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金融危机时期的巴菲特保险投资策略

伯克希尔·哈撒韦由巴菲特创建于1956年,是世界著名的保险和多元化投资集团。旗下业务包括保险、投资、公共事业、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其中保险、投资是其主要业务。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主要通过国民保障公司和GEICO以及再保险巨头General Re公司等附属机构从事保险、再保险业务。GEICO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汽车保险公司,General 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险公司之一。尽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珠宝业、糖果业、飞行培训业、鞋业等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商业活动,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核心业务仍旧是保险业。从其2013年的收入结构上看,保险业的收入为414亿美元,在总收入中占23%以上,是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中占比最高的产业。

2007年4月,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爆发,美国三大指数,即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500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2008年分别下跌33.3%、37.8%、39.2% ,其后,愈演愈烈,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都陷入了越跌越卖、越卖越跌的恶性循环,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均不计代价地出售金融资产,然后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却通过“逆周期”投资获得了丰厚利润。

(一)投资组合选择

1.金融危机时期是否一定“现金为王”

巴菲特自己在致股东的信中这样描述对现金的看法:“如果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执着于长期政府债券投资或者现金等价物,其后果一定是非常可怕的。当然,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恶化,投资者持有这些资产将会越发地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到了沾沾自喜的地步。当他们听到所有评论都在说‘现金为王’时,他们越感到自己的决定明智。尽管这些‘现金为王’不能带来任何好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在不断下降。”巴菲特甚至表示,尽管以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衡量,现金的贝塔系数为零,属于典型的无风险资产,但其实质是属于高风险资产,因为其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此外还损失了宝贵的投资获利收益。

2008年年初,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拥有443亿美元的现金资产,之后又获得了170美元的经营收益。然而,在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现金减少到了306亿美元,这表明其在过去两年已经大量使用了现金资产。巴菲特在2011年的信中披露,雷曼破产后,整个市场一片恐慌,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在25天内投资了156亿美元。他表示“那是一个理想的投资时期:常伴随恐慌的氛围。那些投资者为了毫无意义的保证而付出更高的价格。最后,在投资中起作用的是你对所花的成本以及这个业务在随后的十年或二十年的盈利之间的比较”。

2.增加股票投资

在巴菲特看来,危机期间股价的下跌实际上降低了投资的风险而不是增加了风险。他认为学术界用波动率衡量风险的方式并不完全正确,只有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内在价值才是衡量风险的基础。因此,股市动荡时,也是巴菲特购入股票的良好时间窗口。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的信息,相较于2007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08年加大了股票投资的力度,在此期间新购入的股票包括星座能源、NRG能源等公司股份,同时增持了原有的伯灵顿资源、富国银行、康菲石油等公司的股票。新购和增持的股票集中在能源、工业、银行和铁路运输等行业。

3.大量买入固定收益证券

此处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主要是指公司的优先股和部分高等级的企业债券。2008年,巴菲特除了在股票市场上的直接投资,还通过大量收购美国企业的优先股以及公司债券的方式来投资美国企业。据统计,巴菲特2008年在固定收益类证券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180亿美元,是其在当年度最大的对外投资支出项目,这其中包括通用、高盛、箭牌三家企业共计145亿股带有认购期权的优先股,以及包括瑞士再保险公司、Tiffany&Co.、USGCorp.、Harley Davidson等公司在内的一共超过35亿美元的高收益率的公司债券。所有这些固定收益类证券的收益率都在10%~15%,远远高于危机前的同类债券的平均收益率。

(二)扩大衍生品业务交易

巴菲特对于各项金融衍生品一直秉持冷静理智甚至是克制保守的态度,早在1982年,巴菲特就给美国国会写信,陈述了股指期货存在的风险,呼吁联邦政府介入,以加强监管。199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当时通用再保险公司持有23218份衍生金融合约,巴菲特毅然选择逐步中止这些合约,这使得累计的税前亏损达到4.09亿美元。2006年,巴菲特明确表示对自己的决策仍然感到无比欣慰。同样是2006年,巴菲特对市场上衍生性金融产品的蓬勃成长提出警告,认为这将导致系统风险的积聚,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巴菲特却扩大了衍生品业务的规模。2008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披露,200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拥有62份衍生品合约,而2007年这一数字上升到94份。到2008年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共持有251份衍生产品合约,风险敞口371亿美元,相比2006年和2007年所持有的衍生产品合约数量大大增加,这表明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扩大了衍生品业务的规模。

通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可以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衍生品合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在所有交易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都是通过卖出合约收到钱的一方,这意味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没有承担任何交易对手的风险。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衍生品交易要求对方在合约签订时就付款。因此钱一直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手里,这意味着没有违约风险。有一小部分合约要求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市场发展对其不利时放置抵押品,但即使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混乱情况时,伯克希尔·哈撒韦也只是抵押了不到1%的证券组合。

第二,这些衍生品合约适用的会计准则不同于应用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资产投资组合上的准则。在资产投资组合中,资产价值的变化将以净资产的形式显示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资产负债表上,但它不会影响收益,除非出售(或是冲销)资产。而衍生品合约的价值变化必须计入每季的收入中。

根据披露的数据,巴菲特持有的这些衍生产品合约有一部分是类似于“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 Swaps,CDS)的结构性衍生产品,用于承担特定债券的违约风险。而其余的绝大部分是为期10~20年的针对全球四大指数的卖出期权合约,这些合约都属于不可提前执行的欧式期权。到2008年年底,这类合约带来的合约费净收入是49亿美元,以Black-Scholes计价方式记录的账面损失为100亿美元,累计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损失数字是51亿美元。

在所有的衍生品交易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作为卖方,可以通过出售合约获取费用。无论是信用违约互换、债券保险还是卖出期权合约,其本质与通过保险公司销售保险合约获取保费收入并投资是一样的,即通过长期占用资金产生浮存金进行投资,这也是保险投资的特点之一。截至2008年年底,巴菲特通过卖出期权合约获得49亿美元净收入,2010年解除8份超长期合约(净盈利2.22亿美元)后,总计还有42亿美元净收入,这笔数额巨大的资金不仅增强了他在金融危机期间的流动性,预计在10~15年的期限内将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

同时,巴菲特对于金融衍生品保持着冷静,在危机逐渐平复且美国股市开始回暖的2011年,由于美国对于新建仓位担保物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巴菲特表示“笔者将不会新建任何大规模的衍生品仓位,笔者回避任何一种要求立即提供担保物的合约”。因此,巴菲特投资衍生品的目标是获得具有足够期限和安全冗余的资金与提高财务实力,当不符合其投资策略时即刻放弃。

(三)债券保险业务和信用违约互换的开展

债券保险,又名金融担保保险,是指债券发行人或承销商向专业保险公司投保,当保险合同约定的情形发生且导致被保险人无法履行偿付义务时,由保险人代为偿还剩余本金和利息。

2008年9月底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债券保险机构承保的2.3万亿美元债券总额中结构性产品总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其中包括大约20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RMBS)、4250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并且主要债券担保机构的投资中有30%~35%投向了结构性产品,债券保险业是继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后损失最大的行业之一。

美国的债券保险行业自2008年急剧萎缩,含保险的市政债券发行规模从2004.5亿美元降到721.8亿美元。在2005年的巅峰时期,约57%的市政债券带有保险,到2011年,仅有约3.5%的市政债券带有保险。 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美国债券保险行业打击巨大。然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在金融危机期间扩大债券保险的承保规模。

巴菲特在2008年和2009年致股东的信中表示,200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一步拓展债券保险合约,总计承担54份特定债券违约风险的合约,2008年再度增加了这类衍生品的数量,这些标准合约的覆盖期限为5年,合约的到期日从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合约平均年限为2.3年。

在次贷危机不断深化的2007—2008年,巴菲特所持有的债券保险份额却在上升,而赔付的金额只有7000万美元。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巴菲特在金融危机期间开展债券保险业务的策略是成功的。2013年年底,为公司债券提供信用保护的衍生品将全部到期,巴菲特表示可以确定从这些合约中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税前收入。同时,由于提前收到债券保险的付款,在合约存续的5年时间内,将会有平均每年20亿美元的可自由调动的浮存金。在面临巨大信贷压力的时期还能够取得如此成功的业绩表现,这突出表明获取保费收入一定要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是多么重要。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又称贷款违约保险,即希望规避信用风险的购买者向信用违约互换的出售者定期支付一定费用,一旦发生债券主体无法或不愿偿付的信用类事件,信用违约互换的购买方将从出售方获得赔付。200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始对私人公司出售信用违约互换,这与债券保险相类似,只是信用违约互换承保的是公司的信用风险,而不是免税债券发行人。根据披露的数据,截至2008年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共出售了价值40亿美元的合约,涉及42家公司,当年共收到9300万美元。这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出售的衍生品中唯一具有违约风险的。因为在合约的5年存续期内,合约买方需要每季度向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支付费用。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股市动荡中开展债券保险业务依然遵循着巴菲特的保险投资理念。巴菲特实际赔付产生的成本很低,这依然符合巴菲特以较低成本占用资金形成长期浮存金并投资的保险模式。

(四)对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的判断

关于股价的预测以及股市的走向,巴菲特认为自己及其合伙人当然也包括任何投资者均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短期股市的走向,但却认为股市长期波动是可以预测的。事实上,巴菲特长期投资策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宏观经济长期内具备自我修正、恢复稳定且保持上涨的趋势,只有在该前提下,上市公司的平均内在价值才能在长期内不断增值。对于宏观经济长期视角下保持上涨趋势这一点,巴菲特一直深信不疑。而资金投资期限的长期性,也恰恰是保险资金区别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特点。基于对长期趋势的乐观判断,巴菲特倾向于长期投资,等待其所投资的资产将回归内在价值,这种策略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将会展现复利的强大威力,带来高额回报。总结其对短期和长期的判断,核心是短期服从随机游走的原则,虽然无法预测,但大的趋势其实是可以判断的。市场短期走势犹如天气,不稳定而多变;而长期趋势犹如气候,稳定而易预测。 yqAkGQqxytE7dpvHhaB3Qkwx6THaXEKXPfY5noBpx5hfnkZ9zExwXOtNs8RtD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