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国各地都在主动作为,把各种因素转化为发展的机遇。结合海南的省情与区位等特点,应该说与其他省份相比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优势。

从适应全国发展大势来看,海南没有化解制造业过剩产能的沉重包袱,也没有用巨额投入治理环境污染的历史欠账,针对中央提出的追求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海南可以轻装上阵,更好更快地抢抓新常态带来的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来看,海南拥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全国一流的大气、水体质量,耕地没有重金属污染,建设用地储备较为充足,加上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拥有可持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空间巨大。从扩大消费需求看,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更为健康、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海南作为国人消费承接地的地位和优势愈发明显,随着基础设施、旅游、休闲、购物、医疗、养老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海南吸引和扩大消费的潜力巨大。从优化、扩大投资需求看,海南作为欠发达地区,新兴产业总体上还处在成长期,新型城镇化也刚起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各方面的投资需求仍将持续旺盛,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明显。从发展特色优势上看,海南拥有南繁育种、天然橡胶、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国字号农业品牌,形成了滨海度假、旅游购物、邮轮游艇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培育了油气化工产业群和以中电、阿里巴巴、腾讯等领军的信息产业群,涌现了一批本土科技创新企业,有条件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增长动力多元的发展格局。从发展海洋经济看,海南管辖200万平方公里海域,油气等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区位优势独特,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将为我们扩大海洋投资、发展海洋产业、新增海洋税源提供可持续的巨大空间,海字号经济发展既是海南的现实优势,也是战略优势。从优化体制机制看,海南作为人口和陆地小省,实行省直管市县体制,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实行资源统一配置和市场统一管理,加上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释放。此外,海南具有国际旅游岛的开放政策,拥有博鳌亚洲论坛等我国主场外交平台,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处于海上丝绸之路联南接北的战略支点地位,对外开放的大机遇实属难得。 具体到当前的国际旅游岛建设而言,比较突出的机遇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海南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运行良好

近几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海南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转方式、惠民生、保生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良好。根据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发布的《2015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3702.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5.8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875.13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71.81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1∶23.6∶53.3。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818元,按现行平均汇率计算为6554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9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5335.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其中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492.09万人次,增长10.6%。旅游总收入572.49亿元,增长13.0%。 对比《规划纲要》中的要求,“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76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54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 ,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完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根据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发布的《2016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044.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70.9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01.68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71.90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4.0∶22.3∶53.7。全年全省旅游业完成增加值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6023.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977.28万人次,增长10.8%。旅游总收入672.10亿元,增长17.4%。 通过对比发现,海南省各产业增长率超过或接近全国水平,因此,海南经济发展基本面良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海南经济依然可以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

二、海南海洋强省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中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长期以来,由于观念、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更多集中在海洋水产与养殖、港口与海洋运输等领域,对于海洋资源的综合与立体开发起步较晚,既滞后于陆地的开发建设,也滞后于欧美等海洋大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近几年,中央从战略、安全、能源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海洋和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先后批准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四省开展海洋经济试点。随后,国务院又先后发布了海岛保护规划、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标志着中国“蓝色经济”时代正在全面到来,海洋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驱动下,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实现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跨越已迫在眉睫。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全面吹响了向海洋奋进的号角。海南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并承担着依托南海富民强省和维护我国南海权益的双重职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区位和资源是海南建设海洋强省的优势所在,也将成为海南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支点。早在2005年7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同年召开海南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以海带陆、依海兴琼、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在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的报告中,省委首次提出海陆并举的发展思路;在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发展海洋经济是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选择。2017年4月,中共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大会报告指出,做好海洋文章是海南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必须增强海洋意识,培育“蓝色引擎”,向海洋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争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

为此,要发展壮大海洋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发展,打造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坚持集约、集群、环保、园区化、高技术的方向,培优做精新型特色工业,着力提升临港工业,进一步做强以洋浦、东方为中心的临港油气化工产业基地,推动临港工业与运输、金融、保险、商贸等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控制近海捕捞养殖,发展外海捕捞,推广深海网箱养殖,建设海洋牧场,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开发休闲渔业、航海运动、海洋旅游,建好国家海洋公园。扶持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

要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建设。完善三沙交通运输、能源通信、市政民生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渔港和专业化码头建设,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健全海洋防灾减灾、救助救捞体系,提升南海公共服务保障和执法能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要加快科技兴海步伐。加强海洋科技研发及能力建设,争取国家重大海洋科技项目落户海南,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积极引进国际海洋组织和国内海洋研究机构入驻,打造海洋科技合作区,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扶持我省海洋科研院所建设,培养和引进海洋科技人才,推动海洋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中央和社会各界对海南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寄予厚望,做强做大海南的海洋文章,既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巨大推动力量,也是海南在海洋强国战略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海南绿色崛起的重要条件之一。做优做强海洋产业,壮大海洋经济实力,是建设海洋强省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重中之重是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包括推动传统的海洋渔业向现代转型升级,推动传统的滨海观光旅游业向邮轮旅游这样的海岛、海上休闲度假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力争把海洋经济打造为海南绿色崛起新的增长极。

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提出与东盟各国加强海上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部署。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年11月,在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对“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2015年3月28日,在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特别提到要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等。事实上,海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连接内外的核心地缘纽带和重要战略枢纽。从区位上看,海南地处中国的最南端,背靠华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各国,位于我国南海连接东西的重要航道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梁和节点。目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加快推进,必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海南作为地处中国最南端的省份,身处南海的环抱之中,拥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海南积极参与和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会进一步加大与沿线国家在经济贸易以及旅游业方面的投资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海南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集聚的形成也会拉动内需和促进消费,加快海南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调整,为海南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应该看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不断完善,将为海南省的出口贸易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的契机,促进海南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大发展。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热带特产资源十分丰富。以热带水果为例,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热带季风气候,使得海南的热带水果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独具特色。海南常见的热带水果有香蕉、菠萝、芒果、火龙果、椰子等,除此之外,海南还生产杨桃、红毛丹、龙眼、番石榴、榴莲、山竹、莲雾、鸡蛋果、菠萝蜜、荔枝、黄皮、木瓜等,这为海南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将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此外,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鱼类贝类虾类蟹类达3000多种,特别是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鱼、银鲳鱼等鱼类,不仅产量高,经济价值也很高,这些都为海南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海南可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大平台,加强自身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经济往来,不断推动海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参与和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还可以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开放力度。根据国务院发布《若干意见》,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将进一步得到支撑和提升。

四、泛南海区域合作交流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有效作为,南海局势总体上在逐渐降温,这为推进泛南海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社会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海南也在积极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中,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例如,从建立完善“一带一路”地方联动机制到共建“一带一路”海洋发展合作示范区,从共建岛屿发展命运共同体到共同打造“泛南海旅游经济圈”等, 不断释放与周边国家各省市友好往来、合作共赢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与各方的务实合作,以扩大海南“国际朋友圈”和“全球岛屿经济体朋友圈”。2017年4月召开的省第七次党代会也为此作了相应的部署,推动海南与南海沿岸国家和地区港口、航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临港临空经济区,将海南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海洋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国(海南)—东盟优势产业合作示范区,积极争取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成为国家战略。

从目前来看,海南与南海沿岸国家的合作基础良好。除了《若干意见》中赋予海南诸多含金量很高的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开放政策外,2013年2月,国务院又赋予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9项优惠政策,为把海南建设成为泛南海健康产业合作示范基地提供了政策条件。自2012年三沙市设立以来,国家及相关部委支持三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国家海洋局先后赋予海南十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海南海洋旅游等海洋产业发展。另外,海南作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省,将推动海南服务业全面开放和转型升级,为推进泛南海区域合作交流提供重要机遇。

近年来,海南省领导的出访任务都紧扣这一主线予以谋划和设计,重点突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和12个重点产业,加强与南海沿岸国家产业合作和友好交往,有力推动了双方在高层互访、友城交流、医疗健康、旅游、服务贸易、离岸金融、热带高效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同时,促成开通了海口或三亚至曼谷、新加坡、普吉、岘港、金兰、槟城、吉隆坡、金边、暹粒等空中直航航线,海南的国际航线由2014年的37条增加到2016年的52条,加快构建了便捷的“空中丝路”。 另外,自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到港邮轮990个航次、国内外游客170万人次。 世界四大邮轮公司选择三亚凤凰岛作为其邮轮的经停港,国际邮轮纷至沓来,为海南与泛南海国家和地区开展海上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随着博鳌公共外交基地、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万宁中非合作交流促进基地和海口国家侨务交流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海南正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这都为海南加强与南海沿岸国家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以海南为中心构建泛南海区域合作交流的条件也在逐渐成熟。首先,海南地处泛南海区域合作交流的中心位置。海南西临北部湾,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等相对,东南两侧与菲律宾、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相望,是往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从海南岛出发,向东经吕宋海峡、巴士海峡等均可直达西太平洋,向西南经马六甲海峡则可直通东印度洋。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海南将在泛南海区域合作交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在区域经济合作和地区一体化过程中,海南置身于“泛珠三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等众多的区域经济合作圈内,享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种优惠政策。因此,海南在促进上述多个区域的经贸合作、协同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些区域本身也蕴含着极大的经贸合作潜能。就此意义而言,海南是推动环南海区域合作交流的天然连接点。 W0njQVy+cNSQaz4lkr0pQblgtJ5dfIhky32KfRVBLhKKx9p9t+wFbdcGLtrSSC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