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感冒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幼科释谜·感冒》说:“感者触也,冒其罩乎,触则必犯,犯则内趋,罩则必蒙,蒙则里瘀,当其感冒。”此为触冒外邪所引起的广义感冒。狭义感冒则专指外感风邪,邪犯卫表而致的感冒,又称伤风,如《幼科金针·伤风》所说:“伤风者,感冒之症也。”

本节所述感冒为狭义感冒,其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全身不适等为特征。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及气候骤变时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小儿都可发病。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肝气未充,感受风邪之后,容易出现“夹惊”“夹滞”“夹痰”等兼夹证。本病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若病情加重,表邪入里、邪毒内传,则可发展为咳嗽、肺炎喘嗽,甚至水肿、心悸等变证。现代所称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疫感冒)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特征者,皆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感冒病名主症首见于宋·杨仁斋《仁斋直指方·诸风》:“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黏稠。”《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治疗“伤风后发搐”用大青膏是治疗小儿感冒用大青的最早记载。《婴童百问·第五十二问》指出小儿“伤寒”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兼惊、夹食。《幼科释谜·感冒》说:“当其感冒,浅在肌肤,表之则散,发之则祛,病斯痊矣。”明确小儿感冒的治疗主法应当是发散解表。《幼幼集成·伤风证治》认为本病除主症在肺外,可兼脾证、肝证、心证、肾证,体现了病在肺而可涉及五脏的整体观点。

【病因病机】

感冒发生的内因责之为正气不足,外因以感受风邪为主,且常兼夹寒、热、暑、湿、燥及感受时行疫毒等致病。气候变化、调护失宜等常为发病诱因。小儿肌肤薄,藩篱疏,冷暖不知自调,易受外邪侵袭,发为感冒,如《幼科释谜·感冒》云:“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摅。”

感冒的病位主要在肺卫。病机关键为卫表不和,肺气失宣。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又为娇脏,不耐寒热,开窍于鼻,外邪自口鼻而入,则肺气失宣;肺合皮毛,司腠理开阖,外邪自皮毛而入,致卫表失司,腠理开阖失常。邪气客于肺卫,从而出现恶风、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感冒见证。

1.感受风寒 风寒之邪,由皮毛而入,束于肌表,郁于腠理。寒主收引,致肌肤闭郁,卫阳不得宣发,导致恶寒、发热、无汗;寒邪束肺,肺气失宣,则致鼻塞、流涕、咳嗽;寒邪郁滞太阳经脉,经脉拘急收引,气血流行不畅,则致头痛、身痛、肢节酸痛等症。

2.感受风热 风热之邪由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袭于咽喉。肺气失宣,卫气不畅,则致发热较重、恶风、微有汗出;风热之邪上扰,清窍不利则头痛;热邪客肺,肺气失宣,则致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为肺之门户,风热上乘咽喉,则致咽喉肿痛等症。小儿稚阴稚阳,患病易寒易热,感邪之后易于传变,即使是外感风寒,正邪相争,寒易化热,或表寒未解,里热已炽,形成寒热夹杂之证。

3.感受暑湿 夏季暑湿之邪当令,腻滞重浊,束表困脾,而致暑邪感冒。暑邪外袭,卫表失宣,则致发热、无汗;暑邪郁遏,清阳不升,则致头晕头痛;湿邪遏于肌表,则身重困倦;湿邪困于中焦,阻碍气机,脾胃升降失司,则致胸闷、泛恶、食欲不振,甚至呕吐、泄泻。

4.感受时邪 外感时行疫邪,犯于肺脾二经。疫毒性烈,易于传变,故起病急,病情重。邪犯肺卫,郁于肌表,则发热、恶寒、肌肉酸痛;毒热上炎,则目赤咽红;邪毒犯脾,升降失司,则见纳呆、恶心、呕吐、泄泻等症。

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出现咳嗽加剧、喉间痰鸣,发为感冒夹痰证;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后,中焦气机运化不利,致乳食停滞,积于中焦,出现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发为感冒夹滞证;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充,筋脉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易致心烦不宁、惊惕不安,甚至一时神昏、抽搐,发为感冒夹惊证。

此外,体禀不足、卫外功能不固之小儿,稍有不慎则感受外邪,久之肺脾气虚、营卫不和,或肺阴不足,更易反复感冒,是为虚证感冒。

感冒发热不退、咳嗽加重者,要注意病位由表入里的转化,尤其是风热感冒证,若不能及时清解,易于转化为咳嗽,甚至肺炎喘嗽。某些感冒患儿病邪由肺而影响及心、肾或其他脏腑经络,可以发生心悸、水肿、痹证等变证。

【临床诊断】

1.病史 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2.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身痛等。

3.兼夹证 可兼咳嗽加剧,喉间痰鸣的夹痰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的夹滞证;睡卧不宁,惊惕抽风的夹惊证。

4.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合并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病原学检查 鼻咽部分泌物呼吸道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或病毒分离,可作病毒学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

【病证鉴别】

1.疾病鉴别

(1)与疫病早期鉴别 多种疫病早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麻疹、奶麻、风疹、丹痧、水痘、手足口病等,可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演变特点等加以鉴别。如出现发热、抽搐者,应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

(2)与急喉喑(急性感染性喉炎)鉴别 急喉喑初起仅表现为发热、微咳,当患儿哭叫时可闻声音嘶哑,病情较重时可闻及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

2.证候鉴别 风寒、风热感冒的鉴别在于表证寒热轻重及咽部是否红赤;暑邪感冒必发于夏季;时疫感冒有明显流行特点。兼夹证分别兼有痰浊、食滞、惊风证候。虚证感冒则必有虚实夹杂的证候表现。风寒感冒一般为时较短,可较快痊愈,或者转化为风热证、表寒里热证。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重在辨六淫或时行疫毒,以及表里、虚实。根据发病季节及流行特点,冬春两季多风寒、风热感冒;夏季多为暑邪感冒;病情重,发病急,发病呈流行性者多为时疫感冒。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凡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咽不红,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红为风寒之证;若发热重,恶风,有汗,鼻塞流浊涕,咽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为风热之证。暑邪感冒发热较高,无汗或少汗,口渴心烦为暑热偏盛之证;若胸闷,泛恶,身重困倦,食少纳呆,舌苔腻为暑湿偏盛之证。时疫感冒起病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烦躁不安,头痛,肢体酸痛,多为表证;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大便稀溏,面红目赤,多为里证。若反复感冒,体质虚弱,汗多,畏寒,多为虚实夹杂证。

2.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瘟解表等治法。兼证的治疗应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积、镇惊之法。治疗用药应注意需发汗方能解表退热,但发汗又不宜太过,防止耗液伤津,以微汗为佳。小儿感冒易于从寒化热,或热为寒闭,形成寒热夹杂证,单用辛凉药汗出不透,单用辛温药助热化火,故常以辛凉辛温药并用而各有侧重。体质虚弱者可采用扶正解表法,益气、养阴以助正气驱邪外泄。除内服汤药外,还常使用中成药、针灸、推拿、刮痧等方法治疗。

3.证治分类

(1)主要证型

①风寒感冒

证候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咯痰清稀,口不渴,咽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辨证 本证由风寒外袭而致。以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咽痒,脉浮紧或指纹浮红为特征。表寒重者恶寒无汗,咳声重浊,头痛,肢体酸痛。若患儿素蕴积热,复感风寒之邪,或外寒内热夹杂之证,则可见恶寒、头痛、身痛、流清涕,面赤唇红、口干渴、咽红、舌质红、苔薄黄等外寒里热之证。小儿感受风寒,邪盛正实者,正邪交争激烈,易于从阳化热,演变转化为热证。

治法 辛温解表散寒。

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羌活、紫苏叶、葱白解表散寒;桔梗宣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

恶寒无汗者,加桂枝、麻黄解表散寒;咳甚者,加白前、杏仁、前胡宣肺止咳;痰多者,加半夏、莱菔子、陈皮燥湿化痰;呕吐者,加生姜、陈皮降逆止呕;头痛明显者,加白芷、葛根散寒止痛;纳呆、舌苔白腻者,加藿香、草果化湿和胃。外寒里热证加黄芩、石膏清热泻火。

②风热感冒

证候 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面红,头痛,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咳痰黏稠色黄,咽红或肿痛,口干渴,烦躁不宁或哭闹不安,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辨证 本证由感受风热外邪引起,也可由风寒感冒转化而来。以发热重,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黏稠,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为特征。表热重者高热,咳嗽重,痰稠色黄,咽红肿痛。鼻塞流浊涕、咽红肿、舌红苔黄,为本证与风寒感冒的鉴别要点。

治法 辛凉解表清热。

方药 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解表清热;薄荷、牛蒡子、桔梗、大青叶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荆芥、淡豆豉辛温透表,助辛凉药散表达邪;芦根、竹叶清热生津除烦。

高热者,加栀子、贯众、黄芩清热解毒;咳甚痰黄者,加桑叶、前胡、浙贝母、黛蛤散清肺祛痰;咽红肿甚者,加蒲公英、玄参、板蓝根清热利咽;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通腑泻热。

③暑邪感冒

证候 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面红,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泛恶,口渴心烦,咽红肿痛,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发于夏季,由感受暑湿之邪而致。以发热,头痛,身重困倦,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腻为特征。偏热重者高热,头晕,头痛,口渴心烦,小便短黄;偏湿重者身热不扬,有汗或汗出不解,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泄泻。

治法 清暑解表化湿。

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减。常用药:香薷发汗解表化湿;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暑;厚朴行气化湿;白豆蔻、扁豆花健脾和中,化湿解暑。

偏热重者,加黄连、淡豆豉、栀子清热泻火除烦;偏湿重者,加佩兰、藿香祛暑化湿;呕吐者,加竹茹、半夏降逆止呕;泄泻者,加黄芩、葛根、苍术清热燥湿;身重困倦者,加荷叶、西瓜翠衣祛暑利湿。

④时疫感冒

证候 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高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心烦,面红目赤,咽红肿痛,肌肉酸痛,腹痛,或有恶心、呕吐、大便稀薄,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以感受时疫邪毒而发病,一方受之,症状相似。以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全身肌肉酸痛,舌红苔黄为特征。表证重者高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肌肉酸痛;里证重者目赤,腹痛,或恶心、呕吐、大便稀溏。

治法 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羌活解表祛邪;栀子、黄芩清肺泻热;薄荷、僵蚕辛凉疏散风热;板蓝根、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柴胡疏散风热,寓“火郁发之”之意。

高热者,加石膏、贯众泄热;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黄连降逆止呕;肌肉酸痛者,加白芷、葛根解肌清热;泄泻者,加葛根、黄连清热燥湿。如症见高热恶寒,脘痞恶心、头痛纳呆,苔如积粉,为时邪夹秽浊疫气,侵于募原,治宜透达募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加味。

⑤虚证感冒

证候 肺卫不固者可见面色少华,自汗出,恶风怕冷,鼻塞流涕,发热不甚,反复感邪,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缓弱,指纹淡。营卫不和者可见平素汗多,面色㿠白,肌肉松弛,肢凉畏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肺阴不足者可见面色潮红,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渴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指纹淡红。

辨证 本证以反复感冒,缠绵难愈为特征,主要见于体弱之小儿。其肺气亏虚、卫表不固证以常自汗出、易冒风邪为特点;卫阳不足、营阴失守证以汗多不温、肢凉畏寒为特点;肺阴不足、内生虚热证以潮热盗汗、舌红少津为特点。

治法 肺卫不固者益气固表;营卫不和者调和营卫;肺阴不足者滋阴润肺。

方药 肺卫不固者,玉屏风散加味。常用药:黄芪温阳益气;白术健脾益气;防风解表祛风;紫苏叶疏风解表。鼻塞流涕者加川芎、辛夷;汗出较甚者加牡蛎、龙骨、糯稻根固表止汗;气虚明显者加党参、茯苓健脾益气;食欲不振者加陈皮、焦山楂运脾开胃。

营卫不和者,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常用药: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补肺温卫和营。低热者加白薇、银柴胡清其虚热;出汗过多加浮小麦、麻黄根固表止汗。

肺阴不足者,百合固金汤加减。常用药:百合、麦冬、玄参、生地黄、白芍、五味子、桔梗、甘草润肺养阴清热。咽干干咳加天花粉、川贝母润肺止咳;潮热盗汗加地骨皮、五味子清热敛阴;寐少便干加酸枣仁、柏子仁安神润肠。

(2)兼夹证型

①夹痰

证候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滑腻,脉浮数而滑,指纹浮紫。

辨证 本证以咳嗽加剧,痰多,喉间痰鸣为特征。属风寒夹痰者痰白清稀或泡沫痰,恶寒,无汗,或有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属风热夹痰者痰稠色白或色黄,发热,恶风,微汗出,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方药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二陈汤、三拗汤,常加用炙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等宣肺化痰;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常加用桑叶、菊花疏风清热,黛蛤散、浙贝母、瓜蒌皮清肺化痰。

②夹滞

证候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酸腐,口气臭秽,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以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厚腻,脉滑为特征。食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或泄泻;食积化腐,浊气上升则口气秽浊,大便酸臭。

治法 疏风解表,消食导滞。

方药 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常用药:焦山楂、鸡内金、麦芽、焦六神曲消食化积;莱菔子、枳壳、槟榔导滞消积。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加大黄、枳实通腑泄热,表里双解。

③夹惊

证候 感冒兼见惊惕,惊叫,哭闹不安、睡卧不宁,甚则骤然抽搐,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以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抽搐为特征。心肝热重者舌质红、脉弦数。

治法 解表清热,镇惊息风。

方药 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常用药:钩藤、蝉蜕、僵蚕清热息风;煅龙骨、煅牡蛎、珍珠母镇惊安神。另服小儿回春丹或羚珠散。

【其他疗法】

1.中药成药

(1)午时茶颗粒 每袋6g。每服<3岁3g,1日1~2次;≥3岁3g,1日2次。用于风寒感冒夹滞证。

(2)小儿感冒舒颗粒 每袋6g。每服1~3岁3g,1日4次;4~7岁6g,1日3次;8~14岁6g,1日4次。用于风热感冒证。

(3)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每袋4g。每服<1岁2g、1~3岁4g、4~6岁6g、7~14岁8g,1日4次。用于风热感冒证。

(4)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每袋2g。每服6个月~1岁1~2g、1~3岁2~3g、4~6岁3~4g、7~9岁4~5g、>10岁6g,1日3次。用于风热感冒证、风热夹滞证。

(5)藿香正气口服液 每支10mL。每服<3岁5mL、≥3岁10mL,1日2次。用于暑邪感冒证。

(6)清开灵颗粒 每袋3g。每服<1岁1.5g、1~3岁3g、3~6岁4.5g、6~13岁6g,1日2~3次。用于时疫感冒证、感冒夹惊证。

(7)羚珠散 每支0.6g。每服6月~1岁0.3g,8小时1次;1~3岁0.6g,12小时1次;>3岁0.6g,8小时1次。连服2天。用于有感冒夹惊史者,感冒发热初起即服。

2.药浴疗法

(1)羌活30g,独活30g,防风30g,紫苏叶30g,白芷30g,葱白30g,淡豆豉30g,桂枝20g,细辛15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1日1~2次。用于风寒感冒证。

(2)金银花30g,连翘30g,柴胡30g,桑叶30g,大青叶30g,蝉蜕30g,栀子30g,薄荷20g,鸡苏散50g,石膏50g,板蓝根50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1日1~2次。用于风热感冒证。

(3)香薷30g,柴胡30g,厚朴30g,扁豆花30g,防风30g,金银花50g,连翘50g,淡豆豉50g,鸡苏散50g,石膏50g,板蓝根50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1日1~2次。用于暑邪感冒证。

3.灌肠疗法 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尤其是小儿汤剂难以服入时。常用药:柴胡、大黄、薄荷、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石膏、黄柏、黄芩等。外寒里热证可加桂枝、细辛;夹湿证可加藿香、佩兰、苍术;夹滞证可加枳实;夹惊证可加钩藤、蝉蜕。药物按小儿口服量,加水浓煎至所需量(30~100mL/次),做保留灌肠,保留20~30分钟。1日1~2次。

4.针灸疗法

(1)针法 风池、合谷、大椎、风门、肺俞,中等刺激,不留针,用于风寒感冒证。大椎、曲池、鱼际、外关、少商,中等刺激,不留针,用于风热感冒证。人中、合谷、太冲、大椎,强刺激,留针,用于风热夹惊证。头痛加太阳,咽喉痛加少商。均1日1次。

(2)灸法 取大椎、风门、肺俞。用艾炷1~2壮,依次灸治,每穴5~10分钟,以表面皮肤温热为宜,1日1~2次。用于风寒感冒证。

【预防调护】

1.预防

(1)注意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尤其气温骤变时。勿长期衣被过暖。

(3)冬春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

2.护理

(1)患病期间多饮开水,给予易消化食物。

(2)高热患儿及时降温。做好口腔护理。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临证备要】

1.辨清病邪性质用药 感冒治疗,总需疏风解表,但应遵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法则,分别采用辛温、辛凉之品为主。风寒之证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致不能速解,甚或发生变证;风热之证误用辛温,则有助热燥液动血之弊,或引起传变。但使用辛凉解表剂时常少量配用辛温之品,以借其温散之力助开泄腠理而发汗解表。除虚体感冒兼扶正补虚外,一般均忌用滋补、收敛之品,以免留邪。

2.辨证用药既病防变 感冒轻证,或初起偏寒偏热俱不明显,仅稍有恶风、微热、鼻塞者,可予辛平轻剂,疏风解表,药用桑叶、菊花、薄荷、防风、荆芥等微辛轻清透邪。咽痒咳嗽者,酌配前胡、桔梗、牛蒡子、蝉蜕、甘草等清宣肺气。若风寒外感,表尚未解,内郁化热,或肺有蕴热、复感风寒之证,可取温清并施,辛温与辛凉合用之法,解表清里,宣肺清热,并需根据寒热的主次及其演变,适当配伍,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大青龙汤即属此类方剂。此外,病程之长短与感邪的轻重和正气强弱有关。风寒易随汗解;风热得汗,未必即愈,须热清方解;暑湿感冒较为缠绵,清暑需兼化湿;体虚感冒常病程迁延或易于复感,祛邪莫忘扶正。

一般而言,感冒属轻浅之疾,只要能及时而恰当地治疗,可以很快痊愈。但婴幼、体弱之小儿及时疫感冒重症患者,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合并其他疾病。既往有感冒夹惊病史者,再有感冒发热时,要及早使用解热镇惊药物,有预防惊风发生的作用。感冒发展为咳嗽、肺炎喘嗽,或者引发心悸、水肿、痹证等变证时,要按照这些疾病处理。

3.恰当选用其他疗法 感冒治疗一般以使用汤剂见效较快,但也常使用各种其他疗法。病情较轻者可以只用中成药治疗;高热者配用药浴法可增强疗效,必要时可加用解热镇痛西药;有感冒夹惊史者宜在发热开始早加解热镇惊中成药,正在惊厥发作时应使用针刺疗法、西药治疗及时控制发作;服药困难者可改用灌肠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均可配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各种中医其他疗法,都必须遵照辨证施治的原则,以及年龄、病情、依从性等情况,并注意不要同时使用过多治疗措施,避免过汗耗气伤津。 0HiIuHeAG3UAe6SR9fTUsZ6/iMrAIbIPGenTpfeDxDZlqf0hHcxcR4RlHC7DGrU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