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当前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仍然是“二战”后美国主导的供给体系,由于主导权衰退和对主导地位的维护,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治理下国际公共产品面临供给严重不足的困境,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的背景下,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实力日益壮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公共产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愿望和能力日益增强,推动当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变革则是它们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必定会参与到全球金融治理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我们需要以全球金融治理变革的历史视角来看现在与未来,同时利用国际公共产品理论来解读全球金融治理变革,这是一个新的视角。

本书从国际公共产品的角度完善了全球金融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将全球金融治理下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历程分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从供给主体、供给客体的角度分别考察全球金融治理下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困境及突破,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书认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及突破是全球金融治理变革的主要推动力,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及其对主导权的维护是形成当前全球金融治理诸多困境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实践,是解决全球金融治理的困境、推动其变革完善的重要途径。本书的主旨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思考全球金融治理下国际公共产品得到有效供给的条件;第二,探索当前全球金融治理下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第三,思考中国该如何在全球金融治理下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从两个角度对全球金融治理理论进行了梳理,一是探寻金融治理理论的理论渊源——全球治理及全球经济治理,并深入辨析两者与全球金融治理的关系,据此概括出全球金融治理理论的特点与基本内容;二是阐释解读全球金融治理理论的新视角——国际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公共产品理论与博弈论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以国际公共产品为视角的全球金融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内容包括全球金融治理的国际公共产品属性、基本假设与关键概念、逻辑内涵与核心问题。该框架的逻辑主线是:全球金融治理的实质是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公共特性决定了其供给存在不足或失衡的困境,而全球金融治理的关键是克服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从而实现有效供给,而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与供给客体的特征与属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内容。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在不完全公共性、国家异质性、收益外部性等条件下构建模型,探索国际公共产品实现有效供给的途径。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方面,霸权单边供给是不可持续的,国家联合供给的方式有利于有效供给的实现;在供给客体方面,推动区域国际公共产品发展等“增量”改革有利于有效供给的实现。

第三,将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应用于全球金融治理变革的历史演变过程,验证了这一理论分析框架的适用性,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前全球金融治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供给困境及突破途径。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及突破是推动全球金融治理变革的重要原因与动力。

第四,分析当前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金融治理下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及供给困境,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造成供给困境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并据此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第五,在阐述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类、国际金融机构类及国际金融监管类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践与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参与供给的实践是解决全球金融治理供给困境的重要途径。中国在未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变革要有清晰合理的战略定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选择在具有优势的某些领域发挥“大国先行”的作用,率先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以推动区域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增量”改革等为重点,推动全球金融治理变革的完善。 lIxRhRJp2/vZoF1JTPILVYhlEcTb7+mKiRGE/i0hf7UjvL3BJlu7cuEYPK/jZSn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