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物流保险的使命

一、统筹新冠疫情防控与物流保险发展

2020年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动态,积极组织蔬菜和畜禽等生产,畅通运输通道和物流配送”,“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由此可见物流行业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物流业是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也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多种产业的复合型、先导性产业。

面对疫情,物流行业企业冲锋在前,我们看到了中国邮政、京东、顺丰、德邦、中通、苏宁等物流企业迎难而上,构筑起抗击疫情物资物流保障的坚强堡垒。数以万计的一线物流企业和千万一线物流人投身“战疫”,提供抗击疫情物资和生活用品物流保障服务。

物流行业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物流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我国当前正处于物流业高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09年的96.65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98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由2009年的6.09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4.6万亿元。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物流行业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2022年)》显示,2020年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360万亿元。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物流岗位从业人员已经超过5000万人,已经占到全国就业人员的6.5%,物流行业成为从业人员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调查报告》显示,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的保险支出基本为零,但其面临的意外、伤残、疾病风险却逐年攀升。

2019年,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共14.6万亿元,占2019年GDP(99万亿元)的比例约为14.6%,略低于2018年的14.8%;同期,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共4.3万亿元,占2019年GDP的比例(保险深度)约为4.3%。

经济的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物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这些都说明了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需要在物流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战略服务支持。

二、物流保险

何谓物流保险呢?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物流,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物流保险,从宏观上来讲,是一切与物流活动相关联的保险,是指在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对财产、货物运输、机器损坏、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安全、人身安全、雇员忠诚的保证等一系列与物流活动发生关联的保险内容,其中还包括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等。

物流保险更多的是指货运险、物流责任险等险种。《漫谈保险》一书中,笔者详细介绍了货运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图2-3给出了货运险增长率与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货运险增长率与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图2-3 货运险增长率与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尽管我国物流业与保险业在各自领域的发展上均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是从这两种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物流业正面临着社会物流成本居高难下、社会物流供需不平衡、社会物流整体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而保险业对物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更是远远不足,与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保险业与物流业此前受传统业态发展模式的限制,缺少有效的融合机制,内外驱动力不足,无法协调发展。

三、新冠肺炎疫情对物流业的影响

因运输内容、服务对象及应用场景各不相同,疫情给物流业各细分板块带来的影响差异显著。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发布的《制造及物流业的战“疫”之策》以及德勤发布的《科技抗疫,协同制胜——新冠疫情下物流企业应对之策》等报告显示:

(1)快递行业:2003年,我国暴发非典型肺炎时,中国电商尚处于起步阶段,快递行业基数较小(2002年中国快递量仅为1.4亿件),存量业务短期受负面影响小。因此,SARS的发生,对快递业的负面影响有限。而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635.2亿件,是2003年的370倍,我国快递业已经具备较大的存量市场。

短期内体量将有所缩减,但中长期整体业务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近1~2个月,快递业整体仍处于恢复产能阶段。依据国家邮政局计划,至2月中旬快递业产能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四成以上,并随着疫情的形势变化进一步提升。长期来看,疫情将进一步强化线上购买的消费习惯,作为电商物流的基础设施,快递业的长期需求增长可期。

(2)社区配送、冷链行业:受益于疫情催生的消费习惯变化,社区配送和冷链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小区封闭式管理促进了线上消费,尤其是生鲜品类线上消费,导致社区配送需求猛增。例如,部分生鲜电商的销量较往年实现了3倍的增长。我们认为,在疫情结束后,消费习惯的改变将得以保持,从而带动社区配送持续增长。此外,线上生鲜消费的增长也将反推整个物流业加大对冷链运输、仓储等方面的投入,冷链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3)整车、零担行业:根据G7发布的春运期间整车、零担物流流量同期对比数据,受疫情影响,零担基本处在“瘫痪”状态,整车相对较好,但恢复进度缓慢。该行业在短期和长期都将承受较大压力。短期内,面临部分交通封闭、开工延迟的影响,零担运输正陷入收入断档的困境。而长期来看,在疫情冲击下,其主要客户群体——中小企业面临萎缩或更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持续经营能力遭受严峻考验,而这部分萎缩需求能否在2020年内被大企业完全替代,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新冠肺炎疫情对物流业影响有多大?物流企业如何抵御风险?如何发挥物流保险的作用?这些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这不仅是物流保险的使命,更是保险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物流保险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部署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新战略,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按照三大战略的国际区域层次、国内区域层次、城市群区域层次,推动物流业一体化发展,密切物流业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关系,打造通道化、枢纽化物流网络。“物流”一词更是连续6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多措并举发展“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

在保险业对物流业的服务支持上,2014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动保险服务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险、物流保险,探索演艺、会展责任险等新兴保险业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这是国内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及“物流保险”的概念。2016年印发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一次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险、物流保险,探索演艺、会展责任险等新兴保险业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这些都说明了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需要在物流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物流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战略服务支持。同时也表明,我国各个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紧密关注保险的社会保障价值,尤其是在物流领域。

我国物流费用主要由交通费用、保管费用和其他管理费用三部分组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9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2019年我国物流费用为14.6万亿元。其中交通运输费用为7.7万亿元,占比52.74%;保管费用为5.0万亿元,占比34.25%;管理费用为1.9万亿元,占比13.01%。

在管理费用(含保管费用)组成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超1000亿元,因包装造成的损失超3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超100亿元。而在物流作业的过程中,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都会涉及保险问题,风险存在于链条中的各个环节。

可见,我国物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风险隐患,并且自身抗风险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保险业加大对物流产业的关注,推进物流保险的发展,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助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仍处在关键时期,但这正是黎明前的黑暗。随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物流行业正在积极复工复产,此时保险业要积极提供短期物流保险并布局物流保险的未来。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险能做什么?保险能做的,不是把保险置于金融,而是把保险置于物流;关键是用好已有保险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重点是用足用好物流保险等保险产品,保障物流的畅通、高效、安全运转。 VlZ9463NXaOEofJ50ipOTfQJ61j8fhWYgJx/u+THsWrn51RNfhJazJUgRyLG1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