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资源及社会经济状况

2.1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界定

2.1.1 青藏铁路概况

青藏铁路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到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7公里。东西横跨东经101°33′至东经91°02′。青藏铁路在青海省辖区内有1409公里,占总里程的71.98%;在西藏辖区内有548公里,占总里程的28.02%。沿线经济带覆盖面积77万平方公里,其中:在青海省辖区内有34万平方公里,在西藏辖区内有43万平方公里。

青藏铁路的修建,结束了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了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了青海和西藏资源的开发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青藏铁路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必须充分发挥其青藏高原大动脉的作用,引领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2.1.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界定

(一)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的划分

根据某一特定区域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区域由里及外分为核心区、覆盖区和辐射区。

图2-1 重点地区层次结构

1. 核心区

核心区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是区域公共活动体系的主要部分。

区域核心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区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上有别于其他地区。它包括区域的主要零售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信息中心等,集中体现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功能。

区域核心区,是能代表地区形象,承载重要功能(如行政、商务、宗教、景观等),具有一定集聚效应(如人、物、信息流的集聚等),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的核心区域。一般而言,核心区是区域主要的公共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当地居民及外来人员进行各种活动、互相交往的场所,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区域的核心区一般是当地的行政、经济、文化等中心,且主要是一些大中城市。

本篇将以在青藏铁路线上的具有影响力的大中城市作为核心区,主要有青海省的西宁市、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的那曲市、拉萨市,通过进一步比较,最终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引导性的核心区。

2. 覆盖区

覆盖区是指围绕核心区发展的周边地区,与核心区的关系密切,其经济社会等方面受核心区的影响比较大,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核心区有向覆盖区蔓延的趋势。

3. 辐射区

辐射是指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直线延伸的特性。辐射区是指该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相对比较独立,受核心区的影响不大,但仍在核心区的辐射范围内,主要表现在受核心区的行政管辖,或在交通、文化、经济交流等方面仍受其影响的区域。

(二)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划分的依据
1. 社会发展地位

这表现在该地区是否为该区域的行政中心,是否为人口的主要聚居区,是否为交通的要塞,是否在人们的认识中处于重要位置等,以及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重要程度。

2. 资源集中度

资源集中度,是指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在某一地区的集聚程度。重点地区的资源集中度应该比较高,具体表现在人、财、物等资源的基础较好,获取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途径方便,也包括重点地区内的旅游资源配合较好等。

3. 经济总量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GDP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对于重点地区来说,其经济总量应该是区域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其GDP在该区域的GDP中的比重应较大。对于本篇来说,经济总量将是衡量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的主要依据。

4. 分析思路

从上面的三个评价依据出发,找出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核心地区,再以核心地区为中心,向外依据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依次确定出覆盖区和辐射区。本篇将覆盖区和覆盖区包围的核心区作为青藏铁路沿线的重点地区。

(三)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的界定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的需要,以及西宁市和拉萨市作为省府以及格尔木市的中转枢纽作用的考虑,本篇将西宁市、格尔木市和拉萨市作为沿线地区三个重要的点,将青藏铁路各个重点地区看成是“三点一线”的发展模式的轴心。并结合现有的行政规划,对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进行划分。

表2-1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

本篇将以核心区和覆盖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即将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界定为西宁地区、格尔木地区和拉萨地区。其中:西宁地区包括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南地区、黄南地区和海北地区;格尔木地区包括格尔木市和海西州;拉萨地区包括拉萨市和山南地区。

2.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资源禀赋及资源优势

2.2.1 青藏铁路沿线资源的分布状况

鉴于资源分布的特征,我们在资源集中度方面以核心区及其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西宁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处中湟水流域中新代河谷盆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膏、芒硝矿和煤、水泥用灰岩、硅石等矿产资源,是两省区发展建材矿业的重要地区。海东地区,冶金用和建材用非金属矿产在该区占有突出地位,以镍为主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硫、磷等矿产也在省区内有一定优势。这一地区不仅是青海省石棉、铬矿的成矿区之一,铁和有色金属、贵金属、煤等矿产分布也广,探明矿种及产地较多,是两省区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

格尔木所处的柴达木盆地被誉为“聚宝盆”,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钾资源的储量占全国的97%左右,镁资源储量占全国的70%以上,锂资源储量占全国的70%,硼储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此外,盐湖卤水中的锶、铷、铯、溴、碘、铀和钍的含量也远超过海水中的含量,这些稀有元素在青藏铁路沿线的盐湖中的含量,已经超过工业开采品位,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青藏铁路沿线的柴达木盆地区段是两省区主要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储量占两省区总储量的98%。有色金属中的铅、锌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区段,是有色金属地质资料最全、勘探工作程度最高的有色金属资源分布区。此外,该地区的建筑材料用石灰岩、能源矿产煤、黑色金属、石棉等也有相当的储量。该区是两省区已知各类矿产及产地最多和矿业发展最重要的地区。

青藏铁路途经的那曲地区和拉萨地区资源也十分丰富。那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铬铁矿分布区,已进行过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调查的铬铁矿区有安多县多巧铬铁矿。我国最重要的铬铁矿罗布莎铬铁矿位于拉萨地区的周边;西藏的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昌都地区以及拉萨市;黄金在全区都有发现,但具规模的矿床主要集中在那曲及阿里地区,以砂金矿为主;非金属矿产重晶石、菱镁矿、石墨、石膏、硫、砷等在沿青藏铁路的西藏段区域也有一定的分布。水泥用灰岩、花岗岩、大理石、陶瓷土等建筑材料类矿产储量也较为可观。

2.2.2 青藏铁路沿线的资源优势

沿青藏铁路地区的资源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资源储量巨大,为发展该地区的工矿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也是发展区域经济最主要的方向。巨大的资源优势加上青藏铁路提供的充足的运输能力,使得工矿业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地区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石油、天然气资源

该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沿青藏铁路的柴达木盆地区段,累计探明原油资源储量2.54亿吨,居全国第12位,其中可采储量0.54亿吨;天然气共探明气田9处,其中大型气田3处,中型气田1处,小型气田5处;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472.2亿立方米,其中可采储量794.8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八位。青海省石油、天然气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在全国虽不在前列,但在省内经济发展中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盐湖资源

举世闻名的察尔汗盐湖是整个柴达木盆地中最低洼的地带,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也是世界特大型盐湖矿床之一。它东西长168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察尔汗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盐的世界,湖区内各种盐类资源的总储量达600多亿吨。相关数据显示,已探明的氯化钾总储量为5亿吨,其中:氯化钾表内储量1.45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7%;氯化镁储量为16.5亿吨,氯化锂储量为824.6万吨,均居全国首位;氯化钠储量为426.2亿吨,可供全世界人食用2000年。除以上主要矿物外,察尔汗盐湖还含有硼、溴、碘、铷等元素,初步开采价值超过12万亿元。

大柴旦湖硼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的大柴旦盆地中,行政区划属海西州大柴旦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95°01′52″东经95°22′30″,北纬37°55′00″北纬37°46′15″。矿区气候高寒干燥,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年平均气温低,日温差大,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0~1.4℃,多年平均降水量66.7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2079.9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31倍,对液体矿床的开发极为有利。青海省大柴旦是综合性大型盐类矿床。其探明的矿产资源量:硼矿固体氧化硼B1+C1+C2级总储量为313.5万吨,硼酸盐矿石总量为35786.97万吨;卤水34701.2万吨,卤水中有益组分K + 储量187.96万吨(合KCl358.4万吨),K + 5000~10000mg/l;B 2 O 3 储量59.1万吨(大型规模),B 2 O 3 1269~2385mg/l;LiCl储量38.02万吨(中型规模),LiCl一般为1800mg/l。该矿床开发的外部条件十分优越,其中交通、电力条件基本与察尔汗盐湖相当,而能源(煤炭)、水的供应要比察尔汗地区方便且充足。该矿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开发条件是最好的。大柴旦湖硼矿区距大柴旦镇仅10公里,有便道沟通,大柴旦镇对外交通有柳格公路与格尔木、柳园、锡铁山、西宁等地相沟通,交通非常方便。通信、电力、煤炭、水等均可满足生产及生活需求。该项目可享受国家和青海省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小柴旦盐湖硼矿距大柴旦镇东南37公里,是中型内陆盐湖矿床,湖中基本为高矿化度湖水,B 2 O 3 矿含量为52.3万吨,品位为10%~20%,最高达29.77%。

茶卡钠盐矿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边缘的乌兰县境内,乌兰县茶卡镇南侧,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2公里,北依巍峨的完颜通布山,南靠旺秀山,东濒茶塘盆地,面积105平方公里,为一典型的氯化物型盐湖。该盐湖为天然结晶盐,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4亿吨以上。固体氯化钠储量约4.5亿吨,品位为82.94%,盐矿厚度为8米,最厚可达15米以上。液体氯化钠储量约2017万吨,品位14.71%。此外,还伴有大量的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芒硝等矿种。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

(三)金属矿产

沿青藏铁路的有色金属矿产十分丰富,主要有铜、铅、锌、钴、镍、汞等,重点是铜、铅、锌、钴。

1. 铬铁矿

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储量为391.8×10 4 吨,Cr 2 O 3 为52.63%,Cr 2 O 3 /FeO为4.35;曲松县香卡山铬铁矿,储量为43.2×10 4 吨,Cr 2 O 3 为51.53%,Cr 2 O 3 /FeO为4.15;那曲县依拉山铬铁矿,储量为21×10 4 吨,Cr 2 O 3 为32.66%,Cr 2 O 3 /FeO为2.5;安多县东巧铬铁矿,储量为45.8×10 4 吨,Cr 2 O 3 为48%,Cr 2 O 3 /FeO为3.78。前二者产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段;后二者产于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中段。这些矿床均产于堆晶岩浆房的底部,代表重力分异的产物。它们的综合柱状剖面为:上部为枕状熔岩,500~1000米;中部为席状岩床群;500~1000米;下部为堆晶岩,700~1000米。铬铁矿产于堆晶岩的底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的厚度不足3000米,与世界上厚度较大(7000~8000米)的剖面(塞麦尔和特罗多斯)相比,成矿前景不容乐观。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东巧和安多一带还有一些铬铁矿矿化点,但未做普查评价工作。

2. 铁矿

青海的当渠(31232×10 4 吨,品位变化为39.9%~44.5%)和八字错、西藏的安多帮爱乡(10000×10 4 吨,品位50.7%)和聂荣所曲(2000×10 4 吨)等,这些铁矿通常产于中侏罗系,砂岩和灰岩中,位于青藏铁路线的东、西两侧,矿化有一定层位,巍巍壮观,有唐古拉大铁墙之誉。矿石由菱铁矿、镜铁矿、赤铁矿和重晶石等组成,一般含铁39.9%~44.5%,最高可达57%~60%。由于位于青藏铁路线附近,交通方便,可考虑实施露采。拉萨市铁矿、磁铁矿矿石储量206.7×10 4 吨,含TFe 42.04%。

3. 铜矿

墨竹工卡县甲马铜金属矿是一处以铜铅为主的大型矿床。其中,铜金属量51万吨、铅57万吨、锌6.8万吨、钼1.68万吨、银777吨。1995年6月拉萨矿业公司在矿山所在地建成投产日处理120吨原矿选厂,填补了西藏有色金属生产的空白。

4. 铅锌矿

锡铁山矿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西北距大柴旦镇72公里,南距格尔木市140公里。现有铁路、公路分别从矿区东、西两侧通过,交通方便,是我国大型铅锌矿床之一。锡铁山铅锌矿已累计探明铅锌金属量331.25万吨,其中铅149万吨、锌181万吨,矿石中锌高于铅,并伴生有铁、锡、金、银、铜、锑、镉、锗、镓、铟、钼等多种金属资源。

班戈—那曲成矿带、念青唐古拉成矿带、谢通门—墨竹工卡成矿带和北喜马拉雅成矿带都有铅锌矿,如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的拉屋、尤卡朗、勒青拉、则学和洞中松等,谢通门—墨竹工卡成矿带的雄村—洞嘎—普钦木和甲马等,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下坝、扎西康和卡达等。

5. 金矿

安多—索县成矿带,该带有一系列蛇绿岩套,并有一系列韧性剪切带产出,从西到东有一系列砂金矿床,如色当、扎西错、卡足(班戈)和拉日曲等,已发现改则西北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

班戈—那曲成矿带,该带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弧后盆地,侏罗系—白垩系陆缘碳酸盐岩—碎屑岩发育,又有花岗岩浆生成,产有一系列石英脉型金矿,如马里勇金矿等。

谢通门—墨竹工卡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北带),带内有一系列斑岩铜矿分布,都不同程度地伴生金。最近发现了3种类型的金矿床:第一种类型为雄村—洞嗄—普钦木构造蚀变岩型(浅成热液型)铜金矿床,与斑岩铜矿具有共同机制,受花岗质浅成岩浆房控制。该矿带长约5000米,宽100~500米,在雄村打了2个孔,分别见矿体厚195米和226米,铜品位0.399%~0.7%,金品位0.61~1.40克/吨,因此该矿前景看好。第二种类型为弄如日金矿,该矿出露于墨竹工卡县弄如日山梁北侧,为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已控制矿体百米长,品位2~6克/吨。第三种类型为克鲁和冲木达夕卡岩型铜金矿床,矿化受上侏罗系—下白垩系桑日群比马组火山—沉积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体的双重控制。

2.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2.3.1 西宁地区

(一)人口与经济总量

西宁地区以西宁市为核心,覆盖海东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四地,占青海省面积16.05%的西宁拥有全省34.93%的人口,该地区人口分布密度较大。从全省的角度来看,西宁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很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运营,西宁地区持续保持着高于青海省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2014年,西宁地区的GDP为1065.78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6.27%。

(二)产业结构及现状
1. 第一产业

西宁地区第一产业中农业部门占总产值的比重为48.62%,林业部门所占总产值的比重为1.01%,牧业部门占总产值的比重为49.46%,渔业部门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01%,农林牧渔服务业部门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90%。由此可以看出,农牧业为西宁地区第一产业的重要支柱。

2. 第二产业

西宁地区第二产业产值中,工业占82.71%,建筑业占17.29%。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标来看,行业总产值排在前面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等。

3. 第三产业

西宁地区第三产业产值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地位比较重要,2014年增加值分别为618980亿元、1031243亿元、413027亿元,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45%、20.74%、8.3%。

2.3.2 格尔木地区

(一)人口与经济总量

2014年格尔木地区的总面积为32.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总人口135899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33%。2014年,格尔木地区GDP为31.84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1.38%,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人均GDP达到135508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2.5%。

(二)产业结构及现状
1. 第一产业

格尔木地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1.7%、24.19%、47.22%、0.38%、3.18%。由此可见,农牧业在格尔木地区第一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第二产业

格尔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中,工业占78.40%,建筑业占10.01%。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标来看,行业总产值排在前面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业等。

3. 第三产业

格尔木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在第三产业的产值中占到32%,处于重要地位。

2.3.3 拉萨地区

(一)人口和经济总量

2014年拉萨地区总人口数为52.73万,较2013年增加了0.73万,增长率为1.38%。拉萨地区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7.45亿元,比2013年增加37.87亿元。

(二)产业结构及现状
1. 第一产业

拉萨地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4.34%、1.64%、53.41%、0.04%、0.52%。由此可见,农牧业在拉萨地区第一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第二产业

拉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中,工业占24.24%,建筑业占75.76%。行业总产值排在前面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

3.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对拉萨地区经济的拉动效应较为明显,2014年,第三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5%,比上年增长8.9%,呈现出稳中走强的发展势头。此外,全区旅游业发展强劲、金融存贷款余额增加、消费品市场活跃等特点突出。 IdlXcpOkkUz+8YCUsFVsy0/N0h6myXbzBJ8krVnpFJO7CLguIXES30ezDYsTz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