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哮喘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肺系疾病。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胸闷咳嗽,喉间哮鸣有声,呼气延长,严重时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烦躁不安为特征。本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二季及气候骤变时易作,常于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剧。初发年龄以1~6岁多见,多在3岁以内起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儿童期男孩患病率两倍于女孩,青春期无性别差异。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随年龄的增长,大都可以临床治愈或控制。但若失于防治,反复发作,也可延及成年,甚至遗患终生。本病包括西医学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古代医籍对哮喘记载甚多,金元之前,多列入喘门。《丹溪心法·喘论》首先命名为“哮喘”,提出“哮喘专主于痰”,并说“哮证已发攻邪为主,未发则以扶正为要。”论述了分期与治疗原则。《幼科发挥·喘嗽》说:“或有喘疾,遭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提出本病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临床特点。《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哮喘》说:“哮喘之症有二,不离痰火……轻则用五虎汤一帖,重则葶苈丸治之,此皆一时急解之法。若要断根,常服五圣丹,外用灸法。”示例了有效方药。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有内外之分。内因责之于先天禀赋有异,素体肺、脾、肾三脏之不足,痰饮留伏,为哮喘之夙根。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气以及饮食不慎、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其中以感受外邪诱发最为多见。

(一)内因

1.肺脾肾虚,痰饮留伏 小儿肺脏娇嫩,加之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兼有气血阴阳未充,因先后天各种病理因素,重者则形成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等不同体质。肺气宣降、脾气转输、肾气温煦,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肺、脾、肾三脏不足、功能失调,则导致人体水液敷布、排泄失常。如外邪犯肺,或肺气虚衰,则治节无权,水津失于输布,凝液为痰;脾虚运化失司,水湿不化,凝聚为痰,上贮于肺;肾气虚衰,不能蒸化水液,水湿上泛为痰,聚液成饮。即所谓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末肺也,贮于肺。哮喘小儿常有家族史,素禀肺脾肾不足体质,是酿生哮喘伏痰、反复发病的基础。《幼科释谜·痰涎》曰:“脾肺母子也。二脏俱虚,则生顽涎,顽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则流溢在于咽喉,如水鸡之声,喘嗽烦闷,宜抱龙丸、夺命散。”

2.禀赋有异,遇感引触 小儿哮喘与先天禀赋异常、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常有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既往常有奶癣、瘾疹、鼻鼽病史。小儿禀赋有异,素体肺脾肾不足,表现为反复咳嗽,皮肤脆薄,毛发不生等肺气损耗之象,也可使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减弱,津液凝聚为痰,痰饮内伏,遇感引触,发为哮喘。

(二)外因

1.感受外邪 哮喘的发作,常因外邪引动体内伏痰而发。感受外邪,以六淫为主,六淫之邪,以风寒、风热为多。邪入肺经,肺失宣肃,肺气不利,引动伏痰,痰气交阻于气道,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喉间痰吼哮鸣,发为哮喘。《活幼心书·明本论》云:“齁 一症……节令变迁,风寒暑湿侵袭;或坠水中,水入口鼻,传之于肺,故痰母发动,而风随之,风痰潮紧,气促而喘,乃成痼疾。”

2.接触异物 吸入花粉、油漆等异常气味,接触尘螨、绒毛等异物,刺激机体,触动伏痰,阻于气道,影响肺气的宣降功能,导致肺气上逆而诱发哮喘。

3.饮食不慎 嗜食海鲜鱼虾、咸酸厚味等发物,常致肺脾受损,或刺激机体,或积热生痰,肺气壅塞、诱发哮喘。如《婴童百问·喘急》中所云:“有因食盐,咸卤伤肺气,发虚痰作喘者;有食热物毒物,冒触三焦,积热熏蒸清道,肺肝气逆作喘者。”

4.情志失调 小儿情志过激,暴受惊吓,过度悲伤,或所欲不遂,肝气郁滞,而致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气逆于上,引动伏痰,发为哮喘。正如《婴童百问·喘急》中云:“小儿有因惊暴触心肺,气虚发喘者。”

5.劳倦所伤 哮喘常于过度劳累及出游过后而发。劳累过度,或汗出当风,素有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故而伏痰易被引动而发本病。

哮喘的病位主要在肺。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宣降失常,如《证治汇补·哮病》所言“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若是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或素体阳虚、寒痰内伏者,发为寒性哮喘;若是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或素体阴虚、痰热内伏者,发为热性哮喘。若是外寒未解,内热已起,可见外寒内热、寒热错杂之证。若小儿哮喘持续发作,咳喘减而未平,动则气喘,发作迁延,乃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之证,因风痰壅肺未消,兼有肺脾肾气阴阳不足,又有气虚痰恋、肾虚痰恋之别。哮喘患儿,本为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之体质,反复发作,又常导致肺之气阴耗伤、脾之气阳受损、肾之阴阳亏虚,因而形成缓解期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的病机特点。

内因不解,外因屡犯,所谓风有动静、痰有鼓息,导致哮喘时发时止、反复发作,缠绵难以根除。

【临床诊断】

1.病史 可有奶癣、鼻鼽等过敏性疾病史,以及家族哮喘史。有反复发作哮喘的病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感受外邪、接触或进食某些过敏物质等。

2.临床表现 常突然发作,发作前可有鼻塞,鼻喉作痒,喷嚏,咳嗽,胸闷,呼吸不畅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喉间哮鸣,喘促气急,咳嗽阵作,胸闷气短,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烦躁不安、额出冷汗、口唇青紫、喘促不已。

肺部听诊: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若有继发感染,可闻及湿啰音。重症病例,因气道广泛堵塞,哮鸣音反而消失,呼吸音可减弱或消失。可见桶状胸、三凹征及心率增快。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2)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过敏原测试 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血清特异性抗体增高。

(3)肺功能检查 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病证鉴别】

1.疾病鉴别 本病要与咳嗽鉴别。咳嗽病以咳嗽为主症,有痰或无痰,除偶尔因咳嗽剧烈后气喘外,无哮鸣气喘表现。哮喘则以哮鸣、气喘为主症,有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症状相似的特点,咳嗽可轻可重、可有可无。

2.证候鉴别 哮喘证候首先鉴别发作期、迁延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哮鸣、气喘症状显著,是为实证;迁延期哮喘减而未平,肺脾肾虚象已现,为虚实夹杂证;缓解期哮喘已平,肺脾肾、气阴阳虚象显露,是为虚证。各期内要再辨寒、热、虚、实。

(1)发作期有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和外寒内热证之别。寒性哮喘除咳喘哮鸣的主症外,尚有痰液清稀或带沫,形寒肢冷,流清涕,恶寒无汗,舌质淡,苔白滑,脉浮,指纹红等风寒束肺之象;热性哮喘以咳嗽喘急,声高息涌,咯痰稠黄,身热咽红,舌质红,舌苔黄等痰热内盛之象为特征;外寒内热证以恶寒面白,头痛身重,喷嚏,鼻塞流清涕之外感风寒,加之热势较高、口渴引饮、咯痰黏稠色黄、便秘等内热明显的复杂征象。

(2)迁延期有气虚痰恋、肾虚痰恋之别。前者咳喘减而未平,静时不发,活动则喘鸣发作,以及易汗、喷嚏、流涕、神疲纳呆、便溏等肺脾气虚之象显著;后者显气喘、哮鸣久作未止、动则喘甚、痰多质稀、色白易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肾阳不足之象。

(3)缓解期有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之分。肺脾气虚以面白少华,气短自汗,咳嗽无力,神疲懒言,形瘦纳差,大便溏薄,易于感冒为主;脾肾阳虚以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动则喘促咳嗽,气短心悸,脚软无力,腹胀纳差,大便溏泄为特征;肺肾阴虚以面色潮红,盗汗,手足心热,时作干咳,喘促乏力,舌质红,苔花剥,脉细数为主要表现。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临床分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辨证主要从寒热虚实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发作期以邪实为主,重点辨寒热:咳喘痰黄,身热面赤,口干舌红为热证;咳喘畏寒,痰多清稀,苔白滑为寒证。迁延期虚实夹杂,当辨虚实、脏腑之偏重:咳喘减而未平,静时不发,平素易感、易出汗,面色少华,大便稀溏,为气虚痰恋证;气喘、喉间哮鸣久作未止,动则喘甚,畏寒肢冷,小便清长,为肾虚痰恋证。缓解期以正虚为主,以肺脾肾脏腑辨证结合气阴阳辨证:气短多汗,易于感冒多为肺脾气虚证;形寒肢冷面白,动则心悸为脾肾阳虚证;消瘦盗汗,面色潮红为肺肾阴虚证。

2.治疗原则 本病应分期施治: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而随证施治;迁延期当标本兼治,以消风扶正、化痰平喘、补肺健脾益肾为治则;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以补肺固表,补脾益肾为主,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哮喘属于顽疾,宜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敷贴、西药等均可供选择应用。

3.证治分类

(1)发作期

①寒性哮喘

证候 咳嗽气喘,喉间哮鸣,呼气延长,痰稀色白、多泡沫,喷嚏,鼻流清涕,形寒肢凉,恶寒无汗,面色淡白,口不渴,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脉浮紧,指纹红。

辨证 本证除喘咳气促、喉间哮鸣痰吼等哮喘发作的表现之外,尚有风寒束表之象,见恶寒无汗、鼻流清涕、脉浮紧等;内有痰湿阻肺,阳气不能宣畅,见面色淡白、痰稀多沫、舌淡苔白等症。本证亦有表证不著者,以寒饮伤肺证候为主。

治法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方药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麻黄、桂枝宣肺散寒;细辛、干姜、半夏温肺化饮;白芥子、苏子、莱菔子涤痰降气;五味子、白芍敛肺平喘。

咳嗽甚加紫菀、款冬花、旋覆花化痰止咳;哮吼甚加射干、僵蚕、地龙祛痰解痉;喘促甚加代赭石降逆平喘。若表寒不甚,寒饮阻肺者,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②热性哮喘

证候 咳喘哮鸣,呼气延长,声高息涌,咯痰黄稠,胸膈满闷,神烦面赤,口干咽红,或有发热,夜寐不宁,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指纹紫。

辨证 本证以咳嗽喘急、声高息涌、咯痰稠黄、身热咽红、舌红苔黄为特征。痰热内盛是本证辨证的关键,外感风热之象,可轻可重。本证与寒性哮喘,从有无热象可加以鉴别。

治法 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方药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合苏葶丸加减。常用药:炙麻黄、杏仁、前胡宣肺止咳;石膏、黄芩、重楼清肺解热;葶苈子、苏子、桑白皮泻肺平喘;射干、瓜蒌皮、枳壳降气化痰。

喘急者加地龙、僵蚕清热解痉,涤痰平喘;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豁痰降气;咳甚者加炙百部、炙款冬花宣肺止咳;热重者选加栀子、虎杖、鱼腥草清热解毒;咽喉红肿者选加板蓝根、山豆根解毒利咽;便秘者,加瓜蒌子、枳实、大黄降逆通腑。若表证不著,喘息咳嗽,痰鸣,痰色微黄,可选用定喘汤加减,方中银杏与麻黄相伍可敛肺平喘。

③外寒内热

证候 喘促气急,咳嗽哮鸣,痰稠色黄,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咽红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指纹浮红或沉紫。

辨证 本证以外有风寒束表之表证,内有痰热蕴肺之里证为特点。外寒重者见恶寒面白、头痛身重、喷嚏、鼻塞流清涕;内热重者见热势较高、口渴引饮、咯痰黏稠色黄、便秘等症。本证常见于寒性哮喘未解,入里化热,而成寒热夹杂者。

治法 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方药 大青龙汤加减。常用药:炙麻黄、桂枝、白芍散寒解表和营;细辛、五味子、半夏、生姜蠲饮平喘;石膏、黄芩清泄肺热;葶苈子、苏子、射干化痰平喘;甘草和中。

热重者加栀子、鱼腥草、虎杖清其肺热;咳嗽重者加桑白皮、前胡、紫菀肃肺止咳;喘促甚者加桑白皮、地龙、细辛泻肺平喘;痰热重者,加黛蛤散、竹沥清化痰热。

(2)迁延期

①气虚痰恋

证候 咳喘减而未平,静时不发,活动则喘鸣发作,面色少华,形体偏瘦,易于出汗,易罹外感,晨起及受风易作喷嚏、流涕,神疲纳呆,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弱,指纹淡滞。

辨证 本证常见于素体肺脾不足、咳喘迁延的患儿,表现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风痰恋肺,则哮喘发作虽有减轻而未能平息,静时气息平和、活动则喘鸣发作;肺脾气虚为本,则汗多易感、纳呆便溏。

治法 消风化痰,补益肺脾。

方药 射干麻黄汤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常用药:炙麻黄、射干、紫苏子肃肺消风平喘;党参、五味子益气敛肺;茯苓、法半夏、橘红、炙甘草益气健脾化痰。

喘鸣时作,加葶苈子、胆南星涤痰定喘;喷嚏频作者,加紫苏叶、辛夷、苍耳子祛风宣窍;痰多色黄者,加浙贝母、胆南星、黄芩、虎杖清肺化痰;汗多者,加炙黄芪、牡蛎、碧桃干、浮小麦敛肺止汗;纳呆者,加焦山楂、焦六神曲、鸡内金消食助运;便溏者,加炒白扁豆、山药、芡实健脾化湿。

②肾虚痰恋

证候 气喘、喉间哮鸣久作未止,动则喘甚,咳嗽胸满,痰多质稀、色白,易咯,面色欠华,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迟,指纹淡滞。

辨证 本证多见于禀赋不足及哮喘迁延日久不愈,表现为正虚邪恋、上盛下虚。上盛肺实,可见喘促胸满、咳嗽痰鸣;下虚肾亏,则喘息无力、动则尤甚、畏寒肢冷、纳呆神疲。

治法 泻肺祛痰,补肾纳气。

方药 偏于上实者用苏子降气汤加减;偏于下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偏于上实者常用紫苏子、杏仁、前胡、法半夏降气化痰;陈皮、厚朴理气燥湿;肉桂温肾纳气;丹参活血调营;紫菀、款冬花温润化痰平喘;党参、五味子益气敛肺。偏于下虚者常用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益肾培元;怀山药、茯苓健脾益气;款冬花、紫菀温润化痰;法半夏、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炙麻黄、射干肃肺祛痰平喘。

偏于上实,痰液不多者,可用人参易党参,与五味子配伍益气敛肺。偏于下虚,动则气短难续者,选加胡桃肉、诃子、紫石英、蛤蚧补肾纳气;畏寒肢冷者,加炮附片、淫羊藿温肾散寒;畏寒腹满者,加厚朴、炮姜温中除满;痰多色白、咯吐不绝者,加白果、芡实补肾健脾化痰;发热咯痰黄稠者,加黄芩、冬瓜子、虎杖清泻肺热。

(3)缓解期

①肺脾气虚

证候 易于感冒,气短自汗,咳嗽痰稀,神疲懒言,倦怠乏力,面白少华或萎黄,形瘦纳差,肌肉松软,大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软,指纹淡。

辨证 本证以肺脾两脏气虚诸症为辨证要点:肺气虚则多汗,易于感冒,气短,咳嗽无力;脾气虚则纳差,便溏,形瘦。

治法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常用药:人参、五味子补气敛肺;茯苓、白术健脾补气;炙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半夏、橘红化痰止咳。

汗出甚加煅龙骨、煅牡蛎固涩止汗;喷嚏频作加辛夷、蝉蜕祛风宣窍;痰多加僵蚕、远志化痰止咳;腹胀加枳壳、槟榔、莱菔子理气降气;纳谷不香加焦六神曲、炒谷芽、焦山楂消食助运;便溏加炒山药、炒扁豆健脾化湿。

②脾肾阳虚

证候 喘促乏力,动则气喘,咳嗽无力,气短心悸,面色虚浮少华,畏寒肢冷,脚软无力,腰膝酸软,腹胀纳差,大便溏,夜尿多,发育迟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辨证 本证病程较长,证属脾肾两脏阳气虚衰。偏肾阳虚者动则喘息、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偏脾阳虚者腹胀纳差、大便溏薄。较大儿童可询及腰酸膝软、四肢欠温、夜尿多等肾气不足的表现。

治法 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方药 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制附子、肉桂、鹿角片温补肾阳;山茱萸、熟地黄、淫羊藿补益肝肾;怀山药、茯苓、白术健脾益气;胡桃肉、五味子、银杏敛气固摄。

虚喘明显加蛤蚧、冬虫夏草补肾纳气;咳嗽加款冬花、紫菀止咳化痰;夜尿多者,加益智仁、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固摄。

③肺肾阴虚

证候 喘促乏力,动则气喘,时作干咳,面色潮红,夜间盗汗,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手足心热,便秘,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

辨证 本证以肺肾两脏阴虚为特点。偏肺阴虚者,可见干咳少痰、喘促乏力;偏肾阴虚者,可见消瘦气短;部分患儿阴虚生内热,则见面色潮红、夜间盗汗、手足心热等症。

治法 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方药 麦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麦冬、北沙参、百合润养肺阴;五味子益肾敛肺;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怀山药、紫河车补益肾阴;牡丹皮清热。

盗汗甚加知母、黄柏育阴清热;呛咳不爽加百部、款冬花润肺止咳;潮热加鳖甲、地骨皮清其虚热。

【其他疗法】

1.中药成药

(1)小青龙颗粒 每袋9g。每服<3岁3g、3~6岁6g,1日3次;>6岁9g,1日2~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寒性哮喘证。

(2)哮喘宁颗粒 每袋10g。每服<5岁5g、5~10岁10g、10~14岁20g,1日2次。温开水冲服。用于热性哮喘证。

(3)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 每支10mL。每服<1岁3mL、1~5岁10mL、>5岁15~20mL,1日2~3次。用于热性哮喘证。

(4)小儿宣肺止咳颗粒 每袋8g。每服<1岁1/3袋、1~3岁2/3袋、4~7岁1袋、8~14岁1.5袋,1日3次。用于外寒内热证。

(5)止喘灵口服液 每支10mL。每服1~3岁3mL、4~9岁6mL、>10岁10mL,1日3次。用于外寒内热证。

(6)玉屏风颗粒 每袋5g。每服1~3岁1/3袋、3 + ~7岁1/2袋、>7岁1袋,1日3次。用于肺脾气虚证。

(7)槐杞黄颗粒 每袋10g。每服1~3岁1/2袋、3~12岁1袋,1日2次。温开水冲服。用于肺肾阴虚证。

2.外治疗法 白芥子21g,延胡索21g,甘遂12g,细辛12g。共研细末,分成3份,每隔10日使用1份。用时取药末1份,加生姜汁调稠如1分硬币大,分别贴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贴1~2h揭去。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小疱疹,可提前揭去。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3次,连用3年。

3.针灸疗法

(1)发作期 取定喘、天突、内关。咳嗽痰多者,加膻中、丰隆。针刺,1日1次。

(2)缓解期 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每次取3~4穴,轻刺加灸,隔日1次。在好发季节前作预防性治疗。

【预防调护】

1.预防

(1)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病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烟味、漆味、尘螨、花粉、海鲜发物、冰冷饮料等。

(2)注意气候,防寒保暖。气温多变或感冒流行时,要预防感冒。

(3)发病季节避免剧烈运动、劳累过度和情绪刺激,防其诱发哮喘。

(4)鼓励患儿积极参加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加强自我管理教育,将防治知识教给患儿及家属,调动他们的抗病积极性,配合长期治疗。

2.调护

(1)居室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季要保暖,夏季要凉爽通风。避免接触特殊气味。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进生冷油腻、辛咸酸甜以及海鲜鱼虾、热带水果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3)注意呼吸、心率、脉象变化,防止哮喘持续状态。

(4)注意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儿,减少心理压力及恐惧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临证备要】

1.素体难调、痰饮留伏、外邪难防是哮喘难以根治的原因 小儿哮喘病因复杂多变,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患儿特禀体质,素体肺、脾、肾不足功能失调,痰饮留伏,成为哮喘反复发作的夙根。素体难调,伏痰难去,正所谓“哮易止,根难除”。“伏痰”遇感引触,外邪、异气、异物防不胜防,故哮喘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明确证候演变特点是掌握哮喘辨治规律的关键 哮喘为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肺系疾病,证候演变遵循分期明显、邪正虚实的演变规律。发作期属邪实,又有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及外寒内热之不同。病情迁延,邪气渐祛、正气乃伤,演变为虚实夹杂之迁延期,临证可见气虚痰恋证及肾虚痰恋证之别,其中以气虚痰恋多见。病情迁延日久,邪气祛除,正虚显现,证候演变为正虚之缓解期,临证有肺脾气虚、脾肾阳虚及肺肾阴虚,此外常有气阴两虚等证。明确哮喘的上述证候演变特点及辨证规律,可较准确地辨证论治和未病防病、既病防变,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3.分期施治是本病治则,注重未发时固本以防哮 哮喘的治疗,发时以攻邪治肺为主,迁延期则标本兼治,缓解期当以扶正固本、培补肺脾肾为要。“治哮必防哮,防哮必固本。”未发时应区别肺、脾、肾虚的主次,气、阴、阳虚的偏重。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适当兼顾扶正的同时,可佐降气化痰之品,以消伏痰夙根。

4.哮喘持续状态,应联合西医救治 哮喘急性发作经合理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哮喘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应联合西医进行救治,如吸氧、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经合理联合治疗,但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呼吸衰竭者,应及时给予辅助机械通气治疗。 dPJAQXgAl9AjHsg5+8Dm50ShCSTGGGJwBj/CYbQvTOO3/ikyYgTqyO6VLlTwkZ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