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症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脉洪大等,以及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

石膏 Shíɡāo

《神农本草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含水硫酸钙(CaSO 4 ·2H 2 O)。打碎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临床应用】

1.气分实热证 治外感热病,邪在气分,高热、烦渴、脉洪大等,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2.肺热喘咳 治邪热袭肺之高热、喘咳、气急鼻扇,每与麻黄、杏仁配伍。

3.胃火牙痛,头痛 治胃火亢盛所致之牙龈肿痛,常与升麻、黄连等配伍;若治火热上炎之头痛,可与川芎、黄芩等配伍。

4.疮疡不敛,湿疹,烫伤 煅石膏外用,治疮疡溃后不敛,常与升药等配伍;治湿疹瘙痒,常与黄柏、枯矾等同用;治水火烫伤,常与青黛、黄柏等同用。

此外,外用尚能止血,用于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宜生用;敛疮、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母 Zhīmǔ

《神农本草经》

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临床应用】

1.气分实热证 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常与石膏相须为用。

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治肺热咳嗽,咳痰黄稠,常与贝母、黄芩等配伍;治肺热伤阴,燥咳无痰,多与天冬、麦冬等配伍。

3.阴虚消渴 治阴虚内热,津伤口渴,或消渴引饮,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伍。

4.骨蒸潮热 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常与黄柏、熟地黄等配伍。

5.肠燥便秘 治阴虚肠燥便秘,常与生地黄、玄参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润燥宜盐水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之弊,脾虚便溏者慎用。

芦根 Lúɡēn

《名医别录》

芦根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鲜用,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临床应用】

1.热病烦渴 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及内热消渴,常与麦冬、天花粉等配伍。

2.胃热呕哕 治胃热气逆,干哕呕吐,可单用煎浓汁频饮;或与竹茹、姜汁等配伍。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治肺热咳嗽,痰稠色黄,常与黄芩、浙贝母等配伍;治肺痈咳吐脓血,常与薏苡仁、桃仁等配伍。

4.热淋涩痛 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多与白茅根、车前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淡竹叶 Dànzhúyè

《本草纲目》

淡竹叶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生用。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

1.热病烦渴 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常与石膏、芦根等配伍。

2.口舌生疮,热淋涩痛 治心火炽盛之口舌生疮和热移小肠之小便短赤,可与木通、生地黄等配伍;治湿热蕴结膀胱之淋浊涩痛,多与车前子、滑石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慎用。

栀子 Zhīzǐ

《神农本草经》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生用、炒用或炒焦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

1.热病心烦 治外感热病,发热烦闷,每与淡豆豉同用;若治热病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常与黄芩、黄连等配伍。

2.湿热黄疸 治湿热郁蒸肝胆之黄疸、小便短赤,常配伍茵陈、大黄等。

3.淋证涩痛 治湿热下注之热淋涩痛或血淋,常与木通、车前子等同用。

4.血热出血 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等,可与白茅根、生地黄等配伍。

5.火毒疮疡 治三焦热盛所致之火毒疮疡、目赤肿痛,常与金银花、黄连等配伍。

此外,本品外用能消肿止痛,用生栀子粉以黄酒调糊外敷,治疗跌打损伤之肿痛。焦栀子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 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生用多走气分而泻火,炒用可缓和其苦寒,炒焦多入血分而止血。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阴血亏虚、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夏枯草 Xiàkūcǎo

《神农本草经》

夏枯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常与桑叶、菊花等配伍;治阴血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宜与当归、枸杞子等配伍。

2.瘰疬,瘿瘤 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常与贝母、香附等配伍;治瘿瘤,则常与昆布、玄参等配伍。

3.乳痈,乳癖,乳房肿痛 治肝郁不舒、痰火蕴结所致之乳痈、乳癖、乳房肿胀疼痛,常与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

此外,尚有清热平肝作用,可用治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 脾胃寒弱者慎用。 Fbu4CnmT3mcARmsmuidBvke80eop/1xcmEhIuCahWyZR8fSHFTXtSTf7VCSf1z5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