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国有资本运营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资本运营概述

一、资本

(一)资本的内涵

1.资本的概念

从经济学的范畴来说,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厂房、资金、材料、设备等物质资源;从金融学的角度来讲,资本一般是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的,特别是广泛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方面;从企业会计学理论来讲,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生产经营,能产生效益的资金。

“资本运营”中的资本,通常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可通过技巧性运作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

2.资本的分类

资本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其一,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产生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这里,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故称“可变资本”。

其二,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里,固定资本指的是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

其三,根据资本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等。其中,产业资本是资本家投入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银行资本是指资本家为经营银行业务所获得的资本,主要由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构成

其四,根据资本物理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制度或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人力资本、物力资本。这里,制度或社会生产关系资本指的是由社会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革来实现增值的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是生产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物力资本,包括自然赋予的和人类创造的两种,通常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等的存量。

(二)资本的功能及特征

1.资本的功能

(1)投融资功能

以资金、证券、人力、技术等为表现形式的资本具有投资功能,可通过资本的投入换取企业的股权乃至控制权,从而实现资本的价值创造。此外,资本还具有融资功能,例如个人以资产抵押获取银行贷款,企业依托技术资本吸引外来投资。

(2)资源配置功能

基于资本的流动性与趋利性,使得资本自然地流向高投入产出比的优势产业。基于资本的杠杆作用,实现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发展,推动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驱动经济发展。

(3)降低成本功能

社会资本的积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了规则,增强了管控功能,降低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使交易成本随之降低;技术资本及人力资本的累积使生产方式产生跨越式的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2.资本的特征

(1)运动性

资本的价值体现在运动中,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循环,即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依次存在而进行的资本周转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依次完成周期反复的运动循环,最终实现价值的增值。一旦资本运动停止,价值增值功能就会丧失。

(2)增值性

增值性是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价值增值,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资本交易市场,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收益的商品,人们之所以去交易,并不是为了买卖资本本身,而是为了买卖资本附加的“能够带来的收益”。

(3)社会性

广泛地考察整个社会,企业经营的全部资产都是社会总资本的一部分,无论企业以何种形式筹集取得资金,又无论企业对内还是对外进行投资,都应视作资本运营的整个过程。

(4)流动性

资本的流动可分为纵向流动与横向流动,分别从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角度来考察。资本纵向流动是指个别资本在同一企业或同一经营领域进行运营,最终形成个别企业的经营收益,即资本的纵向流动带来的收益。资本的横向流动是指跨企业、跨产业、跨地区的资本流动,着眼于社会整体资本的横向流动

二、资本运营

(一)资本运营的含义

资本运营又称为“资本运作”,是指企业运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运作的技巧性和运动的科学性最终实现价值的增值,是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也是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以及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对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产进行有效的运营操作,其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和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资本运营的主体是资本的所有者,也是资本所有者委托或邀约的经营者,二者皆可。资本运营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释放企业资产潜能,将存量资产变为可增值的活化资本,以实现增值的最大化。从宏观角度来看,资本运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通过不同层次资本上的资源流动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结构。

资本运营有多种方式,例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

(二)资本运营主要特点

1.增值性

资本运营以资本为运营对象,以资本增值为目的。资本以增值为目的这一特点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始终坚持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要义,时刻关注资本的投入产出比例,保证运营达到最佳效益。

2.趋利性

资本的趋利性是由资本的基本属性决定的,相应地,资本运营也具有趋利性的特征,通过对资本进行技巧、科学性地运营,促使资本向着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流动。社会资源将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产业、最有效率的企业。资本运营的逐利性促进资源优化,资源优化顺势产生新的资本,并且不断产生新的机会,一边循环一边增值。

3.流动性

资本运营的趋利性使资本运营也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资本不断地从报酬率低的行业流入报酬率高的行业,通过资本的流动达到运营的目的。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充分盘活闲置的、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源,围绕资本的运动、循环,盘活沉淀或闲置的资本存量,提高资本周转率,同时追求资本的使用效率,使资本流动起来。

4.风险性

资本运营具有很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因而也具有高风险性、高收益性的特点 。其风险性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决策风险、融资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决策风险由于受资本运营决策者主观意识的干扰和决策水平的限制而产生;融资风险的产生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市场风险来源于经济环境盛衰、通货膨胀、利率高低等方面;政策风险主要指国家的整体产业经济动态,对资本运营的实施产生的不确定影响。

三、资本运营与资产重组

(一)资产重组概述

资产重组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组织进行重新组合设置,通过分立、合并等方式,企业将资产、负债进行合理划分和结构的调整。从狭义角度,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划分和重组;从广义角度,是指对企业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与重组、业务机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从会计学角度,是指企业为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在企业内、外部对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等项目进行调整的行为。

(二)资产重组的类型

根据资产重组的范围,可将其分为内部重组与外部重组。内部重组为只在企业内部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主要通过对人员结构、业务机构等内部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达到内部重组的目的;外部重组涉及外部经济主体,是企业与外部经济主体为了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等目的,以收购、兼并、股权转让等形式进行的资产重组,通常会涉及所有权的转移。

根据资产重组的模式,可将其分为同行业企业间的资产重组、与行业外企业的联合重组、产融结合的资产重组。同行业企业间的资产重组可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与并购,减少竞争对手,强强联合、加强产业链建设;与行业外企业的联合重组,可通过学习其内部管理能力、市场营销手段等,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产融结合的资产重组,通过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结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三)资本运营与资产重组的联系与区别

资本运营是我国企业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资产重组是最常用的方法,并且已在企业的资本运营活动中进行了大量实践。资本运营的核心论认为,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是比较复杂的运作形式,是资本运营的核心,主要在企业的外部使用。

关于资本运营与资产重组的区别:一是范围不同,通常意义上的资产重组多指外部重组,这种资源配置活动通常伴随着所有权的转移,而资本运营不止涉及产权经营,也涉及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二是层次不同,资本运营分为企业、政府、社会层次的资本运营,不局限于企业,而是在社会范围内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源配置,实现全社会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而资产重组多局限于企业或产业层次,主要作为资本运营的方式和手段发挥作用;三是特征不同,资产重组的一大特征为对企业边界的调整,而资本运营的主要特征是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活化资本转化。

四、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

(一)生产经营概述

生产经营是指企业以其产品为经营对象,以生产、经营商品为手段,以利润最大化为直接目标,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围绕市场需求开展的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市场状况进行决策和预测、着眼于市场供求关系,安排生产、进行生产的组织与控制、开展质量与成本的控制、进行产品营销等活动。

(二)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区别

资本运营有别于生产经营:首先是对象的不同,资本运营对象是资本,生产经营对象是具体的商品生产和销售。其次是运作方式的不同,资本运营以资本增值和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为中心,重点在于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生产经营以企业商品为中心,从市场到生产如供应、技术管理、质量、财务等方面,关键是商品生产。再次是所处市场的不同,资本运营属于资本市场,既可以在资本市场融资,又可以通过产权交易来优化资本结构,而生产经营属于商品市场,关键在于把握商品的购进与销售,强调循环与周转。最后是战略形式的不同,资本运营可体现在内部管理型战略与外部交易型战略中,其中外部交易战略主要通过较少的自由资本控制较大的社会资本,形成规模经营优势,跨越自我资本积累过程;而生产经营主要体现在内部管理型战略中

(三)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联系与区别

1.相互依存

企业通过运用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任何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以资本为前提,若没有资本,生产经营就无法进行;若不进行生产经营,资本增值的最终目的就无法实现。在这里,生产经营是资本运营的前提和基础,资本运营是为一切发展生产经营而服务的。也就是说,资本运营以生产经营为基础,同时为发展生产经营服务。

2.相互影响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也是资本循环周转的过程。当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环节发生严重脱节,资本循环周转就会立即中断;当一个企业的设备闲置无用,材料和剩余产品存量过多,同时营销不力,就会导致资本积压,从而使资本效率和效益下降。因此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3.目标相同

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目的最终都是追求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也是相同的,不同企业都会根据不同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并进行销售,同样是为了赚取利润,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因此生产经营实际上是以生产、经营商品为手段,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第二节 资本运营分类

一、按资本运营形态分类

(一)实业资本运营

实业资本运营是指将资本直接用于购买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需要建设的厂房、使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和原材料等流动资本,最终形成从事产品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能力和运作过程。在企业资本运营范畴中,实业资本运营是最基本的运作方式,它在整个资本运营中起到支撑作用,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其最终目的是运用资本投资的实际生产经营能力去从事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提供经营服务等具体的经济活动,从而获取利润,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产权资本运营

产权资本运营,对象是产权,其经营的方式是产权交易。通过产权交易,可以使企业资本得到集中或分散,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间接带来收益。产权资本运营强调企业的经营资源不仅局限于企业自身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还应通过兼并、收购、租赁、托管等具体运营方式运作资本,使企业实现资本扩张,获得资本的最大增值。

(三)金融资本运营

金融资本运营,是指企业以金融资本为对象进行一系列资本运营活动。一般不涉及购买厂房、原材料、机器设备等具体实物。此处金融资本是与实业资本相对应的,主要指有价证券,如发行的股票、债券等,以及企业所持有的可以用于交易的一些商品或其他种类的合约,如期货合约等。

(四)无形资本运营

无形资本运营指的是企业对所拥有的各种无形资产如著作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企业信誉等进行的运筹和谋划,用无形资本的价值来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保值和增值的目的。无形资本在整个资本运营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无形资本运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无形资本的经济杠杆作用是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利途径。

二、按资本运营方式分类

(一)资本扩张

1.资本扩张概述

扩张型资本运作是指在现有资本结构下,通过兼并、收购、公司合并等资本运营活动,在短时间内使企业的规模迅速增长。

2.资本扩张的类型

根据产权流动的范围可将资本扩张分为以下三类。

①资本横向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在同一产业领域,为了实现规模交易而进行的产权交易。通过资本横向扩张,可以有效减少竞争者的数量,增大市场份额及话语权,也可促进行业整体生产力进步,培育“巨头企业”。

②资本纵向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属于不同行业领域,或同一行业内处于产业链不同阶段的企业,无直接竞争关系,出于行业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之目的而进行的纵向扩张。

③资本混合扩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进行产权交易行为,即从事不相关业务的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资本混合扩张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有助于企业进行战略重心的转移。

(二)资本收缩

1.资本收缩概述

资本收缩是指资本运营的主体通过对不良资产的剥离、资产出售和公司分立等资本运作活动,使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资本规模相对或绝对缩小,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资本增值最大化等目的。资本收缩是企业由多元化经营回归主业的必然选择,适当收缩有利于企业关注核心业务,培养和提升企业主业竞争力

2.资本收缩的方式

企业资本收缩的方式主要有资产剥离、股份回购、分拆上市(股权切离)、公司分立、设立定向股等。

(1)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其拥有的资产、产品线、子公司等出售给第三方。以达到甩掉亏损业务、满足企业战略转移的需要、修正“多元化经营”等目的。根据剥离的资产类型可分为经营性资产剥离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

(2)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盈余资金或债务融资,买回本公司对外发行的部分普通股份,以作为留存库存股或予以注销的行为。其中,最常用的股份回购类型为公开市场回购,股份回购具有减少权益资本,提高负债/权益比率,保证控制权、避税等功能。

(3)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又称为股权切离,是指母公司在设立一个新公司之时,将部分母公司的资产转移到新设公司中,该新设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即相当于母公司股权的二次对外发售,可以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推动股价上涨,有利于外部监督的加强。

(4)公司分立

公司分立是指一个公司将它的某一或某些子公司或者是部门独立出来的公司重新组建,成立新的公司,并同时将其资产和负债转移给新设立的公司,然后再重新把新公司股票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独立出去,最终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拥有相同股东的新公司。虽然形式上产生了新的法律实体,但并无现金流入,仅是一种权益的再分配。

(5)设立定向股

定向股,是指其价值与公司内特定业务单位的增长特征和经营绩效相联系的一种特殊的公司普通股。定向股的创立是根据公司业务的不同,而把整个母公司的经营分成两个或多个由公众持股的经营单位,公众持有的股份不仅仅是母公司整体价值的单一普通股,而是各个经营单位的定向股票 。各经营单位的绩效直接反映在对应的企业股票市场价值上。发行定向股可以保持企业各子公司或事业部等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加资产透明度、减少公众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释放在多元化经营中被压缩隐藏的价值;对高管实行绩效报酬奖励,会大幅度减少代理成本,同时还会促进专业化经营,增加筹集外部权益资本的弹性。

(三)资本内部调整

1.资本内部调整概述

资本内部调整是指公司本身的资产规模不发生变化,通过换股、杠杆收购等方式,只引起企业内部产权机构、治理结构发生变化的资本运营方式,这种资本运营的方式在我国运用得较少。

2.资本内部调整的形式

资本内部调整主要包括公司控制型和所有权结构变更型两种形式。公司控制型的资本内部调整通常包括托管经营、借壳上市、放弃管理协定、反接管条例和代表权争夺等几种情况;所有权结构变更型的资本内部调整包括股权交换、资产置换、股权无偿划拨和杠杆收购等内容。

第三节 资本运营闭环管理

一、资本运营战略

(一)资本运营战略概述

资本运营战略是指资本所有者或经营者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将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运营,以实现理想的盈利和价值增值所进行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资本运营战略是实施资本运营战略管理的基础和首要环节,也是企业从事资本运营活动的先决条件。

(二)资本运营战略的内容

资本运营战略包括资本运营的总体战略、运营战略、职能战略。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是企业的高层战略。它会根据企业制定的目标,选择企业可以从事的经营领域,优化配置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源,协调各项经营业务。运营战略是指企业的每个战略经营单位所制定和实施的关于资本运营的战略。在多数大型企业中,把具有共同战略因素的若干子公司组成一个战略经营单位,这些子公司的运营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的资本运营计划和行动的战略。职能战略是针对企业研究市场营销、开发生产行业、开展财务和人事管理等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

(三)资本运营战略制定依据

资本运营战略的制定,需要研究战略时机、进行战略态势分析、进行战略执行的前景预测。资本运营战略态势分析,是指关注在企业资本运营战略中面临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它也说明了企业在对待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应采取行动的姿态。在制定资本运营战略时,必须事先预测战略执行的前景,企业可以更加合理地规划战略执行预算,提高资本使用的效果,避免太大的资本损失和浪费。资本运营战略前景预测的重点是:战略执行的结果、战略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战略执行的费用等。

(四)资本运营战略制定程序

制定资本运营战略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对企业的战略条件进行分析。战略条件的分析包括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环境PEST分析)国家总体经济状况分析,国家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的分析,以及行业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资源的优势与劣势,以认清企业自身的实力 。第二,确定战略目标。资本运营战略的目标是实现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围绕这个目标,确定企业的产业目标、产品目标、技术目标和市场目标等。第三,制订战略方案。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拟订多个方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选择能够保证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案。第四,实施和修正战略。将战略方案具体化,建立实现战略的组织结构,确保战略实施能够有效进行,同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总体战略进行随时修正,以保证战略设计和实施的正确性。

二、资本运营决策

制定好资本运营战略后,管理人员需要将战略转化为可以明确传达给所有部门和员工的目标和措施,确定和审批用于实施资本运营战略的资源。规划运营,在确定了战略目标、衡量指标和各项战略举措后,接下来制订资本运营的具体计划,在确定项目优先顺序之后,制订详细的资源能力计划、运营和资本预算,并遵循以下规则进行资本运营决策:首先,资本运营与核心能力要实现有机结合。资本运营是在企业内部组织的,它以资本效率和效益为核心,是实现资本有效保值增值的途径。资本运营一定要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基础,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实现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两者同步进行。其次,企业经济实力与品牌优势要有效结合。企业品牌是企业成功进行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标志。企业的品牌是无形资产,在资本运营中起到关键作用,它是一种资本入股,可以减少企业有形资本的流出,也可以通过冠名权支持企业的不断持续发展。再次,低成本扩张和资本收益的有效组合。一个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计算、分析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最后,企业内部完善的管理与外部规模经济的良好结合。企业要开展好资本运营,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要求,明确策略、执行、监督三者之间各自独立、权责明确、互相制约的关系。

三、资本运营实施

(一)实施要点

实施资本运营要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重要指示和现行政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走投资主体多元化道路。抛弃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集体资本、社会资本、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混合资本的渗透、补充和推动效应,坚持走投资主体多元化道路。实施资本运作的过程中还应正确认识主业发展和多元经营的关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以产业为本,紧紧围绕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以主业发展为重心,避免泡沫经济的形成。在具体操作中,必须在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发挥资本运作的优势,或向产业相关领域延伸,确保投资安全,降低投资风险。

(二)实施途径

资本运营实施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内部商业运营,通过提供产品、技术、服务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资金,在商业市场上获得货币资产;二是在资本市场进行运作,这其中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配股、增发、转让股权、股权回购等行为,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操作,企业资产剥离、置换、出售等做法;三是智信运营,当企业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家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资本运营,例如将资本投向慈善市场或公益事业等,同时也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资本运营后评价

关于对资本运营后实现效果的评价,可主要从对公司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对公司风险控制的影响、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三方面入手:第一,根据资本运营后企业集团的产业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子公司的经营领域分布与集团经营战略是否相适应等方面来对公司产业结构优化情况进行评价;第二,根据资本运营后是否帮助企业规避行业风险,是否丰富企业结构以增强了抵御外部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资金的投资与管理布局是否降低了内部风险等,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第三,着眼于财务绩效,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评价资本运营对资产规模、企业营收等方面的效果。

第四节 国有资本构成及运营特点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有企业, 2019年4月19日,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从总体要求、优化出资人代表机构履职方式、分类开展授权放权、加强企业行权能力建设、完善监督监管体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几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为推动国有资本高效运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国有资本构成

2004年8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施行的《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中,将企业国有资本定义为: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国有企业经历了股份制改革后,国有资产以出资入股的方式投资到企业,体现为国家拥有一部分额度的国有股权,这类形态的财产就是国有资本。

大部分国有资本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中,也有少部分国有资本存在于民营企业当中。此处“民营企业”是指企业的资本以民间资产为投资主体的企业。相对于国有独资企业而言,广义的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

二、国有资本运营特点

国有资本运营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公司治理,三是承担社会责任,四是重视资本安全,五是提高运营效率。

(一)坚持党的领导

国有资本运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坚持党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同步谋划,确保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

(二)坚持公司治理

国有资本运营,要坚持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应依法依规制定公司的章程和规范制度,目的在于规范出资人代表机构、党组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权力。每一个治理的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和规范制度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义务。依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发〔2018〕23号)文件要求,企业拥有战略规划和主业管理、选人用人和股权激励、工资总额和重大财务事项管理等自主权。

(三)承担社会责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高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障国家安全和支持科技进步。

(四)重视资本安全

国有资本运营还需要保证国有资本的安全。《国务院关于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9号)文件指出,通过健全制度、创新手段,整合监督资源,严格责任追究,实现对国有资本的全面有效监管,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使风险意识贯穿始终。

(五)提高运营效率

国有资本运营,要通过国有资本战略导向投资和配置,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实现资本价值增值,从而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的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财务性持股为主,同时建立财务管控模式,需要重点关注国有资本的流动和保值增值情况。 +UD3wma+hXcPxbnmVAH8+FvyZhlpPKIBoYw3DT0F5OfXeX7Rwp8OVzdC95Hp7iU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