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壮而海水扬,磊落惊人。日本人经常能看到大海怒到“站立”,切实感受着大海猛扑而来的雄浑气势,却无法用语言描绘出它的几多雄姿。但是,我们无法否认日本人非凡的学习精神。孤立而动荡的日本岛在与世界大陆对话的过程中,像极了吐故纳新的聚宝盆。自从有美堂上东坡居士写下了“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日本人就将“海立”这个词习得而用,用以称呼他们百见不鲜的“海啸”。
世界上因海啸遭受损害最大的国家之一便是日本。可是,从前的日本人除了说说“海水暴溢”“惊涛涌潮”和“海潮涨陆”之外,也没有对海啸其他特别的形容。甚至有个诗人还唱着“和歌”:“船边海豚穿海啸,腹下青光绕”,大难临头还一派闲适之情。
日语将“津波”的解释为“小小的波浪”。这倒使得海啸好像成了温柔舒缓又清凉柔美的小精灵,让人无法生出一丝一毫的恐惧之心。或许海水包围中的日本大大小小的海啸太过频繁,日本人对其敏感度大大降低,海啸便与海水涌起的波浪一样没什么区别。灾难冲击下的日本人有着极强的自我宽慰能力,宽慰的作用实质上也是一种系统性脱敏。灾难的无法预料和不可抗力,会带给人深深的恐惧,而日本人必须不断宽慰自己——“没有那么可怕,只是小小的波浪”,从而对自己不断施以脱敏疗法。
对于日本人来说,未来是可知可感的,所以才不会害怕。“做好分内之事,世界不会有负于我。”只有过程和结果,没有强调在中间施加作用的本体,即起点和终点重合,止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可知可感的未来。就像复制未来一样地在书写未来,“计划”就是复制未来的框架。
这与日本的海啸如波浪一样常见的灾害环境不无关系,日本人需要将自己对灾难的感觉变“钝”。只有这样才能消解严苛的生存环境带给自身的恐惧,而同时对可以避免的细微残缺达到零容忍。他们深信即使最微小的不平整也会引起巨大的消耗,并最终令所有努力付之东流。正如这小小的波浪也会惊天动地,将所有现代文明洗劫一空。
海啸起处神话灭,而在海啸未到时,传说纷纭。作为海岛国家并且坐拥千岛渔场,与鱼相关的传说自然不会缺席。日本有“会说话的人鱼”预言海啸的传说。在伊良部岛地势低的地方住着一位渔夫。某一天他去捕鱼,钓上了一条叫做“yonatama”的鱼,人面鱼身而且会说话。渔夫准备隔日吃掉这罕见的鱼,就生起了炭火把鱼架在烤鱼网上。半夜,邻家的孩子突然哭喊不止,要去附近岛屿地势高的地方,母亲只得抱着孩子出了门。就在那时从远处传来了:“yonatama,yonatama,为什么这么晚还不回来啊?”这时隔壁家熏烤着的“yonatama”应答道:“我正在网上熏着啊!快派sai来救我!”声音阴森恐怖,母亲赶紧抱着孩子跑到了高处的岛屿。在那一瞬间,伴随着巨大的声响,海啸席卷而来,低处的村落转眼被冲得不留一点踪影。所谓“sai”是海啸的方言,“yona”是指大海,“tama”则指灵魂。“yonatama”也就是“海神”。
会说话的人鱼,多半与1771年4月24日袭击八重山的大海啸有关。那次海啸由石垣岛东南部海域发生的7.4级大地震引起。海啸先后三次袭击八重山诸岛,死亡9300多人。海啸之后,原本在海岸边,后来被海啸冲到内陆的石头被叫做“海啸石”,成为留住灾难记忆的可视性纪念物。亦或,这一传说源于海岸居民对于退潮的毫无戒备。因为能徒手捉到鱼,所以他们热衷于去近海捕鱼,而就在那一刻遭受了海啸的袭击。
在冲绳岛的读谷村里,“人鱼和海啸”便是作为突然退潮的信息传述着。这样我们也能够从寄寓在故事中的民间信仰来读取前人的口信,以此来作为预防灾害的经验教训。海啸过后,有用鸡的鸣叫声来决定居住场所这类传说。据说雄鸡鸣叫的地方,人类就能够建造村落生活下去。灾后人们一听到鸡叫,便预示着在这个地方建造村落没有大碍,可以于此重建家园。
那么,当时未经科学开蒙的日本人,又能将海啸的成因归咎于谁呢?妖怪啊!平安时代的日本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统治阶层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就把种种问题归结于神鬼。据说因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巫师——阴阳师。这个职务的尊贵地位在这个时期达到顶巅。因此,人们在生活中不免小心翼翼,唯恐触犯某种禁忌,招致鬼神报复。当时的阴阳师权力极大,天皇和大将军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他们的干涉,今天日本文化中的各种禁忌,大多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
“妖怪”在日语字典中解释为人类智慧不能解释的奇怪的现象或者异样的物体。日本传统的民间信仰认为,超出人类理解的奇怪、异常的现象或因此引起的,具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力量的事物都是妖怪或者魔物、怪物。日本民间有着大量关于妖怪的传说,这大概与身处岛国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种神秘主义倾向有关。喜欢较真儿的日本人把妖怪分门别类,编成《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书。“妖怪学”已经作为日本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并在众多高校授课。不光日本学生,外国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日本70%的妖怪原形来自中国。比如天狗原是来自中国《山海经》中的犬怪。传到日本后,渐渐和佛教中的天魔、神教中的山神等结合起来,融合成为现代形象。而春分时日本的“撒豆驱鬼”活动,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此外还有20%来自印度,剩下10%才是日本“本土妖怪”。日语里有很多和妖怪有关的俗语,这些俗语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妖怪河童爱吃黄瓜,所以海苔卷黄瓜这道菜就叫做“河童卷”;特别厉害的恶媳妇儿被叫做“鬼嫁”;说人生了个天狗鼻子,那是在批评人骄傲自满;如果说“鬼生霍乱”,是指英雄也怕病来磨。
而宫崎骏的动画,更是将日本妖怪文化的热潮推向了世界。日本妖怪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两面性,善恶可以互相转换。比如怨魂,如果好好供奉,也可以成为保护神。在日本的妖怪中很多可以说是介于“怪”和“精”之间。妖怪的属性也不是固定的,由人类对妖怪的态度来决定。正如“会说话的人鱼”可以因为报恩而预言海啸信息,也会因为人类作难而发狂引发灾难。
就像不管海啸是否来袭一样,无论妖怪是否真的存在于现实是,日本人都对之有着足够的敬畏。它们也存在于日本人的内心,通过妖怪,日本人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并且改变自己,从内心与不可抗拒的海啸风浪带来的恐惧和解。
根据考古发现,日本的古代史完全是支离破碎的状态。日本人从何而来?古代的日本人如何生存和生活?这些都是考古学家和研究者无法推断出结果的谜。大量的遗迹已经被不断喷发的火山、隔三差五的地震以及频发的海啸湮没。即便偶尔发现一些古代日本人用火的痕迹,也实在看不出里面所包含的生存“粗”节,更不要说更为详尽的“细”节了。
那时的日本人,脑袋里和嘴巴里讲的都是日本话,写下来的却是中文,煞是一副双面人的怪异现象。日本古书《日本书纪》中就有“大潮高腾,海水飘扬”的标准中文。用现代日语解释意为“海水高高站立,上升而漂流”,也就是日文版的“海立”。而这正是日本古人所观察、描绘的海啸。
日本专家说“海啸”是中国人从日本舶来的,也有相反的说法说是日本人从中国学去的。日语中“海啸”写做“津波”,读音为“tsunami”。到1968年,“tsunami”被正式定名为国际词汇。所以,除了中国外,现在国际社会里称呼“海啸”都使用“tsunami”拼写。最早的是在德川幕府时代,一篇关于“三陆地震”的记述文里有“津波”出现。除了“津波”之外,日本人还用“津浪”“震汐”,而更加常用的便是中国的“海啸”,甚至原封不动地搬用“海立”。日语里,在不同时期,虽然这些词形不尽相同,形态各异,但读音却都是“tsunami”。
如果说日本第二次国际化的大规模学习是“全盘西化”。那么,第一阶段的学习就是“全盘汉化”。语言、文字、风俗、建筑、制度、装饰、习惯,都是在日本列岛出现的盛唐复制品。这一点,正如在印度的佛教经典遗失之后可以在中国找到译本一样,中国盛唐遗失的东西可以在日本找到在异域的镜像。
此时的日本,发现从中国唐朝学来的东西似乎不再强大,依靠冷兵器时代强力维持的状态也无法和列强相抗衡。他们开始考虑变更老师,转而学习欧洲的制度、文化、技术、科学。日本这个国家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弱者地位,就敢于立刻向强者学习,而一旦超越,则会恢复到自我膨胀的状态,直到发现下一个更强者。
当实力增强以后,内心固有的不安全感会再度充斥日本人的内心,心理上的示弱图强就会演变成行为上的稳中变强。日本对大陆的觊觎从以前的武士浪人的单打独斗型变成了国家行为,大规模侵略战争呼之欲出。但是,对于自身状态的不安全感依然存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以及随后衍生出来的核泄漏等事件,都使位处岛国的日本加深那种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日本内心中那种因为强大而带来的蠢蠢欲动的欲望又再度被撩拨起来,政府的冲动更加明显地显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日本是一个孤绝于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海洋把日本隔离起来,但海洋又把日本同外界联系起来。由于里漫海流和对马海流,日本海出现了大体上沿着周围陆地向左旋的环流,形成漂流性的航路。可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日本列岛在形成统一国家后的1000年时间里,从未受到过外族的侵入,在相对安定和长期封闭的环境里,日本要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很困难的。这就使日本存在向外国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海上航路又提供了向外国学习的可能,这一切决定了日本文化的吸收性。
日本对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南蛮(以葡萄牙为主)文化、红毛(以荷兰为主)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的吸收亦是如此。其中,大化改新时期对隋唐文化、明治时期对西欧文化、二战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可以说是对外来文化吸收的三大高潮,其特点是以整个国家的规模进行全方位的吸收。像这样酣畅的文化吸收在世界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而在另一方面,为了生存,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民族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实用精神,这也为其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日本人经常把自己比作一把剑,剑需要经常磨掉剑上的锈以保持光亮。我们常常赞赏日本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将世界文明引进、吸收并变得独具一格,完全没有落入东施效颦的俗套,也从未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曾经的日本人意识到了中国的强大,冒着葬身大海的危险,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唐朝,学习各方面的先进文化。魏源写了《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在日本成了畅销书,“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被日本学了去,短时间内发展了起来。谦虚的日本人不曾有过天朝上国的念想,却拥有了领先世界的科技。后来,日本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美、俄两国也成立了相关机构。可惜像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没有建造预警这“偶尔露峥嵘”的科学设施,因此吃了大亏。美、俄、日是为了自己预警,也不会白白地给别人安装报警器。
海洋给日本带去了永世的阻隔,海啸随时召唤着侵吞万物的恶灵,也恰恰如此维持着他们永续的魅力。他们源源不断地吸纳进步的力量,也小心翼翼地防范打破他们规则的势力。科技和资源,文化和宗教都是舶来品,但是“纳入”或“排外”,都有日本人自己的主张。
鬼怪生于海浪之下,而神明灵魂住在樱花树上。巨大灾难之后,普通日本人对生命、灾难、死亡、美好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剖析。生长在小小岛国,与其他邻国遥遥相望。常年面临着海啸的频频袭扰,本身资源的匮乏以及人口的密集,孕育出了一个善于学习,主张谦逊,却又具侵略扩张性的大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