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研究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演变,大致经历了“边缘化融资模式→政府主导型融资模式→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三个阶段。借鉴国外的历史经验并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靳明等(2005)提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的目标模式是混合型融资模式,主张通过“三步走”实现这一目标,即政府主导型融资模式→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混合型融资模式。就中小企业的具体融资模式而言,主要有集群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信誉链融资模式和投贷联动模式。

2.3.1 集群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彼此独立的中小企业聚集于一定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和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Porter, 1998)。中小企业形成集群后更加充满活力,融资方面优势显现,竞争能力提升。中小企业集群位置临近,促使特定产业领域企业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实现互动承诺,提高了企业间的信任度。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在提高集群内各个企业利润的同时,实现集群内中小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还可以释放大量的“集聚效应”,产生“1+1>2”的竞争优势。

目前,大量研究(见表2-4)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概念和特点、优势、路径进行了探讨。陈晓红(2008)研究指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是各种运行机制的总和,包括价格机制、风险机制、法律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等方面。高连和(2013)指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有集体发债、企业轮流信用融资、区域银行、互助融资、担保融资、团体贷款和其他融资形式。张炳申等(2003)认为,集群融资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和融资风险,且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促进区域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高连和(2007)指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之所以比单个中小企业融资更具优势,原因在于企业集群具有信用优势、信贷优势和集体理性优势。蒋晓薇(2019)指出,融资不再是单个企业的事,中小企业集群后可以获得规模效应。集群内信息的迅速扩散,增大了信息的共享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使交易成本降低。张炳申和马建会(2003)提出为了改进我国企业群体融资,必须加快拓宽民营金融的服务范围。张杰(2012)从政府视角出发,建议建立专门扶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政府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和乘数效应,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表2-4 集群融资模式研究的基本情况

2.3.2 供应链融资模式

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金融将资金流整合到供应链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弥补了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不足,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采纳。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的基本情况如表2-5所示。

表2-5 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的基本情况

就供应链金融的内涵而言,Hofmann(2005)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中包括外部服务提供者在内的两个以上的组织通过计划、操纵和控制财务资源流动,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闫俊宏和许祥秦(2007)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顺畅流转。

供应链金融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作用。张伟斌和刘可(2012)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起到了缓解作用。刘园等(2016)指出,供应链金融通过真实交易,借助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经济信用实力,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类型多样的金融产品服务,从而使中小企业得到融资支持。

在加强供应链金融建设方面,熊熊等(2009)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建立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谢世清和何彬(2013)指出我国应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模式多元化,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范方志等(2018)从生命周期视角分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政府推动和互联网交易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2.3.3 信誉链融资模式

由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往往规模较小,经营活动不透明,抗风险能力差,财务信息不公开,各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缺口时,很难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信誉链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信誉链是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誉连接体系,其核心是厂商信誉的共建和共享。信誉链融资模式本质上仍是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罗正英等(2003)以信誉链为分析工具,证明了在稳定的信誉链结构下,中小企业融资可以摆脱单个企业的信誉约束,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以信誉链为担保的融资链结构。

在信誉链融资的作用机制方面,张琦(2011)指出,信誉链融资机制充分利用企业间的共生关系、相互信任与互相监督,通过把中小企业的信誉与大企业的信誉或多家中小企业间的信誉进行绑定,将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信誉水平提高到外部投资者可以接受的水平,最终中小企业集群的所有参与者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信用水平较高的资金需求者。信誉链的制度安排是中小企业通过共生模式提升其融资能力的关键。信誉链总是伴随产业链存在,是具备生产分工的企业群之间信誉共建与共享的关系。信誉链融资模式与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差异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集群融资更加注重地域范围,是在一个“小圈子”内部的企业集群,而信誉链融资更加强调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关系;二是企业集群融资主要通过增加抵押物的形式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而信誉链融资模式则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及财务信息披露来增加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信誉度。

2.3.4 投贷联动模式

投贷联动模式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信贷支持,风险投资或私募基金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以“股权+债权”的模式,为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投贷联动在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美国,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大量初创、成长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了投贷联动的发展。早在2011年,英国就成立了“中小企业成长基金”,以投贷联动的模式来解决中小型成长企业的融资困境,并取得了理想效果。中国的投贷联动业务发展时间较短,2009年起国内商业银行才尝试投贷联动业务,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了股权投资牌照,成立了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此后,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纷纷试水。2016年3月,投贷联动作为助推创新创业的金融动力被首次写入《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投贷联动突破了商业银行单一的信贷融资模式,一方面通过信贷投放为中小企业提供债务性融资,同时通过特定方式获得部分股权性收益,银行以企业高成长带来的股权投资收益补偿债务性融资所承担的风险,从而达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康雷宇(2017)认为,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投贷联动的推进有助于提高科创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降低其融资成本。对于银行而言,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增强了其对成长类客户的服务能力,也有助于缓解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信贷息差逐步缩小的盈利压力,同时提升了股权投资能力,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

蔡苓(2016)设计了一种投贷联动模式,即由园区、政府、风险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园区平台发展基金,商业银行对园区平台发展基金提供贷款,由该基金根据园区内合格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提供金融支持。刘渝琳和贾继能(2018)研究发现,在特定的资本结构下,相对于“只投不贷”模式,投贷联动模式具有更高的研发时间效率和风险分散优势。在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下,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自身资产和业务结构。药晓东和王一鸣(2017)分析了投贷联动业务存在的风险类型,提出要完善科创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和估值体系,用风险投资的高回报覆盖信用风险的高损失,以实现这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VE8qsuNd0EM+Tl2/Bh3P+Ne+zcYR2Cp/HRFavnay1aNvc6ESSf3sV0h7OnmNpA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