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三辨诊疗模式”的临床应用

《兰台轨范》曰:“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又曰:“如一方而所治之病甚多者,则为通治之方,先立通治方一卷,以俟随症拣用。”现代学者谓专病通治方,就是针对临床某一疾病的若干证候均能通治获效的方剂,前人亦称其为主方 [6,7] ,亦有将专病专方与主病主方等同者 [8] 。根据王琦教授提出的“主病主方主药”构想,将主病主方的内涵界定为:高度针对贯穿整个疾病始终的主导病机,以一方为主,并可根据病情、证候、体质的多样性,据主方加味,体现“体-病-证”的一统观 [9] 。基于上述认识,从调整改良“土壤”入手,将辨证论治、辨体调治与专方专药有机结合,渐序实现调糖控糖,脉平身和的目标。诊疗中以“辨病-辨证-辨体”为原则,以“专病专治”“专证专治”“专体调治”与“专病专药”“专病专方”“专体专方”有机结合为途径,活用“治病、和证、调体”与“调和”“平调”“稳控”之术。针对“七证”定立“七法”,“七法”所立以“和”统之,即清热生津,热清津复,和合阴津之“和”;益气养阴,气复阴平,气阴和合之“和”;疏肝健脾,木达土运,肝脾调和之“和”;燥湿健脾,降浊和胃,清升浊降之“和”;清热化湿,分离实邪,畅达中州,健脾和胃之“和”;健脾益肾,脾肾互资,和合互助之“和”;滋阴温阳,固肾涩精,调补阴阳之“和”。依据“七法”创制七个“专证专方”,研发两个“专病专药”,六个“专体专方”,先辨病,次辨证,再辨体,形成“三辨诊疗模式”,依病选药,切机遣方,辨体用方,因人用茶,序贯用方。

1.“序贯三法”的应用依据与方法

拟入选纯中药治疗患者,前期已用降糖药物者停药3天,未用降糖药物者直接入选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十统一”进行实验检查。入选后根据不同血糖水平分别采用单行、二联、三联之“序贯三法”治疗方案,入选时若出现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属不同治疗方案,以高阶梯方案为准选择用药。待血糖第一次达标(FBG≤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后,改为D阶梯专病专药以巩固治疗,4周后若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则调整为单用专病专茶进行治疗,若血糖达标后又有反弹或持续升高者,则重新回到上一阶梯治疗方案,巩固治疗可依据血糖水平调整用量。如图1所示。

图1 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序贯法则

说明:①三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的持续应用时长最长不超过3周;任何一种方案治疗2周后,血糖仍无明显变化或有上升趋势者,直接调整为上一阶梯治疗方案。②专病专药A阶梯:糖尿康片10片,黄连降糖片6片,均为日4次口服;B阶梯:糖尿康片10片,黄连降糖片6片,均为日3次口服;C阶梯糖尿康片8片,黄连降糖片5片,均为日3次口服;D阶梯:糖尿康片5片或黄连降糖片3片,均为日3次口服

2.辨病论治,专病专药

(1)糖尿康片(豫药制字Z04020167):纯中药制剂,主要由柴胡、苍术、黄芪、生地黄、玄参、黄连、鬼箭羽、生龙骨、生牡蛎等药物,按制备工艺要求生产加工成片剂。本方共奏调和肝脾、调和气机、调和气阴、调和升降之功,以和治之,以和调之,寓调(糖)于和之中。

(2)黄连降糖(浊)片(丸)(豫药制字Z20180048000):纯中药制剂,主要由黄连、酒大黄、知母、麦冬、生地黄、丹皮等按制备工艺加工制片而成。本方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补中有泄,泄中有补,使热清津生,浊清瘀消,邪去正复,全身气血津液调和。

3.巩固防复,专病专茶

(1)六仙饮:适用于以虚证为主者,日1袋,水冲代茶饮用,频服。

(2)降糖茶:适用于以实证为主者,日1袋,水冲代茶饮用,频服。

4.辨证论治,专证专方

(1)热盛伤津证

[主症]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量多,心烦易怒,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干,脉弦或数。

[治则]清热生津,调糖止渴。

[方名]清热养阴调糖饮。

[处方]生石膏30~60g,肥知母10g,干生地黄30~50g,麦冬10g,川牛膝30~50g,太子参30g,粉葛根30~60g,天花粉15~30g,炒苍术10~30g,炒枳壳10g,升麻片3~6g,生甘草6g。

(2)气阴两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口干咽干,口渴多饮,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舌质淡红或舌红,苔薄白干或少苔,脉沉细。

[治则]益气养阴,扶正调糖。

[方名]益气养阴调糖饮。

[处方]太子参30~50g,生黄芪30~80g,干生地黄30~50g,山萸肉30g,炒山药30g,苍术、白术各10~30g,建泽泻10g,紫丹参30g,云茯苓30g,炒枳壳10g,麦冬10g,升麻片6~30g。

(3)肝郁脾虚证

[主症]情志抑郁或因精神刺激而诱发血糖升高,烦躁易怒,脘腹胀满,大便或干或溏,女性常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健脾,理气调糖。

[方名]疏肝健脾调糖饮。

[处方]北柴胡10g,全当归10g,云茯苓30g,生白芍30g,苍术10g,白术10g,粉丹皮10g,炒栀子10g,淡豆豉10~30g,川牛膝30g,苏薄荷10g,生甘草3g,升麻片6g,鲜生姜10g。

(4)痰浊中阻证

[主症]形体肥胖,身重困倦,纳呆便溏,口黏或口干渴但饮水量不多。舌质淡,苔腻,脉濡缓。

[治则]化痰降浊,和中调糖。

[方名]和中降浊调糖饮。

[处方]苍术30g,白术30g,广陈皮10g,川厚朴10g,建泽泻30g,猪苓30g,茯苓30g,川桂枝6~10g,生薏苡仁30~50g,姜半夏10~30g,牙皂角6~10g,川牛膝30~50g,升麻片3~6g,生甘草3g。

(5)湿热内蕴证

[主症]口干口渴,饮水不多,口苦,口中异味,形体肥胖,身重困倦,大便黏腻不爽,舌质淡,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化湿,升清降浊,和中调糖。

[方名]清热化湿调糖饮。

[处方]川黄连10~30g,川厚朴10g,炒栀子10g,姜半夏10g,生薏苡仁30g,川黄柏10g,炒苍术10~30g,生枳实10g,石菖蒲6g,细芦根30~50g,川牛膝30~50g,升麻片3g。

(6)脾肾气虚证

[主症]腰酸腰痛,眼睑或下肢水肿,自汗,小便清长或短少,夜尿频数,性功能减退,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无力。

[治则]健脾益肾调糖。

[方名]健脾益肾调糖饮。

[处方]太子参30~50g,生黄芪30~80g,炒山药30g,熟地黄30g,山茱萸30g,建泽泻30g,怀牛膝30g,苍术、白术各10~30g,炒枳壳10g,猪苓、茯苓各30g,桑螵蛸30g,升麻片10~30g。

(7)阴阳两虚证

[主症]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夜尿常达3~5次,甚则十数次,混浊多泡沫,伴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或颜面肢体浮肿,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质淡嫩或嫩红,苔薄少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则]滋阴温阳,补肾涩精调糖。

[方名]阴阳双补调糖饮。

[处方]淡附片10~30g(先煎60~120分钟),上肉桂6g(后下),川桂枝6g,熟地黄30g,山萸肉30g,枸杞子30g,炒山药30g,云茯苓30g,建泽泻10g,炒白术10g,炒枳壳10g,盐杜仲30g,鹿角胶10g,桑螵蛸30g。

5.辨体调治,专体专方

临床上,对“无证可辨者”按照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诊断标准 [9] ,结合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10] 进行体质辨识,参考闫镛、朱璞等 [4] 对471例2型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分为以下6种体质类型进行辨体调治。

(1)气虚质

[常见表现]肌肉松软不实,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调则]健脾补气。

[方名]补气固本调糖饮。

[处方]太子参15g,黄芪30g,炒白术6g,云茯苓15g,炒枳壳6g,升麻3g,淡竹叶3g,生甘草3g。

(2)平和质

[常见表现]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调则]平调益气阴。

[方名]护正固本调糖饮。

[处方]太子参10g,麦冬6g,炒白术6g,云茯苓15g,炒枳壳3g,广陈皮6g,生甘草3g。

(3)阳虚质

[常见表现]肌肉松软不实,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调则]温阳补肾。

[方名]温阳调糖饮。

[处方]淡附片6g,肉桂6g,熟地黄30g,山茱萸30g,牡丹皮10g,炒山药30g,云茯苓30g,建泽泻10g,干姜6g,炒枳壳6g,炙甘草6g。

(4)阴虚质

[常见表现]体形偏瘦,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调则]滋阴清热。

[方名]养阴调糖饮。

[处方]枸杞子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干地黄30g,山茱萸15g,牡丹皮12g,生山药30g,北沙参30g,建泽泻10g,怀菊花3g。

(5)痰湿质

[常见表现]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厚腻之品,苔白厚腻,脉滑。

[调则]健脾化痰,理气化湿。

[方名]化痰祛湿调糖饮。

[处方]炒苍术10g,姜厚朴10g,广陈皮10g,冬瓜皮30g,玉米须30g,白茅根30g,姜半夏10g,川牛膝10g,升麻6g,生甘草3g。

(6)湿热质

[常见表现]形体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调则]清热祛湿。

[方名]清热祛湿调糖饮。

[处方]生薏苡仁30g,滑石30g,粉葛根30g,川黄连6g,酒黄芩10g,生栀子10g,建泽泻30g,川木通6g,车前草30g,生地黄10g,淡竹叶6g,生甘草6g。 p7A3f7S4pr0zU0MvGK+lbUdoss4U9pA3oIMckIzAmgyFKQvxIN4fmZx3Z29B3Ew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