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国纷争与幕府统一

人类的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政权和国家,随着朝代更迭,人类的欲望不断制造着一次又一次的分分合合。对此,战争几乎都是最终也最有效的选择。作为结果,无数旧王朝被推翻,新王朝建立,皇位上姓氏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大和民族似乎是一个例外,历经千年岁月,日本天皇的血脉从未断绝。然而,皇位的传承不代表皇权的稳固。在日本历史上,那个至高无上权力旁落的时间甚至比属于它真正主人的时间还久,而这就要从日本之国祚谈起了。

国祚

日本天皇一脉从大和民族出现之日起就作为民族的信仰和供奉而存在着。虽然日本皇室地位崇高,但其国祚却异常曲折,统治日本的权柄几经易主。日本历经了以下三个时代。

第一阶段:神皇时代,在幕府夺权之前,天皇不仅仅是日本的精神领袖,而且更处在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位置。天照大神后裔的神话色彩不仅为其执政提供了民意基础,而且也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外纱。但让日本人无奈的是,平假名和片假名问世之前,日本缺少自己的文字。这就导致无数历史事件无法被精准记录,只能通过口口相授的方式传于后世。虽然对于无神论者而言,所谓天照大神、八岐大蛇云云都显得无比荒谬,但上古时期的大和民族对天皇神话倍加推崇。而延续了将近400年的平安时代更是迎来了日本社会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

第二阶段:幕府时代。盛极而衰仿佛是人类历史的必然规律,盛世之后紧随而至的就是乱世。后醍醐天皇执政时期前后乱局丛生,贵族阶层和文官集团争斗不休,藤原氏、平氏、源氏三大家族先后上位,前者属于天皇公家的文官阶层,后两者虽同属天皇血脉,但代表的却是位阶较低的武家。在之后的历史舞台上,首先是平、源两家携手推翻了藤原氏,随后两家也开始争斗,起先平家取胜,掌控朝局,并几近灭了源氏满门,但却如“赵氏孤儿”的故事一般,忘掉了源氏的两个孩子。是年,其中一个年仅十四岁,另一个还只有两岁。20余年后,平家手握朝廷权柄,家族势力如日中天之时,那两个孩子挟着仇恨和野心赳赳而来。当年那个逃出屠杀魔爪的娃娃名为源义经,率领军队横扫了平家几乎所有军事武装。而年长的孩子则依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替代平家,站在了日本政权的最高位,并最终建立起了幕府统治的雏形——镰仓幕府。他就是开创日本幕府时代的第一代将军——源赖朝。自此,皇室沦为象征,如困兽一般800年间都没有逃出被幕府摆布的命运。

第三阶段:立宪时代。时间来到19世纪下半叶的幕府末期,当时的日本,内外交困。从国内看,以天皇为领袖的公家和以幕府将军为代表的武家争斗不休;从国外看,由于幕府百年间坚定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当美国的军舰突然驶入江户湾时,上至天皇、将军,下至平民百姓都如遭当头棒喝。在这种背景下,德川幕府的最后一代将军大政还朝,将手中的权力全部还给了天皇公家。时隔800多年,天皇终于又一次成为国家真正的掌舵人。

从大和民族绵长却曲折的国祚来看,皇室能够为了生存而一代代地隐忍几百年,算得上是可敬可佩。但是最让人感叹的是明治天皇能够开眼看世界,主动变革,这不得不说是同一时代的清廷所不具备的领袖素质。

战国

日本的战国时期处于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两个时期之间,持续了百余年。纷飞的战火不仅彻底毁灭了室町幕府的统治,而且也磨砺出全新的幕府机构。但要论“战国”则必先有“国”。历史上日本实行分封制,在五畿七道下设令制国拱卫天皇,战国时期的令制国达66个。战国之前,令制国并非由公家掌控、天皇统领,而是由武家收在麾下,而其领主也绝非文人政客,而是具有高阶武士身份的大名。由此可见,一旦幕府将军无法压住大名的欲望和野心,这几十个武力集团相互倾轧的场景绝对可以用“超级热闹”来形容。对于具有政治身份的武士阶层而言,争斗意味着荣耀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对于非武士阶层的百姓们而言,这种争斗除了灾祸别无其他。

15世纪下半叶,应仁之乱、长享延德之乱和明应政变等一系列骚乱相继爆发。这期间,非传统高层的实力拥有者身份日渐上升,下级代替上级,分家篡夺主家,家臣消灭家主的“下克上”观念迅速在群岛蔓延。传统的等级制度开始崩坏,数十个令制国的守护大名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开始相互倾轧,百年战国、群雄逐鹿的序幕正式拉开。

在几十年的小打小闹后,武力已成为权势的唯一来源,在各地领主厮杀的战争中,日本逐渐显现出统一的趋势。就像我们通过曹操、诸葛亮、鲁肃等人的生平就可以知晓三国的历史一样,通过以下几位,我们也可以深刻知悉日本战国年代由纷争到一统的那些过往。

武田信玄

信玄出身为甲斐国豪门武田氏。在信玄夺取家督职权的第二年就遭遇到一次来自相邻令制国的入侵。信玄以其卓越的军事素养进行迎击抵抗,最终击退了来犯之敌。同时,他还制定法度,稳定秩序。我们所谈到的“战国”一词就出自其主持制订的《甲州法度之次第》中所谓“天下战国之上”的表达。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信玄开始攻打位于甲斐国西邻的信浓。但胜利的天平不会总倾向于一边,此战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败阵。五年后信玄卷土重来,这一次他攻占信州主城深志城,并在之后的三年里以深志城为据点,通过修建军用道路赢得地利,进而实现了三路进击征伐信浓的可能性,最后以摧枯拉朽之势称霸信浓国。

1573年,征战一生的武田信玄病逝。信玄自弱冠之时走上战场,一生没有停下过杀伐的脚步,而这也是战国时期武士的宿命和选择。在信玄人生最后的三年里,他依然忙于和异军突起的织田军交战,甚至没有顾得上身体的不适。由此可见,战争在当时被当作是天职和必然。在那些岁月中,人们无畏死亡,轻视生命,为了胜利的荣耀和争斗的野心,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同时也将草菅人命视作寻常。那年春天,信玄的油尽灯枯迫使其属下决意返乡,但他最终还是没能赶上家乡樱花的绽放,于邻国信浓驹场薨逝。

织田信长

对于幼年信长的顽劣和不尊礼教,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所提及,其真实性在此不置臧否,但是其洒脱豪迈的性格倒是与织田家的樱花家纹相得益彰。战国的争斗不仅体现在不同势力间,而且还体现在同一势力内部。17岁的信长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家督后,很快就迎来了两次族内战乱。25岁时,信长通过内战确立了对其所在令制国尾张的支配权。之后,信长开始了他“天下布武”的征途。随着信长势大,自1569年起的十年间,诸大名对信长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围捕,期间信长耗死了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两大劲敌,并亲手毁灭了室町幕府。但四年后,信长死于一次莫名其妙的叛乱,这个叛乱头子是织田旗下大将明智光秀,史称本能寺之变。

一代将星陨落,织田信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问缘由,绝不苟且,用自焚这种轰轰烈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日本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信长都可谓英雄。他以寡敌众的豪迈和问鼎天下的气魄不仅在当时为其迎来了众多拥趸,而且在其死后的几百年间依然为后世所仰慕和钦佩。在他的身上,大和民族千年积淀下来的对于死亡的轻蔑和对于崇高精神的追求被传达得淋漓尽致。信长的英雄情结和领袖气质不仅体现为不在乎自己的生死,更表现为他对于他人生命的漠视。而这种“万物为刍狗”式的精神境界不断被掌握国家机器的人效法,而人民的生命就此沦为草芥。

德川家康

在谈德川家康之前,笔者觉得有必要交代一下信长的身后事。本能寺之变后,光秀兵败遁逃遇刺重伤。背叛者最后的结局是由其家臣为其“介错”。战国末期的笔墨都围绕着乱世最后的枭雄丰臣秀吉以及为大和民族打开新局面的德川家康展开描绘和记录,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未来江户幕府的一代目将军。

相较信长、信玄等人,同时代的德川家康显得尤为年轻,而且虽然同是出身豪族,但德川家康的母族实在是一个相当弱小的门阀。然而,他的身上却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沉稳和城府,这和他曾经的质子生涯有着必然的关联。这一段童年的晦暗时光不仅让他学会了隐忍,更让他结识了汉学大家太原雪斋,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和武士道所推崇的英雄情结不同,德川家康似乎是很珍惜生命的,至少是自己的生命。受局势所迫,在战国的硝烟中他没有和任何一方做过殊死搏斗。他起先追随尾张,后来又转为联合信长,期间还和信玄的势力推杯换盏,直至信玄陨落。

时间来到1582年,本能寺的孽火照亮了京都的夜晚,名将自戕不再言表,但原本稍显明朗的局势又一次复杂起来。之后,无数次血流成河,无数颗人头落地,期间主导着日本风云变幻的是为信长报仇的秀吉,也就是后来的丰臣秀吉。随着北条氏的覆灭,日本终于迎来了室町幕府之后名义上的统一。而德川家康也踏上了其个人和家族的命运之地——江户,继续韬光养晦。

最后的决战时刻在1600年初秋到来,德川军团在经历最初的不利后,很快将形势扭转,反抗军团的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安国寺惠琼等人被斩杀于京都六条河滩。自此,德川家康消灭了全部的敌对诸侯。战后的德川家康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积极处理政务,调配大名间的领土,保证了过渡期间的政局稳定。三年后,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即幕府将军。这一年是1603年,已过花甲的德川家康亲手结束了百余年来的战国纷争。其身后,德川幕府的统治大幕缓缓拉开,一个充满风花雪月的江户时代即将到来。

在这里不得不说,家康身上所兼具的某种投机主义气质与传统武士道精神极不相符,并常常被后人拿来诟病。可是德川时代开创了幕府以来纷争最少、百姓最和睦的时期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无数的才子佳人的故事都被定位在了这个温柔的时代。虽然好像逃不出历史的宿命一般,它于200年后还是迎来了消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玩不下去了,幕府存在的价值就被击得粉碎。但是德川幕府也确然营造了一片净土,为人民开辟了安身之所。它所终结的不仅是战火纷飞的乱世,更是视生命为无物的极端价值体系。 EfiKsTt5AOPtO+DxvbkzVC76NbdJ7ghFnuvG8r/5MHwdkALhVt7lJOf+yZaJ+kP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