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改革开放初期,个体工商户利用宽松的政策环境从事小商品贸易、私营餐厅、零售商店和家庭作坊等活动,填补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空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小企业获得了官方合法性,并继续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灵活的、市场化的核心而蓬勃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吸纳城镇就业、提升地方整体经济实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中小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实力显著增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中国中小企业数量达2800余万家,个体工商户近7000万户,中小企业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吸纳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的占比超过90%。“十三五”以来,中小企业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新业态、新模式的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超过10%,全国32个试点城市的中小企业集聚区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53%,专利授权增速超过30%。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小企业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日益增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成为重要的对外合作平台,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聚集了230多家德资企业。

然而,中小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巨大,而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约束与直接融资渠道尚不通畅等现实原因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二是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可抵押资产价值较少、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因此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在巨大的融资压力下,一些中小企业只能以高昂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寄希望于民间借贷 ,最终酿成资金链断裂的悲剧。

2006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陆续提出中小金融理念,并在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以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努力营造以“一圈一链” 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成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由于此类业务的强宏观顺周期性和资金聚集性,随着国内经济进入结构深度调整的新常态,其业务风险也会快速聚集,成为银行避之不及的“重灾区”。在经济上行期,商圈“多户联保”被业内认为是中小金融模式的有效尝试,采取批量营销、集群授信的模式,在风险缓释上通过信用捆绑抱团取暖,可以弱化个体信用风险,实现信贷业务工厂化和低成本运作。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获得迅猛发展。然而,进入结构调整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盈利堪忧,风险因素集聚,极易导致风险迅速扩散。进入经济深度调整期,因供应链金融操作环节众多,金融诈骗等现象层出不穷,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损失。

中国各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制度(见表1-1),各类金融机构也相继通过缩短业务流程、创新信贷产品设计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寻求疏困之道。但面对中小企业日益庞大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意识提升的现实,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为了方便中小企业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政府制定了众多融资和资金补贴政策,部分政策效果明显。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企业未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很多好的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审核流程繁复、帮扶部门间缺乏信息沟通、非市场化机制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帮扶政策效果不佳,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仍然比较严重。

表1-1 2002年以来中国政府各部门出台的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部分政策制度

2012年以来,互联网金融 进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视野,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21世纪初,对中国网络金融的研究逐渐展开。2013年,余额宝、比特币等新兴的网络融资平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为中国互联网融资元年。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在倒逼传统金融机构转变经营模式、开发新型借贷产品的同时,又催生出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小贷、众筹模式等一批新的融资模式,这批新的金融模式成为推进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力量。同时,这些融资模式的直接受益者就是中小企业。中国长期存在金融资源错配现象,金融结构尚不完善,金融系统未能实现充分发挥市场价值的功能,金融资源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国有部门和大型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模式,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重要的融资渠道。

1.1.2 研究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换挡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改革的主要方式。实施“去产能”等措施所派生的就业问题严重影响了改革速度,中小企业成为这次转型升级中劳动力转场的有效载体。然而,中小企业面临的严重资金短缺制约了其发展。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都在极力鼓励金融机构业务向中小企业倾斜,并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但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和资金成本高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本书对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互联网金融理论等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一是对目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了比较,在对比中挖掘不同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共性和差异;二是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平台理论、金融创新理论融入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研究中,为互联网金融融资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内在机理,并研究了电商小贷、众筹、政府主导的互联网融资等适合中国中小企业的全新融资模式,构建了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体系,为中国互联网融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2)实践价值。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实务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也是阻碍中小企业自身创新发展的“顽疾”之一。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级政府为激发经济活力,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着力点就是通过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来缓解其融资约束。然而,受融资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以及中国特殊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等深层次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难以得到实质性解决。互联网金融为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它提高了金融系统收集用户数据的能力,通过信用系统可以降低融资过程中对抵押的依赖,更有效地降低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本书从互联网金融视角入手,设计了适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的融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的政策建议。 2qfK29ugVXZzlQjHKyVSFzuXOCbE3a6vb+H5S1YUJ7UqqrCqQozhyJtQgqfTz6P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