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粮食安全背景下的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这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向小康过渡,是一个巨大的成就。然而,如果用历史理性来审视当前的粮食供需紧张平衡,就会发现中国并未摆脱粮食安全的威胁,只是短期内通过“石油农业” ,将粮食安全问题转化为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如果抛开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仅就短期的粮食供需平衡来考虑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则会得出盲目乐观的结论;如果抛开粮食安全威胁来考虑生态安全的问题,则无法获得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样,如果抛开粮食安全威胁,仅从监管等微观视角则无法解释系统性爆发的食品安全事故。

本章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将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尝试用历史理性来摸索和把握春秋战国以来粮食周期性短缺与生态环境渐进性恶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系统性爆发与粮食供给压力之间的联系。对春秋至民国这段历史的梳理,主要侧重用粮食供给的周期性压力来解释生态环境渐进性恶化的现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段历史的梳理,一方面关注以“石油农业”为内核的农业技术进步对缓解粮食供给压力的贡献。另一方面则侧重分析在“石油农业”的背景下,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三者之间相互转化的内在逻辑及其所隐含的长期风险:其一,粮食自足仍然依赖种植大量本不适宜耕作的边际土地, 以及抽取深层地下水灌溉等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荒漠化、石漠化仍在继续。其二,以化肥、农药、动植物激素为代表的“石油农业”不但会造成土壤毒化、水体污染等环境灾难,而且孕育了食品安全的系统性风险。其三,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 ,“石油农业”注定只是农业发展史上一个短暂的过渡期,人均水土资源稀缺的中国必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本章的分析架构无意否定近年来中国在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而是侧重归纳梳理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之间的演进关系。着重从人地关系、边际垦殖 、石油农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探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三者的战略定位,并为我们“如何思考和行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0gQqbQ0IQiOQCpZrHZE/D6Be1ldsUg91eLZXXxeChyGi+jdeMLX8lUNWUdKxcS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