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儿童错
主编:张栋梁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9112453
本书由辽宁无限穿越新媒体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张栋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 教授,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生导师
德国波恩大学医学博士
北京市科技新星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
北京市医学学科骨干
长期从事口腔正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级课题 2 项,省部级课题 5 项,发表文章 50 余篇
持有临床技术专利 9 项
出版了口腔正畸专业书籍 3 本
《现代口腔正畸技术与临床思维》
《正畸治疗技术基本原理》
《口腔正畸舌侧矫治技术》
何 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正畸科 副主任医师
正畸临床医学硕士,九三学社社员
擅长:儿童早期矫治、颅颌面发育中肌功能异常的诊治、青少年及成人各类错
畸形的矫治
世界正畸联盟(WFO)专科会员、美国正畸医师协会(AAO)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COS)专科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CSA)会员、3M incognito舌侧矫治认证医师、Ebrace舌侧矫治认证医师、隐适美官方认证医师
参与翻译正畸论著《简易直丝弓矫治技术》《正畸治疗技术基本原理》
参与出版论著《现代口腔正畸技术与临床思维》《口腔正畸舌侧矫治技术》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 项
周新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硕士
口腔正畸专科医生
早期矫治讲师
美国Invialign认证医师
中国隐形正畸协会认证医师
擅长儿童早期矫治、成人各类错
畸形矫治、成人舌侧隐形矫治
倪 娜
口腔医学硕士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从事儿童口腔治疗 10 余年
现任瑞尔齿科华东区儿童口腔技术总监、瑞尔上海名人诊所医务主任
擅长:儿童诊疗的行为管理、各类儿童口腔治疗、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面部生长发育的调控和错
的早期矫治
李志鹏
华北理工大学毕业
口腔正畸专科医师
师从首都医科大学张栋梁教授
美国MBT正畸学院研究生
美国 3M Incognito舌侧认证医师
美国Invisalign认证医师
中国Customized Smile 认证讲师
擅长:儿童早期矫治、成人各类错
畸形矫治、舌侧隐形矫治、无托槽隐形
矫治、数字化精准矫治
马 凯
师从首都医科大学张栋梁教授
Lingual Liberty (舌侧)认证医师
Invisalign隐适美认证医师
中国隐形正畸协会认证医师
欧亚正畸协会认证医师
北京市口腔医学会会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
Tweed正畸医师协会资格认证
对于每一位儿童口腔医生来说,了解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不仅有助于认识面部结构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还有助于在颅颌面错
畸形的萌芽阶段,适时地给予干预措施,防止错
畸形进一步发展,并利用生长发育达到更佳的矫治效果。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组织、系统的尺寸和重量的增加,是量的改变;个体的生长主要由基因调控,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种族、性别、营养和健康状况等。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改变。生长与发育密切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而发育成熟状况又反映在生长量的变化上。
面部的发育主要发生在胚胎的第 4~8 周。在胚胎第 3 周末到第 4 周初,前脑迅速发育,推动着其表面覆盖的外胚层向前、向外形成额鼻突。胚胎第 4 周早期,额鼻突的下方形成口凹,即原始口腔,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两者之间有口咽膜相隔。在胚胎第 5 周,口咽膜破裂,前肠与口腔相通。胚胎第 4 周,在第一鳃弓处,间充质细胞增殖活跃,形成上颌突,两侧下颌突也快速生长,在中线处发生联合。此时,口凹由上方的额鼻突、两侧的上颌突以及下方的下颌突围绕起来(图 1-1) [1] 。
在胚胎第 4 周末,额鼻突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形成鼻板(或嗅板)。鼻板由于细胞增生,使其边缘隆起,中央凹陷,形成鼻凹或嗅窝。在胚胎第 5 周早期,首先在鼻凹的两外侧形成侧鼻突,随后形成中鼻突。中鼻突和侧鼻突围绕着鼻凹形成一个朝向口凹的“马蹄形”(图 1-2)。胚胎第 5 周末,鼻凹进一步加深,中鼻突较侧鼻突更加迅速生长,其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形成球状突。至此,面部发育所需的突起均已形成,面部即由这些突起发生融合与联合而形成 [1] 。
图 1-1 胚胎第 4 周末,口凹由上方的额鼻突、两侧的上颌突以及下方的下颌突围绕起来(摘自P.M. Som and T.P.Naidich [1] )
胚胎第 7~8 周,面部各突起基本完成联合,面部初具人形。但此时眼位于头部外侧,眶距较宽;鼻部宽而扁,鼻孔朝前,两鼻孔相距较远。随着头部的生长,眼从两外侧移向前方,面部正中向前生长,垂直高度增加,鼻梁增高,鼻孔朝下并相互接近,近似于成人的面型 [2] (图 1-3)。
图 1-2 A.鼻板;B.中鼻突和侧鼻突围绕着鼻凹形成一个朝向口凹的“马蹄形”;C.球状突(摘自P.M.Som and T.P. Naidich [1] )
图 1-3 A.胚胎第 7 周;B.胚胎第 10 周(摘自P.M. Som and T.P. Naidich [1] )