过政府与企业搭建的定向就业模式,利用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将搬迁贫困劳动力引导至迁入地的农业产业园区、工业产业园区、旅游服务业景区 。②利用区域劳务协作支持搬迁青壮年劳动力跨省域务工就业。贫困地区利用区域对口援助、东西劳务协作、省际协作等扶贫政策,促使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转化为增收优势,带动搬迁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③与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相结合。依托黔西南州的创业扶持政策和培训机制,为搬迁贫困人口提供创业补贴或其他优惠政策,帮助有创业意愿的搬迁人口实现创业增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发展,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向劳动力转化。 mxX+oEbUn82844RcQXBEp7p7/bJyBXjngsktBUDpN+XvOOdAiCXZq4Er5HONCY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