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有实证证据普遍发现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采取顺周期投资策略,但是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顺周期投资策略容易形成正反馈机制,会加剧市场的不稳定。通常来说,短期投资者试图通过发现错误的定价来获取收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市场的流动性。但长期投资者使用的资金期限较长且有时并没有确切投资要求约束,理论上可以通过长周期投资规避短期波动以及羊群效应的影响,进而获取长期收益并维护市场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3年的一篇工作论文中提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长期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寿险投资、共同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央行外汇储备等都存在“羊群效应”。此处重点研究各国养老金、寿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股灾期间的顺周期和逆周期行为,以期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相比较。
根据经合组织(OECD)披露的数据,2008年和2009年,美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养老金机构投资者采取顺周期策略,净卖出所持有的股票资产。不过,挪威、意大利、波兰、土耳其等国的养老金机构投资者则在金融危机期间大量购入股票,并在市场复苏后降低购买力度,这是典型的逆周期投资策略。对于寿险投资,Roudolph(2011)指出美国政府的相关监管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持寿险资产配置稳定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些退休储蓄产品逐渐变得风险激进和相互竞争。此外,保险公司或其子公司出售的CDS等产品在金融危机期间引发了偿付或流动性问题。这些都使得寿险公司倾向于顺周期策略,在股市下跌时出售资产以缓和压力。
根据英格兰银行201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英国的收益确定型(Definedbenifit)养老金在短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内遵循逆周期投资,或许是为平衡各项资产比重。从中期来看,收益确定性养老金的资产分配更多是出于长期投资结构转化的考量而非基于周期变化,但这在某种程度上接近顺周期投资。从长期来看,英国的养老金和寿险资金机构投资者降低了股票的投资份额,也就是存在顺周期投资。
综合来看,有以下原因导致英、美等国养老金和寿险资金机构投资者的顺周期投资行为:
①低估了流动性需求。长期投资者有时会面临短期流动性需求,危机发生前,竞争压力、机会成本等因素使得机构不愿过多存放现金,市场环境逆转后,融资条件恶化,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不得不出售资产以获取现金。②评估市场风险和预测宏观形势的困难。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很难预测经济周期的衰退和反转时点,传统的风险衡量方法如VaR容易低估潜在风险。这些困难都使得投资者对未来预期不明,更偏好持有安全资产。③需要满足相关监管和市场约束。例如,以市场价值衡量企业的会计和财务状况,或者严格的资本约束要求,都会导致投资者更偏好短期投资,从而更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④报告和披露政策的影响。每月或每季度的披露或许会影响投资者,使其偏离初始目标,转向短期投资,这更容易导致顺周期行为。⑤委托—代理问题和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导致管理者偏好短期利益。一方面,委托—代理问题中普遍存在管理层在自己任期内追求较高回报而忽视长期表现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管理层的业绩考核一般将指数或同行收益均值作为基准,但这种考核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发“羊群效应”,特别是在股价下滑时。
事实上,养老金和寿险资金机构投资者拥有较长的投资期限,且面临的短期赎回或流动性压力较小,所购买和持有的资产可以跨越经济周期,因此完全可以发挥潜力,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并增强市场应对风险的能力,在金融系统中充当逆周期投资的角色。有以下策略可以帮助长期机构投资者减少顺周期投资并促进长期投资。
(1)合理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策略。资产配置策略是确保可持续的长期投资以及最小化顺周期行为的基础。
(2)资产组合再平衡规则也有助于避免顺周期行为,乃至有助于逆周期投资。再平衡规则包括在价格上升时卖出、价格下降时卖出,从而规避某种资产的价格持续上涨占据主要投资收益。因此,再平衡同时也有利于避免“羊群效应”。
(3)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减少顺周期投资的利器。减少风险的管理包括:获得更加完备的风险评估;采用更广泛的方法评定信用降级;加强和完善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型;考虑某种行动对资本市场的潜在影响;在新的投资活动前进行更加审慎的尽职调查。
(4)拥有较好的公司治理,投资经理和董事会的关系也是影响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必须受董事会的理解和信任,在金融危机期间能够承受一定风险,这样才有利于减少顺周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