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脊柱伤病检查

脊柱急慢性损伤是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可使人体形态发生改变,而且可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受到影响,也是引起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学应用四诊,即望、闻、问、切进行检查,其中望诊和触诊都很重要。西医学则以现代手段进行检查。在检查中,要全面、细致,并根据患者的伤情与生命体征选择相关的检查方法,防止因强调某项检查而造成脊柱伤的加重或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损伤,并应在确保脊柱损伤相对稳定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相关检查。此外,要视具体伤因机制,患者性别、年龄、先天发育状况及病理因素,认真观察伤后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如脊柱形态、软组织伤情、躯干和四肢自主活动与运动功能、深浅感觉、血运情况及大小便功能,并要做真实详细的记录,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并作为原始资料和医疗病历的凭证。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应尽量听取病人自诉,并按时间顺序记录;在病人描述不清楚时,可加以引导;对重伤昏迷病人或儿童,可听取家属或知情人的讲述。详细采集病史,以正确诊断和正确评价脊柱损伤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脊柱变形和发生疼痛的时间,伤因,受伤时的姿势,伤后情况的变化,脊柱变形的部位对全身脏腑、器官和相关组织系统功能的影响,有无呼吸困难,有无心悸胸闷、胸痛,出现的症状与躯体活动的关系。大小便情况,有无疼痛及放射性麻痛,肢体能否自主运动,肌肉的力量、张力、弹性与伤情。躯干与四肢、会阴部皮肤感觉有无减弱或消失、过敏异常。是否有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障碍史,有无反复骨折史,有无腹痛、腹胀史,血压和神志情况,还要对症状的真伪虚实进行观察和科学验证。

一、主诉

对病史的采集首先要明确主诉,主要是明确患者伤病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伤因机制等。

1.伤后出现疼痛的部位、时间和性质。

2.出现变形的部位和程度,脊柱骨性结构的骨折、错位情况,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的局部变化。

3.头颈、躯干、四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感知觉情况。

二、现病史

1.脊柱受伤害的情况是急性、慢性还是反复性损伤,伤因机制,早期症状与伤后演变情况,伤后检查和治疗方法与过程,以及对各种治疗的反应及效果。

2.疼痛的性质。疼痛是很重要的症状,皮肤损伤出现疼痛通常是局限的,韧带、肌肉、骨性结构等深层组织损伤,疼痛范围多较广泛,疼痛及麻痛能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均要详细观察、检查。

如①上颈椎损伤(C 1 -C 3 )可影响上颈段神经根或枕部大、小枕神经,从而引起头痛、偏头痛,眼、耳部痛等。②下颈椎损伤(C 4 -C 8 ),神经根受累,则可引起颈、肩、背部与双上肢至手指麻痛。③颈脊柱损伤出现侧弯或后弓变形,则可引起颈部痛,严重者会影响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颈部副神经、迷走神经及肌肉软组织,出现不同性质、程度及部位的疼痛,以及相关症状、体征。④颈椎损伤、骨折、移位可引起局部疼痛,因椎管变形与狭窄而影响到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韧带、肌肉软组织,产生颈部疼痛,出现相关症状、体征。⑤胸椎损伤可因肋间神经受刺激出现胸痛等相关症状、体征。严重者可因胸椎骨折、错位压迫脊髓而影响胸椎至胸段交感神经,引起相关部位的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⑥腰骶椎损伤,因部位和损伤性质与程度的不同,可引起腰骶疼痛或下肢麻痛,影响到会阴部与二便功能则出现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还要对疼痛与此脊柱损伤的关系、时间、部位、性质,以及可诱发疼痛或可使疼痛加重的因素,进行详细询问。

三、既往史

1.患者出生与常住地区,分析与地方性骨病有无关系。

2.患者有无先天性脊柱畸形,出生时是否受过损伤或以往有无受伤的情况,以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

3.职业与一些疾病关系密切,特别是脊柱慢性损伤或脊柱变形,往往与所从事的职业劳损有关。

四、家族史

了解其家族中近亲人员有无颈、胸、腰、骶椎及骨关节病症。分析遗传因素与病因机制。

五、个人史

了解患者的工作、职业、身体状况、心理素质、精神状况。对女性要询问月经、妊娠、产后劳累与受风寒等情况。

第二节 脊柱的物理检查

在急性或慢性损伤中,脊柱骨性结构多因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出现骨折、错位,或不同程度的变形。脊柱椎体间连接组织常常会与骨性结构一同受到损害,如椎间关节囊、黄韧带、前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椎间盘、纤维环,以及椎旁肌肉与血管、神经及相邻器官,均可能同时受伤,产生疼痛及相关的症状、体征。脊柱的物理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应尽量做详细检查,以进一步认识疾病。

一、颈部检查

颈椎7节,颈部损伤一般较复杂多变,在检查时要与颈部疾患相区别。颈部检查主要对颈椎脊柱骨性结构、椎间连接组织、脊柱周围组织和颈椎与头颅部,特别是对上方与颅底的连接组织、下方与胸背部的连接组织、颈内脊髓神经组织、椎动脉血管组织、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和密切相关联的肌肉、韧带进行检查。

(一)望诊

1.观察头颅与颈椎的自然形态是否端正,有无强迫性歪斜与前屈、后伸性失常变异,以及有无头颈向一侧倾斜旋转变异。颈脊柱正常情况下有向前弓的正常弧度,从正位观察应端正,从侧位观察应自然前弓。

2.观察颈部与肩胛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左右两侧应一致,颈部在两肩胛间正中,两肩应处同一水平线上。

3.观察颈部肌肉组织,颈部左右两侧正常情况下应对称,如果出现两侧不对称,即表明不正常,可能存在软组织损伤或其他疾患,或存在先天性变形。

(二)触诊

1.触诊检查是必要的,要求要精细、用力适度。首先触诊检查颈椎与颅底的连接部,对触按疼痛部位和相关浅部、深部组织要用不同的触诊手法仔细检查与鉴别。对触痛点及其深浅及范围要详细测量,对各组织炎症反应的性质与程度要清楚认识。

2.触诊检查颈椎,一般从颅底正中沿颈脊柱中线,向下逐椎节棘突触诊检查。一是观察脊柱前弓形状,椎体排列有无偏移或前后左右移位或旋转改变;二是观察脊柱前后与两侧组织有无炎症、肿物,肌肉张力、弹性情况,以及粘连、挛缩与退行性变情况;三是触诊痛点及反射情况,观察神经根、交感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的反应。四是颈椎运动检查。正常情况下,颈脊柱前后屈伸35°~45°,左右侧屈45°,左右旋转60°。正常颈部前屈时,下颌部可触及胸骨柄。后伸时,颈、胸椎部皮肤皱襞与枕骨结节部相贴,双眼可直视上空,旋转时可使下颌贴肩并能看到侧方。侧屈时耳可贴肩部。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功能最重要,但也同样易被损伤,若该部关节被损伤或受固定时,颈部伸屈及左右旋转功能可减少50%以上。

颈脊柱骨性结构的损伤和脊柱与椎体间连接组织损伤、椎间盘组织损伤、韧带肌肉损伤,均会引起颈脊柱活动度减少,运动功能受限。特别是在颈椎存在陈旧性外伤时,严重者在颈脊柱变形的基础上,脊柱和颈周围组织可出现僵直,颈椎运动功能丧失。

在临床上对颈椎损伤进行检查时,一般以患者的自主活动度为参考,不做强制性运动检查,以防止发生更严重的组织损伤。

(三)颈椎神经系统检查

1.检查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当上段颈椎损伤时,因神经根支配的解剖学特点,会引起头颈部疼痛与麻木。当下段颈椎损伤时,检查上肢触觉、痛觉、温度觉,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肌腱反射与病理反射,并进行左右两侧比较。

2.检查左右两侧肌力和肌肉发育情况,检查肌张力,并做对比。

3.检查躯干和下肢肌肉力量与肌张力。

4.颈段脊髓有损伤可从以下体征定位。

(1)第3颈椎脊髓节段平面损伤:膈肌、肋间肌可出现麻痹,自主呼吸困难。

(2)第5颈椎脊髓节段平面损伤:全上肢自主活动功能丧失。

(3)第6颈椎脊髓节段平面损伤:肩部能活动,可屈肘,但不能伸肘、伸腕、屈腕及屈指。

(4)第7颈椎脊髓节段平面损伤:能伸肘、伸腕,不能屈肘、屈指和对掌。

(5)第8颈脊髓节段平面损伤:能屈腕,但不能屈第4、5指。

(6)颈交感神经受累:可出现霍纳综合征,即上眼睑下垂及瞳孔缩小,同侧颜面部出汗减少,颈交感神经受累还可引起心跳过速或过缓,使心前区疼痛,出现类似冠心病症状。另外,可引起气短、憋气、胸闷、呼吸不畅受阻综合征等。

(7)颈段脊髓损伤:可引起躯干与下肢瘫痪,可出现高位截瘫体征。

注:颈椎病神经检查原则,应根据解剖学、脊髓神经支配部位和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体征进行详细观察。经临床观察,因脊髓神经与交感神经损伤的节段平面不一致,和损伤的性质有真性与假性之区别,以及有损伤程度的不同等,临床表现常复杂多变,目前的医学检查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和人们对颈椎损伤在认识上还有一定的差别,所以还存在误诊、误治现象。因此用新的医学科学观念认识颈椎损伤,检查和医治颈椎疾病,已成为临床广泛关注的课题。另外,在检查中要注意鉴别诊断。

二、胸腰骶椎检查

包括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1节,小儿为5块)、尾椎(1节,小儿3~5块)的检查。

(一)望诊

胸、腰、骶椎呈有序的从上至下排列。从正面观,与颈椎至胸椎、腰椎正常应是正直的;从侧面观,胸脊柱向后有自然弧度,腰脊柱向前有自然弧度,骶椎向后有自然弧度;从前后观,胸、腰、骶脊柱两侧,正常应是左右对称的,如果不对称,除有先天性畸形外,即为后天性脊柱损伤所致或其他疾患所致。特殊类型的有因颈椎病影响到脊髓神经的损伤,除引起胸、腰、骶两侧肌肉强弱有明显差别,功能出现变异外,还会引起胸、腰、骶脊柱的侧弯与旋转变形。临床上应注意观察和进一步做相关检查。

(二)触诊

脊柱的触诊检查,原则上应从枕后结节至颈椎、颈与胸椎连接端触起,到胸椎和胸腰连接段,腰椎和腰与骶椎连接段,即从上至下沿脊柱棘突,于棘突两侧进行有序的触诊检查。临床观察,出问题最多而又常常较严重的节段,多发生在头颈连接部、颈胸连接部、胸腰连接部、腰骶连接部段。

在触诊检查时,注意棘突和椎体两侧的疼痛反应,观察棘突上下排列情况和脊柱两侧椎间隙反应情况,以及肌肉组织损伤与炎症情况,以便检查脊柱损伤椎体的前后左右移位情况与旋转改变情况,胸、腰脊柱变形情况,以及椎间盘、肌肉、韧带损伤情况和程度,并与脊柱骨病相鉴别。

(三)脊柱运动功能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端正立直,全身自然放松,并注意髋关节的代偿性前屈活动(图1-2-1)。

图1-2-1 正常脊柱运动范围记录方法

(四)神经系统检查

根据脊髓生理、解剖学知识,进行周围神经及肌肉肌力的检查,对确定脊髓损伤或病变的部位和水平是必要的。脊髓传导束来自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神经纤维,与延髓锥体交叉后,越过中线,汇集于皮质脊髓侧束(锥体束),此束沿脊髓后外侧下行,止于同侧前角灰质中,并由此发出前根。有少数未交叉的运动纤维则沿皮质脊髓前束下行,经前白连合交叉至脊髓对侧,至中胸段以下此束即基本消失。重要的感觉是后柱(薄束及楔束)及脊髓丘脑侧束。震动觉及关节位置觉的本体感觉纤维和传导触觉纤维的半数,经后根入脊髓后在同侧上行,形成后柱。在后柱中,来自身体下部的纤维位于来自上部纤维的内侧,这些纤维直到脑干水平,也即在薄束和楔束核发出二级纤维后才交叉。传导痛觉、温度觉的纤维和传导触觉的另一半纤维同样经后根进入脊髓,但当上行数节并经后角细胞发出二级纤维后,立即跨过中线进入对侧脊髓丘脑侧束,此束位于脊髓前外侧,紧靠齿状韧带附着部的前方,来自身体下部的纤维位于此束的后外侧,而来自上部的纤维则位于中部及前部。

在临床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可根据人体皮肤感觉部位的脊髓节段分布,对臂丛神经、骶丛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坐骨神经和下肢神经分部位进行检查(表1-2-1、表1-2-2、表1-2-3、表1-2-4)。

表1-2-1 临床常用感觉节段定位的体表标志

表1-2-2 颈丛和臂丛神经

表1-2-3 腰丛神经

表1-2-4 骶丛神经

(五)肌力检查

临床常用肌力测定标准如下:

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收缩。

1级:肌肉能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

2级:肌肉能收缩,关节有些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3级:能对抗肢体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对抗阻力使关节活动,但力量较弱。

5级:肌力正常。

(六)反射检查

包括浅反射、深反射和病理反射检查(表1-2-5、表1-2-6、表1-2-7)。

表1-2-5 浅反射

表1-2-6 深反射

表1-2-7 病理反射(锥体束)

附 脊柱的触诊检查要点

脊柱的触诊检查,原则上应从枕后结节至颈椎、颈与胸椎连接端触起,到胸椎和胸腰连接段、腰椎和腰与骶椎连接段,即从上至下沿脊柱棘突与棘突两侧,有序地进行触诊检查。从临床实际观察,出问题最多而又常常较严重的部段,多在头颈连接部、颈胸连接部、胸腰连接部、腰骶连接部段。

在触诊检查时,注意棘突和椎体两侧的疼痛反应,观察棘突上下排列情况和脊柱两侧椎间隙反应情况,以及肌肉组织损伤与炎症情况,以便检查脊柱损伤的椎体前后、左右移位情况与旋转改变情况,以及胸、腰脊柱变形情况及椎间盘组织、肌肉韧带组织损伤情况和程度,并与脊柱骨病相鉴别。

1.首先触诊检查颈椎与颅底的连接部,对触按疼痛部位和相关浅部与深部组织要用不同的触诊手技细细检查与鉴别。对触痛点及其深浅、范围要详细测量,对各组织炎症反应的性质与程度要认识清楚。

2.触诊检查脊椎,一般从颅底正中沿颈脊柱中线,向下逐椎节棘突触诊检查。一是观察脊柱前弓形状,椎体排列有无偏移或前后左右移位、旋转改变;二是观察脊柱前后与两侧组织有无炎症、肿物,肌肉张力、弹性情况,以及粘连、挛缩与退行性变情况;三是触诊痛点及反射情况,观察神经根、交感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的反应。

第四节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颈椎部:正侧位,双斜位,过伸、过屈位,开口位片(C 1 -C 2 )。

胸椎部:正侧位。

腰椎部:正侧位、双斜位。

骶部:正侧位。

四肢骨关节部:正侧位。

2.脊髓造影检查 适用于考虑有脊髓、马尾神经、神经根压迫等病变时。

3.CT和MRI检查 X线片对骨性结构变形、骨质情况、椎间隙改变,上下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椎板、棘突、横突、椎间孔,以及椎体骨折、椎体滑脱、骶髂部骨与关节的变化等均能较好显示。而CT则能显示骨组织的病变,如骨质破坏情况、椎旁软组织情况、纵韧带钙化、黄韧带增厚、小关节增生及椎管侧隐窝是否狭窄,以及椎管矢状径、横径,黄韧带的厚度、椎间盘脱出的程度、椎间盘组织硬化或骨化程度等。MRI检查对软组织的病变及脊髓本身的病变,如椎间盘脱出、肿瘤、脊髓空洞症、脊髓神经炎、脊髓鞘膜炎,以及脊髓损伤的性质和程度,都具有较高的分辨效果;还可从冠状面、矢状面及横切面上了解椎管的情况和变化程度,对显示局部炎症病变亦有帮助。应该强调指出,脊髓造影既可靠又经济,应作为椎管狭窄及椎间盘脱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普通平片及断层摄影是解决脊柱病变诊断的基础,但这些检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要综合考虑。 mhKKfuXbAXgkb6oAXSTtrtOaPmjaa0AUXbTG45txa1B3PKNh38ylYW0snYgb6gt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