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寻“道”:活着、坚守与发展

粮食关系国计民生。从大的方面说,从过去到现在,粮食已超越商品属性,成为“战略性物资”。从小的方面讲,粮食依然要基于市场经济发展。如何实现“政治与经济”的平衡与发展,是一个粮食企业一直在寻求的“道”。

爱菊集团始建于1934年,是一个老字号的粮食企业,也是唯一从新中国成立前存活到今天的中国粮食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该企业实现了从“活着”向“发展”的艰难跨越。

现如今,爱菊享誉中外,构建了“一带一路”中外“三位一体”双循环粮食发展的跨国全产业链体系,成为国务院“20+20”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曾乘专机到爱菊哈萨克斯坦园区考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合义曾两次荣获“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一切得益于爱菊人的担当坚守,得益于多元化、全产业链的三链协同发展,得益于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回炉再造”的理论学习、实践应用以及对管理模式的总结提升。

爱菊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多个阶段,始终牢记“日常保供应、危难保应急”的社会使命,在非典型肺炎疫情、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中,都履行了一个粮食企业应有的职责。还记得,1993年粮食政策放开后,由于准入门槛较低,成百上千家粮食企业先后建成投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成为爱菊的首要任务,同时也在“活”下去中兼顾“使命与职责”。

企业“死法”千奇百怪,企业管理没有固定模式。众所周知,粮食行业经营利润微薄,但又关乎人民生活。同时,粮食行业经营从种植到销售,每多一个环节,每吨粮食生产费用相应增加300~400元。换言之,每多一个环节,企业利润就会随之减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着”“坚守”“发展”一直是粮食企业的“新课题”,我们也一直在探索爱菊集团如何在“困境”中“活着”,如何在“坚守”中“发展”。

为了做“放心粮”,为了使企业更好地发展,爱菊集团跳出国界,在境外寻求“好粮源”,构建了从种到销的全产业链,并以此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企业+农场主+高校+银行”的“新型订单农业”种植基地,建成了境外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

同时,爱菊集团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努力研发成品与半成品,竭力开发“老年营养套餐”“学生营养套餐”“企事业单位团体餐”,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而实现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离不开人才。多年来,爱菊集团始终坚持做好人才储备与培养工作,先后选送300多名中层干部、骨干员工走进高校“回炉再造”,并与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机制,共同提高企业人员水平。实现了高校以企业为实践基地培养高素质学生,企业以高校为理论中心重塑知识体系用以指导实践。

未来数十年,中国看发展,发展看创新。

爱菊还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一直在进行探索,正实践“农业研学+工业体验游”的新营销模式,正构建“中央厨房+餐超新型网络”的供应链模式,正努力打造“农产品产业集群”,努力实现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变。期望“爱菊粮道”能够给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带来启迪,特别是为粮食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爱菊粮油集团董事长 贾合义 /rDmgecgctyc5PlSqi0uLWMsb5yteg+E7tDixjbx1AKxSDB6UaywbqT4sXs0m4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