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美也是生产力

我第一次做演讲是在2018年TED×Guangzhou,演讲主题是:穿得好的人赚更多。

刚接到邀请时我想了很久,到底要讲什么,包括怎么做时尚博主、怎么做到篇篇文章“十万加”、职业转型的经历等等。最后我选了这个主题:穿得好的人赚更多。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她们说,这个话题也太血淋淋了吧,很容易被人杠。

为什么会这么说?大概是因为很多人会简单粗暴地把穿衣打扮等同于消费主义,我们潜意识里觉得:讨论穿衣打扮,显得肤浅和虚荣。

穿得好的人赚更多,这并不是我说的,而是有科学数据做支撑的。芝加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在2016年做过一个调查,他们找了一万四千多个样本,来自不同工种,包括男性和女性,得出这个结论:会打扮、形象好、有魅力的人,平均薪水要比其他人高20%。

看到这种结论,想必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真是个看脸的世界。

说一个我自己的惨痛教训吧。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者,毕业第一年被派去跑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在结束时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坐在第一排,频频举手,终于争取到一个珍贵的提问机会。

然后我就一“站”成名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并不是因为我的问题有多好。而是因为,我那天穿了一双渔网袜!当坐在第一排的我站起来提问时,所有人都看到了我,和我的渔网袜。

我自己也是在发布会结束后,发现所有人都似笑非笑地看着我,才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对劲。终于,有一位来自澳门的同行忍不住对我说:“原来你就是那个穿渔网袜提问的女记者啊。”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件事都被大家拿来笑话我。没有人关心我问了什么,也没有人会想,作为一个新人就有采访重要会议的机会,还争取到提问机会是很难得的。甚至就连我自己都不记得我问了什么。我面临别人对我专业性的质疑,就因为我的外形不够专业。

现在大家听我这样说,一定会觉得我当时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我也觉得是,但我当时就是那么懵懂。因为在我的成长里,并没有着装这门课。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你不用注重外表”、“你不要花那么多时间打扮自己,学习更重要”,更别提会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穿更好。

我从小就是个很臭美的人,但以前只会关注穿得美不美。经过那次的惨痛教训,我才意识到,穿得适合、得体也是职业的标准之一。在后来的每个采访,我都会把“穿什么”当成采访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准备,也开始重视在不同场合应该怎么选择不同的衣服,在个性和适合之间应该怎么兼顾。

过了几年,我转型做了电影记者。第一次去跑戛纳电影节,我就走了红毯。

有几年戛纳电影节在国内的风气大家知道的,比起关心每年有什么电影,很多人可能更关心哪些明星走了红毯。那年的戛纳电影节有一个很火的新闻,就是有人花35万元买了一张红毯入场券。

当然,那不是我,我没有这么多钱。但我那天确实“蹭”了一回红毯。

那天去参加一部中国电影的首映礼。因为住的地方很远,加上塞车,等我到现场时,媒体通道已经关了。那天放映的是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我肯定是不能错过的。

在会场四周找了几圈后,发现只剩下一个入口,就是红毯入口。我不死心,站在那儿跟保安磨了很久,求他让我进去。眼看着明星们就快走完红毯,我几乎都要绝望了。

没想到保安突然后退一步,比了个手势说:“请进吧。”就这样,我匆匆走过红毯,进去看了电影,参加了首映式,完成了采访。

事后我很庆幸,还好电影节期间我每天都坚持穿裙子和高跟鞋!否则以戛纳电影红毯对着装的严格要求,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我穿着球鞋牛仔裤走上红毯的!

虽然相对电影节其他嘉宾来说,记者的着装是被默认可以比较轻松随意的,加上欧洲的石子路很难走,而且每天有很多个活动要赶,很多人都是穿着球鞋牛仔裤跑来跑去,方便采访。但自从之前的渔网袜事件后,我去重大采访场合都会先了解一下参加的嘉宾们有什么着装规范,自己也尽量遵守。没想到关键时刻还救了场!

说穿得好,并不是指穿得贵。而是既让自己舒服自信,又尊重场合。

关心穿什么并不是女人的专利。

《纽约客》( The New Yorker )的一篇文章爆料,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造型都是由专业的团队打理。很多行业精英、商界大佬都没落下这一步。就算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黑上衣、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灰T恤,同样都是他们的表达,甚至是精心设计的表达。

形象管理做得好的人,自我管理能力通常都比较强。因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就光彩照人。

我的朋友、孙俪的经纪人郭思曾在我的公众号分享过她的减肥经。因为体重超标给她的健康带来了很多问题,所以她下定决心减肥,在医生指导下,没有吃减肥药,就靠管住嘴迈开腿,从190斤减到115斤,整个人状态都不一样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很喜欢一句话:“你怎么过一天,就会怎么过一生。”现在没做的事,等我们真的有空了,八成也不会做。

011-1

穿得好并不是指穿得贵。而是既让自己舒服自信,又尊重场合。

这也是为什么个人形象管理得好的人,在其他方面一般也很优秀。因为他们通过强大的自我管理,收获的不只是好身材、好气质,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信心,是追求更好生活的热情。

所以,当我们谈论穿衣服的时候,我们谈论的其实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

公众号三周年的时候,我们邀请了几位读者分享她们关注我以后的改变和成长。

有位读者说她关注了我以后,最大的一个改变,是入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牌包。

她因为收入不低,经常随手买包包,都不贵,买起来也不心疼。后来看到我说:尽量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这让她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消费观,决定要少买一点、买好一点。与其花同样的钱,随手乱买十个自己没那么喜欢的包,还不如咬咬牙买一个最喜欢的,可以反复用,用很多年。

她说:“我因为买了更贵的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了?并没有。我一直在努力工作、升职、加薪,认真地生活,这是一个美好的循环。”

这确实是一个美好的循环。

就说我自己吧,从小就很臭美,总是想穿漂亮衣服,邻居、阿姨们经常跟我妈妈说:“你女儿这么臭美,以后长大了可怎么办?”、“你女儿这么爱美,她以后能养活自己吗?”

我妈妈每次都气定神闲地说:“她那么臭美,自然就要想办法努力养活她自己啊。”很开心,现在的我可以说:我真的可以。

我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把爱美变成了事业。

只有我们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我们才会为那个更好的去努力。

爱美真的可以转化成生产力。

人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投射。

之前“一条”来拍了我的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他们当时起的标题是:“一个人住230m 2 ,黎贝卡的家是所有女生的梦”。

视频发出来后,很多女孩子告诉我说很喜欢,这也是她们的梦想,她们会为此努力。当然也有很多人来“砸”我。因为“一个人住230m 2 ”这种标题看起来确实像在“炫富”,而且我在里面还提到,给自己做了一个29平方米的衣帽间和十几平方米的洗手间。很多人说这样很自私、很浪费,万一以后亲戚来了、万一以后有小孩了,怎么办?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我在上一套房子里,就留了两间从来没有用过的客房。其中一间是为了给亲戚朋友来玩的时候住,另外一间就是为以后结婚生小孩做准备。结果就是,直到我搬走了,亲戚朋友从来没有住过一次,而我到现在也还没有结婚生孩子。然而住在那里的几年,我每天都在为衣服堆得到处都是、没有一间专门的书房而苦恼,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收拾无处安放的杂物,烦都烦死了。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所以我在这次装修的时候跟自己说,我一定要先满足自己的需求。

有人问我:

你一个人用这么大的衣帽间洗手间,不觉得浪费吗?不啊。

你不给未来的孩子、老公、来探访的亲戚朋友留一个房间,不觉得自私吗?并不!

你一个女人住这么大的房子,是不是每天回到家都觉得空虚寂寞冷?

一点也不。

每一天回到家,我都幸福感爆棚。因为里面的每个空间都是我自己喜欢的。因为这是我努力工作赚钱买的,是我目前能力范围内能给自己的最好的房子。

当然,房子的例子可能有点极端。那么下面这些,可能大家都曾经历过:

买了一瓶好酒,却非要等到重要的人来时才喝;

买了一套很好的衣服,却要等到见很多人的场合才穿一次,平时就放着;

平时每天都穿得光鲜亮丽,但一回到家就换上破T恤,反正没人看得到;

花了很多钱买衣服,但内衣已经穿得又黄又旧,三年没换过了;

……

很多时候,比起在意自己的感受,我们更在意别人的感受。可能我们自己都没发现,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原来是这么凑合。

013-1

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角落可以任由自己尽情撒泼打滚,就值得为它多花点精力。

大家也许会说,偶尔凑合一下也没关系。

最关键的是,当我们习惯了凑合着穿一件衣服,凑合着背一个包,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会接受一份凑合着做的工作,接受一段凑合着处的感情、凑合着过的生活,我们慢慢就放弃了追求更好的动力。

外在环境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只重视外在环境,只在意别人的感受,我们可能会变成别人眼中优秀的人,但那也许不是我们喜欢的自己。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叫《一个人的好天气》。书里小女孩问奶奶,外面的世界这么坏,我出去以后怎么办。

奶奶的回答是:“世界不分内外的呀。这世界只有一个。” kHS5JIoQYQw0LDX1X2iskYl7JTKJVfYPvIMKnXJd2y/4AbKkn36HvRuQ3g4L606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