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服务模式分析

京津冀农业科技合作取得初步成效,在合作模式上,京津冀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和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依托技术交易辐射创新成果、推动企业间及内部产业链跨区域延伸等方式来加强区域创新合作,初步形成了从创新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

(一)政府推动型科技服务模式

由于京津冀处于3个独立的行政区域,长期各自相对独立发展,京津冀现代农业协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而农业科技服务属于公益科技的范畴,具有很强的外部性,需要平台及制度的推动,因此政府推动是目前主要的合作模式,通过各委办局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区域内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

1.战略合作协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三地政府在科技创新、人才建设、股权激励、财税支持、金融促进、产业培育、种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协商讨论,为推动三地农业科技服务协同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并围绕合作目标、合作模式、合作领域等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三地农业合作更是有了进一步实质性的推进,从之前的合作逐步向协同转变。在地方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共同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合作协议》《京津冀供销社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京津冀金融服务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开始逐步落地,新的京津冀农业协作模式开始形成。

2.平台建设

京津冀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促进三地陆续开展一大批农业科技联合攻关项目。通过政府搭桥,举办高层论坛、学术会议、交流展会等,以会带展,促进区域合作、成果对接。为加快科技和信息传播速度,解决农民在市场信息上的不对称性问题,三地政府部门还加大了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网络平台建设力度。北京成立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联盟,并支持河北搭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农业人才队伍等,京冀共同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促进京外基地与京内研发和“菜篮子”产品销售网络实现有效对接。

(二)科研机构主导型科技服务模式

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京津冀三地农业科研机构除为政府公益性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和农民等不同主体提供产品、技术和信息等科技服务支撑外,还通过与涉农企业、地方政府及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建立示范基地、组织农民技术培训、提供专家服务、联合攻关项目等,进行更直接的科技服务。

1.院企合作

农业科研院所与三地的涉农企业、合作组织或协会联合,以技术、基地、资金、市场为纽带开展广泛合作。例如,北京营养源研究所与河北果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研制“二级压榨物理精炼杏仁油生产技术”“低脂杏仁粉生产技术”;北京农学院与河北绿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科技合作关系;2010年秦皇岛长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会同中国芦笋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12家京冀两地单位共同组建“芦笋循环经济发展产业技术联盟”,推动芦笋产业发展。

2.院区合作

科研单位与地方政府联合,以科技项目为京津冀合作的切入点,建立科技需求的互动机制,指导农业科研立项和科技服务。如,中国科学院与唐山市政府共建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推动30多个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唐山市曹妃甸区农林畜牧水产局签订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合作的框架协议(2015—2017年)》,共同推进双方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全面合作,促进该区农业科研、现代农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该院还与河北省科技厅、河北承德市隆化县政府、迁安市政府等津冀多家单位就加强高效实用技术推广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

3.院校合作

科研单位间强强联合,通过联合申报课题、联合攻关项目共同开展科技合作。如,2015年12月,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天津农学院和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参加的“京津冀农业高等院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组织多家科研单位共同申报国家、省市级重点示范推广项目。联盟的成立将促进京津冀主要农业科研单位从国家需求出发,加强战略政策层面研究创新,形成“战略—生产模式—技术和基础创新”相协调、可配套、见成效的创新体系,有效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现代农业发展。

(三)社会化主体延伸型服务模式

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农业产业链需要,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加强产业链的跨区域延伸,与农民组合结对,形成程度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以效益为导向给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村社会发展所需的各方面科技服务。目前在京津冀地区主要有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式服务模式和“企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服务模式。

1.龙头企业订单模式

以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民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推行订单生产。企业对基地农户有明确的承诺,提供全程服务,包括品种、生产资料、新技术推广等。如,北京市龙头企业房山区凯达公司,积极响应“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政策要求,积极助力产业扶贫,以良好的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先进的深加工生产技术和实实在在的金融投资为主导,在京冀等地投资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和深加工生产基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与河北涞水县绿航家庭农场签订了“800万元订单种植协议”,带动种植农户300余户,亩均收入3000余元。2019年扩大订单种植,签订“1亿元冻品购销协议”,并无偿提供加工技术、加工工艺、工厂员工培训、厂房规划设计、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等相关支持。

2.龙头企业拉动式服务模式

企业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中最重要的主体。三地政府通过税收、资金、保险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促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进而带动京津冀服务组织及广大农户致富。如,首农集团所属的北京首农食品经营中心与河北瑞谷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双方共同投资260亿元,建设10个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形成一个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化安全食品生产、流通和运营体系。通过政府牵头引导企业合作,产生了以首农集团“承德三元滦平北京鸭产业化项目”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农业合作模式。 8RJevnk5U513NMOK3GmQ5Fg4aDo8TOo+AmJzkhhfGmcXXPm4Dr+PaNP8kNgsKyN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