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边境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政策措施

(一)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于2017年5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指出要编制边境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设施建设,集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使边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守边固边。

内蒙古自治区于2017年4月出台《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实施意见》,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边民每年每户补助1000元,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鼓励边境地区群众搬迁到具有边境线的嘎查村居住;积极支持边民创业就业,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对于边民自主创业实行“零成本”注册,符合条件的边民可按规定申请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等;边境地区居民可享受政策内住院报销比例保持在75%左右,并逐步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沿边重点地区实施12年免费教育政策和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制度;创新口岸监管模式,将口岸通关现场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加强与中欧班列开行城市、东北三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通关协作,全面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检验检疫一体化等;发展跨境旅游合作区,深化与俄蒙旅游合作,支持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创建跨境旅游合作区。

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对兴边富民行动的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研发信贷产品,探索开办银关通业务和国际结算业务,加快推动牧业旗、边境旗县、“三少民族”自治旗、民族乡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边境牧业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优先扶持19个边境旗县农牧业基础设施、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园区、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辽宁省

“十二五”时期,辽宁省重视边境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整合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涉农资金,突出发展边境地区的人参、草莓、蔬菜等特色产业供应基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扎实推进爱民固边模范村(社区)、模范乡(镇)、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稳边固边和边境地区发展服务;积极开展创建“百里平安边防线”活动。

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进重点工程和重点任务的实施,促进边境地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边境地区254所中小学实施改造,实施干线公路低标准路段升级改造工程67千米,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238千米;基本完成边境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作。民生保障。边境一线农村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140户;完成“丹东市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特色优势产业。新增投资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8个,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48家。沿边开发开放。推动出境加工试点,信息化系统建设;支持出境加工产业园建设;建立丹东市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综合服务中心。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完成创建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30个。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建立了1个省级和3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立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边境安全管控机制。

(三)吉林省

吉林省于2012年5月15日印发《吉林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如下的重点任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力争实现边境一线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三级以上标准,边境一线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加快推进吉林至珲春客运专线建设,开工建设四平至松江河等快速铁路;开工建设珲春至东宁、松江河至长白等铁路项目;启动边境县(市、区)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建设边防公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各项公共服务向边境地区延伸,到2015年年末基本完成边境地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实现乡乡有合格卫生院,村村有合格卫生室,切实解决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看病难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启动实施一批以棚膜经济、蔬菜、人参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扶持边境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的矿产、建材、能源、林产品加工等工业项目建设;依托长白山、集安高句丽古迹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特色游、边境游、跨国旅游和朝鲜族民俗风情游等旅游产品品牌。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图们江国际区域合作等平台,积极参加各种项目推介和招商活动,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吉林省于2017年印发《吉林省“十三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强化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边境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开工建设沈阳至白河吉林段、敦化至白河等项目,规划建设松江河至漫江至长白、珲春至东宁铁路项目;建成集安至通化、辉南至白山、龙井至大蒲柴河等高速公路;适时推进集安公路口岸、安图双目峰口岸、临江口岸升级为国家级口岸;扩能改造图们—珲春—(俄)马哈林诺—扎鲁比诺跨境铁路。发展和保障民生。重点建设龙井市、和龙市等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和养老养护中心、日间照料服务站;重点建设珲春市文化馆、博物馆、长白山8个乡镇总和文体中心等;重点实施边境地区城市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人参产业,重点建设长白山通化葡萄产业集聚区、长白山食用菌产业园、长白山生态产业园区等;重点规划矿泉水产业、硅藻土产业、新材料产业项目;重点建设长白山观光休闲、鸭绿江高句丽文化、东北亚国际旅游等3条旅游产业发展带。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依托大图们倡议等合作平台,加强对外合作贸易交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以长白山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鼓励集安、长白、临江、和龙等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加强工矿采空区、塌陷区治理,促进矿山生态恢复。

(四)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于2011年11月15日印发《黑龙江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边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睦邻友好,沿边开发开放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较快发展六大目标。该规划确定了三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强基工程。包括边境地区村镇建设、交通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边境地区防洪、灌溉、农村供水、水电开发、水土保持等各类水利建设任务。改善和保障民生重点工程。继续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逐步解决边境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安全问题,力争使边境村屯全部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改善边境地区乡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工程。扶持特色种养业、支柱产业、特色旅游业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等。

黑龙江省于2016年11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实现稳边安边兴边;改革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动便利化;调整贸易结构,大力推进贸易方式转变;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升旅游开放水平,促进边境旅游繁荣发展。

黑龙江省于2017年9月印发《黑龙江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6—2020年)》,规划实施范围包括穆棱市、东宁市、同江市等18个陆地边境县。该规划确定了以下主要任务:全力保障和改善边境地区民生。集中解决东宁市三岔口朝鲜族镇等一批重点民族乡(镇)供热、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到2020年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边境地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以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建设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增强生态屏障功能。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漠河、黑河、抚远、密山(东方红)等铁路提速改造,积极推动绥芬河、虎林等新机场建设及现有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强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等界河(湖)的航道治理和黑河港等界河港口建设,加快建设黑河黑龙江大桥;开通绥滨中兴港至哈巴运输江海联运航线等。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沿边生态高效安全农业经济带,打造寒地有机食品基地;发挥边境地区煤炭、石墨、境外木材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外贸产品加工、北药开发等产业项目等。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完善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沿边国家级边贸区功能,加快建设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境内外产业园区等。

黑龙江省于2020年7月印发《中国(黑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紧密围绕把黑河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窗口的目标,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以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为核心,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全面发展;促进线上线下交易规范发展,构建边境地区现代流通和跨境电商市场营销体系。

(五)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2年11月印发《广西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实施方案》,实施范围是广西8个边境县市0~20千米范围的村屯,其中距陆地边境线0~3千米范围的村屯为重点地区,共涉及44个乡(镇)、540个建制村。大会战的建设任务是:边境乡村实现“八通”,促进具备条件的边境村屯和边境哨所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网络、通客运班车、通边贸点;沿边群众得到“八有”,保障边民有基本农田、有安居住房、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乡(村)卫生院(室)、有清洁能源设施、有农贸市场和边贸设施体系、有稳定增收产业、有基本社会保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8年1月印发《广西关于贯彻落实〈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意见》,围绕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特色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制定了具体任务和工程。该意见提出要改善边境地区民生: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8个边境县(市、区)385个贫困村、10.2万户贫困户和40.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改善边民居住生活条件。分期分批推进边境地区农村危房改造。鼓励和扶持边境地区常住居民抵边居住生产,完善边民生活补助标准定期调整机制,提高边民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边境地区居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高效快捷实施临时救助制度。推动边境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完善边境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有条件的乡镇新增建设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国(区)培计划重点向边境县倾斜照顾。实施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实现到2020年边境地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该意见提出要推进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支持边境地区建设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食用菌、桑蚕、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特色加工制造业发展。重点建设东兴、防城、宁明等海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和防城港钢铁、百色生态铝、崇左铁合金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及凭祥、东兴红木加工产业集群。推进边境地区特色服务业发展。推进建设防城港市和崇左市边境旅游试验区,推动建设边境8县(市、区)风情购物街、打造广西边关特色旅游品牌。

该意见提出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广“边贸产品+落地加工”模式,助推边境地区经济由“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强重点口岸的查验设施、信息化平台和配套保障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加强边境地区开发开放平台建设。推进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中国龙邦—越南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纳入两国共同总体方案,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相关论坛、活动,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六)云南省

云南省委、省政府于2015年8月颁布了《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实施范围是云南25个边境县市、110个沿边乡镇、37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3783个自然村、23.6万户、92.8万人,同时兼顾沿边19个农场。三年行动计划安排了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6项工程31个子工程,目标是三年内实现边境地区“五通”“八有”“三达到”。“五通”是指:通路,指边境地区实现乡镇至沿边村委会公路硬化畅通,自然村内道路硬化;通电,自然村农网完成改造升级,电价不超过全县平均电价;通水,自然村有水源稳定、安全卫生的自来水;通广播电视,沿边群众能够收听中央和云南省级频道;通电话互联网,沿边乡镇、村委会通4G和宽带网络,自然村通电话。“八有”是指:有合格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有合格卫生室和村医;有宜居生活环境;有抗震安居房;有高稳产农田地,人均至少建成1亩;有经济作物,人均至少建成1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果;有商品畜,人均每年至少出售1头以上商品畜;有劳动技能,每个劳动力至少学会和掌握1门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三达到”是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以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所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或超过所在县市平均水平。

云南省2016年7月印发《云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提出云南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即以滇中城市群为核心,以昆保芒瑞、昆磨、昆河3条大通道为主线,滇缅、滇老、滇越3个国际经济合作圈为支撑的“一核三线三圈”;加快推进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深入推进瑞丽、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河口、临沧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中老缅泰4国黄金旅游圈建设;加快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际旅游合作圈。

云南省2017年4月印发《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十三五”规划》。该规划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培育发展内生动力,包括做强沿边特色产业、推进沿边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激发开放活力,包括开发开放载体建设、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改善和保障民生,包括全面改善沿边境一线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完善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谐稳定边疆;等等。

云南省2018年9月印发《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支持沿边集镇建设。以抵边城镇建设、边境小集镇以及民族旅游特色村寨建设3项工程项目为重点,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和形态,增强城镇市政功能和产业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电网改造提升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8项工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工程、畜禽产品养殖工程、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多彩边境旅游工程等8项工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学前教育校舍建设工程、中小学校校舍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补助工程、保险保障工程、科技兴边富民工程等8项工程,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沿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开放活边水平。以边民集市点建设工程、沿边口岸建设工程等为重点,加强边境互市点、边民集市点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加强稳边固边建设。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工程、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管用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境污染防治及治理等9项工程。

(七)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边境地区发展,不断加大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十二五”时期专门召开了全区边境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和《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了加强边境地区发展和稳定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实施边境地区“十二五”时期93个项目,安排投资333亿元,自治区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重点向边境地区倾斜,重点解决制约边境地区发展稳定的特殊困难和实际问题。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17年11月颁布了《西藏自治区边境地区小康村产业建设规划(2017—2020年)》。实施范围是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和阿里地区21个边境县、112个边境乡(镇)的628个边境一线、二线村和察隅农场,涉及62160户241835人。规划设计总投资301亿元,主要围绕“水电路讯网、教科文卫保”等“十项提升工程”,着重安排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项目,同时充分考虑边境村与周边区域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链条衔接,统筹考虑“十三五”有关边境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按照该规划,西藏自治区将建立“十三五”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项目储备库,加快实施628个边境一线、二线小康村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301亿元,其中边境一线、二线小康村建设项目241亿元,边防公路45亿元和边防电网建设15亿元。自治区将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资金来源包括国家专项资金,每年整合各类资金约60亿元专项用于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统筹使用自治区边防公路45亿元和农村电网15亿元。同时,自治区地方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向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倾斜,每年拿出建设资金的20%用于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

(八)甘肃省

甘肃省被纳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范围的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十二五”时期,肃北县在全省率先实施户籍改革,取消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养老、医疗等福利待遇;结合退牧还草、易地搬迁、小康住宅建设等项目,实施了牧民新村建设,建成了标准化牧民定居示范点,引导农牧民在县城住宅小区安家落户,牧民在县城的定居率达到75%以上;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建立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合作医疗居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

“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和《关于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支持肃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树牢固边守边意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加强边境地区治理、推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要依托肃北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把培育发展富民产业项目作为主攻方向,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促进肃北县经济多元驱动,良性健康发展;要大力宣传兴边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在肃北全县上下形成关心、支持、推动边境地区发展的浓厚氛围,抓住新契机、焕发新斗志、展现新担当,开创兴边富民行动新局面,推动肃北县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11年颁布了《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十二五”时期将依托国家兴边富民专项资金、自治区各部门专项资金等,在全区32个边境县市实施16项重点工程。该规划确定了如下任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有边境县(市)基本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乡镇和9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所有建制村通公路。边防公路全部实现等级化;口岸公路全部实现黑色化,8个重要口岸通高等级公路;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和边境扶贫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推动边境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边民的脱贫。全面解决边境地区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实施好“富民安居”“牧民定居”工程。大力开发优势资源。扶持特色农牧产品加工,实现农牧产品价格由粗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在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推进优势资源科学有序开发;在边境地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民族工艺等文化产业。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大力建设喀什、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已有的霍尔果斯、吉木乃、巴克图等边民互市贸易示范点。加强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爱民固边模范县(市)、乡(镇)、村(社区)创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宗教工作,引导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为稳边固边和边境地区的发展服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17年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该规划指出,边境扶贫成效显著,边境地区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61%下降到2015年的25%;要加快实施边境扶贫专项行动,推进边境扶贫、脱贫固边,关系边防巩固和民族团结;按照“一线守边、二线固边、三线服务”的总体思路,加快推动边境地区发展,改善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确保边境居民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夯实民族团结、边防稳固的社会基础,构筑边境安全屏障,确保边境地区与全疆、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支持边境沿线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大对承担“一线守边”任务的边境一线贫困村扶持力度,用于兴边富民行动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向边境一线贫困村特别是一线抵边行政村倾斜。

(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2016年12月印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该规划指出,大力发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及出口加工业等外向型经济;建立扶贫资金正常增长机制,整合兴边富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涉农资金,使扶贫资金集中投入的方向、范围、强度与精准扶贫要求保持一致,形成政策、资金、项目的整装集成机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2018年2月印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规划实施范围为兵团58个边境团场。该规划确定了如下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推进边境团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沿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边境交通脱贫攻坚、国际铁路通道建设、沿边公路贯通工程等重点工程,确保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边境团场通二级公路比重达到100%,边境团场等级客运站覆盖率达到100%,连通硬化路比重达到100%。保障和改善边境团场民生。实施护边脱贫、兴边富民整体推进、安居守边等重点工程,确保17个边境贫困团场退出贫困序列;加快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边境团场特色优势产业。实施特色优势农业培育、特色林业富民、多彩边境旅游工程、产业园区建设等工程,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实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口岸产业培育等工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加强边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安全保障、跨界河流水环境治理、团场连队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维护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实施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工程、边境地区平安建设等工程。 FQWh9sXWS8ZtqSFDb1cE4aEFHt5H9FxqynVXSets8b4JjvjxzuHG0TQwNGfryC2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