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情绪思维的属性特征

思维内容在其运行过程中,尤其是在推理过程中有不同的形式。其中,抽象思维形式和形象思维形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思维形式。

当情绪生成、情绪知觉和情绪推理被证明独立存在并能以一种独立智力形式对人的思维产生影响的时候,情绪对人的思维影响或者说人的情绪思维活动即可以被视为一种单独的思维形式,即情绪思维形式。

1.情绪思维是情绪体验状态推动的感性思维活动

在思维过程中,不同类型信息的意识涌现伴随着不同思维形式,当一种类型信息涌现即思维形式占据大脑思维加工过程后,这种思维形式在当时会处于某种垄断或控制状态,左右大脑的思维加工。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思维意识与判断决定的形成,主要是个体的逻辑思维与情绪思维所代表的不同信息竞争与交汇融合的结果。在意识涌现竞争过程中,有的时候是逻辑思维形式占主导地位,有的时候是情绪思维形式占主导地位。

逻辑思维形式是一个人在已有知识构成基础上,从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出发进行的思维活动,逻辑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努力寻求符合逻辑原则要求的理性决定,并以此指导人的行为选择。

逻辑思维偏向于对事物事实状况的探究,是从求真的角度,对研究命题做类似“对与错”的推理分析。 逻辑思维的活动虽然并不一定能导致理性结果,但是遵守逻辑思维原则要求的活动方向是向着理性结果努力。

这就像吴三桂在得知大明崩塌的时候,在山海关对未来出路所做的推理分析,是基于民族、忠孝、皇权、利益等概念出发,进行形势变化的客观判断,在众多的判断中,形成新的推理,归纳出三条可选的出路,最后在即时的情境下做出“对与错”的行为选择。

情绪思维形式是一个人在情绪生成基础上,在情绪体验意义状态中,从 感觉、联想、知觉形式出发进行的思维活动,情绪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产生符合个体情绪体验的感性决定,并以此指导人的行为选择。

个体处于情绪体验过程,在感觉上容易形成“好与坏”的感受,并以此为基础,推动联想、知觉等分析过程,努力将个体的各种感受和联想予以归纳。因此,情绪思维偏向于对事物感受状况的探究,是从自我感受的角度 对研究命题做类似“好与坏”的知觉分析。

这就像吴三桂在得知家人受刑、爱妾被辱的时刻,在进京路上所产生的感受,愤怒与耻辱的情绪瞬间爆发,联想到农民军的草寇行为,知觉到李自成不可靠及对个人所造成的侵害,从“好与坏”的感受中,做出“感受好”的复仇决定及行为选择。

情绪思维的主观感受反应快速的特点,有利于我们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对各种危险信号及时做出避险判断及行为选择,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但是,当我们将这种思维习惯带入对命题的探讨的时候,个体在情绪思维主导下所做出的判断决定,可能获得的是对于自己“好”的感受,但并不一定是“对”的推理分析结果。

逻辑思维与情绪思维两种思维形式所主导的认识过程及结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广泛地存在。

简单地说,比如对于苹果的作用的认识,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其中就有逻辑思维与情绪思维的推理分析形式的区别。

对于苹果的作用认识的逻辑思维的形式,可以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概念认识出发:苹果是一种水果,它的营养成分构成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物质。

从判断认识出发:人的身体健康成长与保健,需要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因素。

从推理认识出发:苹果包含的成分有利于人体健康。

最后得到的思考判断:一个人为了要保持健康,要多吃苹果。

如果一个群体对苹果的作用和是否需要多吃苹果存在争论,从逻辑思维形式来看,如果这个群体的知识构成没有出错的话,这些人以营养构成、身体健康的概念与判断为基础,在“对与错”的争论状态中,较为容易达成的是一致或相似的一种判断结果:苹果有益健康,为了健康,要多吃苹果。

对于苹果的作用认识的情绪思维的形式,可以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感觉认识出发:苹果是一种水果,外观红润,触手圆滑,闻着有清香味道,吃起来肉质脆嫩或绵软,口感甜中带酸。

从联想认识出发:苹果可以与其他个体已知的水果,比如香蕉、橘子进行比较,也可以从自己现有的健康知识储备中做联想分析,喜欢与不喜欢苹果外观、口味和健康成分与个体的主观体验偏好及认识水平现状有关。

从知觉认识出发:苹果可以被个体视为好的东西,多接纳;也可以被个体视为不喜欢(不好)的东西,少接纳。

最后得到的思考判断:根据个体的喜好,苹果可以多吃,也可以少吃。

对于苹果思考判断的情绪思维形式,是以个体的主观感觉为基础,从对自己“好与坏”的体验感受做知觉分析。如果在一个群体中,在情绪思维主导下围绕苹果的作用和是否需要多吃苹果展开争论,由于每个人对苹果“好与坏”的体验感受可能不尽相同,与逻辑思维形式相比,争论可能就很难达成共识。例如,有人对于苹果从感觉认识开始就不喜欢,认为苹果肉质不好、甜酸度不适宜等,在联想比较中也认为不如其他水果,对苹果的营养成分缺乏认知,导致最后的思考判断是少吃或不吃苹果,并对其他人相反的观点难以接受。

一个人对于苹果的认识,还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受上述两种思维形式的影响。这两种思维形式在我们判断决定过程中一般处于交汇融合状态,但是较难达到平衡,往往是某种思维形式在思考判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思维的复杂性还在于在逻辑思维与情绪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汇融合状态中,“好”与“对”以及“坏”与“错”还会在交汇中发生相互影响,使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将“好”与“对”混为一个概念,将“坏”与“错”视为同一回事,个人对两种思维形式没有清晰认知时,容易将个人感受与事实状态混淆为一体。

例如,当一个人通过逻辑思维分析过程将吃苹果视为“对”的事情的时候,也会影响情绪思维对苹果产生“好”的判断;与此相对应,当一个人在情绪思维影响下将吃苹果视为“不好(坏)”的事情的时候,这种判断结果也会影响后续的逻辑思维判断。由此可见,明晰逻辑思维与情绪思维各自的属性特征,尤其是我们知之较少的情绪思维属性特征,对于我们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情绪思维中的感觉、联想、知觉过程是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分析活动,在情绪知觉过程中,包含着情绪推理的活动,可能还与情绪记忆活动有关。

抽象思维形式已经被明确地界定为是以概念、判断、推理基本形式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过程。形象思维形式主要是借助于形象,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新的形象去反映生活。虽然对于情绪思维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情绪思维作为一种单独的思维形式,还是可以归纳出其基本的概念内涵。相比较抽象思维形式和形象思维形式 ,情绪思维形式是个体在情绪生成基础上 ,在个体情绪体验意义状态中,从感觉、联想、知觉等基本形式出发进行的思维活动过程。

情绪思维以情绪作为基本的思维内容材料,通常表现为通过感觉获得的具体的情绪内涵或情绪心境中的情绪意识,情绪思维的联想、知觉过程表现为情绪推理。情绪思维在思维过程中以自我的感受为中心,在情绪体验意义中做类似“好与坏”的推理分析。

情绪思维的活动过程或情绪思维形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人的大脑接受刺激信息之后,经过认知评价处理或者直接由生理本能反应,生成某种情绪。

(2)情绪生成之后带动相应的生理激素释放,使人的意识与身体生理出现相应的变化,情绪意识开始参与大脑思维过程的信息竞争活动。

(3)当前情绪意识通过大脑信息竞争获得主导个体思维活动开展的状态,并有可能引起个体对情绪记忆或其他记忆内容的联想。

(4)个体通过对多种情绪内涵的信息进行综合推理后得出一个具体的判断内容。

人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以多种思维形式交汇融合的方式进行的,信息涌现与竞争活动的结果最后是以一种思维形式起主要决定作用。

2.情绪思维开展简单快捷,容易形成思维习惯

思维意识的形成与判断决定的质量构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1)受个体思维形式习惯的影响,主要是指习惯以逻辑思维为主,还是以情绪思维为主。一般来说,一个人知识水平构成较高时,以逻辑思维为主所产生的判断决定,质量会高于以情绪思维为主的判断决定。

在实践中, 逻辑思维形式的开展较为麻烦、复杂。 逻辑思维需要细致的事实资料、论据做铺垫,一些资料还需要严谨的处理方法予以整理,才能得出结论,同时,在推理过程中还强调要符合逻辑要求,得出判断决定的过程与时间较长。

情绪思维形式的进行较为简单、快捷。 只要情绪生成,就会带动情绪思维的开展,情绪思维将感受、直觉判断、联想判断糅合在一起,能够迅速地进行知觉分析,得出判断决定。

例如,当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情绪思维对于是否接受某一种食物判断更快捷:

(1)情绪思维下的感觉影响促使我们更倾向于接受可口的食物。

(2)奶油蛋糕很可口。

(3)我们可以吃奶油蛋糕。

逻辑思维下的知识影响使我们知道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在某个阶段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我们在某个阶段将健康放在首位,那么一些可口但不利于我们健康的食物我们就不能吃,而一些不可口但有利于健康的食物我们就要吃。

当我们把健康放在首位的时候,从逻辑思维出发,对于某一种食物能否接受的判断过程就与上述的情绪思维判断过程具有明显的区别:

(1)逻辑思维下的知识影响促使我们更倾向于接受有利于我们健康的食物。

(2)奶油蛋糕虽然很可口,但是奶油蛋糕的成分是否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健康需要通过分析才能得出。

(3)我们必须在获得对奶油蛋糕的成分分析结论后,才能判断出是否可以吃或者吃多少奶油蛋糕。

从上述两种判断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逻辑思维显然比情绪思维的开展要麻烦,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虽然我们更重视逻辑思维,但是情绪思维也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思维形式,容易成为我们的思维习惯。

(2)受个体对于逻辑思维与情绪思维自身特点认识的影响,主要是指个体能否在意识到逻辑思维与情绪思维构成特点的基础上,反过来再次影响自己的这两种思维形式,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予以更正。

要做到审视自己的思维形式,就好比进行自我透视,这点更难,需要在理解逻辑思维,尤其是我们了解较少的情绪思维构成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才能达成。

传统观点认为人的思维活动主要由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交汇融合而成,在情绪思维形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以后,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确认情绪思维也会加入思维活动的交汇融合,并且情绪思维可以在信息涌现和竞争中主导思维活动结果。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思维活动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mX6Q5y+BPQUgxSKpSsJdF1ZuXMfD9YcdxKVBmmy1i43AluzJEWA8jGKo6UpPUd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