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儿童生命活动的开始,起于阴阳两精相合而形成的胚胎,如《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新的生命产生之后,不断生长发育,直至成年。儿童与成人的年龄界限,现代一般按《灵枢·卫气失常》所说:“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将18岁以内作为儿童范围,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年龄划分标准中“0至17岁为未成年人”一致。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的基础。

一、儿童年龄分期

儿童时期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变化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小儿的形体精神、生理病理、养育保健、疾病防治等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儿科的实际需要,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儿童保健和治疗工作,有必要对儿童阶段再按年龄分为若干时期。小儿的年龄分期,现代一般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胎儿孕育在母体子宫内,约280天(从孕妇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胎龄为40周,若从受精算起约为38周),以4周为1个妊娠月,即“怀胎十月”。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其中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这段时期又称为围生期。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学龄期:自进入小学(6~7岁)起,到青春期开始前(一般为女11岁、男13岁),称学龄期。

青春期:青春期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二、生长发育特点

天地阴阳,化生万物,男女媾精,结成胚胎。胚胎生成,一个新的生命也就开始了。我国历来将胎儿期作为人生的初始阶段,人体的生长发育,也就是从胚胎生成开始的。关于胎儿期的发育,《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引北齐医家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法”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妊娠一月名始胚……妊娠二月名胎膏……是谓胎始结……妊娠三月名始胎……为定形……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胎动无常处……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儿九窍皆成……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儿脉续缕皆成……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神皆备,但俟时而生。”这些认识与现代对胚胎发育的认识是大体一致的。现代观察到妊娠第1月是受精卵裂变至体节生成期;第2月是胚胎完成期,前2月统称“胚”;2月以后称胎儿,第3月出现胎毛、性别已可辨别;第4月末母体感到胎动,指甲和指纹出现,颜面已成人形;第5月胎毛布满全身,头部出毛发,胎动较明显;第6月胎儿成婴儿形,肺部已发达;第7月皮肤皱纹显著,呼吸、吞咽、体温调节等中枢已完备;第8月皮下脂肪丰满,各器官组织进一步发育;第9月皮肤由暗红色转变为粉红色,并变光滑,已开始有味觉和嗅觉;第10月胎儿足月,体形丰满,头发较长,鼻及耳软骨发育完善,头骨已骨化,各脏器发育基本形成。

从出生后到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规律,我国古代医家主要是用变蒸学说来阐释的。变蒸之名最早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以后在《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小儿药证直诀》《幼幼新书》等著作中,对“变蒸”均有专门论述。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其形体、神智都在不断地变异,蒸蒸日上,逐渐向健全方面发展。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序例第一》说:“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可见变蒸是关于小儿形体生长和智能发育规律的学说。关于变蒸周期,多数医籍记载均认为从初生起,32日一变,64日再变,变且蒸,10变5小蒸,历320日小蒸完毕;小蒸以后是大蒸,大蒸共3次,第1、2次各64日,第3次为128日。合计576日,变蒸完毕。藏象学说认为,小儿变蒸时,机体脏腑功能逐步健全完善,反映为表现于外的形、神同步协调发育。《小儿药证直诀·变蒸》指出:“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变者易也。又生变蒸者,自内而长,自下而上,又身热,故以生之日后,三十二日一变。变每毕,即情性有异于前。何者?长生腑脏智意故也。”书中以一变生肾志、二变生膀胱、三变生心喜、四变生小肠、五变生肝哭、六变生胆、七变生肺声、八变生大肠、九变生脾智、十变生胃,这样的十变脏腑次第相生说来阐释婴儿生理功能的进步。《幼幼新书·变蒸第一》进一步说明:一蒸令目瞳子光明、二蒸能令嚏嗽、三蒸令儿能语笑、四蒸令儿举动任意、五蒸令儿骨髓气通流、六蒸儿能立、七蒸儿举脚行、八蒸令儿呼吸有数血脉通流。具体描述了当年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功能形成时间,与当今观察到的儿童发育情况相似。

2岁以后的儿童则进入了一个持续、稳定的生长发育时期,其具体表现为生长发育速率降低而均衡,如直到青春期之前每年体重约增加2kg、身高约增加5cm,智能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在前阶段的基础上也不断进步。至6岁时儿童智能发育已经基本完成,可以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文化教育,以后则主要按照儿童自身的努力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发展。中医学认为:肾主生长,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出生后的生长发育主要与肾脾两脏相关。其中脾主运化是后天生长的物质基础,肾主生长是后天发育的源泉动力。《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表明女孩的生长发育周期快于男孩,生长发育的动力来自肾气的充盛。儿童生长发育的成熟是以“天癸至”的性发育为特征的。现代由于营养、教育、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素问》所提出的这一儿童生长发育主要时间节点有提前的趋势,近年来青春期的来临,已经比“二七”“二八”普遍提早2~3岁。

三、主要生长指标

为了临床儿童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的实际需要,作为儿科医师,必须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常数,以知常达变,恰当处理好临床相关问题。生长主要指体格的增长,发育主要指智能的发育。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儿童保健学》将会详加阐述。本节仅就儿童生长的主要指标介绍于下。

(一)体重

体重的测定是检测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体重测量应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情况下进行。

新生儿体重均值男约3.3kg,女约3.2kg。出生后头3个月增长约1倍,平均每月增长约1kg;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后至青春期前,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中国2~18岁男、女童体重百分位数曲线图见“附录”。

体重测定可以反映小儿体格发育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作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指标。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巨人症;体重低于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者为营养不良(疳证)。

临床常用以下公式约算小儿体重正常均值(kg):

1~6个月:3+0.7×月龄

7~12个月:7+0.5×(月龄-6)

1岁以上:8+2×年龄

(二)身长(高)

身长(高)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一般3岁以下小儿量卧位时身长;3岁以上小儿测量立位身高。测量身高时,应脱鞋、去袜、摘帽,取立正姿势,两眼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胸部挺直,枕、背、臀、足跟均紧贴测量尺。

新生儿身长均值为男50.4cm,女49.7cm。1周岁内第一个3个月平均每月增长3.5cm,第二个3个月平均每月增长2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1.5cm,1周岁时身长约为75cm。第2年全年增长约10~11cm,2周岁时身长约为85cm。与出生身长相比,1岁时约1.5倍,4岁时约2倍,13~14岁约3倍。中国2~18岁男、女童身高百分位数曲线图见“附录”。

身高主要反映机体骨骼增长状况。身高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者,应考虑侏儒症、克汀病或营养不良等。

临床常用以下公式来约算小儿身长、身高的正常均值(cm):

1~6个月:50+2.5×月龄

7~12个月:65+1.5×(月龄-6)

2周岁以上:80+5×年龄

此外,还有上部量和下部量的测定。以耻骨联合为分界线,将人体的身高分为上、下两部分。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为上部量;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长度为下部量。上部量与脊柱增长关系密切,下部量与下肢长骨的生长关系密切。上、下部量的比例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减小。出生时上部量大于下部量,两者比例约为1.6:1;12岁时上部量约等于下部量,两者比例约为1:1;12岁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

(三)头围

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测量头围时让被测者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立于或坐于被测者前方或后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绕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至原点,读取测量值。测量时儿童应脱帽,长发者应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上下分开,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松紧适中。

新生儿头围约为34cm。前半年生长最快,增长约9cm,后半年增长约2cm,1周岁时头围约为45cm。第2年增长约2cm。5周岁时增长至50cm左右。15周岁时发育接近于成人,为54~58cm。

(四)囟门

囟门有前囟和后囟之分。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形成的菱形间隙;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其测量方法为取对边中点连线。不用对角之间的距离,因为某些小儿额缝开得较长,不易表示。

大约有25%儿童初生时后囟已经闭合,其余也应在生后2~4个月时闭合。前囟出生时对边距离约为2.5cm,12~18个月内闭合。

小儿囟门发育反映颅骨间隙闭合情况。囟门早闭并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为脑积水、佝偻病等。囟门凹陷多见于失水,囟门凸出为颅内压增高的体征,可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五)胸围

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测量胸围时,3岁以下小儿可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被测者处于安静状态,两手自然下垂或平放(卧位时),两眼平视,测量者立于被测者右侧或前方,用软尺由乳头向背后绕肩胛下角下缘1周,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测量时软尺应松紧适中,前后左右对称。

新生儿胸围约32cm,小于头围。出生后第1年增长约12cm,此时胸围与头围相近。1周岁后,胸围逐渐超过头围。一般营养不良小儿,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较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反之,营养状况好的小儿,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则提前。

(六)牙齿

新生儿一般无牙。小儿出生后4~10个月开始萌出乳牙。出牙顺序是先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顺序出齐,唯尖牙例外,大约在2~2.5岁时出齐20颗乳牙。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呆小症、营养不良等。

小儿一般于6岁左右开始更换恒牙,并长出第一磨牙。大约于12岁左右长出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又名智齿,一般到17~30岁才长出,也有终生不萌出者。

(七)呼吸、脉搏、血压

小儿生机旺盛,年龄越小,呼吸、脉搏越快。而血压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小儿呼吸、脉搏、血压易受发热、运动、哭闹等影响。测量小儿呼吸、脉搏、血压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小儿呼吸频率:新生儿平均40~45次/分,1岁以内30~40次/分,1 + ~3岁25~30次/分,3 + ~7岁20~25次/分,7 + ~14岁接近于成人为18~20次/分。

小儿脉率:新生儿平均约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1 + ~3岁100~120次/分,3 + ~7岁80~100次/分,7 + ~14岁接近于成人为70~90次/分。

小儿呼吸频率与脉率之比由新生儿时约1:3逐步过渡到7~8岁时接近于成人的1:4。

小儿血压:不同年龄小儿血压正常值可用以下公式推算: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y7qpYPyenzVt1JRHGlZmDVn/N0tfEKnUkU2qWHtqe+egKTNOy1sRkee78tY+5U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