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21年展望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一)全球经济增长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20年10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较6月预测上调了0.8个百分点。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调,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性复苏。

报告认为,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远未结束,2020年全球经济将深度衰退,但与6月预测相比,整体衰退程度有所缓和。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形势略好于预期。报告特别指出,中国经济复苏力度强于预期。4月初,中国逐步开始复工复产,经济活动正常化的速度快于预期。在强劲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出口弹性的支撑下,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出现正增长。另有迹象显示,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更为强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小幅上调全年预测,并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5.2%。

具体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经济体2020年将衰退5.8%,其中,美国经济衰退4.3%,欧元区经济衰退8.3%,英国经济衰退9.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衰退3.3%,其中印度经济将萎缩10.3%。此外,2020年第四季度的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得益于各国超常规的刺激政策措施。受益于前所未有的支持政策,全球经济正走出上半年的严重衰退的困境,但危机远未结束。具体数据如表1-1所示。

表1-1 全球经济增长率    (%)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二)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情况

表1-2显示了自2018年以来世界范围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增长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2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期2020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量年增长率为-10.4%,较2019年大幅下调。其中,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为-9.4%,进口增速为-7.7%,较发达经济体分别高出2.1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表1-2 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情况    (%)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和2021年数据为预测值。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2019年的全球贸易就已呈现放缓之势,在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重压下,全球商品贸易陷入停滞并在接近2020年底时出现下滑。2020年,全球贸易又受到了疫情冲击,疫情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贸易和产出下降,并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

二、我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经济复苏势头稳定强劲

国家统计局于2021年1月19日发布《2020年四季度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我国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达到1015986亿元。随着2020年第四季度国内经济强势反弹,以不变价格计算,我国2020年经济增速达到2.3%,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0年10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1.9%)。

从正式发布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下降6.8%,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2%,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123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4267亿元,同比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00397亿元,同比增长0.4%。从环比看,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但是经过严格有效的疫情防控,以及相关经济调整政策的落地见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一季度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稳步回升,并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恢复正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大环境下,中国迅速扭转经济形势,维持了可持续的高质量经济增长。

2020年三产业产值同比增速变动趋势差异依旧明显:首先,受制于疫情影响,三产业第一季度均呈现负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受影响最为严重,同比增速为-9.6%。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落地见效,三产业同比增速逐渐稳步回升,并在第二季度均转负为正,稳步回升。如表1-3所示。

表1-3 2020年三产业产值同比增速季度数据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国家政策落地见效,消费与投资稳步回升

2020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76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68亿元,增长3.6%。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901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81428亿元,下降6.0%。

按消费类型分,10月,商品零售34204亿元,同比增长4.8%;餐饮收入4372亿元,增长0.8%,9月下降2.9%。1—10月,商品零售282303亿元,同比下降4.0%;餐饮收入29598亿元,下降21.0%。

1—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91275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5619亿元,增长16.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2%;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4.3%、5.6%和17.4%。

从同比增速来看,受疫情影响,2020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同比增长速度严重下滑。上半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均为负数,其中1—2月同比增速更是达到-20.5%,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低的月份。其后,各月增长速度稳步回升,于8月转正,其中10月同比增速为4.3%,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高的月份。

另外,2020年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83292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1—9月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9183亿元,下降0.7%,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从环比增速看,10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861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比1—9月提高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38736亿元,同比下降2.1%,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32695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2%,降幅比1—9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8.4%,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5.3%,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8.2%,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7%,增速比1—9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2%,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7%,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7%,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2.5%,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

通过对比发现,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以及稳投资政策不断落地见效,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同比增速变动展现出较高的同向相关特征,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间的经济传导机制充分发挥效能,我国宏观经济不断趋稳向好。如图1-1所示。

图1-1 2020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其中 ,1—2 月统计数据并未披露 故此图中部分数据在 2020 年初有所缺失

四、CPI与PPI增速下降后回调,变化幅度趋于稳定

从居民部门来看,2020年10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环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2.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价格上涨0.3%。1—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0%。CPI环比最大涨幅月份为1月,涨幅1.4%;环比最大降幅为-1.2%,出现在3月。

从环比看,10月CPI下降0.3%。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1.8%,影响CPI下降约0.41个百分点。食品中,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肉供给持续改善,价格下降7.0%,降幅比上月扩大5.4个百分点;鸡蛋和鲜菜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2.3%和2.1%。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国庆中秋假期居民出行增多,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9.4%、4.1%和2.8%;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2.3%和2.6%。

从同比看,10月CPI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翘尾因素减少以及猪肉价格由升转降的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月回落5.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持平。其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9%,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7.4%和19.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相同。

从生产部门来看,受疫情影响,2020年10月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1%,环比持平。2020年1—10月,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0%,PPI环比最大涨幅出现在1月,PPI持平;环比最大降幅为-3.7%,出现在5月。

PPI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影响PPI总水平下降约1.97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5.1%,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6.0%,加工工业价格下降1.2%。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PPI总水平下降约0.1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8%,衣着价格下降1.7%,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7%,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8%。

图1-2表明2020年年初月度CPI和PPI增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中月度CPI增速进行短暂回调后稳步下降,月度PPI增速同样在年中进行短暂回调,其后稳步上升。受疫情影响,国家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落地见效,我国市场供求总体趋于稳定,国内工业生产持续恢复。

图1-2 2020年CPI、PPI月度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五、非制造业、制造业PMI下滑调整后趋于稳定

图1-3显示了2020年1—10月中国非制造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变动情况。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同比增速为-27.4%;非制造业PMI为29.6,比上月下降24.5%,同比增速为-45.4%。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经济总体回落明显。但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复工率回升较快,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恢复,经济形势持续向好。

图1-3 2020年非制造业、制造业PMI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随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我国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10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4%,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是2020年以来连续第八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上,这也创下了2018年12月以来我国PMI维持在景气区间的最长时间纪录。自3月以来连续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总体持续回暖。此外,3月,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6.2%和55.3%,分别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连续保持回升势头。需求的持续回暖也同时带动价格回升,2020年10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8.8%和53.2%,分别高于上月0.3个和0.7个百分点,均为近期高点。表明经济运行基本恢复正常,市场活力释放,市场需求增长态势较为强劲。

六、贸易顺差下滑调整后呈现一定幅度波动

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口商品国别(地区)总值表(人民币值)披露,2020年1—10月我国累计出口额为人民币14.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累计进口额为人民币11.62万亿元,同比减少0.5%;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图1-4描述了我国2020年1—10月进出口数据月度变化情况。由于受疫情影响,年初进口额和出口额出现较大波动,出口额在1—2月急剧减少。此后,出口恢复上升趋势,进口则在上半年出现小幅波动回调,5月贸易顺差增至4435亿元,达到全年最高水平;3月以来出口额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进口额有一定波动幅度,贸易差额也由此产生一定波动。

图1-4 2020年我国进出口额月度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海关总署

2020年1—10月,我国内地累计出口额最大的前五位目的国(地区)分别为美国(人民币24761.5亿元)、中国香港(人民币14763.7亿元)、日本(人民币8091.7亿元)、韩国(人民币6342.6亿元)、越南(人民币6219.9亿元)。其中,对越南的出口同比增速最快,达到15.8%;对韩国的出口同比增速为1.4%;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速为3.6%;对中国香港的出口呈现衰退现象,下降4.4%。

2020年1—10月,我国大陆累计进口额最大的前五位来源国(地区)分别为中国台湾(人民币11268.6亿元)、韩国(人民币9874.4亿元)、日本(人民币9867.0亿元)、美国(人民币7256.5亿元)、澳大利亚(人民币6697.6亿元)。其中,从中国台湾的进口同比增速最快,达到16.8%,中国台湾也超越韩国成为我国大陆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从韩国的进口额同比增速为0.4%;从日本的进口额同比增速为2.7%;从美国的进口额同比增速为5.2%;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额同比增速减少4.3%。

七、2021年经济形势展望

从全球视角来看,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全球贸易壁垒增加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3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经济将增长1.9%,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随着经济逐步重启,全球经济正走出低谷。中国作为重要贡献者,帮助全球贸易自6月起复苏。但由于部分地区疫情蔓延加速,很多经济体自8月起放慢经济重启步伐。

从国内视角来看,在摆脱疫情拖累之后,“双循环”新格局逐步发力。从“内循环”角度,消费新动力与投资新重心有望形成共振,以有力推动内需扩张。从“外循环”角度,得益于出口新韧性与人民币资产新角色,中国经济与全球体系的纽带有望趋于巩固。政策方面,货币政策的重回常态、积极财政的“减额增效”以及改革开放的提速深化,将推动经济治理从逆周期向跨周期转型。

消费方面,在8月开始进入恢复增长的第一个阶段,当月同比实现了正增长。8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跟上年8月同比恢复正增长0.5%,消费目前虽然恢复较快,但总体上相对较慢,消费需求的增长有进一步恢复的空间。投资方面,1—8月投资需求下降了0.3%,说明投资虽然处于逐步向上改善的过程,但还未恢复到增长的过程。10月投资转负为正,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同比增速为0.6%。随着投资需求增长的逐步加速,在未来经济恢复增长的过程中,投资需求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作为内需的核心双引擎,中国消费和投资有望在2021年进一步摆脱疫情拖累,收获亮丽的复苏表现。物价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1%,农村上涨4.1%。食品价格和猪肉价格涨幅显著收窄,CPI同比涨幅回到“1”时代。随着服务类消费需求逐渐复苏,对非食品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总的来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家经济政策落地生效,疫情导致的宏观经济总需求下降影响逐渐消退,货币政策的重回常态、积极财政的“减额增效”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正面影响。预计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格局可能延续2020年的轨迹,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增长,但出口增速可能受到外需持续疲弱的负面影响。 45o3YSgZ4wje/hoNw1u+ufKwKAuzBfRNdmKUt1WgaksFqL6aVipZGjICno2PR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