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书是有关情绪思维专业知识构成内容的一本书,对于情绪思维的概念内涵、构成体系及其影响,作者在已有专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者看到本书后肯定有这样的疑问:情绪思维这个概念从来没有听说过,是什么?

人的思维内容是多样的,思维形式也是多样的。大家熟悉的,以知识内容为基础所进行的逻辑思维形式是我们后天接受的最多的一种智力训练。与此相对应,以情绪内容为基础所进行的情绪思维形式则是我们先天就具备的一种智力。

认知智力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进行推理、判断和行为选择,逻辑思维能提供这个功能,情绪思维也同样具有这个功能,并且自古以来就显示出独特的影响与作用。

中国第一个完成中央集权帝国创立的是秦始皇。秦始皇在巡游天下的时候忽然患病去世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在权臣赵高的帮助下,矫诏继位,成为秦二世皇帝。

胡亥当上皇帝后,放权赵高控制朝政。赵高为了检验大臣们对自己的服从程度,在朝政的时候,让人牵了一只鹿到庭上,告诉秦二世,这是一匹马。

秦二世是智力水平正常的人,对于鹿和马的区别还是清楚的。

逻辑思维的特征是求真,在概念、判断、推理的基础上对命题做类似“对与错”的客观分析。秦二世的逻辑思维推断的结果是:丞相的说法是错误的。在认知神经回路主导下产生的情绪是:这个事情是好笑的。秦二世望着身边的大臣们说:“丞相是不是糊涂了,这分明是一只鹿啊。”

秦二世的态度很明确,要大臣们表态。赵高的用意也很明确,要大臣们必须表态。

考验这些大臣的时候到了。

大臣们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推断结果与秦二世一样清晰:这是一只鹿,绝不可能是一匹马。这就是“对与错”的判断结果。但是大臣们产生的情绪却与秦二世有所区别,除了好笑之外,更多的是奇怪的感觉。

我们的思维是一个在大脑多神经回路作用下,多种思维内容涌现与竞争的过程,哪一种思维内容占了上风,相对应的思维形式就会主导我们的思维判断和行为选择。

情绪思维的特征是感受,在感觉、联想、知觉的基础上对命题做类似“好与坏”的主观分析。大臣们在奇怪的感觉下,并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在信息涌现过程中经历着多轮神经回路的推断与思维形式竞争:

第一轮神经回路推断:大臣们与秦二世一样,看到赵高将一只鹿说成是一匹马,视觉、听觉得到的信息刺激产生了新的情绪——好笑并且奇怪。

还没等笑出来,情绪思维就迅速地为大臣们的奇怪感觉找到了关联记忆。关联记忆呈现的是赵高控制朝政、铲除异己的残忍手段。赵高为了控制权力,曾挑唆秦二世处死李斯等开国名臣,并将自己的兄弟姐妹添加谋逆罪名,屠戮殆尽。

第二轮神经回路推断:逻辑思维这时又重新工作——对奇怪之处作演绎推理,大臣们有足够的智力推测出事实真相:眼前的现象就是赵高有意在进行站队测验,如果测验通不过,可能要面临大祸临头的危险。

第三轮神经回路推断:大臣们在新的认知信息刺激下产生了新的情绪——恐惧。恐惧情绪压倒了好笑情绪,大脑这个时候在恐惧情绪主导下,迅速进行与“自我”有关系的“好坏”的选择判断。

思维过程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当大臣们指鹿为马,选择了与赵高保持一致的决定时,他们的思维已经彻底否定了开始的基于知识追求“对与错”真相的逻辑思维形式,而转向了基于个人体验“好与坏”感觉的情绪思维形式,并且在情绪思维的带动下完成了人格分裂与转变。

这就是情绪思维与逻辑思维以交汇融合的形式作用于我们的思维判断,在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处理中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情绪思维的影响自古至今。

刘邦和项羽曾经在鸿门对峙。刘邦手里有10万人马,面对即将来临的项羽40万大军的打击,刘邦逻辑思维判断的结果是这是一场灭顶之灾。

刘邦充分发挥自己情绪思维推断的优势,从感受项伯到解读项羽,成功化解了与项羽的关系冲突状态,引导项羽的英雄情绪不断膨胀,最终得以逃脱范增的无情打击,扭转了事情的发展方向。

高情绪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提升自我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从容进退。低情绪思维能力则起着相反的作用。

进入21世纪,知识、网络、智能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引导力量。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社会,大家都承认知识的作用,但是很可惜,知识似乎也无法消除我们在认识上的分歧与争论。

我们的社会往往会围绕一些认识,陷入看似没有结局的争论之中,大的方面诸如宗教、民族、国家关系,小的方面诸如特殊事件、人物评价、生活经历等。这些争论造成了个体、族群,甚至国家之间相互理解的巨大鸿沟。

争论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正是通过争论才得以明辨是非、去伪存真,获得人类进步的宝贵的知识积累,并在不断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提高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台阶。可以说,适宜的争论是个体及人际群体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这个道理。

与适宜的争论相对立,是不适宜的争论。不适宜的争论不仅不能使争论双方取得共识,而且还会加剧双方在认识上的分歧,直至产生鸿沟般的对立。将争论双方或群体置于撕裂状态,有可能将争论由笔墨上的隔空指责上升为行动上的对立攻伐,成为引发相互冲突的根源,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什么是不适宜的争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从思维视角看,源自情绪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却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带有根本性影响的因素。当我们面对一个可以用事实真相说得清楚的命题,却用自己的好恶体验去解说辩解的时候,我们实际就将争论带入了不适宜的状态。情绪思维的消极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智力的研究已经公认,智力的构成是复杂而且多元的。传统观点认为人的智力主要有言语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等,现在情绪思维已被视为是一种情绪智力。与人的言语能力、计算能力等需要学习培养加以提升一样,人的情绪思维能力也只有通过学习培养途径才能有效地加以提升。因此,将情绪思维对领导力的影响与作用予以系统的专业认知,是一项智力升级的工作。

专业知识的解读,一定要有新意。

所以本书写作中思考和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读者花时间阅读本书,如何能有所收获?

读者花时间阅读的结果,是一定要有收获。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在思维意识及领导力专业知识上能有新的收获;如果本书还能够带动读者以历史与时代的视角去认识社会活动、反观自我,则意义更大。

对于专业知识的解读,一般都是以抽象、论述的方式展开,语言枯燥、语句晦涩往往是阅读的天敌。

本书写作中思考和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读者花时间阅读本书,如何能坚持下来?

本书尝试新的专业知识解读方法。要让读者能坚持阅读下去,本书的内容就要有趣。将知识介绍与案例分析进行融合,是一种有趣的解读方法。

本书在写作中的思路,就是尽可能做到阅读与收获的有机融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书在写作思路上构建了三个维度:以知识为根基,以人物为趣味,以历史为扩展。

以知识为根基,是强调对于情绪思维和领导力知识构成的分析与归纳,努力体现专业的严谨性。情绪思维内涵是在已有的情绪知识体系上的更深入的研究,对于已有的庞杂的情绪知识研究结果如何进行处理,如何将情绪思维新的知识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如何将情绪思维与领导力的关联性清晰地解读出来,是笔者花时间最多的地方。

在大量阅读、梳理结构的基础上,本书尽可能地将已有的知识进行精简提炼,对于情绪思维新的认识进行层次梳理,在与领导力关联的分析中构建清晰的维度,并努力探本溯源,为读者提供一个知识获取途径。

本书以人物为趣味,是在案例筛选过程中关注领导人物行为与知识内容的自然贴合,努力在自然有趣的阅读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情绪思维不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归纳,而是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思维意识之中,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判断及行为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的构成因素。

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与人打交道,情绪思维的影响一定会在每个领导者身上都有所体现,并且对领导结果产生影响。本书以每个情绪思维层面选取对应的领导者的方法,在相关学者已有人物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与本书知识相关的内容;以案例分析方法,将情绪思维与领导者实践活动予以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并且能够以人为鉴。

以历史为扩展,是在分析视野中以中国历史进程为背景,努力做到在历史与当下的结合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情绪思维是我们基本的两种思维形式之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认知构成内容”,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因”,也是主导中国人情绪思维生成与活动的内在心境内容。

本书所选取的领导者都生活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在其情绪思维活动中都可以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痕迹。笔者努力在相关学者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搭建出传统文化与情绪思维的关联结构,帮助读者扩展思考范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摒弃提供新的视角。

本书的创新点在于:对情绪思维从概念内涵到内容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对情绪思维与领导力的关联性构建了清晰的分析维度,结合中国历史上的领导者进行了对应的个案分析,就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情绪思维的影响进行了归纳与分析。

本书在进行领导者个案分析时,对领导者不是作史学考证研究,而是主要借助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情绪思维知识体系对领导者相关行为予以分析,因此,领导者行为一手资料研究的客观性及笔者的阅读范围等因素都会影响案例分析质量。笔者对所借鉴的研究成果向相关研究者致以诚挚感谢,也衷心希望相关学者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正,对新的研究成果予以指教。与此同时,笔者也对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以及中国经济出版社编辑老师们在本书出版中给予的支持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期望在知识的解释与传播上尝试新的方法,在写作中作者力图保持中立、客观的视角,从专业知识出发分析案例中的领导行为。囿于笔者的学识与能力,书中错误难免,恳切期望得到读者的指正。

宋 涛
2021年1月于深圳 Q2xu0lqqgUAoajRn5Gfn+VDMHohrIXguzx6SivS2hZhwu1ZVdLuV4hetrkB2yc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