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民勤地下水的“公地”属性导致地下水超采

民勤地区年均降雨量只有11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600毫米。该地区的农业严重依赖于灌溉,属于典型的绿洲农业,具有“不灌不植”的特点。灌溉所需的石羊河水作为全流域的“公地”,早已成为全流域各绿洲争抢的目标。民勤地处最下游,所分得的水量则是逐年减少。在上游来水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民勤自有的地下水资源开始成为县域内各农区争夺的“公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各地竞相打钻机井,抽取地下水。

1956年,民勤专业抗旱打井队成立,1965年打成第一口锅锥井,深30米。20世纪70年代开始,深水机井的数量呈直线增长态势,到1990年,民勤全县机井数已增加到7495眼,到2003年更是增至11000眼,占到甘肃省机井总数的1/3。井深也由几米、十几米、几十米逐渐演变到几百米。从取水总量来看,20世纪80年代每年抽取地下水约4亿立方米,90年代增至5亿立方米,2001年至2005年每年抽取量达到6亿立方米,2005年以后虽然取水量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4亿立方米以上。根据王方琳的研究,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民勤县的需水量在5.5亿立方米以上 [4] 。在石羊河上游来水不足1亿立方米的条件下,必须抽取4亿立方米以上的地下水才能维持目前的生产生活水平。以目前的开采量计算,浅层地下水最多维持17年的时间,即使是深达300米的深层地下水,也最多维持70年左右的时间 [4] ,此后,民勤将彻底断水。

其实,民勤的生态系统根本无法维持到地下水抽光的那一天。仲生年、柴成武等研究了分布在绿洲外围、绿洲内围、绿洲内部的7眼井从1986年到2006年20年的水位变化,发现地下水位从1986年的平均5米,逐渐下降至2006年的平均20米左右,民勤绿洲已经形成了总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 [10]

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表植被枯死,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消失,平地起沙,直至绿洲完全被沙漠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民勤盆地的地下水位在1~3米,青土湖区北部的地下水位小于1米,植被生长环境良好。盆地丘间低地,河湖两畔均为芦苇等湿生草甸植物,70年代开始严重退化。首先是湿生植物退化,到如今几乎全部被旱生植物所代替。大面积的天然林和50年代末种植的沙枣林也逐渐衰败枯死。20世纪50年代初,民勤绿洲周围天然的护沙屏障“柴湾”总面积接近110万亩,现存面积不及当时的1/3,有67.7%已经退化和沙化 [10] 。即使是抗旱能力极强的沙枣林,如果地下水位低于6米,也会枯死。林迎德的研究表明,民勤绿洲已有近5万亩沙枣林因缺水而枯死,近9万亩沙枣林处于半枯死状态,占全县沙枣林总面积的1/5 [11] 。据笔者在当地走访调查发现,即使是根系较深的成年杨树,也因地下水位下降而出现大量“爆头”的现象(当地农民的俗称,指成年杨树从头部开始干枯死亡的现象)。随着植被的干枯死亡,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逐渐消失,两侧的沙漠开始逐步逼近。根据《瞭望》周刊2007年12月的报道,1950年以来,腾格里沙漠南侵50~70公里,巴丹吉林沙漠东移30~60公里。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绿洲面积缩小了289平方公里,而且风沙正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向绿洲方向推进。 FojCtH3m3T9G5g0sZVUgzx/9KPptMGS+Eq1mfgJ3/RKsLTxdrqQ2S5tnzVUnJz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