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研究构建的体系为“要素—子要素—支撑点—指标”层级评价测度框架体系。人本城镇化推进效果是由其下4个子要素合力共同决定的。
人本城镇化的4个子要素指数值及其排名信息分别见表4-3至表4-10。
表4-3 人口城镇化水平指数分值表(2000—2017年)
续表
表4-4 人口城镇化水平指数排名表(2000—2017年)
表4-5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指数分值表(2000—2017年)
表4-6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指数排名表(2000—2017年)
续表
表4-7 城镇公共设施指数分值表(2000—2017年)
续表
表4-8 城镇公共设施指数排名表(2000—2017年)
表4-9 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值表(2000—2017年)
续表
表4-10 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表(2000—2017年)
续表
人本城镇化推进水平是由四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跨期比较雷达图图4-9至图4-12给出的2000年和2017年子要素指数分布特征信息,可以判断各省份的子要素对人本城镇化要素的贡献。图形显示,2017年各省份的四方面子要素没有出现一致的齐步推进。例如,北京的4个子要素,城镇可持续发展劣于其他三者,为其短板。反之,海南曾经具有的明显的城镇可持续发展比较优势在逐渐丢失,其他三者表现极为滞后。上海则是城镇公共设施的比较优势逐渐退步。山西、河南、宁夏、青海、甘肃等中西部省份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在低位运行,甚至有恶化的趋势。
图4-9 人口城镇化水平子要素雷达图
图4-10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子要素雷达图
图4-11 城镇公共设施子要素雷达图
图4-12 城镇可持续发展子要素雷达图
表4-11、表4-12和表4-13分别给出2000年、2013年和2017年4个子要素对各省份人本城镇化推进的贡献率信息。
表4-11 人本城镇化推进的子要素贡献率(2000年) (%)
续表
注:因数据表格式所限,这里子要素名称简写,下表同样处理。
表4-12 人本城镇化推进的子要素贡献率(2013年) (%)
表4-13 人本城镇化推进的子要素贡献率(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